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案例解读7.1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与启示

案例解读1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2005年3月25日,ST达尔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
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制造出具有欺骗性的发展轨迹,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
一、案例简介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
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
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
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
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
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
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
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罚字[2005]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公司概况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
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
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即使只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100吨、姜精油等160吨。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方面的负面案例,往往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营、管理或投资中出现的不良财务行为,造成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财务负面案例:
1. 世纪华通公司会计舞弊案:
世纪华通公司是美国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
该公司的会计部门为了掩盖财务状况的恶化,通过虚构销售、夸大收入和利润等手段,操作财务报表,使公司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然而,在揭露后,世纪华通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并且几乎所有股东损失了他们的投资。
2. 安然公司欺诈案: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
然而,由于公司高管和会计师通过制造假交易和虚构收入的方式欺诈投资者,最终导致安然公司在2001年破产。
该案例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之一,使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3. 中兴通讯违反制裁案:
中兴通讯是中国一家著名的通信设备生产商。
然而,该公司被发现违反美国针对伊朗和朝鲜的贸易制裁政策,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禁运产品。
作为惩罚,中兴通讯被迫支付巨额罚款,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美国供应商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这个案例对中兴通讯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并对其国际业务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财务诚信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基石。
为了避免类似的负面案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同时,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应加强对财务行为的监督,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美国上市公司发生了许多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
这些案例揭示出了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的严重违法行为,对投资者、股东和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以下是近十年来美国上市公司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1. 美林(Merrill Lynch):在2000年,美林因为虚报营业收入和操作亏损而被SEC处以2.0亿美元的罚款。
这起案件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例,意图通过虚假地报告收入来掩盖公司的真实业绩。
2. 通用电气(GE):在2009年,通用电气被发现通过虚报收入和隐瞒债务来操纵其财务报表。
公司在此案中支付了5.0亿美元的罚款,并同意改进其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3. 恒美集团(Enron):这可能是最著名的财务舞弊案例之一。
在2001年,恒美因为通过虚假会计手法来掩盖巨额债务而破产。
恒美的会计师安然(Arthur Andersen)也因此迅速解散,其行为导致了对整个会计行业的质疑。
4. 亚斯廷安达洛斯安洛斯安(AIG):在2005年,AIG被发现在财务报表中夸大了保险收入,虚增了其资本和净资产的额度。
AIG最终支付了总计50亿美元的罚款,并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正。
5. 雅虎 (Yahoo!):在2014年,雅虎因为在其财务报表中夸大广告收入而被SEC处以2.0亿美元的罚款。
这起案件进一步暴露了雅虎在其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6.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在2007年,摩根士丹利被罚款1.4亿美元,要求支付30.4亿美元来解决其在次贷抵押贷款市场中涉嫌操纵的指控。
这种操纵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7. 美国国际集团(AIG):在2009年,美国国际集团被发现通过虚报收入和隐瞒亏损以操纵其财务报表。
该公司同意支付13.6亿美元的罚款,并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正。
8. 壳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在2004年,壳牌石油被发现虚报其储量和资产,以提高公司的市值。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2009-2010年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
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
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
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
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原野公司上市后,由于市价远高于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将名义上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价股票按市价抛向社会,从中获利3400万元记入当期利润。
股票卖出后,原野公司在帐务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划转股票的会计记录。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厦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厦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厦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物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厦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厦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898.60万元。
后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厦公司年报。
当年,银广厦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778.66万元。
银广厦虚构了巨额的出口销售,主要客户是德国诚信公司,而德国诚信公司的货款进账单都是伪造的。
次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据董博称,依旧是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厦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区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厦公司职员傅树通以天津广厦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厦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290增值税专用发票份,价税合计22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缴纳“税款”500万元。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的几个会计舞弊案例哈。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
