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原创)

系列1
劳动密集型产品 12% 10% 8% 6% 4% 2% 0% 劳动密集型产品 服装 11% 纺织品 8% 鞋类 6% 劳动密集型产品
—贵金属
“环境壁垒”是影响贵金属的出口量的另 一因素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较高,就对发展中国 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一种限制性较强的“绿色屏障”。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制约,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贵金属矿采选业出口商品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项目
贷方
186 23 1 247 9 1086 92 994 426 0 426
借方
134 20 3 188 8 653 21 632 89 3 89
差额
52 3 -2 59 1 433 72 361 337 -3 340
项目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B.金融项目 1.直接投资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 资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 资 2.证券投资 2.1 资产 2.1.1 股本证券 2.1.2 债券证券 2.1.2.1 (中)长期 债券
贷方
450 0 450 267 457 0 457 4125 321 22 298
借方
320 315 5 216 1 0 1 3540 0 0 0
差额
130 -315 445 52 456 0 456 585 321 22 298
项目
3.2.2 贷款 长期 短期 3.2.3 货币与存 款 3.2.4 其他负债 长期 短期
影响出境旅游的主要因素
1、多国货币贬值令出境游超值 2、旅游业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4、台湾游限制进一步放宽 5、日韩进一步开放自由行
新加坡财务问题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岛国,拥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和稳定的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新加坡面临着一系列财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其国内经济,也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将从新加坡的财政状况、金融体系、房地产市场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方面,对新加坡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新加坡财政状况分析1. 财政收入新加坡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非税收入和中央公积金。
近年来,新加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同时也面临着税收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波动较大等问题。
(1)税收结构不合理:新加坡的税收主要依赖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商品及服务税。
然而,这些税种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过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非税收入波动较大:新加坡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土地收入、投资收益等。
近年来,土地收入和投资收益波动较大,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大。
2. 财政支出新加坡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国防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福利需求的增加,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
(1)社会福利支出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支出不断增加,如养老金、医疗保险等。
(2)教育、医疗支出增长:为提高国民素质,新加坡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导致相关支出不断增长。
三、新加坡金融体系分析1. 银行体系新加坡的银行体系较为发达,拥有多家国际知名银行。
然而,近年来,银行体系面临着不良贷款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等问题。
(1)不良贷款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新加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2)资本充足率下降:为满足国际监管要求,新加坡银行需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2. 证券市场新加坡的证券市场较为成熟,但近年来,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受挫。
(1)市场波动较大: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新加坡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受挫。
(2)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增加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对市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解释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一、编制原则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
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二、项目含义(一)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
A.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均采用离岸价格计价,即海关统计的到岸价进口额减去运输和保险费用统计为国际收支口径的进口,出口沿用海关的统计。
对商品退货也在此项目中进行了调整。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
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2020年(财务知识)国际收支平衡表

(财务知识)国际收支平衡表举例:见见每笔交易是怎样入账?1、壹美国出口商出口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商品,3个月后收到货款。
贷方(+)借方(-)商品出口USD1000000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10000002、壹批美国居民到伦敦旅游,于饮食、住宿等方面花费了3万美元。
贷方(+)借方(-)向外国居民购买劳务USD30000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300003、美国石油进口商租希腊运营的油轮,支付40万美元,用支票支取于瑞士银行得到存款结余。
