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有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有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有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资节约利用的制度创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攸关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有关工作要求,我省因地制宜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日,结合“三解三促”调研活动,我就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分别赴___市、__区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全省农业用水现状及其问题分析^p我省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滨江临海,河湖众多。

全省水资相对丰沛,水域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全年核定用水总量4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总量占比较高。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建成灌排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

截至__年底,全省建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988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5262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3082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十一五”期末的0.55增加到0.59。

__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3490.6万吨,顺利实现“十一连增”,单产位列全国稻麦两熟地区第一。

得天独厚的水资优势和基础较好的农田水利灌排设施,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但对照总书记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对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我省农业用水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还不完善。

由于灌区工程配套不齐全,很多斗渠以下供水系统缺少供水计量设施,终端水价按方计费缺乏有效的工程基础,水费不能按量收缴,只能采取按亩均摊的办法征收,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当前,我省国有工程供水农业水价8元-18元/亩,末级渠系灌溉水价一般协商确定水价。

从典型调查的平均情况看,__年全省农业用水测算水价为0.138元/立方米左右,核定水价为0.0126/立方米左右,核定水价占测算水价的9.3。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措施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措施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措施杨炬敏(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窄口水务管理局,河南三门峡472500)摘要:文章探讨了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深化改革的措施。

在现状分析中,关注了农业水权制度、供水计量设施、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突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政策认知不足、计量设施维护不善等。

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了强化宣传、合理分档水价、落实维养资金和优化作物结构等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农业水价的科学制定和精准执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中国水资源管理与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28-02作者简介:杨炬敏(1973.2—),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灌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1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背景农业作为中国的用水大户,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为推进农业节水的迫切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自2014年以来,连续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

文件通过多个层面的政策和措施,如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深化了改革路径,实现了从局部试点示范到面上整体推进的跨足发展。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面积达0.29亿hm 2。

2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现状2.1农业水权制度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建设健全的农业水权制度。

目前,中国各地灌区普遍存在水权分散、难以监管的问题。

为此,近年来着手建设农业水权制度,以规范水资源的使用和分配。

在这一方面,各地政府不仅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强调农业水权的明晰和产权的保护,同时也加强了对农业水权的登记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为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

2.2完善供水计量设施,精准计量精准计量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关于农业用水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业用水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和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也涉及到水资源的平衡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综合改革农业水价已经成为解决农业供需矛盾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将对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现状目前,国家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推进: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推动各地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用水定价机制和价格监管机制。

2、试点示范: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个省市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试点示范。

例如,贵州省明确提出,“实行农业用水动态定价,根据不同农产品需求量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制定不同水价标准”等政策举措,推动农业供销社、龙头企业等多方合作,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制度建设: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包括水价核算、动态定价、收支平衡和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后续的综合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尽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加以解决:1、水价定价机制不够合理:农业水价定价机制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农民用水成本偏高,难以承受。

同时,农业用水定价虽然按照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体的环境保护等因素来决定,但实际上不能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导致了部分农业生产企业在用水价格上存在侥幸心理和不公平现象。

2、农业水价补贴入口不畅:农业水价补贴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现实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难以及时准确地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农民手中,导致补贴入口不畅。

3、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农业生产在水资源利用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浪费现象。

据统计,每年我国农业生产中浪费的水资源就达到了数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农民自建的农田渠道和渠系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 背景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当前我国水价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灌区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目前,我国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冲击灌区农民利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和制度体系等。

因此,开展对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调研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改革方向和路径,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2. 调研内容(1)当前我国灌区农业水价制度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2)国内外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3)我国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进行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所需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5)促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调研结果(1)我国灌区农业水价制度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目前,我国灌区农业水价制度存在如下问题:①主要依靠行政定价,市场调节作用不足;②缺乏监管机制和监督手段,导致水资源浪费、滥用和污染;③定价机制单一、不透明,缺乏差别化和市场化;④水费收缴渠道不畅,导致欠费率居高不下;⑤没有明确的优惠和减免政策,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国内外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在国内外的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行政、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统一的定价标准和制度体系,重视监管和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减免、奖励和惩罚措施,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也有一些教训,例如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公正和透明,造成群众不满或反弹,环保力度不够等。

