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

合集下载

放射科CT报告单

放射科CT报告单

放射科CT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临床信息:患者主诉:xxx体征:xxx既往病史:xxx影像所见: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脑组织密度均匀,脑室大小、形态正常,脑沟纹理自然。

颅骨结构完整,无明显骨质改变。

2.颈椎CT平扫:C1~C7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蛛网膜囊肿:未见明显异常。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未见明显骨赘形成。

3.胸部CT平扫: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

两肺野内未见明显实变影、结节影或肿块样影。

支气管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

胸壁未见明显异常。

4. 腹部CT平扫:肝脏大小正常,边缘规整,密度均匀,尚可见到多个囊性病变(右叶最大为约xcm),边界清晰,其中含有液态成分。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胰腺见到弥漫性增大,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肾脏大小、形态正常,盂系统、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

肠道未见明显梗阻或积气。

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5.盆腔CT平扫: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光滑,子宫内膜厚度正常。

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壁未见明显增厚。

直肠及乙状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髋臼形态正常。

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骨盆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与建议: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颈椎CT平扫显示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3.胸部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4.腹部CT平扫提示肝脏中多个囊性病变,脾脏、胰腺、肾脏等结构正常。

5.盆腔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无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影像所见,综合临床信息,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以明确诊断。

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

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

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第一部分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放射科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科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科诊断报告模板篇一: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1、一般项目完整,登记时必须准确登记检查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申请医生。

住院病人要准确登记住院科室、床号、住院号。

打印报告才能准确反映上述各项目。

2、平片、CT报告正文上方必须标明检查部位、方位、检查名称。

如‘右膝正侧位片’、‘胸部CT轴位平扫+增强扫描’。

特检、MR只标出检查部位、名称。

3、对病变的描写要客观准确,表达清楚,说明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内部结构、边缘,增强扫描者(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放射科诊断报告模板)说明增强程度及特点。

正常部分按顺序提及重要的阴性征象,特别是与临床疑诊有关的。

必须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可出现俗称等非专业用语、外文缩写、诊断名词。

4、诊断结论要准确,与描写内容相符,应包括部位、病名、并发症。

病名要写全名,不能用缩写(如‘支扩’)。

诊断不明确的按可能性从大至小可用‘考虑XX’(或‘符合XX影象学表现’)、XX可能、XX?,不能列出任何病名者可写出主要异常征象。

对临床疑诊而无相应疾病表现者,应特别提示。

5、审核下级医生的报告时,要复核阳性征象和重要的阴性征象,修改所有错误及不妥之处。

描写中错漏较多时可退回重写。

6、并考虑上次影像学诊断是否合适,如认为不妥,应与上次报告医生勾通商讨,如不能达成一致,应由上级医生决定。

如无充分证据,不可随意更改影像学诊断。

诊断结论之后应提示本次检查与上次检查所见的变化。

篇二:放射报告模版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结小,肺动脉突隆,心左缘圆隆,心右缘向肺野突出,右心房段延长。

两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明显肺多血改变,右下肺动脉宽径约。

心房间隔缺损(二孔型)。

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结小,肺动脉平直,心影明显向左增大,心尖部向下延伸,心胸比率。

两肺纹理增粗,右下肺动脉宽径。

心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结增大,肺动脉段明显突隆,心影明显向两侧增大,以左侧为著,心影呈“葫芦形”改变,心胸比率。

