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播电视史

合集下载

《中外广播电视史》课件

《中外广播电视史》课件
3 技术与创新
介绍广播电视领域中的新技术和创新。
中外广播电视的起源
1
欧洲的尝试
探索早期欧洲国家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尝试和实验。
2
美国的先驱
介绍美国的广播电视先驱和他们对行业的贡献。
3
亚洲的发展
探讨亚洲国家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中外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传统媒体时代
回顾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现代数字化 时代的发展历程。
中外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数字化时代
数字媒体和流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2
虚拟和增强现实
探索虚拟பைடு நூலகம்增强现实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
3
个性化和定制化
广播电视如何适应个性化观众需求和定制化内容。
结尾
1 感谢观看
2 进一步探索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提问和交流。
推荐一些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史的资源和学 习机会。
全球化的趋势
探讨广播电视如何适应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 的趋势。
技术的革新
介绍影响广播电视发展的技术革新和突破。
新兴市场的兴起
探索新兴市场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和潜力。
中外广播电视的影响
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如何改变新闻传播方 式和信息获取。
娱乐节目
探索广播电视在娱乐产业中的 重要角色。
教育节目
介绍广播电视对教育的影响和 教育资源传播。
《中外广播电视史》PPT 课件
探索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封面
回顾过去
通过照片和图像,感受广播电视的早期时代。
走向未来
描绘广播电视的现代时代和未来的发展。
介绍课程主题

《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改革探析

《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改革探析

紧目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实务探索——传播与教育《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改革探析唐雨晴(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湖南永州425199)摘耍:《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

鉴于此,如何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

提起广播电视史,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枯燥乏味,学了没用。

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详略得当。

突出教学■点当前,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分为两种情况:有部分院校是将其融合作为一门课程——<中外广播电视史>讲授;而有的院校<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分为<中国广播电视史>和<外国广播电视史>两门课程开设的。

不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内容都非常丰富,尤其是外国广播电视史,历史更悠久。

但是学时有限,教师在讲述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必须精选重点,什么地方应该重点讲述,什么章节应该略过,都应该处理得当。

比如外国广播电视史,对于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就要重点讲,而像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可以略讲或不讲。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事业历史悠久,而且相对发达,能够给中国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尤其是美国的电视业,目前,美国电视传媒业无论是从技术的发展水平、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是跨国媒体集团在全球的影响力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美国的电视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才有了今天的繁荣?究竟是怎样的广播电视体制,才成就了它今天的活力?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重点讲述。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中外电视发展史

中外电视发展史

第八节中外电视发展史一世界电视发展史1电视的发明(1)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2)贝尔德—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被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然而,机械电视具有设备太笨重、噪音太大、不易操作等缺点。

(3)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4)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的区别第一,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第二,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第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5)电视的成型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

《中外广播电视史》课件

《中外广播电视史》课件

跨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01
跨国广播电视的出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广播电视逐渐出现,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
渠道之一。
02
跨国广播电视的运营模式
跨国广播电视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卫星直播、网络广播和跨国电视频道
等。
03
跨国广播电视的影响
跨国广播电视对国际关系、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政治干预和市场竞争等挑战。
04
广播电视与社会文化
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传播信息
广播电视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 渠道之一,对大众的文化认知和
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塑造娱乐
广播电视节目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 ,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大 众的审美观念和娱乐方式产生影响 。
引导消费
广播电视广告宣传产品和服务,引 导大众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对市场 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
1 2 3
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逐渐与互联网 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等新形式。
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互联网时代使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收 听或收看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 台与其他受众互动。
广告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使得广告模式发生了变革,出现了基 于大数据的精准广告投放等新形式。
02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早期无线电广播的传入与兴起
无线电广播技术的发明
19世纪末,无线电技术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发展出无线电广播。
外国无线电广播的传入
20世纪初,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广播电台,开启了中国无线 电广播的历史。