(3)我国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有近3万个灌区,总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针对灌区农业水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国已经启动了综合改革的进程,主要包括推行差别化定价、制定减免优惠政策、建立监管和评价机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农业水价改革价格调研报告

农业水价改革价格调研报告

农业水价改革价格调研报告农业水价改革价格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农业水价改革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农业水价改革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农民的影响,本调研报告对某地的农村进行了价格调研。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1.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编制了一份涵盖农业用水情况以及田地面积的问卷,然后选择了某地的几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

2.调查过程调查过程中,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农民对现行水价政策及改革措施的了解情况,以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了农村用水的实际情况,包括水源的供应,灌溉设施的状况以及田地的管理等。

最后,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态度和期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了解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政策措施并不了解,70%的农民表示只听说过相关政策,但并不了解具体细节。

2.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意见与建议根据问卷调查,农民普遍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补贴,降低农业用水的成本,使得农民的负担减轻。

同时,部分农民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灌溉设施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对农业水资源的需求。

3.农村用水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某地农村的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降雨等自然水源,供水情况较为充足。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灌溉设施的老化和管理不当,导致部分农民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造成了浪费现象。

4.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态度和期望通过实地访谈可以得知,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持支持态度,他们希望通过改革能够降低用水成本,并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灌溉设施的维护和改进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政策措施了解不足。

- 农民普遍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补贴,降低农业用水成本。

- 农村灌溉设施的老化和管理不当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 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持支持态度,并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灌溉设施的改进力度。

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农业供水价格与水费计收情况调研报告

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农业供水价格与水费计收情况调研报告

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农业供水价格与水费计收情况调研报告一、灌区基本情况(一)概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是一个县办中型自流灌区,灌区主要由水库枢纽,总干渠、渠首引水枢纽、南北干渠及田间工程组成。

段家峡水库位于陇县曹家湾镇段家峡村,距县城1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34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659mm,多年平均径流量1.71亿立方米,75%保证率河源供水1.23亿万立方米。

水库总库容1832.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27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为Ⅲ级水工建筑物,水库于1970年7月动工,1972年10月建成,主要由均质大坝,侧槽式溢洪道,钢筋砼压力输水洞三大件组成。

总干渠位于水库与南北干渠配水枢纽之间,全长6公里,其中砼U型衬砌817米,隧洞2987米,矩形浆砌石衬砌2196米,共有各类建筑物14座,设计流量7.74 m3/s 。

渠首配水枢纽位于城关镇神泉村,主要由浆砌石拦河低坝,三孔冲砂闸,两孔进水闸组成。

南干渠西起渠首配水枢纽,东止老观退水,全长23.6公里,设计流量5.0 m3/s,已衬砌长度14.2公里,共有各类渠道建筑物162座。

北干渠西起渠道配水枢纽,东止北河,全长9公里,已衬砌长度9公里,设计流量2 m3/s,共有各类建筑物109座。

灌区共有斗渠130条,长148.2公里,分引渠780条,长304.2公里,衬砌长182.5公里。

灌区渠系工程衬砌率达60%,经过多年运行工程完好率不足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6,灌溉水利用系数0.49。

(二)灌区管理单位人员结构情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属事业性质差额补贴单位,县上批准灌区管理处在编人员56人,目前实有人员87人,其中在岗人员51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术员5人,高、中初级渠道维护工34人)离退休24人(占在岗人数的54.3%),遗属8人,长期雇佣工4人。

(三)区域水资源状况:1 水资源状况根据《宝鸡市水文实用手册》和《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陇县地表水主要来自千河、大黑河、达溪河等,多年平均径流量 5.64亿m3。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2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2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2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瑞昌市大壤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4万亩,该灌区以前主要是靠一条傍山现浇明渠进行输水灌溉,全长9.3公里,由于渠道线路长,地形复杂,穿河、穿路、穿村庄,加上山体滑坡、渠道塌方,每年都必须对渠道进行维修和清淤,维护成本非常高,而且放水时间特别长,从渠首放水到渠尾最少要2天的时间,同时沿途必须安排十几名守水员带上干粮,日夜看守,既费时又费力,效率低下导致用水纠纷,甚至械斗时有发生。

