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永恒的策略符 诸葛亮

合集下载

史念海《诸葛亮的攻守策略》读后感

史念海《诸葛亮的攻守策略》读后感

史念海<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读后感
我自少年时对<三国演义>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今年对"三国"的历史心生喜爱.一日在学校图书馆翻开了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教授的<河山集>,为其文所吸引.读过此文之后,感触深沉,眼前一亮.文中论述,与小说中的异同,旁参互证,使我很受教益.演义使我动情,史论教我明理.经了理性的陶冶,感性的意气用事已稍稍冷却.
我对此文最大的感触是史先生对<隆中对策>的解读,先前我只是佩服诸葛亮对策的文采气势所折服,
而今方略明其高瞻远瞩的深意.难怪有一副对联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我还曾怀疑过此联的搭配,今放释然.
史论之文章,明晰透彻,我心中虽仍存有疑问,然
已经感觉眼前别有洞天,畅快淋漓之余,又增加了钻研历史的心思.
无知自多惑,勤于读书深思,心中的疑惑与无知自然会如日融冰般渐渐消除。

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中的PDPC法

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中的PDPC法

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中的PDPC法大家对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故事都不陌生,诸葛亮,中国人智慧的化身,羽扇轻摇,料事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这件流传千古的故事里巧妙的运用了PDPC法帮助刘备逃离困境。

PDPC法实际是一种运筹学。

中国古战例和治国用间等早就应用此法,所以不要认为这是外国人发明的方法,也许我们的先人早于他们使用呢,只不过没有给我们留下专门的学科,呵呵。

熟悉现场管理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PDPC法又叫做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它是在制订计划阶段或进行系统设计时,事先预测可能发生的障碍(不理想事态或结果),从而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的可能达到理想结果的方法。

如果结果是不理想的状态,就要把通往不理想结果的路线全部切断。

该法可用于防止发生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也称之为重大事故预测图法。

它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不受作图方法的限制,是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之一,也是运筹学的一种方法,运用很广泛。

PDPC法是动态的方法,可分两个阶段进行:⑴第一阶段(计划初级阶段)毫无遗漏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即需要确究的项目,并准备好解决它的措施和很多手段系列来达到良好状态,提高实施目标的精确度和可能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凡事预测立,不预测废”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要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必须要有预见性,要预想到各种困难和不利,要多看几步棋。

⑵对于潜在的质量问题,随着情况的发展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考虑当时新情报,随机应变地修正计划重新增加手段系列,以提高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PDPC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适当地提供尽可能多的手段和措施,迅速处理使目标难于实现的事态,具有极灵活的性质,作为处理的方法,兼备预见性和随机性。

PDPC的思考方法,在中国古已有之,现在想运用此法分析一下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刘备东吴招亲。

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探析其一、诸葛亮的智慧1.深谋远虑诸葛亮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智慧。

他早早地就预见到了曹操的野心,为此曾经多方奉劝刘备,劝其不要与曹操联盟,以免落入他的陷阱之中。

而事实也证明,曹操的确最终出卖了刘备。

此外,诸葛亮在战争中也制定了很多出奇制胜的计策,如火攻赤壁、空城计、锦囊计等,都取得了极为成功的战果。

2.善于利用和调遣人才诸葛亮善于观察和分析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对各种人才都能恰如其分地调遣和利用。

他拉拢了一些重要的臣子,如黄月英、赵云等,使他们为自己所用。

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委托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的战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3.机智应变正如以上所述,诸葛亮在许多战争中都制定了一些出奇制胜的计策。

而这些计策的制定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而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对敌方军队的研究而进行的。

这种机智应变的能力在没有充分准备和信息的情况下,能使诸葛亮在战争中取得很大的代价。

1.对主君的绝对忠诚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是无以复加的。

他始终将刘备当作自己的唯一主君,并为了刘备的事业不惜离开自己的家人,独自驰骋沙场。

在江陵之战中,当刘备在前线遭受重创时,诸葛亮不遗余力打造八阵图,以挽救刘备的败局。

而当刘备在赤壁之战中获胜时,诸葛亮也毫不吝啬地为其立功恩。

2.尽职尽责诸葛亮做事非常认真和负责;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他总是竭力做到最好。

他在管理国家时严格节省开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的生活。

而在战争中,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减少伤亡,维持士气,最大程度地发挥军队的作战能力。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是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的重要基石。

