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第9章_心身疾病[2]
![第9章_心身疾病[2]](https://img.taocdn.com/s3/m/c6dc8444e45c3b3567ec8bc4.png)
注意:1、应激不同于刺激 2、应激不是神经能量 3、应激并不都是身体受到某种损害的结果。
(三)应对的意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消除缓解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制
(一)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
1、心理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动机调整; 消极: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 应也就恢复; 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 发展、转化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 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重要 诱因,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的作用而产生的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常见心身疾病
一、 高血压
二、 冠心病
三、 糖尿病
四、 哮踹
五、 溃疡病
六、 经前综合征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三、糖 心 尿 病 病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 秃、银屑病、多汗症、慢性荨 麻疹、湿疹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 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 痉挛等。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第9节 应激及其管理

• (二)引起非生产性应激的因素有: • ①等待乘客或货物 • ②飞行计划改变 • ③假起飞 • ④气象延误 • ⑤维护延误 • ⑥ATC延误
(二)焦虑及异常焦虑的识别依据(Anxiety)
•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性的 负性情绪,是预料到压力但 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 应,有正常与异常之分。
正常与异常焦虑的区别:
•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要求,如 果未经适当的管理就可能成为潜 在的应激源。同样,如果把各个 很小的微不足道的要求加在一起 ,也可能使人处于压力过大的状 态。
• 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可提高我 们的唤醒水平,使我们进入最佳 的激活状态,这是维持良好技能 的必要条件,但过大的压力则可 能使我们偏离最佳的觉醒状态, 使我们产生恐慌。
时间长短
•急性应激源 •慢性应激源
(1)急性应激源和慢性应激源
• 根据应激源持续时间的长短, 可分为急性应激源和慢性应激 源。
• 急性应激源:指持续时间很短 、很快就会消失的应激源;
• 慢性应激源指:持续时间较长 ,使人精疲力竭的应激源。
• 急性应激源较易应付,慢性应 激源很难克服。
(2)与飞行活动有关的飞行中的应激源
• E、结束飞行生涯——飞行员到一定年龄期限或由于身体 不合格便需要转换职业,结束飞行生涯,这种“结束”是 一次巨大的心理冲击,引起严重的心理挫折。
(二)飞行活动中的应激源
• ①短时性紧张情绪: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是在进近、着陆阶段,由于 时间紧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立即判明情况,组织动作。
• ②长时性紧张情绪:如在持续的不良气象条件下飞行,使飞行员必须 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造成身体和心理的疲劳;
任课教师:赵英霖
• 情绪与我们结伴而行,情绪的 好坏影响着飞行员的判断与决 策,乃至他的操纵技术。应激 是飞行员常见的情绪之一,对 它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控制 ,直接影响着飞行效率和安全 ,影响着飞行员的生活质量和 身心健康。因此,应激管理能 力是影响现代飞行员成长的一 项重要技能。事实上,人们常 说的“心理素质”好坏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应激的管理 或控制能力。
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一)应对与应对方式★★简单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应对方式的定义和特点(注意:待补)1.问题焦点策略与情绪焦点策略i.问题焦点策略:是一种直接处理问题或应激的策略。
在此过程中,个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提高自己为改变情境所需要的能力。
当人们相信自己拥有的应对资源足以应对应激性情境的需要时,就倾向于使用问题焦点的应对策略。
问题焦点策略有助于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应激。
ii.情绪焦点策略:是指并不针对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情绪策略或认知策略,它着力于改变对压力情境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
当人们认为一件事情不能控制、自己无法改变应激情境或是自己可利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应激的需求时,往往会采用此方式。
2.斗争反应与预防反应i.预防策略: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对需求的感知,或是通过增加应激影响的承受力,从而预防应激源的出现。
ii.战斗策略:当某种应激源引发了防御性反击时,我们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征服、减轻或击败应激源。
3.回避(淡化)与面对(警觉)短期威胁用回避(淡化)策略更有效,而对于长期威胁用回避(淡化)不能估计和处理长期的问题,相反,通过面对(警觉)来处理威胁事件的个体可能更好地认识问题、调节情绪,因而能成功处理长期威胁。
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应激源的持续时间。
4.独自作战与互助友好独立作战是指当个体觉察到一个威胁的时候,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迅速地被激活和唤醒,以对抗威胁或是逃避。
由于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化中的不同角色和特征,两性在应对发生上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雌/女性一般以互助友好策略为主。
而雄/男性一般以战斗——逃跑反应为主。
