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偏心距怎么计算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设计计算方法(详细版)

不满足JGJ/T 187-2009第4.1.2-3条要求
案例2
110t•m的倾覆力矩比80t•m的塔吊小
建议
塔吊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必须满足抗倾覆和 地基土容许承载能力要求,特别是抗倾覆要 求,这是确保塔吊安全的主要前提。 厂方提供塔吊使用说明书中的基础图纸只能 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现场施工依据,应根据 方方使用说明书内提供的倾覆力矩和自重等 技术参数、该工程地质报告,以及以往设计 经验对塔吊基础进行详细计算与设计。
k vk k k
k
板式或十字形基础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塔机的荷载大小以及相邻环境 条件等因素确定。基础顶面标高不宜超出现场自然地面。在冻土地区 的基础应采取构造措施避免基底及基侧受冻胀土的作用。 基础高度应满足塔机预埋件的抗拔要求,且不宜小于1000mm,不宜 采用坡形或台阶形顶面的基础。
组合式基础布置示意图
组合式基础设计
南京汇达广场塔吊基础设计实例
塔机基础设计荷载取值
塔机基础的设计应在独立状态下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 状态的荷载分别计算。 塔机基础工作状态的荷载应包括塔机和基础的自重荷 载、起重荷载、风荷载、并考虑可变荷载的组合系数, 其中起重荷载不考虑动力系数; 非工作状态下的荷载应包括塔机和基础的自重荷载、 风荷载。 塔机工作状态的基本风压应按0.20 kN/m2取用,非工 作状态的基本风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B50009附录D.4中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取用, 且不小于0.30kN/m2,可参考(JGJ/T187-2009)附录 A计算。
桩基承台应进行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将塔机作用于承 台的4根立柱所包围的面积作为柱截面,受弯、受剪承载力 和配筋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 行计算。 对于十字型梁式承台和板式承台中的暗梁的弯矩与剪力计 算,可视基桩为不动铰支座,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倾翻 力矩M按其中任一梁纵向作用,竖向荷载F仍由全部基础承 受,宜按对称式配置正、负弯矩筋及箍筋。
TC4208塔吊基础、安装、拆除方案(附基础计算)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布置方案 (2)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 (3)第五章起重塔机的安装 (4)第六章调试验收 (4)第七章起重塔机的拆卸 (5)第七章起重塔机使用的安全措施 (5)第八章起重塔机安装的安全措施 (6)第九章起重塔机拆卸的安全措施 (6)第十章塔吊基础验算 (7)附图 (14)第一章编制依据1、TC4208塔吊使用说明书。
2、JGJ33—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5、国家现行质量标准和建筑、安装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二章工程概况建筑概况楼号楼层数长(米)宽(米)高(米)15层105.527.32025层105.527.320第三章基础施工方案1、塔吊选型根据本工程单体楼情况、国外设备供应情况、考虑成本、考虑总工期要求,本项目每栋楼各配备2台塔吊,满足施工要求。
塔吊选用吊臂较长的且较经济的TC4208(臂长42)塔吊,该塔吊臂长42米,覆盖面积较大,起吊速度较快、独立高度为28米等优点,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塔吊布置平面图见下:2、基础选型根据本小区岩土勘察报告可见,向下开挖2.2米左右为黄土层,该土层地基承载力为120kpa,满足塔吊地基承载力要求。
塔吊基础图为0.2Mpa,不满足塔吊基础承载力要求。
根据国外基地提供的设备基础图可知,塔吊基础为十字形,基础高为1.2米,塔吊基础为将来不影响室外施工,需将塔吊基础埋入地下。
(附塔吊基础验算书)塔吊基础坑底标高如下表(标高为相对标高)塔吊号基础底标高基础顶标高室外标高1#-2.3-1.0-0.5002#-4.3-3.0-2.5003#-2.3-1.0-0.5004#-4.3-3.0-2.500标高为相对2#楼±0.000的标高值3、基础施工按照塔吊基础坑底标高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值,钎探测定地基承载力值,按塔吊基础图放线,进行基础施工:基础砼垫层,垫层尺寸:3700mm*3700mm,垫层厚度100mm,绑扎基础底板钢筋(直径10的二级钢筋,间距250mm,双层双向布置),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底板的厚度200mm,梁的高度1000mm,梁宽800mm,基础边长3500m,基础上部中心部分正方形边长2500mm。
塔吊基础计算

塔吊基础计算一、天然基础塔吊在安装完毕后。
其下地基即承受塔吊基础传来的上部荷载,一是竖向荷载,包括塔吊重量F和基础重量G;另一部分是弯矩M,主要是风荷载和塔吊附加荷卸产生的弯矩。
塔吊基础受力,可简化成偏心受压的力学模型(图1),此时,基础边缘的接触压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可以按下式计算:图1塔吊基础受力简图(天然地基)图1塔吊基础受力简图(天然地基)其中:F————塔吊工作状态的重量,单位KNG————基础自重,单位KNG=b×b×h×ρ,单位KNb×h———基础边长、厚度,单位mρ——————基础比重,取25KN/m3e————偏心距,单位me=M/(F+G)M————塔吊非工作状态下的倾覆力矩。
