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遥感解译.

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遥感解译.

⼟地利⽤覆盖(LUCC)变化遥感解译.⼟地利⽤/覆盖(LUCC)变化遥感解译1、资料的准备2、遥感影像的处理3、遥感影像的解译(初步解译)(1)解译的指标体系解译的指标⽤⼟地利⽤/覆盖分类系统,采⽤全国⼆级分类系统:⼀级分为6类,主要根据⼟地的⾃然⽣态和利⽤属性;⼆级分为25个类型,主要根据⼟地经营特点、利⽤⽅式和覆盖特征;耕地根据地形特征进⾏了三级划分,即进⼀步划分为平原、丘陵、⼭区和坡度⼤于25度的耕地。

分类系统及含义为:①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1、⽔⽥:指有⽔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般年景能正常灌溉,⽤以种植⽔稻、莲藕等⽔⽣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耕地。

12、旱地:指⽆灌溉⽔源及设施,靠天然降⽔⽣长作物的耕地;有⽔源和浇灌设施,在⼀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

②林地:指⽣长乔⽊、灌⽊、⽵类以及沿海红树林地等林业⽤地。

21、有林地: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林。

包括⽤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林地。

22、灌⽊林地:指郁闭度>40%、⾼度在2⽶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23、疏林地:指郁闭度为10-30%的稀疏林地。

24、其他林地:指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果园、桑园、茶园、热作林园等)。

③草地:指以⽣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

31、⾼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

此类草地⼀般⽔分条件较好,草被⽣长茂密。

32、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般⽔分不⾜,草被较稀疏。

33、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条件差。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类型类型码阔叶林1针叶林2
草地3
灌木4
水田5
旱地6居民地7
道路8开发地9火烧迹地10鱼塘11
水库12
河流13
影像解译标识(以标准假彩色为例)
色调为鲜红色,颗粒粗糙,边界不规则,多分布于山区或平原区果园
暗红色,颗粒粗糙,边界不规则 ,多分布于低山或山麓
浅红至淡红色,色调均一,多分布于山顶,山坡或市区附近
杂色,通常分布于山麓,边缘不规则
浅紫红、浅灰(灰绿)色,栅格状影纹图案,多分布于平原或河谷低洼处
浅红色、红色或绿色(根据季节而定),边缘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周地物无界限清晰 多分
布于坡度不大的山坡或低缓的丘陵处
浅紫红色,边缘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多分布于平原或丘陵地区
灰白色,长条形,边缘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周围地物界限清晰
灰白色或白色,和周围地物无明显界限
按紫红色,和周围地无界限清晰,多分布于山区
灰黑色,边缘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黑色,多分布于高地上,边缘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黑色或灰黑色,长条曲线形,边缘有一定几何规则。

第二次土地调查影像识别

第二次土地调查影像识别

不规则
不均匀
位于河流与堤坝之间 一般分布在河流两侧,顺 河走向 一般分布在河流边上或潮 湿地带
青灰
线状
不均匀
青灰
不规则
不均匀
表4 QuickBird航天真彩色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航空影像
名称(地类代码) 颜色 色调 绿色 形状 纹理 备注 边界多有路、渠、有田 间防护林网 边界多有路、渠、有田 间防护林网 大部分位于城镇、村庄 边缘附近以及公路两侧 边界不清晰,缺田垄, 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 村道路 纹理较粗,有明显的行 距和株距,每株影像呈 绿色小颗粒状
灰白
较规则
不均匀
农村宅基地(072) 铁路用地 (101) 公路用地 (102) 农村道路(104) 河流水面 (111) 水库水面 (113)
深绿+白点
不规则
不均匀
房屋密集,道路纵横交错, 纹理较粗 弯曲处为平滑弧形,一般 与其他道路垂直交叉 宽度均匀,走向平直
暗黑
条带状
不均匀
暗灰
线状
较均匀
白色线状
较规则
不均匀
线状 线状
不均匀 较均匀
航空黑白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续)
名称(地类代码) 农村道路 (104) 颜色 色调 形状 纹理 备注
灰白 一般为直线 色
均匀
大多处于耕地之间
河流水面 (111)
白色
条带
均匀
弯曲自然流畅,边界极为 明显
水库水面 (113)
灰色
不规则
均匀
轮廓清晰,边界圆滑闭合, 可见到平直规则的坝体
纹理较粗,有明显的行距和株 距,每株影像呈绿色小颗粒状。
林地 (031)
深绿
块状

