畜禽生产技术规范
畜禽生产技术规范

畜禽生产技术规范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畜禽生产技术规范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
畜禽生产技术规范是指对畜禽的饲养、防疫、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规范化的管理,以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一、畜禽饲养规范1、饲料原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无毒、无害、无污染的饲料原料,避免使用过期、霉变、受潮、腐烂等不良饲料。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品种、生长阶段、生理状态、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搭配饲料,以满足畜禽的营养需求。
2、饮水管理畜禽饮水应保持清洁、无异味,避免杂质、细菌、病毒等的污染。
同时,饮水设施应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干燥清洁的地方,并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3、环境管理应建设舒适、卫生、安全的饲养环境,包括畜禽栖息的场所、摆放饲料的饲料仓库、饮水器、饲喂设施等。
同时,还应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二、畜禽防疫规范防疫是畜禽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防疫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防接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畜禽进行强制性预防接种。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疫病的流行情况,合理选择疫苗品种和接种时间。
2、房舍消毒应在畜禽疫病发生前、发病期、治愈后及场所的转换时等时机,进行房舍消毒,以杀死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3、疫情监测应定期进行畜禽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发生趋势和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畜禽养殖技术规范1、科学养殖应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合理制定养殖方案。
如合理配置养殖密度、控制养殖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保障畜禽的舒适度和生长发育,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2、养殖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质量可靠的养殖设备和器具。
如育雏、孵化、饲喂、水源等,确保设备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约劳动力和成本。
3、成品畜禽安全与检测在最后产出环节,应采取合理的屠宰和加工方法,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卫生。
同时,要进行检测,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无害化处理次品,保障质量和食品安全。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本规范以规模化肉牛场和肉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肉牛场的选址与设计、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治理、母牛的繁育、卫生与防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治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提高肉牛养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 肉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1.1 选址1.1.1 原那么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进展规划,与农牧业进展规划、农田差不多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 场址地势高燥、远离噪音、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的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 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有贮存、净化设施,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 749的规定。
1.1.4 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
1.1.5 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水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 依照当地主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1.1.7 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居住区许多于500m,距其它畜牧场许多于1km,周围1.5 k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1.8 电力充足可靠,符合GB 50052的要求。
1.1.9 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1.2 规划与布局1.2.1 场区规划原那么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今后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1.2.2 肉牛场〔小区〕分区1.2.2.1 肉牛场〔小区〕一样按照生活治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有一定距离,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2.2.2 生活治理区包括与经营治理有关的建筑物要紧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设在牛场〔小区〕常年主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地段,设主大门,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m以上的距离。
肉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年出栏数1~9头
15351990 96.75 100.00 3709.4 65.36 100.00
年出栏数10~49头 439154 2.77 3.25 1061.3 18.70 34.64
年出栏数50~99头 62029 0.39 0.48
437.7
7.71 15.94
年出栏数100~499头 12718 0.08 0.09
• 口蹄疫 • 牛支原体肺炎 • 牛流行热 • 瘦肉精催肥 • 病畜急宰 • 注水牛肉
口蹄疫扑杀现场
牛支原体肺炎, 运输后发病,发 病率肉60牛%标准以化上养殖,生死产技亡术平规范均10%
三、标准化养殖创建示范目的和意义
肉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1、现代化畜牧业的基本特征
• 生产高效 –饲料转化率高;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资金的利润率与周转率高,即经济效益高
–经济参考报 2010年07月 26日 01:32
• “繁华牛市让人欢喜让人愁” ——牛支原体肺炎调研东北行
全镇约有2000人经纪人在从事黄牛调运工 作,年交易量2000-8000头不等,其模式 为“长期贩运,短期饲养”,牛在不断地 倒运中体况降低,疾病频发
✓ 生产记录:有完整的养殖档案 ✓ 不良行为: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非法添
加物使用记录 ✓ 适当规模:育肥牛场出栏500头/年,或存栏能繁母
牛50头以上。
