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省级优秀课件

《相信未来》省级优秀课件

3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个人的未来
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是实现未 来成功的关键步骤。
健康身心养成
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享 受未来生活的基础。
人际关系与情感管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管理情感 是创造幸福未来的要素。
未来的创新思维
1 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的未来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在各个领域带来重 大创新和突破,提升我们的生 活和工作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将改变人们的沟 通方式和娱乐习惯,让我们能 够更深入地体验新世界。
5G技术
5G技术的普及将带来更快的网 络速度和更高的连接性,推动 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
环保的未来
可再生能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大气污染治理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我们保持好奇心、跳出思维框架和勇于尝试新领域。
3 实现创新的路径和步骤
实现创新需要从问题发现到解决方案的实施,经过多次实践和反思。
结语
总结课程重点,引导学生重视未来,发出相信未来的呼吁。
《相信未来》省级优秀课 件
引言:相信未来的重要性和本次课程主题和目
科技和创新将持续驱动社会 进步,给我们带来更加智能 和便捷的生活。
能源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是未 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必 须重视和行动。
社会和经济发展
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面 临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我 们做出积极的努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护地球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必 要举措。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二、预习:1、强记字音:灰烬()依偎()摇曳()睫()毛瞳()孔惆怅()轻蔑()脊()骨给()予不屈不挠()2、辨音辨形:摇曳()—拽()拉睫()毛—捷()报给()予—给()以瞳()孔—潼()关撞()击—经幢()惆()怅—稠()密—未雨绸()缪—鸟声啁啾()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一)揣摩语言: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第1节:蜘蛛网—— 炉台——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第2节: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鲜花—— 凝露的枯藤——第4节:腐烂的皮肉——第5节:脊骨——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二)表现形式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

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能够分析并欣赏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形式和特点;(2)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形式和特点,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深入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相信未来(食 指)》教案

《相信未来(食 指)》教案

《相信未来(食指)》教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相信未来(食指)》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相信未来(食指)》教案(一)一、知识和能力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朗渎体悟,理清思路,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体悟意境,把握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逾地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向命运挑战。

教学程序一、走近“大师”。

(一) 走进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

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

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二)走进时代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

相信未来 教案(精选6篇)

相信未来 教案(精选6篇)

相信未来教案(精选6篇)相信未来赏析篇一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

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期望之光。

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能够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

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仅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我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

“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品味诗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象征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相信未来》。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意义。

2. 简介诗人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草原”、“太阳”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对诗文内容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未来梦想,鼓励学生相信未来、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express thei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dditionally, the teacher should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nd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的信念对个人的启示。

必修1《相信未来》优质课件.

必修1《相信未来》优质课件.
你依然用高山一样的背影矗立起前进的路标:相信 未来!
你是一片落叶对土地的回归 , 让高傲的灵魂独自飞掠疯狂的院墙 , 你排出诗行方阵的大军 , 用不屈的精神跨越死亡的峡谷 , 将所有的软弱彻底的深埋 ,
让手掌托起太阳的大海迎接着风的激荡: 相信未来!
体会诗行的多节拍艺术效果
当/ 蜘蛛网/ 无情地/ 查封了/ 我的/ 炉台 当/ 灰烬的/ 余烟/ 叹息着/ 贫困的/ 悲哀 我/ 依然/ 固执地/ 铺平/ 失望的/ 灰烬 用/ 美丽的/ 雪花/ 写下:/ 相信未来
新奇比喻的艺术效果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其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一体的
诗中的意象: 有黯淡但不乏鲜亮,
有失意但不乏热情, 有枯竭但不乏饱满.
诗中的情感 :
生活贫困但保持乐观. 精神破灭但执著追求 心理失落但一往情深.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引入诗人食指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 教师朗读《相信未来》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食指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教师朗读《相信未来》诗歌,学生倾听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学生提出问题或对诗歌进行评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诗歌的评论,以便进一步教学。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行和韵律。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行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诗歌的主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象征的分析,以便进一步教学。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的意义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诗歌启示的思考,以便进一步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 把 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 那请在凄风苦 雨中听我的声音 /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 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定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又信 心:以人生作为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 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仿写
模仿前两节诗,写一个片段,最后四个字 必须是——相信未来。
当寒风吹落最后一片黄叶,当凝霜孤 单的挂满枝桠,我依然固执的摘下檐下的 冰棱,在空旷的雪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当鲜花因凋谢而枯萎,当小草因践踏 而消逝,我依然固执的用残存的种子,在 坚硬的大地躯壳上埋下:相信未来。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 那条弯弯曲 曲的荒草野径 /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 深感到旅途 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 荆棘 /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 雪中的饥饿寒冷 /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 灼热 / 这是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 / 虽是屡经 挫折,我绝不轻从 / 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 到现在 /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 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 血印,而不展现欢容。一切的现在都 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 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 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舒婷的《这也是一切》
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 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 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 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 块消亡的那一天。
——《食指:将痛苦变成诗篇》 《南方周末》2001年5月25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不要悲 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 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 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 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 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 为亲切的回忆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
一是他一直深爱他的母亲时维 元,母亲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 “时”“食”谐音,而“子”与 “指”同韵,食指取“时之子”之 意。 二是他认为 “在中国作为诗人, 无论写作还是生活都有无形的压力, 总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绝损伤 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 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