中外广播电视史

中外广播电视史

*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张作霖刘翰1926)*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奥斯邦广播电台(洋办1922)*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国民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中国创办最久的报刊:大工报(19世纪末——至今)*古代最早的报刊(一般被认可的):唐代《进奏院状》*《收租院》是我国纪录片的第一个高峰*北京电视大学是亚洲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个电视教育节目:教授汉语拼音。

*公共产品理论:对于产品的个人消费或集体消费对于其他的消费者没有影响。

它的根本属性并不在于所有权,而是公共的且互不影响的使用权。

*心态与电视:欲知:受众欲使人知:媒体欲被认知:广告*传播史:新闻史广播电视史(事业史业务史思想史)*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新媒体*中国两大新闻社: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故事片相对的两面专题片(主题先行,论据牵强)*传播的类型: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内向(自我)传播*第一媒介:报刊第二媒介:广播第三媒介:电视第四媒介:网络第五媒介:新媒体第一章广电的科技术与事业第一节电子传播时代的技术演进与应用一.电的发明1.静电的发现2.1745年,荷兰人莱顿用“莱顿瓶”产生的电流可传达两英里导线。

1790年意大利,伏特发明蓄电池。

法国人安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根据“磁”可以产生“电”的效应,发明了发电机。

3.有线电报1837年,美物理学家,莫尔斯,有线电报实验成功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上帝创造了什么?)4.有线电话1875年6月2日贝尔研制成功电话1876年2月14日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了电话系统(电话发明日)二、电磁波的发现及无线电报和广播技术的发明1.法国人安培发现电磁感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发电机2.1864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提出电磁波存在理论,据此,后人发明无线电和雷达。

中外广播电视史要点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要点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体制第一节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一广播事业的诞生1 1906年 ,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进行广播[广播时代的开始]2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报道总统选举中的票数[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3 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500家4 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开始试播5 1922年底,英国广播公司 BBC成立6 1924年,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7 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二电视事业的诞生1 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2 1936年,BBC于1936年11月2日起正式播放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3 1937年,德国柏林建成电视台4 1941年,美国创办第一批商业电视台5 1938年,苏联在莫斯科建成电视台6 二战爆发后,电视台发展几近停顿第二节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一广播电视体制的概念:1 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2 包括:体系与体制两大方面3 为何要建立广播电视体制?•传媒由谁经营?•传媒由谁管理?•管理权限如何划分?•机构如何设置?•传媒对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公众如何利用?•……4 广播电视体制在广播时代形成在电视时代逐步完备二影响广播电视体制建立的因素1 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2 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幅员、人口、语言、地理、文化传统等。

3 国际惯例的约束三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⒈商营制(私营商业制)⑴源流:①广播在起源阶段都经历过短暂的无政府状态②思想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③广告的采用促使商营制形成④二战结束后,商营制地位得到巩固⑵代表国家: 美国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⑶经营:遵循典型的商业经营思路⑷内容选择:①通过专门的调查机构分析受众②生动活泼,吸引力强,富有经济效益③趣味低级,娱乐无节制⒉国营制(公有国营制)⑴规定: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⑵思想理论基础:集体主义思想⑶主要代表国家: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⑷财政:来自计划经济和国家拨款,其他行业援助等⑸特点: ①媒介的活动服从于政府②执政党以直接的方式控制媒介的传播内容③广播电视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对来自西方的节目进行严格控制⒊公法制(公共服务制)⑴思想基础:社会责任理论⑵代表国家:西欧,尤其以英国和德国为最⑶特点:①政治上相对独立②非商营的,不播广告③收入主要来自收视费④节目格调高雅,制作精良小结:不同国家新闻体制可能不只一种。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第一章中外广播电视史一、概念题1.广播系统答: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多媒体移动广播服务。

优点是提高了音频信号的传递质量,有很高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

2.调幅答: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调幅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