肉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母牛饲养成为制约 肉牛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 母牛散户饲养 • 集中育肥 • 批量屠宰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牛源短缺或早或迟都会出现
• 适度饲养规模
德国慕尼黑:以克鲁博人工受精站为依托的养牛合作社,成员1600户, 每户30头母牛以上,饲养母牛200头以上的只有40户。
畜禽养殖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技术规范一、培训对象各类养殖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中从事畜禽养殖的人员及适度规模动物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畜禽养殖工作的农民能够掌握畜禽养殖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掌握其中涉及的畜禽的品种、繁育、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废弃物处理及畜禽场建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对象对畜禽养殖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畜禽养殖专业化技术人员。
三、培训环节、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环节名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重要性排序建议培训学时理论实操合计1畜禽的品种与特性常用畜禽品种介绍110畜禽的外貌、生理特征及生物学特性2202畜禽的繁育畜禽的选种、选配220种畜禽的人工授精422禽蛋孵化2113畜禽的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220畜禽的常用饲料110畜禽饲料的日粮配合与加工调制321青绿饲料的生产与青贮2114畜禽的饲养管理猪的饲养管理211禽的饲养管理321牛羊兔的饲养管理3215畜禽的疾病防治畜禽常见传染病防治321畜禽常见寄生虫病防治211畜禽常见普通病防治211畜禽场疾病综合防制措施1106畜禽场废弃物处理与控制畜禽粪便的处理与利用211畜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1107畜禽场建筑与设备畜禽场场址的选择与布局211畜禽舍建筑设计及养殖设备220总计学时422913四、知识与技能要求(一)畜禽的品种与特性1.了解常用畜禽品种2.掌握常用畜禽的外貌特征、生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二)畜禽的繁育1.了解畜禽的选种与选配的基本方法及程序2.掌握种畜禽的人工授精技术3、掌握禽蛋孵化技术(三)畜禽的营养与饲料1.了解畜禽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2.了解畜禽的常用饲料3.熟练掌握畜禽饲料的日粮配合与加工调制技术4、掌握青绿饲料的生产与青贮技术(四)畜禽的饲养管理1.掌握猪的饲养管理措施2.掌握禽的饲养管理措施3.掌握牛羊兔的饲养管理措施(五)畜禽的疾病防治1.掌握我国畜禽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2、了解畜禽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3、了解畜禽常见普通病防治技术4、熟练掌握畜禽场疾病综合防制措施(六)畜禽场废弃物处理与控制1.掌握畜禽粪便的处理与利用技术2、掌握畜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七)畜禽场建筑与设备1.掌握畜禽场场址的选择与布局2、了解畜禽舍建筑设计及养殖设备五、培训实施与考核1.培训方式与要求:培训以实际操作为主,采用理论讲授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整理)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为落实好《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
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
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
要远离交通干道。
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篇一: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
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
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
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
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
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
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
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
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则编号,得1分;有年度繁殖计划、技术指标、实施记录与技术
统计,得1分,缺项不得分。
有完整的饲料原料采购计划和饲料供应计划,得1分;使用优 质苜蓿,得2分;有日粮组成、配方记录,得1分。 有常用饲料常规性营养成分分析检测记录,得1分;无使用国 家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记录,得1分。
有污水处理设施,得1分,污水处理设施运转 正常,得1分,建贮液池,得1分;粪污未经处理 直接排放,不得分。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v 牛粪必须定时清扫,运出牛舍和饲养区以防止疾 病的传播,保持牛群健康。
v 建筑牛舍时,地面、墙壁应选用便于清洗消毒的 材料,以利于彻底消毒,并应具备良好的粪尿排 出系统。
完全使用机器挤奶,输奶管道化,得1分。
挤奶前后两次药浴,一头牛用一块毛巾(或一张纸巾)擦干乳
房与乳头,得2分,不完整适当扣分。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挤奶厅地面、墙壁 做防水处理 无积粪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牛体及环境卫生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一头牛一块毛巾(一张纸巾),乳房与乳头是否干净并擦干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北京TMR便携分级筛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宾州分级筛与中国农业大学分级筛比较
宾州筛推荐比例 CAU分级筛(高产) 干奶 后备
顶
6-10%
10-15
45-50 50-55
第二层
30-50%
20-25
15-20 15-20
第三层
30-50%
40-45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二、设施与设备(21分)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在媒体上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 主要 内容 , 引导广 大养 殖场 户 积极参 与 。 报 刊上 开 在 辟专栏 ,报道各地在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过程 中取得 的成功 经 验 , 引导 各 地 因地 制 宜 , 加快 推 进 畜禽 养 殖
标 准化 生产 。
1 . 水源 .3 1
11 土质 .. 4
-… 、
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 的水源 , 取
沙壤土 、 沙土 较适 宜 , 土不适 宜 。 黏
. 叫 、 H 一 ' , - - ,’ -4 H ● 、 .H 、 ’
产区严格分开 , 保证 5 0 m以上距离 。 1 . 辅助生产 区 主要包括供水 、 电 、 .2 2 供 供热 、 维 修、 草料库等设施 , 要紧靠生产区布置。 干草库 、 饲料 库 、 料 加工 调制 车 间 、 饲 青贮 窖 应 设 在生 产 区边沿 下
《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 ( 以 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为对象 ,包括选址与 设计 、 饲料 与 日粮 配 制 、 饲养 管 理 、 育 与 繁 殖 、 生 选 卫 与防疫 、 挤奶厅建设与 管理 、 粪便及废弃物处理 、 记 录 与档 案 管理 八 个 方面 的技 术要 求 ,为转 变 奶 牛养
35 加 强监 督 管理 .
