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对的。

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1、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
三、修辞技巧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对比、双关、通感、借代、反语、反问、互文等等。 四、章法技巧 1.结构上的常用术语 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 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 题、等等。 2.内容表现 景————情 事————情 景、事————情、志 事、物————理、趣 3.谋篇章法 首———起
2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 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欢愉活灵 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 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 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 登郡门。 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太守家迎娶兰芝的场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美丽高贵,为全诗增加了悲剧 的气氛。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 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王维诗歌赏析

王维诗歌赏析

王维诗歌赏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板书:思想内容⑴、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三、诗歌赏析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题一作《猎骑》。

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

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篇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篇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篇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 ( 未在词中点明) 是暗含的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 , 将白鹤人格化,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 地先偷看梅花几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合断 魂”一词将粉蝶人格化,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 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 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诗歌的表达技巧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排 比、用典、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 侧结合、声色结合、角度的变化、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 联想、想象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比 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修辞方法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两句用到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平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雨源自池上刘攽(bān)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文心雕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内涵和分类2. 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方法3.掌握答题三步骤并规范组织答案二、考点解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意: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三、提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四、答题规范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析效果)五、常考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一)比喻特征: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举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高三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三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⑵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侧面描写。触觉:冷;视觉:明 ;听觉:折竹声。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 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 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 来烘托秦罗敷的绝世美貌。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⑴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平淡质朴,浅显自然。
(1)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写出长江的色彩。 ②比拟,如将新月人格化,“学”扇子的模样。 ③夸张,如“山泉千尺”,突出山泉的气势。 ④对偶,如“长江”对“淮山” ,“万里”对“数点”, “白如练”对“青如靛”。 ⑤借代,用“江帆”代指船只,局部代整体。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 字来如线。 (2)请分别从写景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诗歌的描写方法
空间
:上下远近、 局部整体、点面结合 、
a、描写顺序
时间
b、描写角度\内容:
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感官;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c、描写手法:
正侧面描写 虚实 动静 抑扬 白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写侧面描写: 《陌上桑》:
比兴
问题:请赏析此诗的前两句。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细且弯 的形状并突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 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 月光的皎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铺垫、烘托、对比、象征等。

了解散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是阅读散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象征可使思想、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可使文章表达得更含蓄、更深沉。

用第一人称,可使叙述显得亲切、真实;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便于进行抒情,而且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便捷、更深入地进行阅读了。

备战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设题形式及解答指导作者:河北辛集市新垒头镇第二中学孔凡丽河北辛集市中学薛吉辰本文共浏览305次文学作品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难点,了解有关的设题形式,可有助于试题的解答。

一、表达方式类设题形式:1. 对“××”表达方式举例加以说明。

2.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3.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人称?有什么作用?名师出招:1. 确认指定句子或语段所用的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其中记叙、描写和抒情是测试重点。

记叙的形式主要有顺叙、插叙和倒叙三种。

采用顺叙手法,能使读者容易把握事件的发展的来龙去脉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

采用插叙手法,能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波澜起伏,曲折回旋。

采用倒叙手法,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增强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记叙过程中还有三种人称的变化,采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也便于直接抒情。

采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仿佛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另外还可以使物拟人化。

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说,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方式属于正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式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采用人物描写方式,能以形传神,增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表明人物的思想品质。

景物描写就是侧面描写的一种形式。

采用景物描写,能渲染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境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绘。

采用细节描写手法,能准确传神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除此之外,描写过程中还有描写顺序的变化,主要有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种。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采用直接抒情,能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

采用间接抒情,能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含蓄地表达感情,韵味悠长。

2. 依据所用表达方式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二、表现手法类设题形式:1.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或这样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从取材方面对文章做简要解析。

3. 文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名师出招:1. 确认指定句子或语段所用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对比、衬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等。

采用象征手法,能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采用对比手法,能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采用衬托手法,可以在所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的陪衬下,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采用渲染手法,能在浓墨重彩的描绘中营造氛围,为行文设置铺垫,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采用抑扬手法,能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采用以小见大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2. 依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三、修辞手法类设题形式:1. 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赏析文中的“××”句子。