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答: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是于1928年8月1日开始播音(最初电台呼号为XKM),后改为XGZ,发射功率为500瓦。

成立之初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后由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直接管辖,是国民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一。

广播节目有新闻、演讲、教育和娱乐等类。

1932年5月国民党当局又建成一个新的广播中心,同年11月12日,广播中心正式启用,中央电台的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呼号改为XGOA),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位的无线广播电台。

4.PAL制答:PAL制,又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1962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1967年开始正式广播。

PAL制也属于同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问题。

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相应的PAL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NTSC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要高。

5.孤岛抗战答:孤岛抗战是指在日寇占领上海非租界地区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凭借租界的特殊地位,利用英、美、法帝国主义者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矛盾,展开了一场特殊形式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和坚持抗日的爱国进步的文化界人士利用日寇对英美商人办的报纸不作检查的机会,以外商名义先后办起的一批抗日爱国的报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广播电视体制
第一节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1、广播电视体制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决定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因素?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国家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恶化结构方式。

广播电视体制包括“制度”
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主要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先决条件,如幅员、人口、语言、地理、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且相互作用。

2、从实质上说,世界历史上哟那几种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各有什么特点?
从本质上气氛,广播电视体制可以分为商营制(私人商业制)、公法制(公共服务制)、国营制(公有国营制)三种不同的体制。

㈠、商营制(私营商营制)
特点:①将广播电视经营看着纯粹的市场行为,基本是按商业公司的方法运作;
②经费来源靠广告收入;
③以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
④媒体的频道资源属于公共所以,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属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换取使用
频率的特权;
⑤商营传媒通过服务获取利润,它的经营目标主要是向广告主提供大规模的受众,而为了吸引和保持
受众,又要向消费者提供娱乐性强的节目;
⑥商营电视的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大,富有经济效益。

㈡、公法制(公共服务制)
特点:①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国名征收使用接收机的税款(视听费);
②一般不受政府直接控制,而是由政府任命或批准一个半独立的传媒机构从事具体的广播活动,并处
于立法机构的常规监督下;
③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而言,公共广播电视节目是面面俱到的;
④就广播电视传播功能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自治的;
⑤就社会舆论表达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应该具有多样化、普遍性的特点;
⑥就文化角色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总体格调偏向高雅;
⑦就社会地位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生活中位置独特;
⑧就经济机制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非商业主义的传统;
㈢、国营制(公有国营制)
特点:①主要指导思想为集体主义;
②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
③国家以较严格的意识形态尺度对广播电视事业实行十分严厉的政治控制和行政干预;
④传媒追随它所从属的政治体制,传媒的活动服从于政府控制社会的目标;
⑤传媒财政来自国家拨款;
⑥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和推行政府政令,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

附:
体制类型代表国家
或媒体
体制主要特点主要优势主要劣势
国有国营体制前苏联等
社会主义
国家,发
展中国
家,少数
发达国家
(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
(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
业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
(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
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
督;(4)媒体运作经费大多
(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
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
(2)合理安排各台设置,协
调互补;(3)使广播业务更符
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
得到保证。

(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
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
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多
样化需求的满足;(2)行
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
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第二节美国广播电视体制
1、作为美国商营体制基础的“公众的利益、便利和必要”理念及“信托制”原则的含义及其来源是什么?
“公众的利益、便利和必要”,这是从19世纪公用事业立法中借用的空洞词句根本无法平衡公共广播和私营广播的地位,然而它始终是美国广播电视立法的基础
“信托制”
2、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经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和商营的广播电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①福特基金会的开创之成功
1951年,当福特基金会介入公共广播电视领域时,空中还没有非商营电视台播出,福特基金会不希望非商业广播失去AM频段的历史重演。

经济来源主要靠播放广告和出售节目所得的收入。

至此, BBC独家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公商并存”作为一种全新的体制在英国被确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英国广播公司名义上是一家“独立”于政府的“公共企业”,但实际上是由政府控制的宣传机构。