农 业 部成 立 畜禽 养 殖标 准 化 示 范基 地 创建 领 导 小 组 , 体工 作 由畜 牧业 司牵 头 , 内有 关 司局 和 直 具 部 属单 位 参加 。 42 加 大政 策 支持 .
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督导调研 ,指导各地开展 示 范创 建 活 动 。省 级畜 牧 兽 医 主管 部 门应 设 立 监督
风 地势 较 高处 。 1 . 生产区 .3 2 主要 包 括牛 舍 、 奶 厅 、 工 授精 室 挤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生产技术规范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禽场的设置与布局、禽舍建筑与设备、生产工艺、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牛、羊、驴、鸡、鸭、鹅场的生产管理、疫病控制及种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T 18407.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 10 种禽档案记录HJ/T 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3 定义和术语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规范3.1 密闭式禽舍指禽舍四壁无窗,杜绝自然光照,采用人工光照、机械通风的禽舍。
3.2 开放式禽舍也称有窗禽舍。
以自然通风为主,采用自然光照和辅助人工光照。
3.3 禽场废弃物指禽粪、污水、病死禽类尸体等。
3.4 水禽旱养指水禽的舍内饲养,可在舍内外设置独立的运动场和封闭式水池。
3.5 全进全出指同一禽舍或同一禽场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禽,同时进场(舍)、同时出场(舍)的管理制度。
3.6 净道指运送饲料、雏禽和人员进出的道路。
3.7 污道指粪便、淘汰禽和病死禽出场的道路。
3.8 开放式饮水系统指水槽式长流水系统和盆、桶等开放式饮水器具。
4 基本要求4.1 畜禽场的设置须符合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和畜禽业整体布局的要求,符合GB/T 18407.3-2001和HJ/T 81-2001的规定。
4.2 畜禽场的设置应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4.3 持有《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4.4 生产经营须持有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
4.5 畜禽场最小规模4.5.1 鸡存栏量≥5000套。
4.5.2 鸭存栏量≥3000套。
4.5.3 鹅存栏量≥1000套。
4.5.4 引进国外品种可适当放宽。
5 设置要求5.1 周围1000m内无其它养禽场、屠宰加工场。
5.2 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聚集区1000m以上,距离河流500m以上。
5.3 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禽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5.4 环境符合NY/T388-1999的规定。
6 布局与设施6.1 布局6.1.1 畜禽场周围设防疫隔离墙和防疫沟。
6.1.2 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
各功能区周边建有围墙或相当围墙功能的隔离设施,界限分明。
6.1.3 与外界接触要有专门道路相通。
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严格分开。
6.2 设施6.2.1 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设主大门及消毒池。
区内建有生活、办公设施和兽医室、饲料仓库、车库等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
6.2.2 生产区三个区域。
区内建有消毒更衣室或淋浴室。
门口、区域之间和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6.2.3 隔离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处。
建有病死禽尸体解剖室、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HJ/T 81-2001的规定。
6.2.4 建有专用的隔离棚舍,作为引种隔离舍。
6.3 禽舍建筑与设备6.3.1 生产区内禽舍间的距离以5个禽舍高度计算。
6.3.2 建筑形式为密闭式禽舍和开放式禽舍。
6.3.3 朝向考虑禽舍的采光、保温、通风以及当地的主导风向,以朝南为主。
6.3.4 禽舍应设置乳头式、吊塔式或真空式饮水系统,不得使用开放式饮水系统。
6.3.5 饲养设备应根据种禽场不同条件和工艺流程要求,选用性能可靠,便于饲养操作和清洗消毒的专用设备。
6.3.6 禽舍和运动场四周地下应铺设30cm以上的金属网(地下墙)作为防鼠设施。
禽舍的门、窗等通风口或开口处和运动场、水池四周及顶上应设防鸟设施。
6.3.7 密闭式禽舍内应设置通风、降温和科学合理的光照设施。
6.3.8 水禽旱养水池进水应消毒处理,出水应经无害化处理。
7 人员配备7.1 从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配备专职的畜牧、兽医技术主管。
7.2 场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职业资格证书。
7.3 技术人员从事繁育、饲养、营养、兽医等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
7.4 技术工人应经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获得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7.5 场内饲养、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在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8 引种要求8.1 应来自非疫区,质量合格并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运输符合GB16567的规定。
