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4篇)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一、计算1、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
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例:7×□<30,合适的数0、1、2、3、4,最大的数是 4 ,有 5 种填法。
二、分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般我们可以将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相加。
也可以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后,再相加。
17×623×7=10×6+7×6=10×7+10×7+3×7=60+42=70+70+21=102 =1615×6+2×610×3-7×3=(5+2)×6 =(10-7)×3 =7×6=3×3=42 =9用这样的性质也可以合并进行巧算:4×5+3×4+2×4 7×6+7×5-7=4×(5+3+2) =7×6+7×5-7×1=4×10 =(6+5-1)×7=40 =10×7=70此类题建议可以先圈出相同因数,再进行计算。
一个7可以想成“7×1“再进行计算。
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1、68+()=84 想84 - 68 =?列竖式: 8 4- 6 82、算线:(掌握一种即可)78 +()=10078 +(22)=78+2+20=10078 +(22)=78+20+2=10078 +(22)=78+30 - 8 =100第二单元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
(全网最全)沪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一 个 循 环 小 数 的 小 数 部 分 ,依 次 不 断 重 复 出 现 的 数 字 叫 做 这 个 循 环 小 数 的 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 如: 3.111 …… 0.5656 …பைடு நூலகம்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 数。 3.1222 …… 0.03333 …… 写 循 环 小 数 的 时 候 ,为 了 简 便 ,小 数 的 循 环 部 分 只 需 写 出 一 个 循 环 节 ,并 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 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 简写 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 分 数 里 ,中 间 的 横 线 叫 做 分 数 线 ;分 数 线 下 面 的 数 ,叫 做 分 母 ,表 示 把 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 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假 分 数 :分 子 比 分 母 大 或 者 分 子 和 分 母 相 等 的 分 数 ,叫 做 假 分 数 。假 分 数 大于或等于 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篇)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____分米相当于____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____毫米=____分米=____米=____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____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一、数的认识与数的组成1. 规定数的字音和字形。
2. 认识数0和数的相邻数。
二、数的认识1. 认识比大小的含义,学会比较大小。
2. 认识比大小的符号,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3. 数字的顺序排列。
三、加法与数算关系1. 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加法的符号:加号(+)和等号(=)。
3. 认识加法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加法的交换律。
4. 理解加法的加零律。
5. 理解加法的结合律。
沪教版数学知识点(集锦25篇)

沪教版数学知识点(集锦25篇)沪教版数学知识点第1篇轴对称知识点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即:a>ba-b>0;a=ba-b=0;aa-b沪教版数学知识点第2篇多边形的面积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____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应用、长度和重量的认识、长度和重量的比较和运算、时间的认识、时间的比较和运算、容量和温度的认识以及二维图形的认识等方面。
下面将逐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是人们用来计数的数,用符号1,2,3,…,9,10,…表示。
2. 数的读法和写法认识到0-9的基本数字,了解两位数的数字读法和写法。
3. 数的顺序通过练习,掌握数的大小顺序。
4. 数数并填写表格通过观察数字图片,理解数数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 加法算术学习加法的含义和符号,通过练习掌握加法1+1=2,1+2=3,2+2=4等数的加法规律。
2. 减法算术学习减法的含义和符号,通过练习掌握减法2-1=1,3-2=1,4-2=2等数的减法规律。
3. 数的组成关系通过观察数字图片,学习几个数的组成关系。
4. 连加计算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三、数的应用1. 按顺序排列数通过观察数字图片,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2. 数码图形通过二十以内数码图形的练习,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数的排序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4. 加减应用(一)通过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的应用。
四、长度和重量的认识1. 有关长度的概念通过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估测物体的长度。
2. 衡量长度学习使用日常量和米这两种衡量长度的单位。
3. 比较长度的大小通过比较,学习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
4. 有关重量的概念通过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估测物体的重量。
5. 衡量重量学习使用千克和公斤这两种衡量重量的单位。
6. 比较重量的大小通过比较,学习掌握重量的大小关系。
五、长度和重量的比较和运算1. 长度的加减(一)学习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长度的加减(二)通过实际问题,运用长度的加减法。
3. 重量的加减(一)学习重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3.能够认识与运用符号。
4.掌握路线描绘的方法。
26 轴对称50 1。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折叠、画、剪),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在动手折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并找出对称轴。
3.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27 角52 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8 三角形与四边形541.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29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571.认识和辨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06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601。
将数系从千扩展到万。
2.迁移能力——将数的认识与表达迁移到万—-将数位顺序表迁移到万.√√31 大数的读与写621.熟练掌握大数的读与写.2.能正确地将大数分拆。
