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适应性试题历史试卷(2套 + 答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4月份)(附答案)

2024年西安市新城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史料中能够用于研究原始农业发展的是()A.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B.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2.(2分)某校在进行历史专题学习时,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举办了相关图书阅读活动,并推荐了以下书目。
据此可知该学习主题是()书目《周代分封制度研究》《汉代郡县制的展开》《元代行省制度》A.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B.边疆治理的持续完善C.地方行政模式的变迁D.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3.(2分)某同学编排了一个关于宋朝时期都市生活的历史剧,剧中有以下几个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早市摊位中出现《盛世滋生图》B.在元宵节时演奏杂剧《窦娥冤》C.七夕节时听昆曲《牡丹亭》D.在瓦子中的勾栏内观看蹴鞠表演4.(2分)“致远沉沙哭国殇,波涛饮恨海魂扬。
臣忠北阙英风烈,血洒东沟奋节刚。
”诗词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黄海海战D.公车上书5.(2分)陕西某学校以“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以下革命旧址。
这些旧址可以用于研究()A.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B.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C.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D.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6.(2分)下列文字是第一位外籍中共党员李敦白回忆录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1945年,看到的是人命如草芥的大量事实……1949年是中国老百姓政治生命的分野,那就是让中国人真正获得了做人的权力。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C.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7.(2分)从葡萄牙侵占的“Macau”到新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改变澳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C.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中葡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8.(2分)下列表格中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历史事实历史解释A我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B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C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D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A B.B C.C D.D9.(2分)某校学生在探究世界古代文明时,整理出下列有关图片。
2010-2023历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A.一战B.二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2.右图是2012年7月即将举办的伦敦奥运会的会徽,伦敦是迄今为止举办夏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英国将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英国与国际关系”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7分)(1)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些与英国相关的图片与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图一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国陈列馆①材料一出自英国的哪个重要法律文献?(1分)②从经济方面说说如图一所示英国能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三(2)第二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另外一些图片和资料,致力于展现英国与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
图二图三图四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体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①图二中以英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四是某一组织的旗帜,该组织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3分)②材料四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1分)(3)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1分)3.中、美、日三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三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7分)回顾一:友好的历程(1)古代史上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请列举一典型事例。
(1分)回顾二:伤痛的记忆图一图二图三(2)根据图一说明美、日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为了摆脱图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图三签署的损害中国主权的文件是什么?(3分)回顾三:真诚的握手图四图五(说明:图四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
四川省南充市2023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附答案

2023年春季九年级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200分。
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历史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历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秦朝完成统一后,其统治范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起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为有效管辖辽阔的国土,秦朝在地方上推行()A.皇帝制B.行省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音乐、舞蹈等也纷纷东来。
”这反映了丝绸之路()A.维护了国家统一B.促进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C.有利于民族交融D.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唯一通道3.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并进行武装挑衅,正式拉开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第一次较量的序幕。
这次较量的结果使中国()A.封建制度完全崩溃B.开启了近代化进程C.社会性质开始转变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4.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批判。
下列选项中,对这场“批判运动”评价正确的是()A.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思想武器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5.“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这场爱国运动是指()A.五四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C.南昌起义——在起义中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D.三大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2套(含答案)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试卷共2大题,16小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图片是了解史前时期原始人类遗迹的出土文物,它们均属于图1骨针图2 碳化稻粒图3纺轮图4人面鱼纹彩陶A.文献史料B.远古神话C.考古发现D.想象推断2.《过秦论》记载:“(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材料中“务耕织”者能得到的奖励是A.免除徭役B.授予官职C.赏赐土地D.分封诸侯3.《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B.“革去弊讹”是指废除九品中正制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之治D.“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4.古训有云“宁失千军,不失寸土”。