超全,放射科报告模板

超全,放射科报告模板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闭合不全:骨性胸廓对称,气管、纵隔居中,双肺门阴
.
肺部分切除术后:侧肋间隙不等宽,纵隔向
侧轻度移位, 侧肺野透光度差, 侧膈
肌升高,肋膈角变钝, 侧心缘及膈面被掩饰, 侧肺及肋膈角未见明显异常。
食管胃吻合术后所见: 侧肋间隙不等宽, 侧肺野透光度差, 侧心后 / 旁见胸腔胃影 , 侧肋膈角变钝, 侧心缘及膈面被掩饰, 侧肺及肋膈角未见明显异常。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骨性胸廓对称,气管及纵隔居中,纵隔未见增宽。两肺血管纹 理增粗、增多,肺门阴影增浓。心脏增大呈梨型,主动脉结增宽,肺动脉段突出,左 右心室增大。双侧肋膈角锐利。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骨性胸廓对称,气管及纵隔居中,纵隔未见增宽。两 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肺门阴影增浓。心脏增大呈梨型,主动脉结增宽,肺动脉段 突出,左右心室增大 , 相当于动脉导管处见人工封堵器影。双侧肋膈角锐利。
肺转移: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纵隔未见增宽。肺门形态、大小、位 置未见异常。 两侧肺野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棉花团状密度增高影。心脏形态、大小未 见异常。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主动脉型心影: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纵隔未见增宽。肺门形态、大 小、位置未见异常。两肺纹理增多。主动脉迂曲、增宽、钙化。心尖向左下延伸,心 影呈主动脉型。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肋膈角锐利。
新生儿肺炎:骨性胸廓对称 , 纵隔及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野内可见片 絮状密度增高影 ,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两肋膈角锐利
胸膜肥厚:侧肋间隙变窄,肋胸膜广泛增厚,肺野透光度减低,同侧肋膈角变钝,膈 肌升高。纵隔轻度 移位,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对侧肺野及胸腔未见异常。
精品文档
周围性肺癌: 骨性胸廓对称, 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纵隔未见增宽。 肺见一团块状影, 约 cm× cm 大小,边缘呈分叶状,可见短毛刺。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双侧肋膈角锐 利。

放射科报告模板

放射科报告模板

放射科报告模板篇一:放射科报告书写范文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普通X线检查的重要性在改变,部分的检查项目与检查技术已由CT、MRI与DSA替代。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普通X线检查与诊断仍是整个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基础,我们仍建议要对普通X线表现要作全面的描述与讨论。

以下就普通X线常用各个系统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供作参考。

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超全_放射科报告模板

超全_放射科报告模板

一.X线1.胸部未见异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双肺门结构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支气管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支气管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影增大、模糊。

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慢性肺气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侧肋间隙增宽,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增多、紊乱。

肺门血管扩张,心影狭长,两膈面低平,两肋膈角变钝。

胸腔积液: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侧第前肋以下一致性密度增高,上缘呈外高内低之弧形,膈面被掩盖,肋膈角消失。

余处肺野清晰,未见异常密度改变。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侧肋膈角锐利。

陈旧性肺结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上肺见斑点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

两肺纹理略多。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间质纤维化: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移位,纵隔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纹理间及胸膜下可见网格状及细条索状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中心性肺癌: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纵隔未见增宽。

侧肺门可见一类圆形团块影,大小约为×cm,叶肺组织膨胀不全。

肺未见异常。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膈抬高,两肋膈角锐利。

肺转移: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放射科报告模板

放射科报告模板

放射科报告模板篇一:放射科报告书写范文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普通X线检查的重要性在改变,部分的检查项目与检查技术已由CT、MRI与DSA替代。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普通X线检查与诊断仍是整个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基础,我们仍建议要对普通X线表现要作全面的描述与讨论。

以下就普通X线常用各个系统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供作参考。

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1. 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门诊号•检查日期2. 报告时间•报告日期3. 检查部位•部位名称(例如:头部、胸部、腹部等)4. 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名称(例如:X光、CT、MRI等)•使用的设备型号5. 检查结果在这一部分,记录详细的检查结果,可以按照不同部位或系统进行分段描述。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以下内容:5.1 头部•头颅结构是否正常•颅骨是否有骨折或骨质改变•脑部是否有血肿、瘤块、卒中等病变•神经系统是否正常5.2 胸部•纵膈是否正常•肺部是否有斑点状阴影、结节、肿块、积液等病变•心脏及大血管是否正常•胸部骨骼是否异常5.3 腹部•胃肠道是否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是否正常•肾脏、膀胱、生殖器官是否正常•腹腔是否有积液或其他异常5.4 骨骼•骨骼是否有骨折、骨质疏松、肿瘤等异常•关节是否正常•脊柱是否有异常5.5 其他部位根据具体检查部位的不同,描述相应的结论和异常情况。

6. 结论根据检查结果的分析,给出综合性的结论。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正常或未见明显异常•异常结论的具体描述,例如病变位置、大小、性质等•定性诊断,例如炎症、肿瘤、感染等•引起异常的原因或可能的病因分析7. 注意事项•若发现异常情况或诊断需进一步确诊,请及时转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8. 接诊医生•医生姓名•医生职称•医院名称以上是放射诊断报告模板的基本要求,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在编写报告时,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并确保准确传达检查结果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第一部分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呈一扇形密度增高阴影,前后肋膈角锐利。