√√备注:《数学课标》中将认知水平划分为“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探究性理解水平”等三个层级.且对各层级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般的描述,本知识点中认知水平的划分,参照了《数学课标》中具体罗列的用于表述各水平层级的有关行为动词。
(具体可参见《数学课标》2004年10月第2版第30页)。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面的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同时,有一些段落表述不够清晰,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
修改后的文章】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复与提高一、计算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如,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
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例如,7×□<30,合适的数有1、2、3、4,最大的数是4.二、分拆(分拆两位数)例如,17×6=102,23×7=161,5×6+2×6=(5+2)×6=42,10×3-7×3=(10-7)×3=9.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例如,68+16=84,用84-68=16.竖式:8.46.21.6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表示1000.千位上的1表示1个千。
2、623由6个百、2个十和3个一组成。
3、梁的上方的算珠叫做上珠,梁的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
1个下珠表示1,5个下珠表示5.1个上珠表示5.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
4、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25、880=800+80+0,700+20+8=728.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一千。
7、37个十成的数是370,280是由28个十组成的。
二、数射线(千)写作:1020读作:一千零二十(末尾的零不读,中间的零只读一个)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a=(0),b=(300),c=(50),d=(200),e=(1000)。
沪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数学是针对上海地区中小学生的数学教材,它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对沪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2.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量与计量: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单位的认识和换算。
4. 几何初步: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的初步认识。
5.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旅行等场景中的数学应用。
### 初中数学知识点1. 代数基础:变量、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2. 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 几何进阶:角、线段、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概率的基本概念。
5.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求和公式。
### 高中数学知识点1. 解析几何:坐标系、直线方程、圆的方程、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性质。
2. 三角学: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和变换。
3. 微积分初步:导数的概念、基本公式和应用,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4. 立体几何: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5. 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
6. 数列与级数: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级数的收敛性判断。
### 学习方法与技巧- 理解概念:深入理解每个数学概念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
- 练习题目: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总结规律:在解题过程中总结规律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 应用实践: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级数学学习技巧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
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
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
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
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单位换算的方法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4、图形之间的关系(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5、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主动预习主动预习,不仅能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在听课的时候有的放矢,还能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认真阅读教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比如上题。
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
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____,则2____4=48得:____=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四)斜—歪脚—足肥—胖降—落找—寻心惊肉跳—胆战心惊丝毫未动—未动分毫祝愿—祝福茁壮—强壮召唤—呼唤嘱咐—叮嘱希望—盼望闪烁—闪耀节省—节约美丽—漂亮快乐—欢乐时光—时间惊讶—惊奇亲密—亲切依然—依旧高明—高超喜欢—喜爱热闹—喧闹开心—快乐举行—进行凉爽—凉快广大—广阔永远—永久消失—消灭饥荒—饥饿广阔—宽阔飞翔—飞行奇怪—惊奇眨眼—瞬间聚集—聚拢根据—依据诚实—老实未来—将来称赞—赞扬发现—发觉赶紧—抓紧快乐—高兴解落—降落波纹—波浪颤动—颤抖颤动—抖动破碎—破裂珍珠—珍宝财富—财宝锋利—锐利伤心—难过高兴—快乐连忙—赶忙拦住—挡住极小—微小漂浮—漂移平时—平常奔跑—奔驰温和—温顺灾害—灾难帮助—关心温和—亲切无数—很多愿意—同意立刻—连忙如果—假如仔细—认真领袖—首领盼望—希望费力—费劲使劲—用劲救护—抢救挑选—选择本事—本领烦恼—苦恼究竟—毕竟拼命—舍命浪费—白费干净—洁净录取—录用聊天—谈天盼望—希望耽误—耽搁敞开—放开躲藏—隐藏胆量—胆识飞快—飞速比赛—竞赛害怕—可怕亲爱—友爱保护—爱护寻找—查找拾起—捡起办法—方法告别—离别准备—预备洁白—雪白美丽—秀丽出发—动身观察—观看很多—许多宾客—来宾安宁—安静逃窜—逃跑突然—忽然宽阔宽敞热闹—吵闹住所—住宅闪现—出现寺庙—寺院卧室—卧房流动—流淌连忙—赶忙忽然—突然好似—好像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我会写的生字识字1宜实色华谷金尽怪丰壮1波浪灯作字苹丽劳2尤其区巨它安块站3已甲豆识纷经如好娃洼4于首枝枫记刘二、要求背诵的课文1.背诵《秋天的图画》全文。
2.《黄山奇石》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全文。
4.背诵《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
5.背诵语文园地一短文《秋天到》。
三、口语交际:《秋游》四、本单元训练要点:利用熟字识字:积累同偏旁的字;积累词语阅读答题三字经1、怎样分段:读全文,明思路;抓特点,段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