贷方(+)借方(-)运输费用USD400000短期资本(私人)流入USD4000004、美国人持有英国证券所得的利息和红利共25万美元,所得的支票可领取纽约银行中英国账户上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250000投资收入USD2500005、美国X公司从日本X公司买进50万美元的照相机,美元支票用来增加纽约日本银行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商品输入USD500000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5000006、美国向印度赠送价值30万美元的小麦,美国的记录是:贷方(+)借方(-)官方单方面转移USD300000商品输出USD3000007、壹家美国X公司买进壹家日本X公司的51%普通股,用去100万美元,付款是用美国银行的支票,法国商业银行就增加于纽约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海外直接投资USD1000000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10000008、法国中央银行从美国纽约银行买进35万美元,以兑换等值的法国法郎。
美国的记录是:贷方(+)借方(-)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350000对外国官方的短期负债USD3500009、英国居民于纽约股票交易所买进20万美元的普通股,纽约英国银行的美元结余减少,其减少额相当于英国银行对英国买主出售美元票据的金额。
美国的记录是:贷方(+)借方(-)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200000私人长期资本流入USD20000010、德国中央银行从美国财政部买进价值15万美元的黄金,付款是用支票提取于纽约的美元存款。
国际金融—国际收支

理论上讲,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大于支出,即 为国际收支盈余;反之,则为国际收支赤字;收入 等于支持或自主性交易差额为零,则为国际收支平 衡。需要通过补偿性交易才达到的平衡,是形式上 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上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国际收支的盈余、赤字与平衡 国际收支的盈余、
国际收支账户汇总表
项目
1 商品 2 服务 3 收入 4 经常转移 5 资本转移 6 直接投资 7 证券投资 8 其他投资 9 储备资产 总计 2307 3+60 800 100 100 100+6+40+48 1000 40 3+800 48 2307
借方(万元) 借方(万元)
1000+50
贷方(万元) 贷方(万元)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3) IMF的国际收支定义 IMF的国际收支定义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 一月)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 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这是所谓“广义的国 “ 际收支” 际收支”概念。 以交易为基础的“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比以 “广义的国际收支” 支付为基础的“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更符合二战 “狭义的国际收支” 以来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实际状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基本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 年、一季度、一月)将其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 类和复式簿记原理进行反映的报表。 根据IMF最新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 其账户分类如下: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账户分类 A.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 流动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商品、服务、收入、 经常转移。 a.商品: 记录商品的进出口,即有形贸易。出口记贷方, 进口记借方,按离岸价格(FOB)计价。 b.服务: 记录运输、旅游、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的 输入输出,即无形贸易。输出记贷方,输入记借方。
新加坡汇率政策衍生产品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发展及借鉴价值

新加坡汇率政策衍生产品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发展及借鉴价值X王春英2005年5月23日至6月3日,国际收支司徐建东助理巡视员率团一行8人(考察团成员还包含王春英、候莲芳、乔林智、吕进中、高爱武、姜梅与陆燕华)赴新加坡与意大利进行了考察。
在新加坡,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新加坡金管局、大华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并就新加坡汇率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特点、新元衍生产品市场进展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放松外汇管制、进展人民币/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的有关建议。
一、新加坡汇率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1975年新加坡开始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1978年新加坡实现了新元的完全自由兑换。
1981年以来新加坡的汇率政策成为其货币政策的中心。
通过建立适合自身经济特点的汇率政策体系与实施有效的外汇管理,新加坡实现了物价稳固、新元稳固升值与经济增长的目标,并进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
(一)新加坡保护新元不受投机性攻击的原因与要紧措施1.通过新元非国际化政策限制非居民通过新元融资投机新元新加坡1978年取消了所有的兑换限制,不管居民还是非居民,都能够自由地将新元汇往境外或者汇回境内,也能够在外汇市场上自由交易。
由因此小型开放经济体,易受外部冲击,新加坡1981年转向以汇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时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
因此,1983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同时长期坚持明确的新元非国际化政策,即不鼓励新元成为国际货币。
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确保新元市场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习惯,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受冲击。
新元非国际化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严格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
第一,非居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新元资金,假如用于金管局许可范围外的境内经济活动,则务必兑换为外汇,且兑换前需通知金管局;非居民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的新元资金若用于金管局许可范围以外的境内经济活动,务必向金管局申请;假如金融机构有理由相信非居民获得新元后可能用于投机新元,则对非居民的新元信贷不能够超过500万新元。