明朝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的史实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D.雅克萨之战5.“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辛亥革命在法制方面“立新”的是A.创立了中华民国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
2023-2024深圳适应性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深圳市2023-2024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题目1516171819202122答案B C C D B D A B题目23242526272829答案A D C A C A D二、非选择题。
(共40分)30.(20分)(1)条件:古代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地;制定历法指导生产;总结利用自然规律。
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气候干燥,但水源充足;修建人工灌溉系统;国家立法保障;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古代印度:古印度幅员辽阔,地形与气候多样;统治阶级的重视。
古代希腊:地中海气候适合葡萄等经济作物生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社会观念重视农业。
(2)评分建议:要素分值给分说明示例名称及文明2分文物(遗迹)名称与所属文明匹配得2分良渚玉琮——中华文明简介(属性)2分准确说出文物属性2分良渚玉琮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礼器简介(价值)2分正确分析文物的价值得2分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3)方式:战争(暴力形式)、商贸(和平形式)(任意一点1分,2分)作用:文化交流可以丰富不同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丰富不同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不同地区文化互补融合、共同发展等。
(任意一点2分,共4分)(4)认识: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文明交流促进文明不断进步;要保持并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任意一点2分,共4分)31.(20分)(1)过程:8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后,阿拉伯人将其传播到欧洲;(2分)15世纪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将其传到美洲。
(2分)(2)趋势:消费群体大众化;人均消费量大幅提升;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一个角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的增强;甘蔗种植及砂糖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革命的推动;加糖红茶的流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等。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历史(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中期,英商可以携家眷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城市居住。
与这一现象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据图可知,该书叙述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3.1866年,左宗棠奏请创办福州船政局,认为中国“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须“防海之害而收其利”。
由此可见,福州船政局的创办()A.是近代海防的产物B.得益于福州的地理环境C.揭开工业化的序幕D.体现了师夷长技的理念4.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先前向国外寻求商品市场转为寻求资本投资场所。
《马关条约》中体现这一变化的是()A.割地赔款B.协定关税C.开设工厂D.驻扎军队5.据表1可知,该校办学()表1 20世纪初期福建华英女书院中学课程设置(部分)A.宣扬维新思想B.注重科学技术教育C.强调以史为鉴D.体现中西文化交汇6.图中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反映的是()A.革命力量的汇集B.民主共和的潮流C.封建制度的终结D.政治中心的转移7.据表2可知,与外资厂矿相比,当时创办的华资厂矿()表2 1895-1913年外资厂矿、华资厂矿创办情况简表A.分布不均B.规模较小C.技术落后D.结构失衡8.“石库门,老弄堂……红船上,著纲领,百年航程第一步,驱散黑暗指方向”。
该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9.192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汉阳兵工厂工人响应“为革命的利益,不再为吴(佩孚)贼制造枪械”的号召,开展了大罢工。
这一大罢工()A.呼应了武昌起义B.声援了五四运动C.促成了国共合作D.支持了北伐战争10.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九年级下册历史中考适应性测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题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下图为殷墟出土的几则甲骨文卜辞,“贞”是“卜问”内容之前的专用词。
据此推断,商朝当时()(一)贞:其求宜于河,有雨。
(二)甲子卜,宾贞:求雨宜于岳。
(三)贞:召河,燎于妯,有雨。
A. 预报天气准确B. 担忧雨水影响生产生活C. 武力冲突不断D. 设置官员管理水利工程【正确答案】B【详解】从三则卜辞中可以看出,商朝人关心雨水是否适宜于河流(第一则)、是否适宜于山川(第二则)、以及是否会在某个地方下雨(第三则)。
这些关注都暗示着雨水对商朝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雨水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担忧。
B项正确;从给出的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商朝人通过占卜来询问天气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预报天气的准确性。
卜辞更多体现的是对自然现象的关注,而非准确预报。
排除A项;题干中的卜辞并未提及任何与武力冲突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虽然卜辞中提到了河流和雨水,但并未涉及设置官员管理水利工程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B项。
2. 墨子曾指出,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2023-2024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好。
2.本卷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
考试范围:九年级上册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作答物理综合题时,把所选题号的信息点框涂黑,并作答。
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46分)1.“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A.租地农场、手工工厂B.庄园、手工工场C.庄园、租地农场D.租地农场、手工工场2.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埃及B.《天方夜谭》——古代阿拉伯C.《十二铜表法》——古代希腊D.《马可·波罗行纪》——古代罗马3.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在《世界通史》中这样说道:“印度人分为四级……这四级人即祈祷者、打仗者、生产和买卖者、供他人驱使者也。
”其中“生产和买卖者”指的是()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最能体现()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国王与人民的对立5.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在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A.推动文艺复兴B.开展启蒙运动C.诞生马克思主义D.完成工业革命6.在18世纪末的法国有这样一个国王:为了加速断头台杀人的效率,亲自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命人将铡刀改为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试卷共2大题,16小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A.刻有甲骨文的牛骨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铁制农具2.《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
”此景表明宋代()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城市商业繁荣C.商业发展辐射到农村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3.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兴而二十一史废”。