若计算出的P min<0,即基底出现拉力,由于基底和地基之间不能承受拉力,此时基底接触压力将重新分布。
应按下式重新计算P maxF、M可由塔吊说明书中给出,将计算得出的最大接触压力P max和地质资料中给出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相比较,小于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即可满足要求。
二、桩基础对于有桩基础的塔吊,必须验算桩基础的承载力。
根据计算分析,在非工作状态下,塔吊大臂垂直于基础面对角线时最危险。
当以对角两根桩的连线为轴(图2—1),产生倾覆力矩时,将由单桩受力,此时桩的受力为最不利情况。
图2—1桩基础1、受力简图图2—2塔吊基础受力简图(桩基础)2、荷载计算当只受到倾覆力矩时:当只受到基础承台及塔吊重力时:3、单桩荷载最不利情况3、单桩最小荷载若计算出的P2<0,即桩将受到拉力,拉力为|P2|L———桩的中心距。
4、单桩承载力单桩的受压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共同承担的,单桩受压承载力为:单桩的抗拔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承担,单桩抗拔力为:R K2=U P∑q Si L i (2—6)其中:q p—————桩端承载力标准值,KP aA P—————桩身横截面面积,m2U—————桩身的周长,mPq Si—————桩身第I层土的摩阻力标准值,KP A kL i—————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m将计算所得的P1和R K1相比较,|P2|和R K2相比较,若P1< R K1且|P2|< R K2则可满足要求。
基础偏心距的计算公式

基础偏心距的计算公式引言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偏心距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基础偏心距是指基础重心与其所承载的荷载或结构的重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准确计算基础偏心距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基础偏心距的计算公式。
基础偏心距的定义基础偏心距是指基础重心与其所承载的荷载或结构的重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它通常用e表示。
基础偏心距的计算公式基础偏心距的计算公式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和所需精度的要求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1. 单个荷载情况下的基础偏心距计算公式:e = (M * y) / (P * b)其中,e代表基础偏心距,M代表作用在结构上的弯矩,y代表弯矩对应的偏心距,P代表作用在结构上的垂直力,b代表基础的宽度。
2. 多个荷载情况下的基础偏心距计算公式:e = Σ((Mi * yi) / (P * b))其中,e代表基础偏心距,Σ表示求和,Mi代表第i个荷载作用在结构上的弯矩,yi代表第i个荷载弯矩对应的偏心距,P代表作用在结构上的垂直力,b代表基础的宽度。
3. 不规则形状基础的基础偏心距计算公式:e = (A1*e1 + A2*e2 + ... + An*en) / (A1 + A2 + ... + An)其中,e代表基础偏心距,Ai代表基础形状的第i个部分的面积,ei代表相应部分的偏心距。
结论基础偏心距的准确计算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单个荷载情况和多个荷载情况下的基础偏心距计算公式,以及不规则形状基础的计算公式。
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需精度,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基础偏心距的计算。
塔吊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塔吊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刘宏林)一、塔吊基础的设计依据GB/T13752-199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JGJ/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二、塔吊基础设计选型塔吊基础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荷载大小与塔机稳定性要求、现场条件、技术经济指标,并结合塔吊厂商提供的《塔机使用说明书》要求确定。
塔吊基础设计常用类型分为板式基础(矩形、方形)、十字形基础和桩基础、组合式基础。
板式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平板形基础;十字形基础是由长度和截面相同的两条互相垂直等分且节点加腋的混凝土条形基础组成的基础;板式基础、十字形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高,基坑较浅的工程。
板式基础十字形基础应用工程有:建行灾备中心、光谷新世界等工程、武汉保利文化广场(利用底板)桩基础是由预制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管桩及上端连接的矩形板式或十字形梁式承台组成的基础;桩基础适用于在软弱土层,浅基础不能满足塔机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或因场地限制,塔吊布置于地下室范围内且不需在土方开挖之前投入使用的工程。
桩基础应用工程有: 武汉万达广场(桩+承台)、武商摩尔城(桩+承台)组合式基础是由若干格构式钢柱或钢管柱与其下端连接的基桩以及上端连接的混凝土承台或型钢平台组成的基础;适用于因场地限制,塔吊布置于地下室范围内且需在土方开挖之前投入使用的工程。