2、支气管肺炎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下野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并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3、炎性假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左肺下野近心膈角处见一核桃大小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左肺前内基底段。

与心影重叠。

前后肋膈角锐利。

4、急性肺脓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左肺下中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表,其内见一圆形空洞,空洞内壁尚光滑,并见一绞宽液平。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大正常范围。

左侧位示: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前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5、间质性肺炎深,增大。

两侧肺野内中带广泛性条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或略模糊,交织呈网状。

其内可见小点状阴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四、肺结核1、原发型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破坏。

右上肺第一、二前肋间见少许纤维索条影,右肺门见拇指头大小阴影,密度欠均匀,边缘欠光滑。

左肺未见实变阴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2、浸润性肺结核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上肺野可见一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糊不清,其内见更高密度纤维索索条影,余肺野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范围。

3、浸润性肺结核伴空洞形成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其内可见一蚕豆大小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范围。

4、结核球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球形阴影,约()X()CM大小,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点状钙化,轮廓次清楚,阴影周围见散在纤维索条影,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5、干酪样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隐约可见虫蚀状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后段。

下缘光整,前后肋膈角锐利。

6、急生粟粒性肺结核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双肺均匀分布,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状阴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7、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表,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洞,周围见高密度纤维索条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五、肺肿瘤1、中内性肺癌伴右上肺不张胸廓不对称,肋骨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右上肺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边界清楚,呈凹面向下之弧影,肺门区凸面向下,水平裂呈横“S”改变。

右肺门影增大模糊,气管向右侧移位,右上肋间隙变窄。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左肺门不大。

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2、中内性肺癌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左上肺野内带可见一圆形肿块阴影,约()X()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毛糙,左侧肺门稍上提,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右肺门不大,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左侧位示:肺门增大。

病变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3、周围性肺癌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中内带可见一高密度阴影,约()X()CM大小,密度较均匀,边缘有分叶状改变,并可见细小毛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阴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4、肺上钩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第一前肋间类圆形高密度阴影,约()X ()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不规则,分叶状,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尖段密度增高肿块影,前后肋膈角锐利。

5、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见弥漫性结节状阴影,直径2-5CM,病灶边缘境界沿锐利,右上肺野及左上肺野病灶有融合呈小团块状密度影,病灶以下肺较密集。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6、错钩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左肺门处见一直径约()CM大小球形阴影,边缘锐利似有浅分叶,病灶内隐约可见散在钙化影,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税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7、肺转移性肿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阴影,直直径最大的为()CM,直径最小的为()CM左右,轮廓尚清楚,边缘完整,密度均匀。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六、尘肺胸膜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两肺中下野中内带见散在广泛性小点状致密影,直径()——()MM,边缘尚锐利,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七、其他原因疾病1、肺结节病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结节状肿大,以右侧明显,主动脉结旁见半弧肿块影,右肺中下野见纹理增多、模糊,并见广泛片状阴影,部分融合成大片,左肺也见散在小片状阴影。

左膈光整,右膈显示不清。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2、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阴影增深,增大。

两侧肺野弥漫性纤维索条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交织呈网状。

其内可见广泛分布蜂窝状阴影。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八、肺不张2、右肺上叶不张胸廓对称,右上胸廓略塌陷,右上肋间隙变窄,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气管及纵隔向右移位,右肺门向上移位。

右上肺叶见一下缘清晰的扇形或三角形阴影,右下肺纹理呈垂柳状。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略上提。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密度增高三角形影,其尖端指向肺门,基底与胸壁接触。

前后肋膈角锐利。

2、盘状肺不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肺下野近膈肌处见一厚度较扁的条状或盘状增高形阴影。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九、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中等量)胸膜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右下肺野密度均匀增高阴影,呈外高内低弧形凹面,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右侧膈肌显示不清,右侧肋膈角消失,左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右位:肺门不大,病变位于右肺下后肋膈角斜形密度增高阴影,后肋膈角消失。

2、胸腔积液(大量)胸廓对称,右侧肋间隙增宽,肋骨骨质未见破坏。

右肺门被掩盖,左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右侧胸腔密度均匀增高阴影,达第一肋间隙水平呈外高内低弧形凹面,左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