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学6扁形动物门

合集下载

无脊椎动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类群
放大镜在各器官周围观察,还可以找到许多半透明的白色中空小管,这是气管。气 管在体壁上向外开口,开口处就是气门,共有10对。空气由气门经过气管,一再分 枝最后送到各组织,在组织里进行气体交换。
节肢动物的运动方式:
①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 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 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最基本的也是 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 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
②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 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 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它们会在一瞬间消失得无 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 其体长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 那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简直就不足挂齿了。
用眼科剪刀剪去口器前端,用镊子轻轻地把食道抽出,除去粘附在消化管上的气管。 把分离出来的消化管从肛门处剪断以后,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在解剖镜下观察。 消化管可分为口、食管、嗉囊、前胃、胃、回肠、直肠、肛门等部分。
胃肠交界处,有100多条线形管,叫马氏管,是蝗虫的排泄器宫。马氏管从体腔里 收集废物,送到肠里,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③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 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这种 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到腿节的槽中,腿 节和肠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 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 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猎物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

无脊椎动物学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学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学主要名词解释物种: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区域、具有共同基因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力的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双名法:属名+种名+定名人(属名: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名、亚种名:斜体,小写;定名人:正体,首字母大写)。

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组织: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渗透营养: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液状态的物质,称为渗透营养。

如无光下眼虫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或由于某种未明的原因,身体缩得呈圆形,同时分泌一种胶质物质形成坚厚的一层或两层外膜包围本身,形成包囊。

这是原生动物的一种适应现象,可以抵抗不良外界条件,保护个体存活;便于借气流或水流向远处传播;有利于在不利条件下进行生殖。

伸缩泡是原生动物的一种收缩和扩张可周期的交替的进行从而调节渗透压的液泡。

赤潮:有些海产鞭毛虫如夜光虫等在海水被大量的亚硝酸根、硝酸根、磷酸根离子污染时,可大量繁殖密布海面而造成自然缺氧死亡,并分解释放出金色拟脂物质,使海面呈暗红色或褐色,并散发出臭味。

黑热病:利士曼原虫造成的疾病称黑热病;主要在人体内脏的巨噬细胞内发育,寄主被它们大量寄生时,出现发烧、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以至死亡;由白蛉子进行传播。

裂体生殖:成熟后的疟原虫进行裂体生殖,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也以胞口摄取肝细胞质为营养,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个小体,称裂殖体或潜隐体。

当裂殖子成熟后,破坏肝细胞而出,才能侵入红血细胞。

动物性营养:动物通过取食活动而取得营养。

食物进入体内后经消化酶的消化才能被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动物性营养。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
入水
毛 蚴
胞 蚴
在1~2个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雷 蚴
尾 蚴
囊 蚴
童 虫
成 虫
吸虫生活史特点:
卵必须入水发育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
有1~2个中间宿主
有多个保虫宿主
(一)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
(华肝蛭) 1、外形

体柔软,极扁平,薄叶片状,
肉红色,长10-25mm , 宽35mm

附着器:口吸盘、腹吸盘,口
同龄人对比:左为正常人,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侏儒)
晚期肝吸虫病病人
74
75
寄生于胆管内的虫体
华支睾吸虫病分布
76
4、生活史
随人粪便排出体外
成虫
寄生在人的肝胆中
受精卵
含毛蚴的卵
被沼螺吞食
幼虫
胞蚴
人吃未熟鱼被感染
囊蚴
被鲤科鱼感染
尾蚴
逸出螺体亍水中
雷蚴
寄生在螺肝内
成虫


入 水 淡 水 螺 吞 食
流感受器
25
梯 形
神 经 系 统
重要概念!
脑(1对脑神经节) + 纵神经索(2或6条) + 横神经(若干)
26
扁形动物的梯形神经系统特点
◆比腔肠动物集中 ◆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
◆与两侧对称体制相适应
感觉器官:眼、耳突、触角、纤毛窝、平衡器
27
5.生殖系统

大多行有性生殖,除少数单肠类是雌雄异体(少)外,其余都 是雌雄同体(多)。 出现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以及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腺 体。 由于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这 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多数经卵裂后发育为牟勒式幼虫(Mullers harva),幼虫呈卵 形,8个纤毛瓣可以游动,这种发育为间接发育。 因此,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无脊椎动物部分二

