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复习与思考题(第七版)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法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法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法调整经济关系的一般理论1.简述物权和债权的主要区别①物权是直接支配权,不需要积极的义务主体。

债权是请求权,有特定的积极的义务主体②物权是排他权,物权独一无二在同一物上,同一物上不能有诶容互不相容的物权。

债权不具有排他性,同一物上可以有内容互不相容的多个债权。

③物权的客体主要是物。

物权是对所享有的权利。

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债权的客体是行为——给付④物权是法定权,有法律规定债权可因法产生,也可因当事人约定产生⑤物权是优先权,物权优于一般债权。

2.简述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主要区别①相邻关系产生具有无偿性,而地役权的设立一般是有偿的②设立方式不同:相邻关系是法定的且不需要通过登记程序:而地役权通常是由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设立③相邻关系不是一项民主权利,而地役权是一种用益物权。

(物权的一种)3.简述一般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主要区别1.违约行为的基础是合同的存在,而侵权行为事先并不需要合同。

2.违约行为侵犯的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预期利益,一般是财产利益;侵权行为侵犯的既有可能是对方财产权也有可能是人身权。

3.违约行为承担的责任后果仅限于财产侵害赔偿侵权行为的责任后果既包括财产侵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4.违约责任是合同责任,诉讼时效2年;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是自当事人知道侵权事由起的一年内。

而根据产品质量法不合格产品致人损害的诉讼时效为两年5.侵犯的权利不同:侵权行为所侵犯的是绝对物权违约行为所侵犯的是一种相对权6.承担的责任不同:侵权——民事责任违约——违约责任4.简述现代法律综合调整模式与古代法律综合调整模式的本质区别现代综合调整模式是建立在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更高级的新的综合调整模式。

第三章合伙企业法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与普通合伙企业的主要区别①出资人数不同。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资。

独资企业只有一个出资人②出资人身份不同。

独资企业的赤子人只能是自然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可以使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周三多第七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思考题答案

周三多第七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思考题答案

周三多第七版《管理学-原理与⽅法》思考题答案第⼀篇总论第⼀章管理与管理学1.⼈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类历史同样悠久?⼈类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具有⽬的性,⼈类活动是经过⼤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的⽽进⾏的。

2、有依存性,⼈从来就不是孤⽴的个体,⼈类为了⽣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须的资源,必须通过个⼈或集体的劳动为⾃⼰或他⼈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3、有知识性,⼈类活动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只是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形成⼈类独有烦⼈知识体系。

⼈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有⼈类的地⽅就⼀定有⼈类活动,有⼈类活动就⼀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管理实践,所以管理实践与⼈类历史⼀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标活动中的⾏为进⾏协调的过程。

特征:(1)实现?⽬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标准(2)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3)管理的核⼼是⼈的⾏为(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参考答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标,个⼈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管理职能进⾏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类有意识有⽬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参考答案三: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参考答案⼀: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制定⽬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标采取的⾏动。

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和改进来表现。

各项管理职能都有⾃⼰独有的表现形式,每⼀项管理⼯作⼀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导致新的决策,开始⼜⼀轮新的管理循环。

2022年第7版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课后思考题答案及解析

2022年第7版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课后思考题答案及解析

人卫2022年第七版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课后思考题答案及解析案例一:某女士27岁,因婚后正常性生活三年未孕,于2021年6月4日就诊。

自述结婚三年未避孕,平素月经规律,12282665--,LMP :2021年5月27日,G0P0。

既往身体健康无手术史、家族遗传病史及过敏史。

查体:神志清,体温36.3℃,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 ,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型,阴毛分布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不多,白色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光滑,无宫颈抬举痛及摇摆痛;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问题:1.根据该女士妇科检查结果,分析不孕原因可能与哪些生殖器官有关?答:根据该女士妇科检查结果,考虑其不孕原因可能与子宫、输卵管、卵巢有关。

2.该女士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及经期分别是多少?答:月经史的公式是: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月经期,因此该女士月经初潮年龄12岁,月经周期26-28天,经期5-6天。

3.若该女士想知道是否排卵,最简便快捷的方法是什么?答: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有无排卵的简易可行方法。

基础体温就是每天早上在起床之前进行体温测量。

测量以后就把它记录在专门的体温测量表上面。

正常情况下,来月经的时候,基础体温会偏低,在排卵期就更低。

但随着排卵期的结束,基础体温会逐渐地升高,高温相持续至下次月经到来之前。

一般来说在排卵以后体温会增加0.3-0.5℃,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会跟着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

案例二:某女士,28岁,已婚,临床诊断疑似“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

问题:1.若发生异位妊娠破裂,血液最可能积聚在哪里?为什么?答:异位妊娠破裂后,因子宫直肠陷凹为盆腔最低部位,故血液多积聚在此处。

2.若进行诊断性穿刺,应选择哪个穿刺部位?为什么?答:若进行诊断性穿刺,应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

贾俊平统计学 第七版 课后思考题

贾俊平统计学 第七版 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搜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解释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搜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3.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照计量尺度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数据的搜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含义。

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是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变量是用来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6.变量可分为哪几类?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分类变量是说明书屋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为分类数据;顺序变量是说明十五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顺序数据;数值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是只能去可数值的变量,它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如“产品数量”;连续性变量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它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温度”等。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所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

使用时要评估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目的、搜集途径、搜集时间且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 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 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贾俊平统计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

贾俊平统计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

贾俊平统计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搜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解释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搜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3.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照计量尺度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数据的搜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含义。

