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扁形动物门
《动物学》课件——扁形动物

• 功能: – 贮存水分和营养物 (抵抗饥饿和干旱) – 保护内脏器官 –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 分化和再– 肌肉组织 –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
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 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梯型神经系统:
–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腹神经 索,中间有横神经相连。
• 感觉器官:
– 眼点:一对,只能感光,不能成像。
•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能感 受味觉和嗅觉
– 触觉细胞:表皮中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神经系统
• 涡虫捕食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4. 循环和呼吸 •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 循环: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 呼吸: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
表面积,可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呼吸 – 实质组织具有运输功能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5. 排泄系统
•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分支的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 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平角涡虫Planocera sp.
笄蛭涡虫Bipalium kewense
四、分类
1. 涡虫纲
四、分类
• 2. 吸虫纲
–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 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 寄生
– 日本血吸虫
• 3. 绦虫纲
–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 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 寄主/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 人
普通动物学—扁形动物门(上课版)

(3)生殖与发育 涡虫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异 体受精。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出管→输精管→ 贮精囊→阴茎→生殖腔。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卵黄腺→ 阴道(雌生殖腔)→受精囊(储存对方的 精子)
涡虫交配时,两虫翘起体尾端,腹面贴合,伸出阴茎进入对 方生殖腔,输入精子,体内受精。精子储存在受精囊中,然后与卵 细胞完成受精。 几个受精卵和不少卵黄细胞一起被生殖腔分泌的粘液裹住, 成为卵囊(卵袋) 直接发育(淡水和陆地生活着),幼虫孵出吸食卵黄,然后 离开卵袋。
海产种类为间接发育,有牟勒氏幼பைடு நூலகம் 阶段,如平角涡虫。
再生能力很强 切成多段,都能再生一完整个体。并产生二头或 二尾涡虫。另外再生的极性明显,再生速率由前向后逐渐递减, 即前端生长最快,后端最慢。当涡虫饥饿时,可将其内部器官(除 神经系统)逐渐吸收掉,一旦获得食物,重新恢复原状。
(4)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不分节,体表有纤毛,上皮细胞内有杆状体,营自由生活 ,具不完全消化系统。
(2)结构与机能
①体壁与运动 体壁为典型的皮肌囊。表皮(柱状上皮细胞),基 膜,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 杆状体:长棒状结构,由实质中的成杆状细胞分泌而成,充斥于表 皮细胞之间。遇刺激时,排出体外,弥散毒性粘液,可捕食和防御 敌害。
②实质与潜能 体壁与肠壁之间为合胞体形式的实质填充,其他器 官多埋在实质组织中。里面有: 表皮取代细胞:紧贴体壁,取代任何被损伤的细胞。 成新细胞:是一种全能细胞。 固定实质细胞:最大的分枝细胞,与其他实质细胞之间有联系,使 所有组织层连接在一起。
普通动物学
第4章 扁形动物门
(一)扁形动物的重要类群
1、涡虫纲
生活环境:淡水溪流中的石块 下,以活的糯虫、小甲壳类及 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 1 )外形特征:叶状,背腹扁 平,两侧对称,前端呈三角形, 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背面稍 凸颜色深,头部有 2 个黑色的眼 点。腹面平,色淡,密生纤毛, 并有粘液分泌于附着物上,利于 蠕动。口位于腹面体后 1 / 3 处, 稍后为生殖孔,无肛门。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扁形动物门课件 精品

毛终第第
蚴寄二一
----
胞 蚴 雷 蚴 尾
主 : 人
猫
狗
中 间 寄 主 : 鲤
中 间 寄 主 : 沼
蚴 科螺
囊 蚴
鱼 类
2、其他重要寄生吸虫
三代虫:
侵害淡水鱼类(鲤鱼、 鲫鱼等)。预防可以石 灰清池。
肺片吸虫:
又称羊肝蛭,成虫寄生 在牛羊及人的肝胆管内。
布什姜片虫:
人体寄生吸虫中最大的 一种,形像姜片,故名 姜片虫。
Cilia Flame cell
Excretory canal
Excretory pores
2.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一对 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 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 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1.眼点:一对,不能成像, 只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2.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 胞,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 •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更加发达。 •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 •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1.3 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日本血吸虫 :雌雄异体 ,常相互合 抱。成虫寄 生于人和哺 乳动物的门 静脉及肠系