新加坡服务贸易统计编制法介绍

新加坡服务贸易统计的历史
1981
1996
利用银行外汇数据
以机构统计调查的数据代替银行数据
开展 「服务贸易年度统计调查」 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
时间链
新加坡服务贸易统计编制法
概念框架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交易以市场价评估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纪录
《国际收支平衡手册(第五版)》《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制度》
按进口来源地区Leabharlann 进口量计算权数进口货物的运输及保险
利用平均运输及保险的费率与进口货物的总额算出运费及保险费的数额运费及保险费的总数额构成一部分货运及保险的借计项目用于将按到岸价的进口货物调整成离岸价
旅游服务- 范围
旅游服务借计 非居民旅客在国内的开支非居民学生在国内的开支非居民海空乘务员在国内的开支
统计结果
1) 运输 2) 旅游 3) 保险 4) 政府服务 5) 建造 6) 金融 7) 电脑及资讯 8) 通讯 9) 专利权及版权费 10) 个人、文化及康乐服务 11) 其他商业服务
DOS也季度发表按详细服务组别划分的数据:
会计广告建筑商业管理工程及技术法律 研究开发 贸易相关
外国旅客调查(OVS)
根据OVS的数据估算各层的旅客人均支出也从「入出境登记卡」 获取各层的游客抵达人数最后把游客人数按分层乘以旅客人均支出, 以估算非居民旅客的开支总额
非居民学生在国内的开支
学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个人开支
非居民学生在国内的开支
学费公立学校教育部的行政记录含有非居民学生付给国内小学与中学的学费数据DOS按年进行「公共高等教育机构调查」
调查的样本总体来源于以下的信息:其他企业调查里有关服务贸易的数据及测试性问题新闻报道去年的服务贸易调查数据涵盖约 3,800 家企业, 范围包括多种产业
1.外汇与国际收支

第一章 外汇和国际收支
本章主要内容:
§1.1 外汇 §1.2 国际收支 §1.3 国际收支平衡表
7
‹#›
§1.1 外汇
1.外汇的含义
动态:国际汇兑,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
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 系的行为。在这一意义上,外汇的概念等同 于国际结算。
8
‹#›
§1.1 外汇
•静态概念
23
‹#›
例1:记账实例
以下是A国发生的6笔国际经济交易: (1) A国居民动用其海外存款40万美元,用以购 买外国某公司的股票。 借:证券投资 40 贷:在国外银行存款(其他投资) 40 (2) A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这导 致该企业在国外银行存款相应增加。 借:在国外银行存款(其他投资) 100 贷:商品出口 100
– 广义: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 的资产。 – 狭义: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 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 支票、本票、银行存款等,银行 存款是狭义外汇概念的主体
9 ‹#›
§1.1 外汇
所有的外币都是外汇吗?
• 自由可兑换性是检验货币是否是外 汇的试金石。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即外汇。 • 在我国国内银行可直接兑换成人民币的 外汇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澳大利 亚元、加拿大元、港元、瑞士法郎、丹麦克 朗、挪威克朗、瑞典克朗、新加坡元、泰国 铢、菲律宾比索、澳门元、新西兰元和韩元。
10 ‹#›
现钞与现汇
我们把看得见、摸得找的外币钞票叫做外币“ 现钞”; 而把代表外国货币的有价证券与支付凭证都称 作外币“现汇”。 现钞与现汇不等值。
1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年)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自1981年以来,新加坡货币政策的中心是管理新元汇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将新元的贸易加权汇率维持在不公开的目标区中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贸易加权汇率由一篮子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货币组成,是新加坡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由于新加坡国际
收支顺差,新加坡总的趋势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维持价格稳定是新加坡金管局的首要目标。
为此,2000----2001年,实行适度、平缓的货币增值政策,02年----04年由于国际环境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不大,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04年---07年再次恢复适度、平缓的增值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08—09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新元贬值,在较低水平保持稳定。
10年以后,随着经济恢复,本币又开始平缓增值。
而对于利率而言,由于新加坡为了成为金融中心,很早就放开了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只是通过再贴现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利率间接进行控制,这样就使得新加坡的利率水平跟国际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密切相关,基本上同步波动,由于美国利率十年来大体上在下降,而新加坡又是顺差国,且随投资环境的改善逐步吸引资金流入,使得国内利率较低,一度从百分之二点几降到百分之零点几。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新加坡也会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宏观产业结构来看,新加坡贸易依存度较高,且进出口商品种类高度集中,主要为机械、电子。
贸易依存度对小国的好处不是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水准的提高,出现系统性的变化:比如,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产品的贸易增长率高;接着,电子产品的贸易增长率高,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益的;未来是信息经济时代,如果新加坡仍然走自己原来的路径,不可能再有昔日的辉煌。
比如,机械类中一部分产品的出口弹性可能下降,新加坡不会再依赖机械产品的出口。
同时,出口商品效果,也影响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
如新加坡的电子产品的出口在出口
额中占一半,近年来,世界电子业周期性衰退,今年新加坡电子产品出口下降了13.7%,使外贸严重萎缩。
所以,李光耀提出要重建一个新加坡,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产品长期竞争力和改善投资环境。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外部失衡是结果,内部失衡是原因,外部失衡最终又将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到内部失衡。
从单个国家来讲,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之所以出现不平衡,分别可以从一国国内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上找到原因。