遥感解译标志

遥感解译标志
纹理主要是以地物表面影纹结构组成的一种花纹图案作为岩性解译、构造信息提取 的重要解译标志,除了水系花纹之外,主要影纹图案有以下几种:
6.1 层状/条带状/条纹状影纹
按照组合规律,可以细分为单层状、夹层状、互层状、不规则互层状、条带状。
6.2 非层状纹层
主要指岩体,但也包括岩石类型复杂、强变质、风化改造的岩石。
3 阴影
阴影是由地物色调、形态派生的解译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 级变质岩区域,可区分节理、片麻理。节理由于切割深度大,显示一定的阴影区域,片 麻理具透入性,不发育阴影。
阴影:
• 本影:物体未被阳光照射的阴暗部分。
• 落影:地物投落在地面的样子。
4 沟谷水系特征
主要为水系的密度、均匀性、对称性、方向性、冲沟的形态及水系类型。 水系的密度:
不同地物吸收、反射电磁波的能力不同,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不同的色调或色彩。色 调是地物波普信息构成的影像特征,而且地物的形状也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因此,色 调是遥感解释中最为重要的标志。
色调:在黑白影像上呈灰度或色阶,分为 10 级,(白、灰白、淡灰、浅灰、灰、暗 灰、深灰、淡黑、浅黑、黑)。彩色图像上色调改称为色彩,即灰黄色、粉红色、蓝灰色、 绿色、褐黄色等。
色调分析:根据色调的深浅和均匀性、不同地物色调的差异、主色/杂色等来描述色 调特征。
色调的深浅: • 浅色调 • 中等色调 • 深色调 色调的均匀性: • 色调均匀
1
2 地物的几何形态及空现(沉积岩)、条带状色调哦(变质岩)、环带状 (岩体) • 色调紊乱:斑块状、不规则状 边界清晰程度: • 边界清晰 • 边界模糊
2 地物的几何形态及空间特征
几何形态:三维特征在影像上的二维反映,包括地物的大小与形态,由不同的几何 要素组成(点、线、面、体)。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实习目的1.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流程,能够对zy3影像和etm+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学会建立实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

3.学会arcgis与envi5.1软件的操作,进行数字化成图,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数据与软件1.实习数据:经过校正和融合之后的基准影像数据,2013年的zy3影像和etm+影像。

2.实习软件:Envi5.1与arcgis.三.实习内容(一)土地利用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只能够反映土地利用信息的遥感图像特征,它包括各类地块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形、位置及相互关系等。

1.大小:指在二维空间上对各地类地块尺寸或面积的测量。

2.形状:指某一个地块的形态、结构和轮廓。

3.色调:指图像上各种土地利用状态的色彩或相对亮度。

4.阴影:指阳光被某种土地利用形式遮挡而产生的影子。

5.纹理:指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出的各种土地利用状态的细纹或重复出现的图案。

6.图型:指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型结构。

7.位置及周围关系:指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及相互间的关系,据此可以识别一些土地利用形式。

(二)目视解译流程(三)内业判读内业判读主要是解译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遥感系统知识、地理区域知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然后绘制底图。

1.图像解译遥感解译的实质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是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

首先确定一个目标或特征的客观存在,在更高一层的认识水平上去理解目标或特征,并把它粗略地定为某个十分普通的、大类别中的一个实体,再进一步根据图像上目标的细微特征,已足够的自信度和准确度,将上述识别的这个实体,划归在某一种特定遥感图像的解译是从遥感影像特征入手的,包括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

遥感解译标志

遥感解译标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遥感解译标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 水系密度水系密度指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的数量或相邻两条同级水道之间的间隔。

定性的将水系密度分为密度大(密集)、中等、小(稀疏)三级(图5-3).水系的密度与岩石的透水性能有关,透水性好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片麻岩等分布区,地表径流不发育,形成密度小的水系;透水性差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粘土分布区,地表径流发育,水道密集,形成密度大的水系;透水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岩石区,发育中等密度的水系。

因此根据水亲密度的分析可解译不同的岩石类型。

2.水系类型水系类型指水系在平面上的展布图形,水系的类型很多(图4—5)。

定性描述通常以水系平面图形的形象命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系类型。

(1)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水系类型图形呈树枝状,各级水道与沟谷自由发展无明显方向性,主、支流多以锐角汇合,平面形状如树枝分叉。

这种类型的水系往往发育在岩性均一、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的地区。

在砂岩、砾岩、花岗岩、片麻岩分布区常形成稀疏的树枝状水系,在泥岩、页岩、黄土分布区常形成密集的树枝状水系。

树枝状水系中有一些特征性水系。

①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平面形状为树枝状,但一级冲沟成对出现,沟头向对弯曲,在其交汇处形成虎钳状称为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这种水系形式多见于酸性侵入岩发育区及我国南方中新代砂砾岩分布区。

其成因是节理发育的块状岩石经风化侵蚀而成的。

②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一级或二级水道发育,平行排列与主沟呈锐角或近直角相交,平面形状类似于鸟的羽毛,故称羽毛状树枝状水系。

在黄土高原发育此类型水系,在泥质含量很高的粉砂岩、片麻岩分布区亦可形成此类型水系。

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知识点2:⏹⏹地质遥感解译标志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一、一般概念遥感图像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图像获取: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图像处理:强调图像之间的变换。

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

目的: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自动识别奠定基础。

图像分析:主要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以获得它们的客观信息,从而建立对图像的描述。

从图像到数据的过程。

数据—对目标特征测量的结果、基于测量的符号表示。

描述了图像中目标的特点和性质。

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研究客观世界(主要研究可观察到的事物)图像理解:重点是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像中各目标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得出对图像内容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原来客观场景的解释, 从而指导和规划行动。