应用工程有:天津117大厦(桩+钢格构柱+钢承台);福新惠誉(桩+钢格构柱+混凝土承台);组合式基础三、塔吊基础设计计算 1、基础荷载取值采用塔机制造商提供的《塔机使用说明书》的基础荷载,包括作用于基础顶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 k )、水平荷载标准值(F vk )、倾覆力矩(包括塔机自重、起重荷载、风荷载等引起的力矩)荷载标准值(M k )及扭矩荷载标准值(T k );基础荷载还包括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G k )。
63塔吊十字形基础的计算

十字形基础的计算书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一. 参数信息本计算书依据塔吊规范JGJ187-2009进行验算。
二. 荷载计算1. 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1) 塔机自重标准值F k1=540kN2) 基础以及覆土自重标准值G k=(2×8×1.3-1.3×1.3-4×0.5×0×0)×0.9×25=429.98kN3) 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60kN2. 风荷载计算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W k=0.8×1.59×1.95×1.245×0.2=0.62kN/m2q sk=1.2×0.62×0.35×2.5=0.65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0.65×35.00=22.70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 sk=0.5F vk×H=0.5×22.70×35.00=397.21kN.m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30kN/m2)W k=0.8×1.62×1.95×1.245×0.30=0.94kN/m2q sk=1.2×0.94×0.35×2.5=0.99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0.99×35.00=34.69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 sk=0.5F vk×H=0.5×34.69×35.00=607.05kN.m3. 塔机的倾覆力矩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200+0.9×(890+397.21)=958.49kN.m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200+607.05=407.05kN.m三. 地基承载力计算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第4.1.3条承载力计算1. 荷载计算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图中 B=8000mm,L1=3540mm,L2=2233mm)交叉梁基础底面积: A=2×8×1.3-1.3×1.3-4×0.5×0×0=19.11m2条基加腋基础底面积:A0=8×1.3+(1.3+1.3+0×2)×0×2=10.4m2塔机工作状态下:当轴心荷载作用时:=(600+429.98)/19.11=53.90kN/m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600+429.98)×10.4/19.11=560.53kN=(958.49+22.70×0.9)/560.53=1.75m≤b/4=2.00m满足要求! 由于偏心距e>b/6=1.33m,所以按大偏心计算:=2×560.53/[3×1.3×(4-1.75)]=127.55kN/m2由于梁底荷载为三角形荷载,所以按下式计算P1:=127.55×[3×(4-1.75)-2.2325]/[3×(4-1.75)]=85.43kN/m2塔机非工作状态下:当轴心荷载作用时:=(540+429.98)/19.11=50.76kN/m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540.00+429.98)×10.4/19.11=527.88kN=(407.05+34.69×0.9)/527.88=0.83m≤b/4=2.00m满足要求! 由于偏心距e≤b/6=1.33m,所以按小偏心计算:=527.88/(8×1.3)+(407.05+34.69×0.9)/13.87=82.36kN/m2=527.88/(8×1.3)-(407.05+34.69×0.9)/13.87=19.15kN/m2由于梁底荷载为梯形荷载,所以按下式计算P1:=19.15+(8-2.2325)×(82.36-19.15)/8=64.72kN/m2四. 基础配筋计算比较上述两种工况的计算,可知本案塔机在工作状态时,基础截面弯矩最大,故应按工作状态的荷载组合进行基础设计1. 基础弯矩计算:基础自重在基础底面产生的压力标准值P kG=G k/A=429.98/19.11=22.5kN/m2基底均布荷载设计值=1.35×[(127.55+85.43)/2-22.50]×1.3=147.41 kN/m1-1截面弯矩设计值M1=q1×L22/2=147.41×2.232/2=367.34kN.m2. 纵向钢筋面积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式中α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f 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h0──承台的计算高度经过计算得αs=367.34×106/(1.00×16.70×1.30×103×8502)=0.023419 ξ=1-(1-2×0.023419)0.5=0.023700γs=1-0.023700/2=0.988150As=367.34×106/(0.988150×850×360.00)=1214.86mm2实际选用钢筋为:钢筋直径20mm,钢筋根数为4十字梁基础实际配筋面积为A s0 = 3.14×202/4 × 4=1257mm2实际配筋面积大于计算需要配筋面积,满足要求!3. 基础箍筋面积计算最大剪力设计值:V max=q1×L2=147.41×2.23=329.09kN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第6.3.3条。