3. 文中是否可以运用或不运用“××”修辞手法?名师出招:1. 确认指定句子或语段所用的修辞手法。

文学作品常见的修辞手法大体分三类,描绘类的修辞手法能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能突出强调事物,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能增强语气,起强化作用,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运用比喻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对偶的作用是表意凝练,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排比的作用是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的作用是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2. 依据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四、谋篇布局类设题形式:1. 本文开头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2. 文章最后一段写“××”,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3. 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名师出招:1. 确认指定语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语段在行文中的位置包括开头段、中间段和结尾段,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开头段的作用有统摄全篇,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开门见山,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有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的作用有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另外还有线索贯穿全文,线索通常有中心事件、感情、事物、人物、时间、空间等,线索往往有一定的标志。

2. 依据段落位置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五、主旨表达类设题形式:1.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的感受或体会是什么?2.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3.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 “××”的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 概括说明或分条陈述文章“××”段的主要内容。

6. 如何理解“××”句子。

7. 结合全文,对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作简要评价。

名师出招:1. 确认指定句子或语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 依据上下文作答。

六、语言运用类设题形式:1. 句中的“××”的含义是什么?2. 文中的“××”表现在哪些地方?3. 从语言方面对文章做简要解析。

名师出招:1. 确定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分析测试词语所在的位置,是主干成分还是附加成分,以此确定词性或短语结构,解释含义时要尽量使用同类词性的词语或短语结构。

2. 依据上下文作答。

3. 分析语言特色,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语言风格,常见的有简洁洗练,通俗浅显,不加雕琢,质朴清新,淡雅自然,华丽典雅,明白通畅等。

一是修辞手法,用法见前文。

一是句式特点,常见的有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倒装句式,文白相间等。

学会用基本阅读文学作品2007-08-01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这些文学样式,都有自己鲜明的体裁特点。

我们在阅读训练时,要善于运用其基本术语,这些术语一般都融于各种文学作品的基本技法中。

1.散文阅读阅读散文,除了把握其基本的类型外,还要明晰散文的写作技法。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要遇到的就是这篇散文表达了什么内容,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达到了怎样的目的和效果,运用的是怎样的手法。

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下面仅从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熟悉一下散文的基本技法。

(1)谋篇布局从谋篇布局来讲,散文技法有线索、顺序、过渡、照应和详略。

例如线索,线索是疏理散文结构和材料的钥匙,散文材料是由线索有机联系起来的。

理清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散文的结构,也有助于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轨迹。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多以物为线索,如巴金《灯》中的“灯光”,杨朔《茶花赋》中的“茶花”等。

写景的散文,多以时间、空间或感情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先写自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然后是寻找宁静,接着是被蝉声与蛙声打破宁静,全篇弥漫着无法排遣的淡淡哀愁,其叙事、组材、写景都是紧紧围绕作者忧郁心情的流泻来行文的。

了解了散文的线索,阅读散文就有了一个纲目。

又如详略,这也是散文谋篇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若干个材料,哪些要详写?哪些要略写?为什么要详写?为什么要略写?这都是颇有讲究的。

一般来讲,主体材料要详写,非典型材料要略写。

(2)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顺序、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和说明。

就表达方式来讲,散文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和抒情。

叙述。

叙述是散文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因为无论什么形式的散文,都要以事、以景或以物见意。

材料的叙述顺序,关系到表意的效果。

描写。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

但一篇散文,如果不加以区别,处处都展开描写,形象反而模糊了。

因此,描写又是有重点的。

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的地方,最能烘托作品情境的地方。

抒情和议论。

在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对所述对象的见解和感情,常常直接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阅读散文,把握了抒情和议论也就把握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如果说记叙是散文的形,抒情和议论则起着点“神”的作用;抓住了抒情和议论,对散文也就“意领神会”了。

(3)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有铺垫、烘托、对比、象征等。

了解散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是阅读散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象征可使思想、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可使文章表达得更含蓄、更深沉。

用第一人称,可使叙述显得亲切、真实;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便于进行抒情,而且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便捷、更深入地进行阅读了。

2.诗歌阅读谈起诗歌的表现技法,我们还得从我国最早流行的传统表现手法说起。

我国最早流行且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中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