5.自我防御机制指自我用以避开正常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和冲突,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心理策略。
6.Janis的五种应对策略(详见P206)无冲突继续、无冲突改变、抗拒性逃避、过度警惕、警惕领会:1.应对的概念应对时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心理学与应激应对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

心理学与应激应对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心理学与应激:应对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应激情境,例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应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应对应激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一、理解应激和应激反应1. 应激的概念和类型应激是指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它们对于个体而言可能产生压力、威胁或挑战。
应激可以分为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
积极应激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适应,如获得成功、结婚、升职等;消极应激则给个体带来困扰和不适,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
2. 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应激时所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生理特征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心理特征包括焦虑、紧张、恐惧等。
应激反应的强度和形式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个体对应激的认知和情感评估。
二、应激的心理调适1. 认知调适认知调适是通过改变个体对应激的认知方式,以减少负面情感和反应。
常用的认知调适方法包括:重新评估应激事件的重要性和可控性,寻找积极的解释和意义,以及调整认知偏差等。
2. 情绪调适情绪调适是通过有效管理和调整情绪,以减少应激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适的方法包括:表达情感、寻求支持、放松训练、艺术娱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调整情绪状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3. 行为调适行为调适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应激环境。
行为调适的方法包括: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增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问题,灵活调整策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应激情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三、应对策略的选择与实施1. 主动应对和消极逃避应对策略可分为主动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类型。
主动应对是积极面对问题,主动解决困难;消极逃避则是回避问题或通过不健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选择应对策略时,个体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资源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消极逃避,提高主动应对的能力。
应激预防中的应对思想

应激预防中的应对思想1、为应激做准备你必须做什么?你能制定一个计划来对付这个情境。
考虑你能做些什么,这要比焦虑更有用。
不要消极思想,只要理性思考。
不要着急,着急没有任何用处。
你的焦虑只不过是急于面对这个情境。
2、面对和处理应激使自己做好精神准备。
你能对付这个挑战。
一次一步,你能处理这个情境。
不要想着害怕,只想着你必须做的。
这就是咨询师说的,你感到焦虑时,就是使用应对练习的时机,这种紧张是进行应对的信号。
放松,你受自己控制,做一个深呼吸。
哦,好的。
为激怒做准备这将使我心烦,但我知道怎么对付它。
我必须做什么?我能想出一个办法对付它。
如果发现自己变的烦躁,我知道怎么做。
争论不需任何东西。
不要对它太认真。
这是一个易怒的情境,但我相信自己。
是做几个深呼吸放松的时候了。
体验舒适、放松、自在。
这很容易,记住你的幽默感。
冲击和面对保持镇静,继续放松。
只要保持我的冷静,我能自控。
想想你要怎样摆脱它。
你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
还没有变的疯狂。
不要做得太过分。
我不想让他碰我。
寻找积极的方面,不要总往最坏的方面想或匆忙下结论。
为痛苦的应激做准备你必须做什么?你能制定一个计划来对付它。
只想着你能做的。
不要着急、着急没有任何帮助。
你有许多不同的策略。
面对和处理疼痛你能对付这挑战。
一次一步,你能处理这个情境。
放松深呼吸,使用某种策略。
不要想着疼痛,只想着你必须做的。
这种紧张是进行应对联系的信号。
放松,你是在自我控制中,做一个深呼吸,哦,好的。
这就是咨询师说的你能感觉到的焦虑,这是使用你的应对技巧的时机。
3、应对惊慌失措感恐惧来时,就停下来。
注意力放在当前,什么是你必须做的?不要尝试消灭所有的恐惧,让它处于可控的程度。
它就会过去的。
想想其他的事情吧。
描述一下周围的情况,这使你不去想令人担心的事。
4、自我强化应对我做到了。
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糟。
当你控制它的时候,你就控制了恐惧。
每次做都会去的进步。
对所取得的进步而高兴吧。
应对愤怒情绪的唤起我的肌肉紧张起来。
护心(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

4.与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度有关的应激源 人们对护士寄予厚望,但在实 际工作中面对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病人, 护士并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每一个期望,此时,有的护士难免会感到 工作有压力或有所失望。抢救病人时,一方面需要护士克制个人的情 感,理智地去抢救病人;另一方面,在抢救中必须有一定的情感投入 和情绪表现,两方面须保持恰当的平衡,才能为病人、家属和同事所 接受。护士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所以工作 勤奋、努力。然而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 承认护士的价值,为病人付出辛苦劳动,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 再加上自身发展机会少,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 不合理,造成护士心理失落感、压抑、不平衡,直接影响护士的心身 健康。