他在战争和治国过程中体现出的出色的智慧和忠诚,为他的主君和整个国家带来了许多益处。

同时,由于他所展现的品质和能力,他也成为了后代不朽的英雄和榜样。

三国演义智勇双全的蜀国英雄

三国演义智勇双全的蜀国英雄

三国演义智勇双全的蜀国英雄蜀国英雄——诸葛亮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英雄豪杰。

在这个故事中,蜀国的英雄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个最为杰出的英雄就是“蜀国智勇双全”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汉族,汉末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蜀汉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于今天的陕西临渭,自幼聪慧过人,有着非凡的才智和卓越的学识。

在魏国被曹操所灭后,他投奔刘备,成为了刘备的重要谋士。

诸葛亮智谋过人,他深谙兵法计策,在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他主持了著名的战役如火烧赤壁之战、定军山之战等,在这些战役中,他对敌人的思考和布局总是准确而精准的,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尤其是火烧赤壁之战,他以少胜多,利用火攻计大败了曹操的强大军队,使得蜀国在战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诸葛亮的谋略不仅止于战争,他还在政治和治国之道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尽忠职,保全蜀汉”、“用人唯才,财用四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策略。

他用他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刘备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并对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才华在文学方面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诫子书》。

这本书是他向刘备的儿子刘禅传授治国之道的一本重要著作。

这本书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经典之作。

蜀国英雄诸葛亮以其智勇双全的才华和卓越的贡献在三国演义中崭露头角。

他不仅在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也在政治和治国道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丰富的才华和卓越的智慧绽放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诸葛亮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受人敬仰的英雄之一。

他的故事和智慧一直以来都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他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总之,诸葛亮作为蜀国智勇双全的英雄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他的过人才智和卓越贡献。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奇谋智略与忠诚信义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奇谋智略与忠诚信义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奇谋智略与忠诚信义的草船借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英雄人物。

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智慧和才能,他的奇谋智略也成为了后世所钦佩和学习的对象。

诸葛亮不仅以其卓越的智慧屡次战胜敌人,更因其忠诚信义的品质而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角色。

其中,他以草船借箭一计更是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在与曹军对峙时所采取的一种计谋。

当时,曹军大将曹操率领强大的军队进攻南方,而刘备军的兵力明显不足。

诸葛亮面临着敌军的强大攻势和兵员的不足,但他凭借着他的巧妙策略,成功地利用了对手的短视和目瞪口呆来赢得战斗。

首先,诸葛亮安排士兵在江边割草建起船只,在这之后,他布置了一道层层设防的箭塔,并且让士兵在船里空荡荡的内部敲击锣鼓,模仿实际上的人声。

接着,他派遣使者前往曹军高层,告知他们自己江边的船只多到用草杂交,因而计划舍弃一部分,让诸葛亮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曹军高层心生轻敌之心,正要放松警惕时,诸葛亮却趁机来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计策。

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让曹军官兵看到,信中写道:“渡江之事,丞相心劳顾念,甚感不安。

念敌人兵强马壮,我军兵力不足,若一起渡江,无疑是自取灭亡。

愿借一千只箭用以射杀江中的鱼,是为了补充我军的粮草。

具体的方法如下……”信中详细记载了箭矢的打制方法。

曹军高层心生忽略此计的想法,认为诸葛亮只是借口,于是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

然而,事实上,诸葛亮却是要借这一千只箭,形成一个不可逾越的屏障。

当曹军将箭矢运送到江边时,这些草船忽然起火。

诸葛亮早有预谋地设下了火攻的计谋,波及到曹军的弹药仓库上。

由于船的燃烧,曹军官兵手无寸铁,无法防御诸葛亮的攻势。

最终,曹军被迫后退。

草船借箭一计不仅是诸葛亮智略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信义。

诸葛亮通过策略引诱曹军高层的自满和轻敌心理,巧妙地运用计谋,用火攻制造了曹军全线溃败的局面。

他不仅在关键时刻出色地解决了兵员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刘备忠心耿耿的态度。

诸葛亮舌战群儒辩证方法和辩证技巧

诸葛亮舌战群儒辩证方法和辩证技巧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我国东汉末年蜀汉丞相,也是蜀汉二十四孝的一位。

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卧龙先生”、“臣亮”。

在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出色的谋略和辩论技巧,以及与群儒舌战的一系列故事而闻名于世。

诸葛亮和群儒舌战的故事,展现了他卓越的辩证方法和辩证技巧,这些技巧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证方法和技巧。