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体系有关。
从短期来看,无论用支出增减型,还是支出转换型政策都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失衡,而只能通过结构性的政策进行长期调整。
一国资本市场发达与否关系到一国能否通过国际证券投资吸引到足够的国外资本,最终导致一国资本账户是否为顺差(或逆差)。
而资本市场与一国金融体系有关,在市场主导型的英美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国外资本通过证券投资渠道大量内流,从而引起国际收支资本账户顺差。
在银行主导型的德日国家,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国外资本通过证券投资渠道流入较少,相反国内资金通过FDI大量外流,引起资本账户逆差。
一国国际收支的两个账户又存在相互促进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因此,一国的资本市场能够通过证券投资这一经济变量影响资本账户,它背后反映的是一国的金融结构问题。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平衡却是偶然的、相对的,因此,国际收支的调节是无时不在进行着。
为了顺利而有效
地调节国际收支,首先必须研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来进行调节。
这种结构性差异说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繁多而复杂,这些原因中既有一般的原因,又有特殊的原因。
一般原因:1、结构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差异等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进出口商品和地区结构,各国的产业、外贸结构综合成国际分工结构。
若在原有的国际分工结构下,一国的进出口尚能平衡,但在某一时期,若世界市场对该国的出口需求或对该国进口的供给发生变化,则该国势必要改变其经济结构以适应这种国际变化,即原有的相对平衡和经济秩序受到了冲击。
若该国经济结构不能灵活调整以适应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则会产生国际收支的结构性不平衡。
改变结构性不平衡需要重新组织生产,并对生产要素的使用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需求和供给的新结构,否则这种不平衡现象难以克服,而生产的重新组合阻力较大,进展缓慢,因此结构性不平衡具有长期性,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结构性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普遍,因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而产品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高,所以出口难以大幅度增加,而进口则能大幅度增加;其二,产品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大,而产品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是进口价格上涨快于出口价格上涨,贸易条件
恶化。
2、周期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常见的原因。
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不同程度地处于周期波动之中,周而复始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而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国际收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经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减少,总需求下降,物价下跌,会促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出现顺差;而在经济繁荣阶段,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则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出现逆差。
3、货币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故又称价格性的不平衡。
例如,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其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国货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客观上起着抑制出口的作用。
相反,由于国内商品物价普遍上升,相比较而言,进口商品就显得便宜,鼓励了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出现贸易收支的逆差。
不过在这里还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还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一定程度的贬值,但一般来说此时汇率贬值的幅度要比物价上涨的幅度小得多,因而其影响也小得多。
它只能缓和但不会改变通货膨胀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货币性不平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4、收入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
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很多,一种是经济周期波动所致,这属于周期性不平衡,另外一种是因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在这里是指这种不平衡,它具有长期性。
一般来说,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全社会消费水平就会提高,社会总需求也会扩大,在开放型经济下,社会总需求的扩大,通常不一定会表现为价格上涨,而表现为增加进口,减少出口,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国民收入减少时,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特殊原因和特点表现为:第一,商品、劳务、资本输入过多或不足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国际竞争力、利润率和未经抵补的利息率的变化。
第二,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资本输出、输入频繁且不稳定。
第三,由于高度一体化的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对有资信的国家来说是充裕的,因而较易发生的是国际储备过多(而不是不足)的情形。
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之所以出现不平衡,分别可以从一国国内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上找到原因。
我们可知新加坡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是不可持续的。
从短期来看,无论用支出增减型还是支出转换型政策都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国际收支失衡。
要从根本上解决外部失衡,也只能从长期入手运用供给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单纯地通过汇率的手段是不可能凑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