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在,也是国家民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食品药品安全的基本常识,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食品安全常识1. 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状态。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安全食品的摄入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传染病、慢性疾病等后果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保障食品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食品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谣言传播等。
其中,食品污染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3. 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从不明来源购买食品。
其次,加强食品的储存和烹饪卫生,避免食品被污染。
另外,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 食品安全的标志食品安全标志是对符合一定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认定和标识的标志。
根据国家规定,合格的食品包装上应有产品标志、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对于农产品,还应有产地、批号等标示。
5. 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物中毒、食品过敏、食品感染等。
对于食物中毒,应及时就医并保存食物样本,以便通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和调查。
对于食品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及时就医。
对于食品感染,应尽量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加强个人卫生。
二、药品安全常识1. 药品的定义和分类药品是指通过药物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物质或物质的组合,包括中西药物、生物制品、中药饮片等。
根据用途和性质的不同,药品可分为保健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等。
2. 药品安全的要求药品安全是指药品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对人体不产生明显的有害反应的状态。
药品要保障其安全性,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大全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大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食品安全小常识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的食品。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4.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食品安全宣传之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是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6.生吃瓜果要洗净。
7.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之前洗手的习惯。
食品科普之维权商场对于在商场买到过期变质食品时,要积极维权,是对自我权益的保护,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拨打1233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电话投诉。
只要产品有问题,一定要积极维权。
校园饭堂在校园饭堂吃到不卫生食品时,可以及时向相关商家、饭堂主管经理协调沟通,同时向校园后勤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反应校园饭堂食品安全情况。
毒菇中毒怎么办?消费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保留好毒菇样品以供医生救治参考。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
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
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食品药品安全是指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防止食品和药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食品药品安全的常识:一、食品安全常识:1. 食品的储存和保存:食品保存时要遵循“新鲜、温度、封闭、分离”的原则。
即新鲜的食材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冷冻食品需要保持在零下18℃以下,开封的食品要用密封袋或容器封存,生食和熟食要分开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2.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等。
选择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可以减少对农药的摄入;减少进食海鱼和食物油炸的食物可以减少摄入的重金属;避免食用添加剂含量过高的食品。
3. 食品安全标志: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安全标志,如QS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认证等。
这些标志通常表明产品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检验和认证,对人体健康无害。
4.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了解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如正确储存食物、防止食物中毒、正确选择和食用食品等。
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二、药品安全常识:1. 合法药品渠道: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药店或药品网上销售平台,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药品,避免购买到伪劣或过期药品。
2. 药品存放和使用:药品的保存应遵守药品包装上标注的存储条件(温度、湿度等),定期清理过期或变质药品。
在使用药品时,要遵循医生的开药说明,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服用。
3. 药品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皮疹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不能随意更改或增减药物剂量。
4. 合理用药:药品只是针对具体疾病或症状的辅助治疗,用药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治疗。
不能滥用药物、共享药物、随意中断治疗等。
5. 药品安全知识普及:了解一些基本的药物知识,如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等,对于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误用非常重要。
食品药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大事,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尤其在当前社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的普及和宣传非常必要。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食品药品安全的常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一、食品安全常识1.选择安全食品: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有合法证书和标志的产品;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地等信息,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购买易变质食品时要注意保存方法,尽量选择新鲜食材,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2.合理膳食:保持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尽量遵循“五谷杂粮、果蔬肉蛋、奶豆鱼虾”的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避免过量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3.避免食用有毒食品:避免食用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食品;避免食用不合格、过期食品;避免食用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和野生植物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食物。