无脊椎动物部分二

05
软体动物门
分类与特点
1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包括约 50000多种物种。
2
软体动物门的生物通常具有柔软的身体,没有骨 骼和硬壳,身体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个部分。
3
软体动物门的生物通常生活在海洋、淡水、陆地 等环境中,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特殊生理和行为 特征。
代表动物与习性
蜗牛
蜗牛是软体动物门中常见的代表动物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具有螺旋形的外壳,用于 保护柔软的身体。
03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分类与特点
分类
环节动物门分为多毛纲、寡毛纲 、蛭纲三个纲。
特点
身体呈圆柱形,由多数环节组成 ;每个环节都有一对或两对侧线 感受器官;有发达的肌肉组织, 使身体灵活运动。
环节动物门 分类与特点
代表动物
蚯蚓、水蛭等。
习性
大多数环节动物穴居土中,少数生活在水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有的种类 吸食血液或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
谢谢观看
进化地位
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 最高等的类群之一,与脊 索动物共同构成高等的动 物类群。
代表动物与习性
海星
海星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即使 被切成几块也能再生为新的个体。 它们主要以贝类和甲壳类动物为 食。
海胆
海胆是海洋中的“刺球”,具有 管足和棘刺,能够移动和捕食。 它们主要栖息在海底岩石或珊瑚 礁上。
08
刺胞动物门
分类与特点
分类
刺胞动物门包括水螅纲、珊瑚纲、钵水母纲和立方水母 纲等。
特点
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具有刺细胞,多为肉食性, 以触手捕获食物。刺胞动物多为小型生物,但也有一些 种类体型较大。

无脊椎动物总结

无脊椎动物总结

肌肉和运动
原生动物的变形虫是借细胞质的流动而作变形运动。运动器 官伪足由原生质流动形成,可改变形状。伪足内微丝的滑 动引起运动。 鞭毛虫、纤毛虫以鞭毛或纤毛作为运动器官。 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即外胚层和内胚层中的皮 肌细胞,可使身体、触手伸缩。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与外胚层 的表皮形成皮肌囊。 线虫只具纵肌,其运动作蛇形状。 环节动物具疣足或刚毛,皮肌囊具发达的纵肌和环肌,多毛 纲能游泳,寡毛纲能钻土。 节肢动物具发达的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或外骨骼形成的内 突上,附肢具关节,能做迅速而多样化的运动。 昆虫纲多数有两对翅,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一个类群。 软体动物一般不活泼,以多肉的足作缓慢爬行运动。 头足类足形成腕,可捕食,外套膜形成漏斗,可喷水。 棘皮动物的腕和管足司运动。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扁形动物涡虫有耳突:嗅觉、触觉作用; • 环节动物有刚毛、眼(多毛类)、感觉细 胞; • 软体动物有眼、平衡囊、嗅检器;头足类 的眼最高等。 • 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发达:触角、单 眼、复眼、唇瓣(蝇类)、跗节(蜜蜂、 家蝇)、腹听器(蝗虫)、鳌肢的平衡囊 (第一触角原肢节内);
无脊椎动物总结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动物 1.原生动物门(Phylum Protozoa) 后生动物(Metazoa)多细胞动物 中生动物(Mesozoa) 2.中生动物门(Phylum Mesozoa) 侧生动物(Parazoa) 3.海绵动物门(Phylum Spongia) 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二胚层、辐射对称动物(Two germ layers&Radiata) 4.腔肠动物门(Phylum Coelenterata) 5.栉水母动物门(Phylum Ctenophora) 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Three germ layers&Bilateria) 无体腔动物(Acoelomata) 6.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 7.纽形动物门(Phylum Nemertinea) 8.颚胃动物(Phylum Gnathestomulida) 有体腔动物(Coelomate)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 9.腹毛动物门(Phylum Gastrotricha) 10.轮形动物门(Phylum Rotifera) 11.动吻动物门(Phylum Kinorhyncha) 12.线虫动物门(Phylum Nematoda) 13.线形虫动物门(Phylum Nematomorpha) 14.棘头动物门(PhylumAcanthocephala) 15.内肛动物门(Phylum Entoprocta) 真体腔动物(Eumetazoa) 裂腔动物(Schizocoely) 16.软体动物门(Phylum Mollusca) 17.鳃曳动物门(Phylum Priapulida) 18.星虫动物门(Phylum Sipunculida) 19.螠虫动物门(Phylum Echiurida) 20.环节动物门(Phylum Annelida) 21.须腕动物门(Phylum Pogonophora) 22.有爪动物门(PhylumOnychophora) 23.缓步动物门(Phylum Tardigrada) 24.舌形动物门(Phylum Pentastomida) 25.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 26.外肛动物门(Phylum Ectoprocta) 27.帚虫动物门(Phylum Phoronida) 28.腕足动物门(Phylum Brachiopoda) 肠腔动物(Enterocoely) 29.毛颚动物门(Phylum Chaetognatha) 30.棘皮动物门(Phylum Echinodermeata) 31.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32.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扁形动物门》课件

《扁形动物门》课件

生活习性
栖息地与分布区域
扁形动物门可以在各种栖息地中 找到,例如海洋、淡水和湿地。 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食性
这些动物以腐殖质、小型无脊椎 动物和其他微小生物为食。
生存状况
扁形动物门中的一些物种对环境 的变化非常敏感,受到污染和栖 息地破坏的威胁。
与人类关系
1
经济价值
扁形动物门中的一些物种对水质的监测以及医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门具有简单的消化系统,包括一个口和一个腹腔,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
这些动物没有真正的呼吸系统。它们通过皮肤和身体表面的扁平面来进行气体交换。
分类
按照运动方式分类
扁形动物门可以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包 括自由游泳和依附于其他生物体表。
按照生殖方式分类
这些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殖方式进行分类,包括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
疾病传播
某些扁形动物可能成为寄生虫,会传播疾病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结论
通过本课件,我们总结了扁形动物门的特征和分类,并探讨了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继续研究扁形动物门,有助 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扁形动物门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生物门。本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一 神秘的生物群体。
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扁形动物门是一类扁平形态的动物,主要由线虫和类线虫组成。这个门的生 物多样性极高,可以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找到。
解剖学特征
扁身形态
扁形动物门以其扁平的身体结构而闻名。这种形状有助于它们在水中自由移动。

