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策划 ,乡村旅游案例
河南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探讨——以淇县赵村为例

河南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探讨——以淇县赵村为例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淇县赵庄传统村落发展利用规划为样本,简要介绍了赵庄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其次通过对赵庄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按照有利于传统民居保存、传统村落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发掘传统元素及其环境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结合近年来倍受人们欢迎的乡村精品旅游,探讨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利用规划,推动赵庄经济发展,使城镇化和传统村落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淇县全域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传统村落;农村旅游;发展利用1、前言我国的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有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村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10月17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不是所有传统村落都分布在贫困地区。
但传统村落的济发展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他觉得核心解决的是两个,一个是这个地区政府必须加大支持,既然是国家的财富,国家应该拿出资金,而且要拿出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给予支持。
赵庄村是省级贫困村,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全村750多口人,三分之二为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作为淇县整村搬迁村之一,村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早日搬出大山,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然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大形势下,随着村里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帮助村民脱贫的各项工作开始实施,村民的期盼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2、淇县赵庄村传统村落概况2.1、淇县赵庄村的基本介绍赵庄村位于河南省淇县,是灵山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豫北太行山区,辖:东赵庄、西赵庄、窄狭、碾沟、地谷岭五个自然村。
村落最早形成于明末清初,先由李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于此,后有冯、赵、蔡、贾等姓因战争避难汇集加入。
村域面积12.59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60余亩。
九峰十二渡水乡村旅游区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九峰十二渡水乡村旅游区旅游开发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九峰十二渡水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图上,那些蜿蜒的山路、清澈的溪流、古老的村落,仿佛都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十年的策划经验告诉我,这个地方有着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塑造。
一、项目背景九峰十二渡水乡村旅游区位于我国南方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这里有独特的地貌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追求休闲、养生、体验的首选,九峰十二渡水乡村旅游区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
二、目标定位1.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2.创建一个集旅游、休闲、养生、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3.建设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
三、开发思路1.依托自然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2.突出乡村特色,提升旅游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
3.强化市场营销,拓宽客源市场,提高旅游知名度。
四、开发内容1.景区规划(1)九峰山景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打造登山、徒步、观景、探险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2)十二渡水景区:以水为主题,开发水上娱乐、漂流、垂钓、亲水等活动。
(3)古村落景区: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打造民俗体验、手工艺制作、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2.设施建设(1)旅游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门票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
(2)停车场:规划大型停车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3)旅游厕所:在景区内设置环保、舒适的旅游厕所。
(4)旅游步道:修建通往各景区的旅游步道,提升游客体验。
3.旅游产品开发(1)自然景观游:以九峰山、十二渡水为核心,打造自然景观游。
(2)乡村体验游:以古村落、农家乐为载体,开发乡村体验游。
(3)养生度假游:利用当地气候、水资源优势,打造养生度假游。
4.市场营销(1)线上营销:通过网站、、微博等渠道,发布景区信息,吸引游客。
(2)线下营销: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合作,开展联合促销活动。
(3)节庆活动: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
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_以漯河舞阳冯河村为例_杨芳绒

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漯河舞阳冯河村为例 收稿日期:2010-11-15 作者简介:杨芳绒(1963-),女,河南灵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绿地系统及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杨芳绒,杜 佳,任 娟,刘欣婷(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摘 要:河南省乡村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的主体。
以漯河市舞阳县冯河村为例展开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乡村景观开展乡村旅游。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 河南乡村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已成为河南省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在格局和内容上也发生了变化。
但目前河南省的乡村旅游规划中,比较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对乡村景观关注度不够。
其实在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乡村景观格局的乡村性,已成为乡村景观资源旅游价值开发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
1 乡村旅游景观研究概述1.1 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表1 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乡村景观类型核心景观乡村旅游类型自然景观乡村自然风光乡村山水风光游农业生产景观农耕景观观光农业游乡村文化景观民俗村、遗产遗址民俗风情游乡村聚落景观古聚落乡村风情游乡村景观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地域景观综合体,具有特定的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行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以及大分散而小集中空间特征的景观区域[2]。
乡村景观又可以说是融合土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成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3]。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方式。
实际上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整体上可理解为一种乡村意象,乡村意象的外观表现既为乡村景观[4]。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规划成为了各地政府和旅游机构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以某地的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为例,介绍其规划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规划背景。
某地位于中国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乡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外流严重,农村经济面临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制定了乡村旅游规划,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二、规划内容。
1. 景点开发,规划确定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乡村景点,包括自然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
对这些景点进行开发,提升其旅游价值,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 乡村民宿建设,鼓励农民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或老宅,开办民宿,提供给游客住宿。
政府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帮助农民改善民宿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3. 乡村美食推广,挖掘当地特色美食,开设乡村餐饮,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肴,体验当地的饮食文化。
4. 乡村体验项目,推出丰富多彩的乡村体验项目,如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传统节庆等,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
5. 交通配套建设,加强乡村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游客前往乡村旅游景点。
三、实施效果。
经过数年的规划实施,当地乡村旅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民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兴起,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 生态效益,乡村旅游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护当地自然环境。
同时,规划中的景点开发也提升了当地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意识。
3. 文化效益,乡村旅游规划挖掘和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加强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
4. 社会效益,乡村旅游的兴起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促进了城乡交流和融合,增强了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郑州红枣小镇活动运营方案