一遇干旱天气就因输水不畅而“望水兴叹”。

瑞昌市大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018年4月基本完工,铺设灌溉主干管9.3公里,沿途设置58个放水口,每个放水口都安装了水表进行精准计量。

至此,瑞昌市大壤灌区用水管理完成了从“一把锄头放水”转变到“一把钥匙开水”的质变。

二、工程建设情况为改变这一现状,瑞昌市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调研,一致认为前几年瑞昌市整合资金,在石门中型灌区实施的4000亩低压管道灌溉项目,经过几年的运行证明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结合大壤中型灌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适合建设一条自西向东顺着北部山边布置的管道,自流灌溉山下的东南平原,最终决定采用低压管道灌溉的方式对大壤中型灌区主干渠输水渠道进行改造。

高丰镇大壤中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项目建成后,实现了从田间工程向源头治理的转变,从“望水兴叹”向“一拧就来”的转变,从“最后一公里”向输水段的畅通转变,有效解决了输水渠道“肠梗阻”的问题,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

2019年瑞昌市遇到从1942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天气,大部分农田减产50%左右,高丰镇大壤中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虽然也出现一些抢着放水,放了水就不愿意关水,甚至有把放水法兰藏起来的现象,但是农田基本没有受旱,作为重要水源的大壤水库还有近200万方的存水。

农业水价改革调查报告

农业水价改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情况、某⼀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的分析研究,揭⽰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形式陈述出来。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农业⽔价改⾰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农业⽔价改⾰调查报告农村税费改⾰以来,农业⽔价改⾰、⽔费计收与农⽥⽔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成为农村⼯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农民对于缴纳农业⽔费有着抵触⼼理,⽔管单位农业⽔费收⼊锐减,⽣存和发展⾯临困难,农民和⽔管单位的⽭盾呈现激化的趋势。

针对这⼀问题,我省在⽔利部的统⼀部署下,开展了“三位⼀体”的农业⽔价综合改⾰试点和⽰范。

我们对已经实施农业⽔价综合改⾰的⼗⼆个项⽬县进⾏了调研,了解了项⽬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改⾰取得的成效,并分析提出了未来我省农业⽔价综合改⾰的思路和重点。

⼀、农业⽔价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业灌溉⽔费收⼊与供⽔成本差异过⼤。

⽔利⼯程的⽔价核定⽔平过低,从典型调查的平均情况看,农业⽤⽔测算⽔价为0.116元/⽴⽅⽶左右,核定⽔价为0.039元/⽴⽅⽶左右,核定⽔价占测算⽔价的34%,⽽⽔费的征收率只有62%。

实际上,⽔管单位的供⽔成本仅收回21%。

收⼊与成本的差异使得⽔利⼯程管理单位亏损严重,供⽔⼯程维修困难,⼯程⽼化失修严重,效益低下。

2、农业⽔费征收难度较⼤。

在取消农业税、加强⽀农⼒度、增加各类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背景下,农业⽔费计收难度⽇益加⼤。

⼀是⼯程配套不齐全,很多灌区特别是末级渠系的计量设施不完善,⽔费不能按量收缴,只能采取按亩均摊的办法征收,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是有效灌溉⾯积逐年萎缩,难以核定。

由于历史原因,灌区内⽥亩⾯积标准不⼀,有667㎡、1000㎡和1200㎡三种不同的标准,最初⽥亩核定的准确性受到农民质疑。

且因产业结构调整、末级渠系淤塞等问题导致有效灌溉⾯积逐年减少,及时核定⾯积困难。

三是农民认识上有误区。

我省部分县市已取消了农业⽔费,造成周边县市农民不愿意交⽔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本报告对2023年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灌区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并评估了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灌区农业水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资源浪费、农民收入低、灌溉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革方向和措施:
1. 价格定价机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等价交换水资源和农产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2. 政府补贴政策改革:减少对灌区农业水价的补贴,逐步引导农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 农民收入保障政策改革: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 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灌区管理机制,加强灌区农民的参与,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革的实施将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促进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改革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2023年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必要且可行的。

通过改革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当前灌区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
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改革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利益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应注重宣传和培训,加强监管和评估,以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