一、深度:诸葛亮的辩证方法诸葛亮在与群儒的辩论中,往往以逻辑缜密、思维敏锐而出乎意料的方式,化解了对方的质疑和挑战。

他善于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善于探究对方的观点,找准破绽,形成有力的反驳。

诸葛亮的辩证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以理服人”。

他善于运用诡辩术,借助鲜明的逻辑和明晰的思维,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在辩论过程中,他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还能够找准对方的破绽,以直指问题的核心,形成有力的理据,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广度:诸葛亮的辩证技巧在与群儒的辩论中,诸葛亮的辩证技巧主要表现在多方面。

他善于用对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善于找到问题的多方面或多角度,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他擅长用联想和类比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他还经常运用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的过程中,诸葛亮的辩证技巧往往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根源,以及深刻地剖析问题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通过这些技巧,他能够更好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使对方无从下手,最终化解对方的质疑和挑战。

总结回顾: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证方法和技巧通过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证方法和技巧的深度和广度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以其深刻的思维和敏锐的逻辑,展现了卓越的辩证能力。

他深刻洞察问题的本质,善于找准问题的症结,形成独到的见解。

在与群儒的辩论中,他通过各种辩证方法和技巧,始终保持着辩证性的原则和追求,最终达到了以柔克刚的目的。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辩证方法和技巧在辩论和论证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级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300字

五年级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300字

五年级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3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300字篇1说起诸葛亮,大家并不陌生。

而我每次听到这三个字,都会想到“神机妙算”一词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船借箭一事。

周瑜除掉蔡瑁、张允后,便开始计划如何除掉曹操。

他请来诸葛亮一同议事,诸葛亮认为应用箭抗敌,于是周瑜顺水推舟,要诸葛亮在十天内监造十万支箭。

而诸葛亮却只要求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这使周瑜心下暗喜。

鲁肃担心诸葛亮不能完成,便来找他。

诸葛亮就拜托鲁肃借他二十只船,每只船上军士三十人,并用青布为幔,各扎草人千余个,分布在船两边。

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叫来鲁肃,一同去曹操那儿取箭,鲁肃很疑惑。

当时大雾弥漫,曹操有疑心,便只叫人放箭,正合了诸葛亮的心意。

待曹操反应过来时,诸葛亮他们已顺风走远了。

周瑜知道这事后,自叹弗如。

这一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他懂得利用周围环境,以及曹操多疑的'性格,真正做到了“天时,地理,人和”。

诸葛亮的智慧与神机妙算,总使我心中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他也确实值得人敬佩!五年级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300字篇2标题:五年级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说实话,我对三国时期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不过通过查阅资料,我对诸葛亮这个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觉得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丞相和军事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据说他6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记忆力超乎常人。

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极有智谋,因此被人称为"百庆丞相"和"武侯"。

诸葛亮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军事谋略和计策了得。

三国志中诸葛亮的谋略

三国志中诸葛亮的谋略

三国志中诸葛亮的谋略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谋略家,他不仅是蜀汉的丞相,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通过他的智慧和计谋帮助蜀汉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将着重介绍三国志中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

一. 谋略1. 制定军事计划诸葛亮制定了许多有效的军事计划,如火烧连营、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这些计划在三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根据地形、天气、敌情和自身力量等因素确定了战略方针,并且用补充兵力、分兵、伪装、掩护等手段增强了作战的灵活性。

2. 发号施令诸葛亮的治军之道有“仁、勇、严、饰”的特点,他对下属言必信、行必果,严格约束下属的作战行为。

同时,他不仅重视官兵之间的感情,和士大夫之间的交往,还十分注重文化的普及,大力推行“文治”政策。

因此他得到了众人的信任和支持。

3. 用智谋挽救形势在遭遇危机的时刻,诸葛亮总能凭借他超群的才智和胆略使形势逆转。

如当时蜀汉在与曹魏的战争中险些失败,诸葛亮就利落地运用“铁索横江”计划成功的让大军渡过长江。

而在蜀汉面临瘟疫时期,诸葛亮通过实行医治法、禁烧荒地、允许流民迁徙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流行病的蔓延。

二. 智慧1. 能力自知诸葛亮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人,无法独立承担战争。

于是他积极推荐人才,建立了一支精干的部队和卓越的智囊团,为蜀汉在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以德治军诸葛亮的军队非常严格,但是他并不是通过恐吓和惩罚来管理军队。

相反,他更倾向于让官兵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关爱,推崇“仁爱之心”的管理哲学。