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以下说法与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相符的是()A.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提高了官员整体素质B.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都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C.科举制考试内容要调整为《六经》和二十一史D.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人才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这些规定有助于()A.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B.打击帝国主义势力C.鼓励人民参政议政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5.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6.2021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了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细节,4名解放军牺牲。
印度的这一行为违背了建国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11世纪后,“人们经过斗争或用赎买的办法,向领主或国王取得一定自由权利,并用特权证书予以肯定。
特权大致包括人身自由、土地自由、司法独立、财政独立等”。
“人们”生活在() A.希腊城邦 B.罗马城邦 C.中世纪庄园 D.中世纪城市8.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南北战争与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B.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摆脱民族危机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9.读“1867年英国家庭与国民收入比例(%)”柱状图。
依据这些数据,能说明英国()A.成为“世界工厂”B.成为世界殖民霸主C.社会财富分配不均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0. 2020 年,“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我们的生活。
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A.航天技术的运用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C.生物技术的进步 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11.20世纪初,湖南“兴学热”和“留日热”独步一时。
1904年占全国留日生的11%;1909年各级小学堂达113所,学生43310人;普通中学堂50余所,居全国第一。
下列关于20世纪初湖南近代教育表述正确的是()A.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的有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B.谭嗣同和熊希龄创办了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长沙时务学堂C.湖南中小学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同期创办了湖南最早的近代私立学校明德中学D.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12.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邓稼先 B.屠呦呦 C.钱学森 D.袁隆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3题10分,第14、15、16题各14分,共52分)1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中的五个历史时期与阶段特征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秦朝、西汉政治方面的史实说明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一条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线。
(2分)1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1300年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且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交流。
而恰恰是因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们的出现,才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
——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中哥伦布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从材料二中指出一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2分)“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哪一个时代?(2分)(3)材料三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什么国际组织,后来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2分)15.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不断为人民奋斗、不断为人民奉献、不断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历程相关史实第一个光辉历程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
第二个光辉历程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等。
第三个光辉历程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个光辉历程中,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的起点事件是什么?(2分)湖南哪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之后,长征的红军开始在军事上获得主动权?(2分)第二次光辉历程中,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2)请任选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它们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里程碑”。
(200字以内,8分)16.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图一斐迪南(右)和他的妻子图二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材料二当二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
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于劣势,却狼狈为奸,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战火。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四“冷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请回答:(1)图一人物在1914年为了征服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举行了军事演习,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图二事件的爆发标志着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初期反法西斯力量没能阻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哪一组织的建立改变了这种状况?(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的举措。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政府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4)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了建立“世界新铁序”的目的。
(2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15、16题各14分,共52分)13. (1)说明:秦统一中国,设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等,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4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作用:促进民族交融(2分)(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或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等)。
(2分)14.(1)新航路的开辟;(2分)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或发现美洲(2分)(2)历史意义: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任答一点2分)发明成果: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的应用。
(任答一点2分)时代:电气时代。
(2分)(3)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世界贸易组织(2分)15.(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通道转兵;(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2)示例: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