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是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变量是用来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6.变量可分为哪几类?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分类变量是说明书屋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为分类数据;顺序变量是说明十五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顺序数据;数值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是只能去可数值的变量,它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如“产品数量”;连续性变量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它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温度”等。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所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

使用时要评估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目的、搜集途径、搜集时间且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第七版生理学思考题(第一章到第五章)范文

第七版生理学思考题(第一章到第五章)范文

Chapter1绪论思考题:1.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生理学研究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研究对象: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

2.试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其维持机制。

内环境:指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稳态生理意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那些?试比较其特点。

神经调节:迅速、精确、短暂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弥散自身调节:调节幅度小、范围局限、灵敏度较低4.请举例说明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有什么意义?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例如,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恒定、降压反射、呼吸节律的维持、体温恒定的维持。

负反馈生理意义: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正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增强,称为正反馈。

例如,分娩、凝血、排尿、排便。

正反馈生理意义: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使机体处于再生状态。

5.生命的基本特性有哪些?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功能Chapter 2细胞的基本功能1.Please describe material transmembrane transporting patterns.描述物质跨膜转运几种方式?单纯扩散(被动转运脂溶性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易化扩散(被动转运大部分水溶性溶质分子和所有离子)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钠—钾泵、钙泵继发性主动: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被吸收、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等大部分水溶性溶质分子和所有离子)出胞(递质释放、腺体分泌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2.Please describe the fea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resting potential and theaction potential.描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静息电位特点:安静、稳定、内负外正静息电位产生机制:<1>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衡分布。

毒理学基础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毒理学基础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毒理学基础第七版思考题答案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2.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及相互关系。

3.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1.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毒性;毒作用;各种毒性参数;生物学标志;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

2.简述毒效应谱和毒作用类型。

3.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的前提和意义。

4.选择毒性的原因和意义1生物膜的基本构造?2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及特点?3吸收、分布、排泄的概念,途径,影响因素?4首过效应、肠肝循环、贮存库及毒理学意义?1什么是终毒物,包括哪些类型;终毒物与靶分子结合形式有哪些?2什么原因可致解毒失效,解毒失效对靶分子有哪些影响?3参与o2”·解毒的酶和小分子物质有哪些?4修复失效可引发哪些毒性?1.谈谈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在毒理学中的意义,现在QSAR研究有哪些方法?2.影响毒作用的因素有哪些?3.化合物联合作用有哪些类型?1急性毒性试验定义及实验设计要素。

2LD50的毒理学意义,以及局限性。

3局部刺激试验包括哪些及选用动物情况。

4局部刺激试验方法及评价。

蓄积毒性、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的定义、研究方法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设计要点及评价1外源化学物对免疫系统毒性作用类型有哪些?2常见的免疫毒物有哪些?3外源化学物的免疫毒性作用的特点?第一章毒理学基础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oxicology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对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s)的学科。

[Toxicology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or xenobiotics) on living organisms.]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呈现一定生物学活性的一些化学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

2.什么是市场失灵。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4.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5.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6.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

7.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

8.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9.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10.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涵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复习与思考】
1.用图线表示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2.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3.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4.简述公共定价。

5.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6.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7.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8.“成本-效益”分析法。

9.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10.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复习与思考】
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4.“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

5.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经常性支出
【复习和思考】
1.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2.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几项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性质。

3.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思考应介入的范围。

4.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5.我国财政在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中的职责和投入范围,我国是否可以开征社会保险税。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复习与思考】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2.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3.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4.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5.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的理由。

6.政府(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7.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复习与思考】
1.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经济意义。

2.简述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3.我国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中的职责和财政投入。

4.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5.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6.分析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7.我国财政补贴的调整和改革。

8.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复习与思考】
1.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2.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3.思考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4.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5.如何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变化对财政收入增长趋势的影响。

6.思考收费不同于税收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7.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

第八章税收原理
【复习与思考】
1.简述税收的“三性”。

2.税收的分类。

3.税收的效率类原则。

4.税收的公平类原则。

5.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6.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7.研究税负转嫁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复习与思考】
1.税收的收入效应。

2.税收的替代效应。

3.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6.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7.说明“拉弗曲线”及其显示的原理。

8.评析减税政策。

第十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复习与思考】
1.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2.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和理想税制。

3.税收最适论的主要内容。

4.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

5.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6.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7.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背景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第十一章我国现行税制
【复习与思考】
1.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2.我国增值税为什么要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3.分析增值税“扩围”的必要性和前景。

4.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5.评价201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

6.我国财产税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2.国债的政策功能。

3.如何评价《马约》规定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参考值的政策效应。

4.分析我国近年来国债负担率升降的情况和原因。

5.比较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当前国债依存度的情况。

6.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有待完善的问题。

7.说明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基本做法及其对完善国债管理的意义。

8.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以及治理的思路和前景。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复习和思考】
1.何谓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2.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3.思考预算法修订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4.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5.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

6.何谓政府采购制度,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7.“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
【复习与思考】
1.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2.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

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4.何谓粘蝇纸效应?
5.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6.简述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7.思考我国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

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复习与思考】
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2.分析我国当前财政赤字的状况。

3.阐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4.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

5.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效应。

6.运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7.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复习与思考】
1.财政政策的目标。

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4.怎样认识与评价财政政策的效应?
5.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

7.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
8.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思考和总结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
验。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复习与思考】
1.国际税收的内涵。

2.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

3.保护关税的政策意义。

4.特惠贸易安排的种类。

5.保护关税的成本。

6.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及WTO规则。

7.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和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8.外债管理的内容。

9.为什么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而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 10.分析内外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