主要有: ①升华:将各种不为意识和社会认可的冲动及欲望加以改变,使之导向被 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上去。 ②幽默:是通过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尴尬的局面。处于尴尬境 地时,人们常会以发笑、说俏皮话等幽默的方式进行自我解嘲,既无伤 大雅又可解除难堪的局面,使自己摆脱困境。 ③理智化:是以理智的方式对待紧张的情境,借以将自己超然于情绪烦扰 之外。这种机制对于经常与痛苦和死亡打交道的医护人员尤为重要。
5.工作与家庭中的应激源 目前在岗的护士已婚者占83%,年龄3 5岁 以下者占87%,88%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她们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 压力。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同时,因 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则会消耗护士部分精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 士的压力多与工作负荷过重、责任过大、工作与家庭的矛盾等因素有 关。如果二者不能维持良好的平衡,就会形成矛盾,成为应激源。但 是,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护士缓解工作中应激的主要社会支持来源,工 作成就又是维持良好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既 是一种潜在的应激源,又是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因素。
应激预防与应对策略

应激预防与应对策略——塞利和拉扎勒斯的应激理论分析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指各种过强的不良刺激,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
应激反应指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
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应激源)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塞利的应激理论1936年,塞利提出“应激”概念。
在极度或有害的环境刺激(热、冷及化学物质)作用下,机体的生命系统(循环、呼吸、消化及体温调节)的活动远远超出其正常生理范围,并处于濒死的危险,此时外部刺激的需求远远超过机体适应的应对能力。
应激定义为机体对任何需求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征”: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警戒期):表现为体重减轻、肾上腺皮质增大。
外周反应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脉搏与呼吸加快、心、脑器官血流量增加、血糖上升等等。
这些反应唤起了体内的防御能力,使机体处在最好的态势,以应付紧张性处境,或战斗或逃跑。
如果应激源非常严重,可以直接引起动物死亡。
若机体处于持续的有害刺激下,又能度过第一阶段,则会转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抵抗期):表现为体重恢复正常,肾上腺皮质变小,淋巴腺恢复正常,激素水平恒定。
这时机体对应激源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对其的抵抗能力增强。
若机体继续处在有害刺激下或刺激过于严重,则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力而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衰竭期):表现为肾上腺增大,最终耗竭。
体重再次减轻,淋巴系统功能紊乱,激素再次增加,然后耗竭。
此时警戒期的症状再次出现。
若应激刺激仍不能消除,上述症状将变的不可逆转,导致动物死亡。
严重应激状态下的各个阶段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九章应激考点剖析

二、简述题(6)
4、简述热休克蛋白的功能。 答:(1)帮助新合成蛋白质正确的折叠和运输(2)促进 变性蛋白的复性,防止它们的凝聚 (3)当蛋白质损伤严重不能复性时,协助蛋白酶系统对它 们进行降解。
二、简述题(6)
5、简述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1)应激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大量儿茶酚胺和加压 素被释放,加上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循环与组 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 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从而保证应激状况下组织, 特别是重要脏器的供血需要。
目录
第九章 应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改变及机制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第四节 病理性应激的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1、掌握:(1)应激的概念和生理病理意义(2)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 变化和意义(3)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2、熟悉:(1)应激原的概念和应激反应的分类 (2)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的概念(3)应激 时机体的代谢和器官功能变化。
二、简述题(6)
1、简述应激反应的分类。
答:根据应激原的种类、作用的强度和时间可分为:(1) 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导致躯体性应激的应激原有外环 境的理化和生物学因素。如温度的剧变,射线、强光、电击 、低氧、中毒、创伤、感染等。引发心理性应激的应激原主 要是心理和社会因素,是机体在遭遇不良事:或者主观感觉 到压力和威胁时产生的一种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改变的心理 紧张状态。
6、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3)其他损伤因素,如胆汁逆流在胃粘膜缺血的情况下损 害粘膜的屏障功能,使粘膜通透性升高,H十反向逆流入粘 膜增多。
三、填空题(3)
1、常见的应激原有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一)应对与应对方式★★简单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应对方式的定义和特点(注意:待补)1.问题焦点策略与情绪焦点策略i.问题焦点策略:是一种直接处理问题或应激的策略。
在此过程中,个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提高自己为改变情境所需要的能力。
当人们相信自己拥有的应对资源足以应对应激性情境的需要时,就倾向于使用问题焦点的应对策略。