塔吊的相关计算

塔吊的相关计算按规范规定,塔吊安装时对基础的抗倾覆和地基承载力,附着杆及其预埋件进行验算,当附着按《塔吊使用说明书》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施工时,可不用计算,,但在实际施工中,附着的施设往往和说明书要求不同,故需进行设计和验算。
第一部分附着的设计验算一、附着的受力说明:附着主要是承受风载形成的水平剪力和扭矩,以及塔吊运行时自身产生的扭矩。
二、附着计算式的两种状态:1、塔基满载工作时,起重臂顺着塔身的x轴或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如下图1.2、塔基非工作时,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处,风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如下图2.说明:按规定状态图1情况下,风压采用工作风压,w=0.25KN/㎡,状态图2情况下没有扭矩,只有风压产生的水平剪力,故风压采用当地的基本风压W0 .三、当塔吊在允许自由高度处,设第一道附着时,附着上部的自由端为最大允许值时,此时的附着受力最大,如图3所示。
四、计算1、大臂所受的风载pP=1.4(L1+L2)×h×W k1状态1W k1= Us×WP=1.4×S×W k状态2W k= βz×Us×Uz×Wo式中:L1: 平衡臂长L2:起重臂长h: 大臂臂身高度 W:工作风压Wo:基本风压βz:风振系数Us:风载体型系数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o、βz、Us、Uz俱可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查取和计算。
2、塔身承受的风载q=1.4×b1×Wk1状态1q=1.4×b2×Wk其中:b1:塔身高度 b2:塔身的角线长度3、附着处,塔身截面所受的剪力和扭矩计算(1)由p产生的剪力 V1=P/2(2+3a/L)(2)由q产生的剪力 V2=qL/8(3+8a/L+ba2/L2)(3)总剪力V= V1+ V2(4)大臂上风力而产生扭矩T1= h Wk1(L22/2-L12/2)(5)总扭矩T= T1+ T2 T2 塔身工作时最大扭矩可由说明书上查设4、附着杆内力计算(1)状态1情况下计算简图如图4(2)利用力矩平衡原理○1ΣM B=0 则:R AC×L1=T+Vx1L2+Vy1L3○2ΣM c=0 则:R BD×L4=T1+0.5a(Vx +Vy1)○3ΣM o1=0 则:R BC ×L5=T+Vx L6其中:T、T1绝对值相同,只是方向不同,Vx、Vy、Vx1、Vy1、其值具等于V只是大臂处于X轴或Y轴时,风向不同而产生剪力方向不同,故上式中,Vx和Vy只能取其中一个,不能两个同时取。
塔吊天然基础计算

天然基础计算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40,塔吊起升高度H=100.00m,塔吊倾覆力矩M=400.0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塔身宽度B=1.60m,基础以上土的厚度D:=2.50m,自重F1=342.00kN,基础承台厚度h=1.50m,最大起重荷载F2=40.00kN,基础承台宽度Bc=6.00m,钢筋级别:II级钢。
二、基础最小尺寸计算(内容固定不变)1.最小厚度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7条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根据塔吊基础对基础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拔力,按照下式进行抗冲切计算:(7.7.1-2)其中: F──塔吊基础对基脚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拔力;其它参数参照规范。
η──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取0.00;(7.7.1-2)(7.7.1-3)η1--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η2--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β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800mm时,取βh=1.0;当h≥2000mm时,取βh=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6.70MPa;σpc,m--临界截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其值宜控制在1.0-3.5N/mm2范围内,取2500.00;u m--临界截面的周长: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 o/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这里取(塔身宽度+h o)×4=9.60m;h o--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βs--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βs不宜大于4;当βs<2时,取βs=2;当面积为圆形时,取βs=2;这里取βs=2;αs--板柱结构中柱类型的影响系数:对中性,取αs=40;对边柱,取αs=30;对角柱,取αs=20. 塔吊计算都按照中性柱取值,取αs=4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基础偏心距怎么计算
一. 参数信息
QTZ-315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