公司最高领导机构为董事会(Board of Governors),由12人组成(包括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分别代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三名民族理事,其余理事是财政、教育、文化、外交、社会工作等各方面的专家),负责制定公司的政策。

董事会成员均由政府任免,董事长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任期5年。

公司的执行机构为经营管理委员会(Board of Management),其委员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和11个大部的部长以及英国广播公司环球电视总公司顾问等16人共同组成。

总经理为日常业务最高负责人,由董事会任命,任期一般为5年。

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有关公司的节目、财政、宣传及人事等重大问题则由董事会和总经理讨论决定,公司最终对议会负责。

BBC的日常工作不受政府直接控制,法律要求它在报道中要公正、不偏不倚,其观点可以与政府不同,但必须与国家利益一致。

另外,BBC的执照是由政府颁发的,每次为期10年。

如出现问题,政府可吊销其执照,命令它播出或不播出某个节目,也可以随时撤换BBC管理委员会委员。

也就是说,政府对BBC有最终的控制权。

1、英国独立电视系统的发展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第四节苏联及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
1、苏联的广播电视体制具有哪些特点?
①国家所有和独占的体制;
②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
③国家财政的经济来源
④传媒媒介的宣传功能
⑤封闭式的管理机制
2、你怎样看待苏联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体制?
自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苏联的广播和电视诞生以来,至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一直实行国营广播电视制度。

苏联广播电视体制分为三级:中央级、加盟共和国级和地方级,每一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接受同级广播电视部门的领导,而没一级广播电视部门又都接受同级党和政府的领导。

广播电视被视为推行各项政策的重要宣传鼓动工具、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和强大武器。

长期以来,苏联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比较单调,宣传性强,新闻报道时效性较差。

1991年后,俄罗斯的广播电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仍处于制度转型的过程中。

但是,大众传媒事业没有国家的统一领导也是不行的,尽管媒介不应该由国家垄断,但是不能不由国家统一调控,这个系统应根据统一的原则和任务开展活动,而对整个系统实行领导的根本原则,应该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大众传播媒介法。

广播电视应该是多功能的,大众传媒系统要大力发挥的最要的功能就是整合功能。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1、广播电视节目有哪些主要类型和主要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①戏剧节目:
②综艺节目
③体育节目
④竞赛节目
⑤音乐节目
⑥漫谈节目(也称“脱口秀”)
⑦新闻节目和信息节目
⑧公共事务节目
⑨公共服务类节目
2、分析各种节目类型,评论其利弊。

②对戏剧和娱乐节目的分析
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特点是轻松、愉快、不费脑筋。

娱乐文化是偏向享乐主义的通俗文化,与提倡消费主义的商业目标一致。

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游戏,这种节目既省钱,又灵活,既轻松,有具有刺激性。

轻松是由于观赏者的旁观地位,但替代性的紧张也带来内在的挑战性。

游戏节目的魅力在于机会和规则的内在矛盾。

机会具有不可控制性;规则却是控制因素。

高额赌博性竞赛节目受欢迎的实质在于,它给观众替代性的愉悦,并迎合了人类的贪婪本性。

对记录戏剧有一种全盘否定的批评,说它误导公众对现实生活和历史特征的感觉,多数人赞成,在纪实性的戏剧中,要尽可能地寻求基本事实并采用合理的想象,缺乏事实根据地添加细节,或增加戏剧性,同时又以“历史”和“真实”的旗帜为号召,则是过分的。

③对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分析
对电视新闻节目,人们认为它浅薄,不够广泛,不够深入。

电视似乎只能报道表面化得事件,而不及深层原因,它只重视视觉性,而不注意表达图像所反映的失态本质。

更有甚者,新闻从信息向娱乐化方向转化,为了追求刺激性,娱乐性,真实事件冲突被戏剧化了。

④你认为世界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