问题焦点策略有助于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应激。
ii.情绪焦点策略:是指并不针对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情绪策略或认知策略,它着力于改变对压力情境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
当人们认为一件事情不能控制、自己无法改变应激情境或是自己可利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应激的需求时,往往会采用此方式。
2.斗争反应与预防反应i.预防策略: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对需求的感知,或是通过增加应激影响的承受力,从而预防应激源的出现。
ii.战斗策略:当某种应激源引发了防御性反击时,我们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征服、减轻或击败应激源。
3.回避(淡化)与面对(警觉)短期威胁用回避(淡化)策略更有效,而对于长期威胁用回避(淡化)不能估计和处理长期的问题,相反,通过面对(警觉)来处理威胁事件的个体可能更好地认识问题、调节情绪,因而能成功处理长期威胁。
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应激源的持续时间。
4.独自作战与互助友好独立作战是指当个体觉察到一个威胁的时候,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迅速地被激活和唤醒,以对抗威胁或是逃避。
由于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化中的不同角色和特征,两性在应对发生上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雌/女性一般以互助友好策略为主。
而雄/男性一般以战斗——逃跑反应为主。
5.自我防御机制指自我用以避开正常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和冲突,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心理策略。
6.Janis的五种应对策略(详见P206)无冲突继续、无冲突改变、抗拒性逃避、过度警惕、警惕领会:1.应对的概念应对时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2.不同应对方式的意义识记:1.应对(同领会1一致)2.应对方式个体在应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类型或使用方式的概括,又称应对策略。
3.衡量应对成功与否的标志生理和生化标志、是否恢复正常生活及恢复过程的长短、是否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
4.问题焦点策略和情绪焦点策略5.预防策略和战斗策略6.回避(淡化)与面对(警觉)7.互助友好8.自我防御机制9.Janis的五种应对策略(二)影响应激反应和应激应对的中介因素综合运用:结合实际分析人格与健康之间的可能关系(P209~P218 的主要内容)简单运用:1.结合实际分析A型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具有易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性格的人,其雄心很大,有进取心,面对挑战通常争强好胜、缺乏耐心、带有敌意情绪、控制欲强。
同时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不融洽。
所以A型行为也被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其与冠心病之间的高相关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高生理反应性和危险行为。
高唤醒的频繁发作通过→刺激激素↑,血液↑→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疲劳。
过度饮酒和长期吸烟其具有三个特点:竞争性完成倾向、时间紧迫感和愤怒/敌对(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个体内部的、个人间的、制度的和文化的等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影响A型行为的形成和表现。
2.结合实际分析内外控人格与健康间的关系3.内外控人格与健康1)内部控制型(自力控制型)的人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是命运的主人,对所发生的一切负有个人责任,所以也更会作出自我奋斗。
2)外部控制型(外力控制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命运之神手下的一名孤立无援的小卒,不过是受外力支配的芸芸众生,因此他们的行为往往出对行为的后果不负责任或很少责任相较而言,内部控制者具有更加有效的认知系统、他们花费大量的心理能量来获取信息,以使他们能够影响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内部控制者更加倾向于做出增强个人能力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改进不足之处。
4.结合实际分析应激阻抗者的特点应激阻抗者的特点应激阻抗者的人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投入:意味着高度地参与生活和工作,包括与同事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控制:指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变故和紧张的局面,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3)挑战:不满足于现状,把生活变化看作是向自己的挑战而不是对安全的威胁。
领会:1. 人格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四种可能模型1)心身疾病模型:某种人格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出现。
2)身心疾病模型:某种人格可能是由某种疾病所引起的。
3)知觉过滤模型:人格可能是一个知觉过滤器,决定对疾病的特殊反应。
4)交互作用模型:人格既可能是一个生理疾病的显示器,也可以通过一些微妙的反馈来影响与疾病有关的生理机制。
2.疾病倾向人格与自我治疗人格1)疾病倾向人格:往往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模式来对应激作出反应,倾向于将失败作整体、稳定和内在的归因,这又反过来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痛苦水平、生理症状和躯体疾病的发生及对治疗的适应,从而导致生病和短命。
2)自我治疗人格:面对应激非常乐观,抑郁较少,积极情绪提高了他们的生理、认知和社会资源,转而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应对应激情境,生活得更加健康,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
悲观的个性素质会加剧应激作用以及应激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乐观的个性素质则可以预防和缓冲甚至治疗的作用。