塔吊型号:QTZ315,自重(包括压重)F1=250.00kN,最大起重荷载F2=30.00kN,塔吊倾覆力距M=315.40kN.m,塔吊起重高度H=28.00m,塔身宽度B=1.40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1.30m,基础最小厚度h=1.30m,基础最小宽度Bc=5.00m,
二. 基础最小尺寸计算
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30m
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c=5.00m
三.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式中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
F=1.2×280=336.00kN;
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
G=1.2×(25.0×Bc×Bc×Hc+20.0×Bc×Bc×D)=1275.00kN;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20.83m3;
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315.40=441.56kN.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5.00/2-441.56/(336.00+1275.00)=2.23m。
经过计算得到:
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336.00+1275.00)/5.002+441.56/20.83=85.63kPa
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Pmin=(336.00+1275.00)/5.002-441.56/20.83=43.25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P=(336.00+1275.00)/5.002=64.44kPa
偏心距较大时压力设计值Pkmax=2×(336.00+1275.00)/(3×5.00×2.23)=96.50kPa
四. 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85.00kN/m2;
b──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0.30;
d──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60;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取19.00kN/m3;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取19.00kN/m3;
b──基础底面宽度,取5.00m;
d──基础埋深度,取0.50m。
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96.40kP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96.4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85.63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距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96.5kPa,满足要求!
五. 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hp=0.96;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57kPa;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m=[1.40+(1.40 +2×1.30)]/2=2.70m;
h0──承台的有效高度,取h0=1.25m;
Pj──最大压力设计值,取Pj=96.50kPa;
Fl──实际冲切承载力:
Fl=96.50×(5.00+4.00)×0.50/2=217.12kN。
允许冲切力:
0.7×0.96×1.57×2700×1250=3560760.00N=3560.76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六. 承台配筋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1.抗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1──截面I-I至基底边缘的距离,取a1=1.80m;
P──截面I-I处的基底反力:
P=96.50×(3×1.40-1.80)/(3×1.40)=55.14kPa;
a“──截面I-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a“=1.40m。
经过计算
得M=1.802×[(2×5.00+1.40)×(96.50+55.14-2×1275.00/5.002)+(96.50-55.14)×5.00]/12
=208.63kN.m。
2.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7.2条。
式中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h0──承台的计算高度。
经过计算得s=208.63×106/(1.00×16.70×5.00×103×12502)=0.002
=1-(1-2×0.002)0.5=0.002
s=1-0.002/2=0.999
As=208.63×106/(0.999×1250×210.00)=795.43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9750mm2。
故取As=9750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