郑州红枣小镇活动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郑州红枣小镇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是集红枣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红枣作为一种珍贵的营养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因此,针对红枣小镇的运营活动,有必要进行规划和策划,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增加小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目标分析1. 提升小镇知名度:通过活动运营,让更多人了解郑州红枣小镇,并建立品牌形象,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景区。
2. 拓展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消费者来到小镇,增加小镇的人气和外部收益。
3. 增加游客满意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让他们有更好的游览体验。
4. 提高居民收入:通过活动运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激发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活动策划1. 主题活动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和参与者,可以针对不同季节和节日设计主题活动,如春季赏花节、夏季红枣采摘游、秋季红枣文化节、冬季温泉养生季等。
通过主题活动,延伸小镇的产品和服务,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体验和亮点。
2. 农产品体验结合小镇的主要产业和特色产品,设置不同的体验项目,如红枣采摘、红枣加工制作、红枣食品品尝等。
通过亲身参与,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特色产品,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3. 文化活动举办红枣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红枣文化展览、红枣诗歌朗诵会、红枣传统艺术表演等。
通过文化活动,传承当地的红枣文化,提升小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4. 休闲娱乐为了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娱乐项目,如户外运动、音乐演出、康体健身等。
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休闲娱乐的乐趣。
5. 民俗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如民俗表演、农民集市、手工艺品展销等。
通过民俗活动,展示当地的传统风情和乡村风貌,吸引更多游客的兴趣。
6. 宣传推广为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是至关重要的。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旅游管理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农耕历史悠久,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为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河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随后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一)资源优势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西有伏牛山,具有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
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夏、商至北宋,许多朝代均建都河南,西有“九朝古都”洛阳,中有“五朝古都”郑州,东有“七朝古都”开封,悠久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客源市场优势河南省人口众多,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5%,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增长、扩大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三)区位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全省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公路网便捷通畅,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存问题分析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产品开发、资金、人才、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品开发河南乡村大部分以农田为主,人造产品少,景观类型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例,乡村旅馆与城市酒店同质,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同样的体验内容,没有特色。
(二)资金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基础瓶颈,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手段局限。
缺乏发展资金,乡村旅游项目业主大多以自筹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金融信贷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在项目建设持续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后期无法进行品牌建设。
乡村旅游,郑州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网,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乡村规划

乡村旅游是后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自从1994年可持续旅游期刊发专刊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研究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地理空间结构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
结果发现:尽管乡村旅游的研究遵循了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突出乡村旅游主要功能特色和旅游乡村性的研究欠缺。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
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在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比较缺乏,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限制。
采用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扩展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提升乡村旅游活动中的乡村性,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返回原野,同时由于农村经济重组和农业危机严重减少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4年,《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发行专刊第一次尝试构建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将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旅游活动进行系统研究,被认为是学术界有关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开端’2,0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更系统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后出版的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在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研究主题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提出未来乡村旅游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继针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欧洲被认为是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最早和最成功的区域。
欧盟专门针对欧洲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欧盟第五框架协议,该协议提出了欧洲综合乡村旅游管理方针,并在资金、政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发展大力的支持。
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 ——以新乡为例

目录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 (2)——以新乡为例 (2)A Case of Xinxiang (2)前言 (3)一、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3)二、新乡市经典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4)(一)新乡市乡村旅游开发内容模式[9] (4)1.民族文化寨 (4)2.生态科普教育 (4)3.现代高科技农林园区 (5)(二)开发存在主要问题 (5)三、新乡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 (5)(一)优势 (5)(二)劣势 (6)(三)机遇 (7)(四)威胁 (7)四、新乡市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对策分析 (8)(五)结语 (9)致谢 (10)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以新乡为例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乡村旅游特别指出: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大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1]新乡作为农业大省的核心城市之一,在这个期间,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建设的典范,但是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新乡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判断,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乡;乡村旅游;SWOT;可持续发展The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A Case of XinxiangAbstract Rural tourism has a booming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n planning for its 13th Five Year Plan, the rural tourism is pointed out specially that it should stick to personal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n the plan. The country willdevote more efforts to the rural tourism’s planning guidance, market expans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ig agriculture province has emerged a batch of models of rural construction and many problems during the time. This text is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make a basic analysis and judgments of rural tourism of Xinxiang 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Xinxiang; rural tourism; swo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前言乡村旅游发起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向发展中国家过渡,鉴于乡村旅游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度扶持,如2006的乡村游,之后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对乡村旅游都是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