可是后来呢,被爆出了会计舞弊的大丑闻。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来让公司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
比如说,他们可能虚构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就像凭空捏造有好多人买了他们的咖啡一样。
这些虚增的销售额让投资者们以为瑞幸咖啡超级火爆,盈利状况特别好。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瑞幸咖啡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跌,很多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
而且这不仅让瑞幸自己的信誉扫地,还让整个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都受到了影响呢。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呢,在财务上玩了个很“高明”的把戏,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利润,手段有点复杂。
他们在银行存款上做手脚,就像给大家变魔术一样。
对外宣称自己有好多好多银行存款,实际上呢,这些数字都是假的。
他们可能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或者一些复杂的财务手段,把账面上的数字弄得很漂亮,让投资者觉得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很值得投资。
2. 影响。
这个造假事件可把投资者坑惨了。
那些买了康得新股票的人,原本以为是抱着个金娃娃,结果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康得新最后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员工也受到了牵连,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三、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可太奇葩了。
獐子岛说自己养的扇贝跑了,而且还不是一次。
一会儿说扇贝因为冷水团的原因都不见了,一会儿又有其他的说法。
这其实背后可能就是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把扇贝的失踪归结于自然原因,然后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了。
比如说,本来应该有盈利的,因为扇贝没了,就可以把成本算得很高,利润就减少或者变成亏损了,这样就可以隐藏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影响。
这可把股民们气得不轻。
大家都觉得这扇贝跑得也太蹊跷了,就像在跟大家玩捉迷藏一样。
国内外公司会计舞弊案例

应向其支付投资顾问费、保证金合计1.97亿元。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获得的一份“柯塞威投资咨询顾问协议”, 其第五款明确约定,在清算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甲方(柯塞威)应将乙
方(配资用户)剩余保证金、投资顾问收益转账至指定的乙方备案账户。
据此计算,黄永述被拖欠保证金、收益,至今已长达5个月之久。 本想借助配资大赚一笔,结果却是噩梦一场。不但没有获得收益,连 保证金都被拖欠,在柯塞威的配资客户中,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拖欠客户配资保证金的风波尚未平息,匹 凸匹(600696)再次被原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下称“柯塞威”)拖进更大的风波。 匹凸匹4月2日公告称,因拖欠保证金、投资顾问费等共计1.97亿 元,柯塞威被自然人黄永述起诉,要求归还上述资金。匹凸匹及其前 大股东、董事长鲜言也一并被起诉。目前,该公司三个银行账户已被 法院冻结。 匹凸匹被起诉、冻结银行账户,祸起柯塞威的股票配资。《第一财 经日报》此前曾报道,自去年10月前后开始,柯塞威就大量拖欠保证 金,引发客户集体维权。据知情人士介绍,最高峰时,柯塞威股票配 资规模高达70亿元左右。 随着纠纷不断增加,柯塞威股票配资的黑洞也不断暴露。根据知情 人士透露,鲜言本人此前曾对外宣称,柯塞威成立之后,就一直没有 赚过钱,而其本人也未能从柯塞威获得收益。这也意味着,柯塞威的 股票配资业务,可能存在巨大的“漏洞”。4月4日,记者多次致电鲜 言核实此事,但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股票配资再爆黑洞 3月31日, 该公司从深圳中级法院获得了《应诉通知书》、《民 事起诉状》等法律文书复印件,自然人黄永述将柯塞威、匹凸匹、鲜 言列为被告,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与此同时,黄永述还向深圳中院 提出申请,冻结匹凸匹的银行账户。3月30日,其在建设银行临平路 支行的三个账户,全部被冻结,冻结资金合计约35万元。 双方的纠葛源于股票投资。公告内容显示,2014年12月31日, 黄永述与柯塞威签订投资协议,双方共同出资2亿元,用于证券投资 。其中,黄永述以保证金的形式出资4000万元,柯塞威出资1.6亿元 ,支付到柯塞威指定账户。在此过程中,黄永述负责提供专业投资咨 询服务,并依据柯塞威的授权,进行账户日常交易操作,柯塞威则有 权查询每日交易账户的资产。 从协议内容来看,双方进行的实际是股票配资业务,黄永述实际 是柯塞威的配资客户。 2014年10月的柯塞威,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 1.15亿元,由拥有私募基金牌照的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背靠上市公司,成立以后, 柯塞威股票配资规模在市场遥遥领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导言:
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或隐瞒财务数据、信息,以达到
欺诈、非法获利或其他不当目的的行为。
在商业世界中,会计舞弊案
例屡见不鲜。
本文将分析历史上的几个著名会计舞弊案例,并从中总
结出常见的舞弊手段与预防措施。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舞弊案
安然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最具声誉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虚假会计操作的揭露,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
会计舞弊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目的实体(SPEs)及股票价格操纵等方面。
该公司通过虚构利润以隐藏巨额负债,并在内部员工之间实行高度激
励机制,导致信息层级混乱,监管不力。
案例二:范罗斯基会计舞弊案
范罗斯基是一家以市政工程和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然而,该公
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报告中进行了多项违法会计手段,以逃避
税务和获取非法补贴。
范罗斯基公司员工通过恶意计算投标价格,故
意误报资产负债表,虚构他方资助等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该案例揭示
了会计舞弊对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案例三:世纪环球会计舞弊案
世纪环球是一家电信公司,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迅
速崛起。
然而,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大规模的伪造行为。
世纪环
球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修改报表数据,违反会计原
则等手段进行的。
该案例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会计舞弊的主
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案例四: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
南海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装修公司。
该公司在其2016年的财务
报告中虚构销售收入,减少负债,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
此外,
该公司还通过虚假合同和交易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蒙受
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在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和对投资
者利益的严重侵害。
结论:
以上仅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会计舞
弊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企业和监管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例如,建立完善
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加强对公司高层
人员及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防范措施,才能有
效防范会计舞弊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