膜静脉
尾蚴
毛蚴
日本吸血虫生活史终寄主:人和牲畜 中间寄主:钉螺
我国血吸虫病的相关记载数据
1949年,患者达1200万人,疫区遍布长江以南各省 1958年,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1975年,患病人数降为250万,钉螺30多亿平方米 1988年,患病人数降为40多万。 1995年,流行县市区391个。 2001年,流行县市区418个。 2002年,病人81万,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 2003年,中国血吸虫病人有84万,其中晚期病人2.4 万余人。
动物学 3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受精的现象. 受精的现象.这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 件. 大多行有性生殖,除少数单肠类是雌雄异体(少) 大多行有性生殖, 雌雄异体( 大多行有性生殖 除少数单肠类是雌雄异体 其余都是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 外,其余都是雌雄同体(多). 多数经卵裂后发育为牟勒式幼虫(Mullers 多数经卵裂后发育为牟勒式幼虫 多数经卵裂后发育为牟勒式幼虫( harva),幼虫呈卵形,8个纤毛瓣可以游动(见 ),幼虫呈卵形 个纤毛瓣可以游动( ),幼虫呈卵形, 个纤毛瓣可以游动 ),这种发育为间接发育. 这种发育为间接发育 图),这种发育为间接发育. 代表动物——三角涡虫(Dugesia) 三角涡虫(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 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多附着在石块的背 以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 面.以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 形态结构 1. 外部形态 身体柔软扁平细长,背面褐色,腹 身体柔软扁平细长,背面褐色, 面色浅密生纤毛,前端三角形,两侧各有一耳突, 面色浅密生纤毛,前端三角形,两侧各有一耳突, 头背面有2个黑色眼点 口在腹面近体后1/3处, 个黑色眼点. 头背面有 个黑色眼点.口在腹面近体后 处
三.扁形动物门的分纲 扁形动物门的分纲 扁形动物分为3个纲 即涡虫纲,吸虫纲, 个纲, 扁形动物分为 个纲,即涡虫纲,吸虫纲,绦虫 具体区别为: 纲.具体区别为
涡虫纲 习性 消化道 杆状体 吸盘 节片 代表动物 自由生活 复杂 有 无 无 三角涡虫 吸虫纲 寄生生活 简单 无 有 无 肝片涡虫 绦虫纲 高度寄生 无 无 有吸盘 小钩 有 猪(牛)带绦 虫
成为皮肤肌肉囊. 成为皮肤肌肉囊. 除了有保护功能,还强化了运动机能,有利于动 除了有保护功能, 运动机能 除了有保护功能 还强化了运动机能, 物的生存和发展. 物的生存和发展. 4.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 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无肛门.肠是由内胚 不完全消化系统, 不完全消化系统 即有口,无肛门. 层形成的盲管. 层形成的盲管.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复杂,寄生生活种类的趋于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复杂,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复杂 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 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 5.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 ) 出现原肾管型(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系统. 出现原肾管型 出现原肾管型(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系统. 分布在身体两侧.排泄管通常有许多分支, 分布在身体两侧.排泄管通常有许多分支,末端是 由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组成. 由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组成.管状细胞上有许多小 帽状细胞有若干根鞭毛不停摆动, 孔,帽状细胞有若干根鞭毛不停摆动,使实质中的 代谢产物和水一起进入排泄管, 代谢产物和水消化系统: 肠壁由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形 )消化系统: 无肌肉,其中的空腔为肠腔.具肌肉质的咽, 成,无肌肉,其中的空腔为肠腔.具肌肉质的咽, 可以从口中伸出捕食.肠分3支主干 支主干, 支向前 支向前, 可以从口中伸出捕食.肠分 支主干,1支向前,2 支向后,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小支末端为盲 支向后,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 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由口排出. 管,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由口排出. (3)呼吸和循环: 无呼吸和循环器官,依靠扩 )呼吸和循环: 无呼吸和循环器官, 散作用进行. 散作用进行. (4)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 )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为梯型神经系统.头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型神经系统. 部有一对脑神经节, 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此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 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构成梯型. 后,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构成梯型.眼点 由色素细胞和感觉细胞构成, 由色素细胞和感觉细胞构成,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 避强光),不能看物象;耳突有许多感觉细胞, ),不能看物象 (避强光),不能看物象;耳突有许多感觉细胞, 有味觉和嗅觉功能. 有味觉和嗅觉功能.