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客观世界为中心,借助知识、经验等来把握整个世界(包括没有直接观察到的事物)①图像解译根据人的经验和知识, 按照应用目的解释图像所具有的意义,识别目标,并定性、定量地提取目标的形态、构造、功能等有关信息,把它们汇总在底图上的过程。

②图像识别从图像中目标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信息中判断目标物属性(是否为建筑物、道路、树林…)的过程。

③图像量测指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密度、相对高度等。

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一、大小)(二)形状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三、色调与色彩地物波谱信息构成的影像特征①色调深浅的相对意义色调受地物颜色、含水量、风化程度、覆盖物、植被掩盖的程度、光照条件变化、成像技术等因素影响。

②在不同类型遥感图像上,色调深浅的物理涵义不同*黑白全色像片—可见光反射能量大小*热红外图像—地物温度差异*雷达图像—后向散射回波强弱③彩色图像—色彩从色别、明度、饱和度三要素分析描述以色别为主体冠以亮暗、浓淡等形容词天然彩色片—影像色彩与地物本色接近红外彩色片—影像色彩与地物本色不同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光阴影热阴影雷达阴影阴影可掩盖阴影区地物本身的色调特征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岩层三角面纹理五、影像结构由细小地物群体的色调、形状重复组合而构成的群体影像特征纹理: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频率,感觉地物的表面结构特点和光滑程度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六、纹形图案由细小地物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组合而成,是地物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小水系、植被、微地貌、环境因素等的综合显示。

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毕业论文

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摘要本文以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峄山镇、看庄镇、郭里镇、石墙镇五个乡镇为研究区域。

分别基于邹城市2007年LANDSAT7的ETM数据和2017年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和ERDAS软件,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邹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解译。

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以2007年和2017年五个乡镇各种地类的面积变化情况为基础,分析邹城市十年间土地利用情况变化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建筑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的覆盖比例减少了,耕地、林地、裸地和园地的覆盖比例增加了;(2)林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减少了1572.00公顷,其次是草地、其他用地、裸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中,草地增加了1411.06公顷,其他用地增加了1377.33公顷,裸地减少了1337.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241.16公顷;(3)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国家政策调控、工业发展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

关键词:GIS;RS;土地利用变化分析;ARCGIS;邹城市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five towns in Zouche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which including Xiangcheng、Yishan、Kanzhuang、Guoli and Shiqiang as its research areas. Basing on the ETM data of Landsat7 in 2007 and the GF-1 data in 2017,the land use types of Zoucheng City can be classified and interpreted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with ArcGIS and Erdas.We give some comparative anaysis through the statistics of the data.On the basis of the area change of all kinds of land in five towns,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land use in Zoucheng are analyzed in ten years.The results show:(1)the proportion of grassland、construction land、transportation land、water land and other land were reduced,and the proportion of plowland、forest land、bare land and garden plot were increased;(2)the biggest rangeability is forest land which reduced 1572.00 ha,inaddition,the grassland increased 1411.06 ha,the other land increased 1377.33 ha,the bare land reduced 1337.33 ha,the transportation land increased 1241.16 ha;(3)the primary reasons of zoucheng’s land use chang are the national policy,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Keywords:GIS;RS;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ArcGIS;Zoucheng C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1.2.1国外研究现状 (1)1.2.2国内研究现状 (1)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第二章研究区、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2.1研究区概况 (3)2.2数据来源 (3)2.3研究方法 (4)2.3.1技术路线图 (4)2.3.2影像预处理 (5)2.3.3影像分类 (9)2.3.4影像解译 (10)2.3.5地图成图 (11)2.4数据汇总 (13)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14)3.1结果 (15)3.2分析 (16)结论和建议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20世纪90 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也是资源科学、地理学、遥感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热点研究方向[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真彩色遥感解译成为了研究人员和决策者们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中,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作为一种常见的解译标志,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利用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是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将坑塘地貌特征以真实的颜色显示出来。

它主要用于识别、提取和分析坑塘地貌,为农田布局、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识别和提取坑塘地貌。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我们可以将坑塘区域以鲜明的蓝色标示出来,使其与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区分开来。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该地区的坑塘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坑塘地貌的分析。

通过对坑塘区域的解译,我们可以获得坑塘的空间分布、面积大小、形态特征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坑塘地貌的演化过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我们可以根据坑塘的特征,合理安排农田布局,提高农田利用效益,减少水资源浪费。

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还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通过解译标志,我们可以了解到坑塘的分布密度和水体质量状况。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比如,在坑塘密集区,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真彩色遥感解译中,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例如,可以将坑塘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探索其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

这种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坑塘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解译工具,对于坑塘地貌的识别、提取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坑塘的分布情况、形态特征和水资源状况,为农田布局、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结合其他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坑塘地貌的演化过程和影响机制。

因此,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规划中广泛应用坑塘真彩色遥感解译标志,将为我们的研究和决策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与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