4.正确处理食品:在烹调食物时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做到煮熟炖煮,避免食用生的、半生的食品,特别是动物产品;加工和保存食物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5.合理储存食品:食物的保存和储存要充分考虑食物的特性,合理选择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环境条件;避免食品受潮、发霉和变质,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品质。
6.食欲不振时应注意:食欲不振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信号,不要强迫自己吃下食物,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7.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洗菜和消毒的好习惯;不吃过多油腻、刺激性食品,尽量少吃烟酒。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二)1.合理用药:在使用药品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和时间进行正规使用,避免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避免自行购买药品和乱服药物。
2.注意药物的质量和来源:购买药品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有合法标识和批准文号的药品;药品储存要注意防潮、防晒和温度适宜;注意查看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和外包装等信息,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知识

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知识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知识一、食品消防安全知识食品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食品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与食品消防安全相关的知识点。
1. 食品消防安全概述食品行业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例如:食品加工厂的炉灶、烤箱、油烟机等,饭店酒楼的厨房设施和明火炉锅,农贸市场的电线电缆等。
如果火灾发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引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2. 食品防火安全措施(1)设立防火拦截设施: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应安装水帘、防火墙等设施,以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2)合理布局设备:对于各类炉灶、厨房设备等,应合理布局,保持良好的通风,并且尽量减少明火操作。
(3)使用防火器材:食品企业应配备灭火器、消防水带、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等,以提高灭火的效果。
(4)禁止违规操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禁止违规操作,例如乱扔烟蒂、乱放易燃物品等。
(5)做好电气线路安全:电气设施是食品加工企业火灾的常见原因,应定期检查电气设施,确保线路的安全。
(6)加强员工培训:食品企业应定期进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灭火技能。
3. 食品消防逃生演练生产单位要定期组织食品消防逃生演练,包括疏散预案和逃生程序的演练,以确保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地逃生。
4. 食品厨房火灾的扑救方法(1)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在食品厨房火灾发生时,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是按下灭火器上的喷嘴,同时按动灭火器压力把手扑向火源,以达到灭火的效果。
(2)灭火水带的使用方法:在食品厨房火灾发生时,可以使用灭火水带进行扑救。
使用灭火水带时,应将水带对准着火点,坚持用水顶住火焰的底部,并将火源彻底浇灭。
5. 食品消防安全法规中国有关食品消防安全的法规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
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应遵守相关法规,落实责任,确保食品的消防安全。
二、药品消防安全知识药品作为特殊物品,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有害性。
保障药品消防安全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1、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2、在您选购食品时,务必做到“六不买”(1)无证无照经营的食品不能买。
在您选购食品时,尽可能选择在大中型商场、超市、粮油专卖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证照齐全的食品店等正规店铺购买。
如果您购买的食品是在无证、无照经营的摊贩或流动商贩处购买的,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您将很难追偿或索赔,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2)有包装的食品标签内容不全的不能买。
标识内容不全、不清楚的包装食品,一般都不是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食品不能买。
(3)感觉不好的食品不能买。
感觉不好的食品是指变味、变色、沉淀、混浊、杂质、絮状物、结块、异物、发粘、返砂、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油脂酸败、霉变生虫、腐败变质等现象。
这样的食品不能买。
(4)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食品不能买。
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为谋取暴利对食品采取掺兑、替代、抽取、粉饰、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质量降低,有的甚至带毒,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建议您最好到正规的店铺购买,以防上当受骗。
(5)露天经营的食品不能买。
露天经营的食品一般情况下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器具,其食品极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您的健康。
(6)过期食品不能买。
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一旦过期,食品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滋味,有的甚至会变质,食用后可能影响到您的健康,还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这样的食品不能卖。
3、经营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销售明知是过期、变质、掺假掺杂、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者除接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处罚外,消费者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支付10倍价款,最低1000元的惩罚性赔偿。
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奶粉,支付的价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要求10倍价款的赔偿,因为150元达不到最低赔偿,所以是最低1000元的惩罚性赔偿。