3.A、B、C、D型人格特点与疾病1)A型人格:具有易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性格的人,其雄心很大,有进取心,面对挑战通常争强好胜、缺乏耐心、带有敌意情绪、控制欲强。
同时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不融洽。
所以A型行为也被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2)B型人格:面对挑战时通常比较有耐心,比较放松、不易激动、不好竞争、遇事想得开、不耿耿于怀、容易相处、社交适应性较好的人格类型。
3)C型人格:即癌症易感人格。
其特征是,面对应激常常感觉抑郁和绝望,以及潜在的无助感,可又不把这些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而是忍气吞声。
4)D型人格:即忧伤人格,是消极情感NA(长期经历消极情感倾向)和社会压抑SI(社会交往中压抑自己对情感和行为的表达)的统合。
4.人格的坚韧性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1)坚韧性能促进个体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应对环境所提出的要求。
2)坚韧性可以影响一个人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
3)坚韧性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从而影响应激反应。
4)坚韧性可以引发有利于健康的习惯改变,从而减少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识记:1.疾病倾向人格(同上)2.A型行为(同上)3.控制的四种类型(P216)行为控制;认知控制;选择控制;信息控制。
4.坚韧人格尽管身处逆境,但仍然健壮或适应良好。
他们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又被称作“坚韧人格”。
5.弹性与坚韧性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
用于虽身处逆境,但依旧能干,且适应良好的孩童。
6.耐力主要用于指那些在晚年能成功应对的老人。
(三)应激管理综合运用:运用应激管理的相关技术干预具体应激反应简单运用:1.结合实际说明应激管理的意义应激管理,就是设计和应用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方法一减少潜在应激经历影响的过程。
当然应激管理不是要彻底消除应激,而是把应激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之下,同时防止由于应激相关疾病所带来的生产力下降和医疗费用上升。
2.结合实际说明时间管理的意义(注意:P232~P235 待补)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做事习惯,学会重新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更好地组织个人时间及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区分事情的优先顺序,根据重要性而不是紧迫性。
开始行动,停止拖延。
有效的时间管理的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意义绝不仅止于此,时间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
领会:1.应激预防的途径1)从根本上减少应激的来源,这主要是着眼于改善个体物理的和社会的生存环境。
2)增加人们应对无法改变的应激能力。
2.应激管理的意义(同简单运用1)3.应激管理的目的(同简单运用1)4.压力日记的作用1)有助于清楚了解自己的处境,意识到目前的应激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有助于找出自认为最具有应激性的具体情境及其特点,明确症结,清楚认识困难。
3)有助于观察症结的应激反应模式4)通过这样的观察有助于发现自己最佳的应激水平,以后可以主动给自己寻找一定的应激,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
5)有助于识别自己处理应激事件的不恰当努力,以及面对应激事件时消极的自我对话和非理性信念,避免增加新的应激。
5.针对应激生理反应的管理技术(详见P224~P227)1)渐进式肌肉放松法2)深呼吸3)想象4)系统脱敏法5)体育锻炼6)生物反馈6.针对应激认知反应的管理技术(详见P227~P229)1)预先设想2)信息控制3)对情境进行再评价4)敏感并及时改变消极念头7.针对应激情绪反应的管理技术(详见P230~P231)1)坦然接受2)转移注意3)自我表露4)寻找情感的社会支持8.针对应激采取的积极行动(行为反应的管理技术)识记:1.应激管理所谓应激管理,就是设计和应用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方法一减少潜在应激经历影响的过程。
2.应激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教育、技术获得和实践。
3.渐进式肌肉放松4.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是对想象和肌肉放松法的综合运用,对于减轻恐惧和焦虑等情绪体验及其生理唤起非常有用。
5.生物反馈就是借助工具反映出个体通常意识不到但却可以主动控制的心理生理过程。
6.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的步骤①导入期②事实期③感受期④症状期⑤辅导期⑥再入期(四)工作应激和员工援助计划简单运用:1. 结合实际说明员工援助计划的意义1)对于员工的获益(意义)i.及时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ii.促进建立工作中和谐的人际关系iii.在工作中保持更积极的精神状态,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iv.获得自我成长及职业生涯发展等2)对于组织的获益(意义)i.能够明显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生产率ii.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提高士气,增加留职率,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公司形象。
领会:1.研究工作应激的意义1)研究工作应激能帮助我们识别日常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一些应激源。
2)工作应激给个体健康带来的损害为应激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3)工作应激是可预防的应激之一,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干预。
2.员工援助计划的意义(同上)识记:1.应激的主要来源1)工作条件所导致的应激2)工作性质所导致的应激3)工作角色所导致的应激4)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所导致的应激5)职业发展所导致的应激6)组织结构所导致的应激2.工作应激的表现和结果表现:①耗尽能量②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③不满意度和悲观度增加④缺勤率上升以及工作效率低。
结果:个体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萎缩症状。
3.工作倦怠由于未释放工作应激而形成的衰弱等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