动物学7-扁形动物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5
本纲分类
单节亚纲
旋缘绦虫
主要寄生鱼类消化 道和体腔,中间寄 主为无脊椎动物幼
虫或甲壳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多节亚纲
猪带绦虫
成虫全部寄生于人 或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内。
46
本纲分类 多节亚纲
对人危害最大的绦虫,多儿 童感染,20-40岁发病。
11
三角涡虫
柔软,扁平叶状,前端头部呈三角形,多褐色。 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
耳突:触觉和嗅觉
眼点:感觉光线明暗
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与运动有关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2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遇水有毒,捕
– 皮肌囊(肌肉三层) 食和防御
– 成杆状体细胞
• 实质组织
– 表皮取代细胞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7
形态结构 原肾管排泄系统
• 所有类群均有(除无肠目)
• 组成:由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 孔通体外。
• 焰细胞:小分支最末端盲管,为
帽细胞+管细胞。
主要代谢废物仍 由体表排出
• 功能:主要维持水盐平衡。
– 固定实质细胞(构成细 胞间隙连接,便于细胞 间运输)
– 成新细胞(全能细胞)
– 色素细胞(体色深浅变 化)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3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胃循环系(实质辅助)
体表呼吸
原肾管排泄系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动物学资料:04扁形动物+原体腔动物

扁形动物门第一节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切面)可将动物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属于高等的对称形式。
意义1.为高级对称形式,有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利于摄食和避敌;2.能定向运动(向前),适于游泳和水底爬行(向陆地爬行进化)是水生过度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二.中胚层形成意义:促进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发展1. 促进了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达到器官系统的水平2. 实质组织有储存养分和水分的功能,能耐饥、抗旱,增强了对环境的耐受力意义:促进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发展,也是水生过度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三角涡虫为例三.体壁(皮肤肌肉囊):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包裹全身,如囊状。
功能:保护、运动、呼吸、排泄四.消化系统:1.属于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只有口而无肛门2.由口、咽、肠3部分组成,消化管壁由内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构成,营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3.自由生活种类的消化管较复杂,寄生种类的简单或消失。
4.属于消化循环系统有口、咽(折叠咽,可伸出口外取食),肠向前后分支,无肛门。
五.排泄系统:开始出现原管肾,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网状多分支管状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排泄孔组成。
有调节水分平衡和排泄的功能。
六.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形成“脑”及其发出的若干纵神经索,在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较高等的种类由一对脑神经和一对腹神经索构成神经中枢)。
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七.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相当复杂。
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前列腺、卵黄腺)。
一般为雌雄同体,但进行异体交配和体内受精。
再生能力强。
八.发育涡虫进行交配、体内受精。
受精卵和卵黄细胞被包裹在卵袋中排出体外,环境条件适合即孵化。
自由生活的海产种类有牟勒氏幼虫。
交配和体内受精也是动物从水生过度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分纲已知种类约2万种。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

昏睡病 African Sleeping Sickness
• Parasite Trypanosoma • Chronic disease lasting years. • Affecting countries of western & central Africa. • Vector - Tsetse fly • (采采蝇 Glossina) • Reservoirs - infected wild animals and humans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
1. 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
2.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3.身体微小
最小种类:2-3微米、 最大种类:1-3毫米
4. 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
5. 能群体单细胞动物
6. 原生动物生殖方式多样
孢子生殖
利什曼原虫病(黑热病)
Leishmaniasis
3)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3. 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4)永久性的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上皮形成
Clonorchis sinensis
华支睾吸虫 症状:
肝腹水
侏儒症
血吸虫 Schistosoma
• Blood flukes • 200 million people • 1 million deaths/year
海绵动物门 (Spongia)
侧生动物 (Parazoa)
海绵动物主要特征:
1. 体制多数不对称
2. 无明确的组织和器官
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动物学4扁形

3、防止被感染
Copyright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or display.