引入前报本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备案。
8.2 应从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购入,品种、代次符合销售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范围。
8.3 引进国外种禽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执行。
9 饲养管理9.1 根据不同品种、类型家禽特点制定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为种禽提供适宜的生长、生产环境。
9.2 同一时期只饲养同一个品种、类型、代次的种禽。
9.3 蛋种鸡应笼养。
9.4 水禽旱养。
9.5 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
全进全出时,二批之间必须有不少于二周的空棚消毒间隔。
10 畜禽保健10.1 制度10.1.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规定,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制定消毒、防疫、隔离、重大疫病上报等制度。
10.1.2制定场长、兽医技术人员、饲养员防疫卫生岗位责任制。
10.2 饲料应来源于非疫区,无霉烂变质,未受农药或某些病原体污染。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符合GB13078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
10.3 饮用水应符合NY 5027的规定。
10.4 预防和治疗所用的兽药必须按照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2002]1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严禁采购、使用未经兽医药政部门批准的或过期、失效的产品。
10.5消毒10.5.1 凡进入生产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应用消毒水洗手、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和胶靴、经过消毒通道,或淋浴后更换衣鞋。
工作服、帽等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10.5.2 严格按制定的消毒制度,定期进行场内外环境、饮水、禽舍消毒,并观察和监测消毒效果。
疫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消毒次数。
夏季做好灭蚊、蝇工作。
10.5.3 应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场内卫生状况等选用不同的消毒剂,以获得最佳消毒效果。
使用的消毒剂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配制方便,符合HJ/T 81-2001的规定。
10.6 免疫10.6.1 根据疫病的发生种类、特点及市、区(县)动物防疫机构制订的免疫程序,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程序。
10.6.2 根据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10.7 驱虫制定肉禽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和驱虫程序,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实施驱虫。
10.8 疫病监测10.8.1 接受动物防疫机构的疫病监测,配合做好疫病监测用样品的采集工作。
10.8.2 对已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畜禽,必须立即隔离,通知动物防疫机构,并将疫病确诊所需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诊断。
10.8.3 引入的畜禽必须在隔离棚舍内饲养不少于21天,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移入生产区饲养。
10.9 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废弃物按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粪便、垫料和污水按HJ/T 81-2001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GB 18596的规定。
10.10 场内不准食用或饲养场外禽类及禽产品。
11 供应要求11.1 出场畜禽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1.2 出场畜禽应按照GB16549的规定,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
11.3 畜禽运输应符合GB16567的规定。
12 档案信息12.1 畜禽场实行养殖档案跟踪制度,档案信息应当准确、真实、完整、及时,并保存二年以上,确保畜禽质量的可追溯性。
12.2 畜禽场应当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
12.3 生产记录12.3.1 饲养期信息:畜禽来源、品种、引入日期与数量等引种信息,存栏畜禽日龄、体重、存栏数、禽舍温湿度、喂料量等。
12.3.2 生产性能信息:生产性能参照NY 10执行。
12.3.3 饲料信息:饲料配方、饲料(原粮)来源、型号、生产日期和使用情况等。
12.4 防疫记录12.4.1 日常健康检查记录:畜禽每天的健康状况,死亡数和死亡原因等。
12.4.2 预防和治疗记录:发病时间、症状、预防或治疗用药的经过;药物名称、使用方法、生产单位及批号、治疗结果、执行人等。
12.4.3 免疫记录: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剂量、批号、生产厂家和疫苗领用、存放、执行人等。
12.4.4 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剂种类、生产厂家、批号,使用日期、地点、方式、剂量等。
12.4.5 无害化处理记录:根据处理情况做好记录。
12.5 销售记录:销售日期、数量、质量、购买单位名称、地址、运输情况等。
12.6 畜禽质量记录:畜种禽(蛋)出售时的质量、等级等。
专职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