他通过发放赏罚和以身作则的方式,赢得了军民的信任和拥护。

3.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除了推荐人才和管理军队,诸葛亮还通过积极的社交活动和人脉关系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他十分注重与其他杰出人物的交往,如与孔明、周郎、鲁肃等建立友谊,亦与各位名将合作,如与赵云、张飞、黄忠等同事并进。

这样,他的影响力被扩大并且为他在蜀汉政治体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永恒的策略符号——诸葛亮
从小就很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喜欢听电台关于《三国演义》的小说连播或评书广播,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了,有关他的成语典故、歇后语俯拾皆是,诸如“草船借箭"、“摆空城计"、“事后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等等,还有其名篇《前后出师表》、《隆中对》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流芳百世,还有时常在影视里或报刊中看到关于诸葛亮及其后裔的趣闻逸事,顿觉得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并不曾离我们远去。

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目中。

小的时候对诸葛亮顶礼膜拜、敬仰之极!此时自己把诸葛亮奉若神灵、尊为智多星、谋略王,而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感觉过去诸葛亮所披的神秘面纱日渐褪色,觉得他不再是高深莫测了,我慢慢开始平视诸葛亮,自己似乎看清了诸葛亮的“轮廓",顿悟诸葛亮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灵魂之人。

大学毕业后,自己一直在商业领域里从事战略管理、策略谋划、营销策划等工作,工作性质与诸葛亮毫无二致,只不过诸葛亮活跃在三国的古战场、政坛,而我则效力于当今的财经领域。

在多年的战略规划、策略研究的实践当中,始终以诸葛亮为师,每每在进行每一项战略管理、策略研究时,脑海里总浮现诸葛亮,好象他就陪伴在自己身边,特别是在思路中断、思维卡壳时第一时间想到诸葛亮,以己观人、反躬自问:如果诸葛亮遇到与我类似的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办?自己下意识地把诸葛亮当成了一面镜子,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不断以之鞭策激励自己积极进取。

正是在诸葛亮的感召、启发和鼓舞下,我不停地“创意、创新、创造",在医疗保健、IT、家电、旅游、文化、地产、汽车等行业小有建树。

也许是因为工作的缘故吧,自己“好象离诸葛亮挨得比较近",对诸葛亮看得比较清、比较透,因此时常萌生“透视"一番诸葛亮思想,为世人好好解读一下这个经典的符号的念头,可是当自己铺开纸拿起笔时,大脑一片空白,诸葛亮这符号依旧抽象难解。

2003年在“非典"肆虐横行的五一,本人在进西藏旅游返回的途中专程去了一趟武侯祠(国内关于诸葛亮的名胜古迹有很多,但以武侯祠最为出名)观瞻诸葛亮的“音容笑貌",身临其境地再一次感受到了三国硝烟四起、群雄逐鹿的古战场氛围,同时也似乎领略到了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定神闲、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的飒爽英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武侯祠里再一次读到诸葛亮的“心路历程"的真迹——镌刻在墙的《前后出师表》,愈发觉得诸葛亮也是一位血肉丰满、感情丰富、满腔热诚之人。

愈发觉得诸葛亮已经成为一个跨越时空界限永恒经典的符号,自己再一次产生要尽自己绵薄之力公正地为世人解读它的冲动。

可是冲动过后大脑依旧一片空白,“诸葛亮"这一符号依旧高悬于空中,于是自己只好又投入繁忙的日常工作中!
直到去年初,自己有些沉不住气了,因为有太多太多世人出于各自用心和目的,总爱“杂耍把玩"诸葛亮,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总喜欢错读、误判该符号。

他们或贬或褒,或把诸葛亮视作神灵供奉于神龛之上,或把诸葛亮的神秘面纱扯下来,扣上“诸葛村夫"的草帽。

接着就有不少文痞对他口诛笔伐敲骨吸髓;接着就有不少商人来质疑其策略,将它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

于是一时间关于诸葛亮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纷纷扰扰、甚嚣尘上。

这一切令素来对诸葛亮十分敬重和景仰的我很是看不惯,甚至有点愤怒了!于是自己立下决心一定要梳理总结这许多年来对诸葛亮的种种感受和体会,好好为世人解读该符号,同时也为诸葛亮正名立身,既不拔高它,也不放倒它。

而此时巧遇某国际文化传播机构的程先生发出关于图书出版方面合作的诚挚邀请,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策略:跟诸葛亮学用策略》这本书。

在此对该国际文化传播机构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愿与天下一直喜爱也将永远喜爱诸葛亮及其一切的朋友共同分享!同时,也以此作为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份献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