Phylum 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 Class Turbellaria涡虫纲
Acoelomate无体腔的
中间寄主:性未成熟的幼虫时期
(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终寄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Copyright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or display.
Generalized Fluke
4、消化系统:
不完善,口又是肛门(有口无肛门), 寄生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消失。
5、排泄系统:
原肾管:(概念)
(1)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的排泄系统的结构, (2)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的网状多分支的管状 系统,由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 (3)焰细胞内纤毛经常不断的摆动,通过细胞膜 的渗透而收集体中多余的水分、液体、废物,经 排泄管、排泄孔排出体外。 (4)如三角涡虫的原肾管。
Class Turbellaria涡虫纲
Eye spots Ciliated surface Regenerate if cut in two
Nervous System
Lateral nerve cord Connectives Cerebral ganglion
Eye spot
Auricle
损伤性再生:将涡虫切割为许多段,每一段都能再生 成完整的涡虫。 生理性再生:涡虫长期饥饿时,能吸收体内的实质组织 或生殖器官作营养,虫体也缩小,食物充足后,体内器 官可重新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两侧对称的意义:
➢两侧对称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机能分化: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前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神经和感
官向前方集中,出现头部,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为动物爬行生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动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先决条件。
➢两侧对称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所以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2.出现了中胚层(三胚层动物出现)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为身体内部器官系统的分化提供了基础;
➢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3.体壁为皮肤肌肉囊
皮肤肌肉囊组成: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中胚层形成的肌肉;表皮和肌肉之间的基膜体壁呈囊状,包裹全身,具有保护身体和运动的功能
4.不完全消化系统:只有口,而没有肛门
5.原肾管式排泄系统
6.梯形神经系统:脑神经、纵神经索、横神经等构成中枢神经。
7.形成了生殖系统:有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等结构
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扁形动物有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的种类,根据形态特征与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1.涡虫纲(三角涡虫)——自由生活
1)体壁——皮肤肌肉囊
2)消化与营养——具相对较复杂的不完全消化系统
口-咽-肠-肠支
肠壁: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形成,无肌肉
3)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一对脑神经节,一对腹神经索,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构成
梯形。
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觉细胞构成,只能感光,不能看物象。
耳突:上有感觉细胞,有味觉和嗅觉功能(非听觉器官)
4)生殖与再生
a)无性生殖——横裂
b)有性生殖:雄性生殖系统和雌性生殖系统
少数单肠类为雌雄异体,其余均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海产涡虫类发育过程中具有幼虫期——牟勒氏幼虫
再生
5)涡虫纲自由生活的结构特征
a)皮肤肌肉囊发达;
b)有纤毛、杆状体和保护色;
c)消化系统较发达;
d)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2.吸虫纲(华支睾吸虫)——寄生生活
寄生于人、狗、猫等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病症为消化不良、水肿、贫血、乏力、肝肿,可导致肝硬化。
1)吸虫体壁结构(横切)
表皮为皮层,为合胞体层,无纤毛和杆状体,有保护性结构(棘);肌肉层较薄。
2)排泄系统:原肾管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字体或异体受精
3)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幼体生殖: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终末宿主:人、狗、猫等
第一中间宿主:沼螺
第二中间寄生:淡水鱼、虾
4)吸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a)成虫体表无纤毛、杆状体和保护色;
b)体壁为皮层(合胞体),有皮棘;
c)有吸盘;
d)消化系统较简单(退化);
e)感觉器官退化;
f)生殖系统发达。
3.绦虫纲(猪带绦虫)——高度寄生生活
1)形态结构
节片类型
绦虫体壁结构(纵切)
●具有高度寄生的特征;
●体壁结构与吸虫相似,由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细胞核沉入间质;
●体表具微绒毛,可直接吸收营养物质。
2)消化系统:完全退化;
3)排泄:原肾管排泄
4)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受精可以是同一节片,或不同节片,或2个个体互相受精
5)猪带绦虫生活史
6)猪带绦虫危害
7)绦虫适应高度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a)身体为带状,分头节、幼节、成熟和孕卵节片;
b)体表为皮层,有微绒毛,可直接吸收营养物质;
c)附着器官集中在头节,包括吸盘和小钩等;
d)消化系统完全消失;
e)感觉器官完全退化;
f)生殖系统特别发达,繁殖力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