药品安全基础知识

药品安全基础知识药品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那么你对药品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药品安全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药品安全基础知识1、什么是药品?答: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特殊在于药品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具有双重性,好的一面(治疗作用)和不好的一面(毒副作用)。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同时它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过程都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和管理。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注册审批、质量监督等,负责组织查处这些产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违法行为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是SFDA,从SFDA网上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我国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监管法规、合法产品记录,违法事件曝光、及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等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也有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在遇到假劣药等问题时,可向他们反映,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什么是药品的副作用?答:药品的副作用是指人在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某一作用治疗疾病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
它们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改变。
4、什么是假药?答:《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药的。
5、按假药论处的情形有哪些?答:《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3)变质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一、食品安全知识1、什么是假冒伪劣食品?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假冒食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伪劣食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食品。
假冒伪劣食品的识别方法有:(1)观察食品的外包装:观察食品的包装是否存在破损、漏气和胀袋等现象,有则不能食用;观察食品的包装上是否标志有厂名、厂址,厂名和厂址是否一致,无或不一致则不能食用;观察食品包装上是否印制有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有效使用期限,无则不能食用。
(2)观察食品标志:我国批准销售的食品,均有质量安全标志,即“QS”标志。
观察食品有无QS标志,并且看QS标志是否清晰。
2、购买到假劣食品怎么办?⑴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包装、销售票据或小票)。
⑵拨打举报电话(12331)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举报。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派人进行核查,确属假劣食品,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将进行处罚,并可要求对方支付消费者食品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3、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有:(1)生熟交叉污染(2)患病操作人员带菌污染(3)食物未烧熟煮透(4)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5)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4、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食物中毒?(1)、在外面吃饭要到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饭店吃饭。
(2)、在家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烹调食品要熟透。
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只有彻底烹调才能杀灭各种病原体,而且加热要保证食品的所有部分的温度至少达到70摄氏度以上。
2)立即食用煮好的食品。
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4至5小时的食物极不安全,这是因为烹调好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就开始繁殖,微生物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可致进食者中毒,放置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
3)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这种情况往往是大意、或不良习惯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购买药品应注意的事项1、到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店购药,并要求药店开具票据。
2、仔细查看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标识不全的药品不能购买。
3、不要盲目随从广告。
《药品管理法》对药品广告作出了严格规定。
如药品广告需包含企业名称、产品批准文号、产品使用注意事项、广告批准文号等基本内容,不得有“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最佳”等绝对化用语及违反科学规律的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等内容,不得含有治愈率、有效率及获奖的内容,宣传内容不得超出批准适应症的范围等等。
若您发现神乎其神的药品广告,就要留心该广告可能存在虚假内容,误导患者。
4、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推荐之辞。
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请医生开具处方,到药店购药。
5、慎重对待做活动售药、赠药、邮购药品。
谨防一些不法药商利用集会、赠药以及邮购等手段,兜售假劣药品和保健品,欺骗患者。
6、了解药品的相关知识。
如药品批准文号,目前市场上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Z、S、J)+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由字母H(Z、S)+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H 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凡在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包装、标签所用文字必须以中文为主。
有关药品批准文号可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
网址:。
如何鉴别药品真假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鉴别药品真假的基本方法:1、鉴别包装药品大包装标签应注明药品名称、规格、贮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以及使用说明书规定以外的必要内容,包括包装装量、运输注意事项或其他标记等。
中包装标签应注明药品名称、主要成份、性状、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规格、贮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内容。
内包装标签要根据其尺寸的大小,尽可能包含药品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贮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必须标注药品名称、规格及生产批号。