动物种类

动物种类

动物种类:按进化顺序一、无脊椎动物1、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结构简单。

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太阳虫2、腔肠动物门:有口无肛门。

海葵、海蜇、珊瑚虫3、扁形动物门:出现中胚层。

两侧对称。

猪肉绦虫、涡虫、血吸虫4、线形动物门: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

蛔虫、钩虫、蛲虫、小麦线虫5、软体动物门:三胚层,有真体腔,身体柔软,无体节,有外套膜。

鲍、蜗牛、角贝、石鳖、牡蛎、乌贼、鹦鹉螺6、环节动物门:身体分节,次生体腔,后肾管,索式神经。

蚯蚓、沙蚕、水蛭7、节肢动物门:身体分部,有外骨骼,附肢分节,有气管,神经系统发达。

蜜蜂、蜻蜓等昆虫,蜘蛛、蝎子、虾、蟹、蜈蚣、三叶虫(已绝灭)8、棘皮动物门:中胚层形成内骨骼,次生体腔,幼体左右对称,成体辐射对称。

海百合、海参、海星、海胆二、脊椎动物(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包括3个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9、鱼纲:体表被鳞,鳃呼吸,尾和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分软骨鱼类(鲨、鳐和鲛)和硬骨鱼类。

10、两栖纲:皮肤裸露,具五趾,变态发育(幼体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陆地,用肺呼吸)。

蛙、蟾蜍、大鲵、蝾螈11、爬行纲:皮肤被角质鳞或甲,有胸廓,五趾型附肢,体内受精,卵生(羊膜卵)。

龟鳖、鳄、蜥蜴、蛇、恐龙(已绝灭)12、鸟纲: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有气囊,体温恒定,卵生。

鸵鸟(最大)、蜂鸟(最小)13、哺乳纲: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蝙蝠、鼠、袋鼠、猫、鲸、海豚、海牛、象、马、牛附:鸟纲的各个禽种及其生态类型:根据生态类型分为游禽、涉禽、鹑鸡、鸠鸽、攀禽、猛禽和鸣禽七个生态类型:游禽:喙扁阔或尖长,腿短而具蹼,翼强大或退化。

涉禽:喙细而长,脚和趾均很长,蹼不发达,翼强大。

鹑鸡:啄短而强,足和爪强健,翼短圆。

鸠鸽:喙短、基部具蜡膜,足短健,翼发达。

攀禽:喙强直,足短健、对趾型,翼较发达。

猛禽:喙强大呈钩状,足强大有力,爪锐钩曲,翼强大善飞。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

三、分目及常见种类 依据:以生殖系统为主,结合消化管的结构 分为:① 原卵巢涡虫亚纲 ②新卵巢涡虫亚纲 ( 包括:4目;9目;11目;12目) 1、无肠目:旋涡虫 2、大口虫目:大口虫 ; 微口涡虫 3、三肠目:三角真涡虫 4、多肠目:平角涡虫
第三节
吸虫纲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一)形态:寄生生活, 吸盘:口吸盘;腹吸盘 为附着器官,身体扁平,叶状 ,两侧对称, 体长10-25mm;体宽3-5mm (二)消化系统: 口――咽――肠(2分支) 消化腺:无 (三)呼吸:厌氧呼吸 (四)排泄:原肾管 (五)神经系统和感官: ①梯形神经系统退化 ② 感官退化
三、具有皮肤肌肉囊 1、皮肤肌肉囊: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 形成的皮肤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
2、来 源: ①皮肤:外胚层 ②肌肉:中胚层 3、特 点: ①皮肤和肌肉结合紧密。 ②表面积大。 ③与内部器官紧贴。
4、功 能:保护、运动、渗透作用。
四、开始出现了器官、系统 (一)消化系统:
1、组 成:口――咽――肠
布 氏 姜 片 虫
布 氏 姜 片 虫 生 活 史
肝 片 吸 虫
肝 片 吸 虫 生 活 史
Hale Waihona Puke 猪 带 绦 虫猪 带 绦 虫 生 活 史
猪带绦虫成熟节片
猪 带 绦 虫 妊 娠 节 片
猪 带 绦 虫 妊 娠 节 片
米猪肉
猪 带 绦 虫 囊 虫 照 片
旋缘绦虫 成虫: 鲨鱼;鳐(肠) 幼虫:无脊椎动物
4、生活史: ①寄生部位:人小肠(成虫); 肌肉、脑、眼(幼虫); ② 终末寄主:人 中间寄主:猪(人) ③人是误食了含有猪囊尾蚴的“米猪肉” 后被感 染 5、危害与分布:世界性分布 消化不良;肌肉麻木; 引起癫痫;双目失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