2、外观鉴别片剂:外观应光洁完整,大小厚薄均匀,无花斑、黑点,无碎片,无霉菌生长,无异臭等。
那些变黄,有色片颜色加深并有斑点,有表面凸凹不平、裂片、粘连、异臭现象的,糖衣片若已全部褪色或糖衣面发黑,出现严重花斑、发霉、糖衣层裂开、粘连等情况,可疑为假劣药品。
胶囊剂:分为硬胶囊、软胶囊两类。
硬胶囊为两节圆筒紧密相套,软胶囊是指密封的软质囊材。
两种胶囊在外观上应整洁、大小相等。
凡粘结变形、发霉变质、变色褪色、断裂漏粉、漏液者可疑为假劣药品。
散剂:应色泽均匀,无生霉、吸潮现象。
颗粒剂:应均匀、干燥、无吸潮、发霉、结块、异臭等现象。
可通过观察有无潮解、异味、结块、发霉、生虫以及色泽不一致现象来判断真伪。
对中成药冲剂要求真空包装,严密无漏粉。
注射剂:应无变色、无沉淀物、装量一致、无渗漏。
对于那些药液颜色变深、浑浊,出现黑白点、絮状物、霉点以及说明书上未注明的固体结晶现象的水针剂,那些油液浑浊,有沉淀、分层、颜色变深的油针剂,可疑为假劣药品。
如何购买家用医疗器械一看:在购买时,消费者应仔细查看经营单位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不要向个人或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
二查:在购买时,消费者应仔细查验该产品相关资料,如包装上印有的生产企业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随产品包装的产品说明书以及合格证等。
三问:有的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在购买时应仔细询问产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作用机理等,防止误用。
四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
一旦发现经营单位没有相关证照或者怀疑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目前,市场上出现有一些宣传治疗功效的商品混淆视听,如增高仪、减肥仪等,其实它们都不属于医疗器械。
日常健身的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也不属于医疗器械,它们只是一些普通商品,不应宣传治疗功能。
如何鉴别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是否合法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是获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经批准配制的自用处方制剂。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包装上应标有批准文号及生产单位等。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广告。
未经批准的医院制剂,主要出现在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一些所谓的“专科门诊”内,这些制剂包装盒、标签上无批准文号或伪造批准文号。
对这些违法行为,请您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遇到药品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投诉1、若您怀疑购买的药品、医疗器械有质量问题,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
2、若您对所购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有疑问,可向物价部门咨询。
按照法律规定,价格违法行为由物价部门查处。
3、如果是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药品回扣问题,可向工商部门投诉。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上述问题由工商部门查处。
4、对药品、医疗器械购销活动中的回扣涉及医疗机构负责人、采购人员和医务人员,或因错用、误用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纠纷、医疗事故等问题,可向卫生部门投诉。
按照法律规定,上述问题由卫生部门查处。
5、若您怀疑保健品、消毒品、化妆品有质量问题,可向卫生监督局(所)反映。
按法律规定,上述问题由卫生监督局(所)查处。
6、如果是涉及医保用药政策方面的问题,请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咨询。
7、因药品、医疗器械问题造成了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要求民事赔偿。
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对于那些可自我认识和辨别症状,并能自我治疗的疾病,消费者可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或药师后自己使用。
非处方药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通常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造成体内蓄积中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和绿色OTC标记。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患者服药应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其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事项;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并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就诊的医疗单位或购药单位报告。
抗菌药为什么不能随便购买使用抗菌药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果不正确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不仅使抗菌药失效,而且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甚至使人类重回无抗菌药使用的境地。
滥用抗菌素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有许多坏处。
抗菌素都有毒性反应,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
不正确应用抗菌素,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以后需要用时就不起作用了。
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
所谓“二重感染”,就是在应用抗菌素时由于针对性不强,把一些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细菌杀死了,而对一些致病性强细菌却不起作用,反而保留下来。
因为原来与其对抗的一些细菌被杀死了,所以它更得以滋长,这就给身体造成了新的威胁,甚至因此受感染而得病。
四环素牙、部分儿童听力障碍等都是长期服用抗菌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曾经有效治愈结核病的链霉素等抗菌药,由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现在已经对结核病患者束手无策。
因此,国家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对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和磺胺类、喹诺酮类制剂、抗结核药制剂、抗真菌药制剂,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慎重家庭小药箱里都有多种抗菌药物,有些人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腹泻,都习惯于吃抗菌药物来治疗,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耽误治疗,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药越贵越好。
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使用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滥用抗菌药。
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还有一些人在腹泻时也习惯使用抗菌药治疗,这其实也是不正确的。
因为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泻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泻等,这些腹泻都不是细菌感染所致。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
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科学装配家庭小药箱因使用不慎或误服过期失效、变质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药品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