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分析根雕艺术的文化生态现状及其发展

分析根雕艺术的文化生态现状及其发展根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它以树木或木头为原料,经过雕刻加工而成,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根雕艺术也逐渐受到关注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根雕艺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也需要正视根雕艺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根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不足,导致根雕艺术的传承面临困难。
一些老师傅也面临退休和后继无人的问题,根雕艺术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根雕产品在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如何在保持传统风格的使根雕艺术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鉴此,对于根雕艺术的未来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加大对根雕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在教育、文化宣传、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对根雕艺术的推广和传承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使根雕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也要注意对根雕艺术原材料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资源。
我们需要重视根雕艺术与现代生活和市场的结合。
根雕艺术可以更多地应用于城市建设、园林景观、室内装饰等方面,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制作更多样化的根雕产品,提高根雕艺术的市场竞争力。
根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它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传承和发展。
只有这样,根雕艺术才能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艺术享受。
浅谈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

浅谈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猛犸牙雕刻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起源于猛犸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猛犸牙雕刻工艺得以极大地发展和提高。
现在,猛犸牙雕刻工艺已经从原始的手工雕刻方式转变为机械雕刻和电脑辅助雕刻。
尤其是电脑辅助雕刻的出现,使得雕刻的精度和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也便于进行复杂的设计和加工。
现代科技还带来了许多新的雕刻材料和工具,如高速钻石刀具和聚合物材料,使得猛犸牙雕刻的工艺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创新策略。
创新是猛犸牙雕刻工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创新可以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材料来实现。
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猛犸牙雕刻,通过将数字化的设计数据转化为实体,实现了猛犸牙雕刻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工艺的效率和精度。
创新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
传统的手工雕刻能够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传承和培养优秀的手工雕刻师和设计师,推动传统的技艺发展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推动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和交流。
研究可以深入挖掘猛犸牙雕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宽创作的思路和方式。
还可以通过举办猛犸牙雕刻的展览和比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推动工艺的发展,并促进猛犸牙雕刻作品的传播和销售。
猛犸牙雕刻工艺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技术,保护传统的手工雕刻,加强相关研究和交流,可以推动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并为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

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摘要】岫岩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岫岩玉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析了岫岩玉雕的工艺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了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加强传承与发展的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岫岩玉雕文化的发展前景。
岫岩玉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共同努力,加强传承与发展,推动岫岩玉雕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岫岩玉雕、文化传承、发展、历史沿革、工艺特点、作用、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措施、发展前景1. 引言1.1 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岫岩玉雕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岫岩玉雕以岫岩独特的玉石资源为原料,经过精湛的工艺加工而成,被誉为“中国翡翠”。
自古以来,岫岩玉雕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成为人们推崇和传承的文化symbol。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岫岩玉雕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吸收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岫岩玉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岫岩玉雕的传承与发展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回应和贡献。
通过对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也可以为推动岫岩玉雕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促进岫岩玉雕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蓬勃发展。
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希望的事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岫岩玉雕的历史沿革岫岩玉雕源自中国辽宁省岫岩县,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岫岩就有玉雕工艺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岫岩玉雕工艺逐渐成熟。
在清代乾隆年间,岫岩玉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玉雕工艺的代表之一。
岫岩玉雕的发展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玉石资源和深厚的玉雕传统。
根雕类调研报告

根雕类调研报告根雕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根雕以木材为原料,通过雕刻和雕琢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本调研报告将对根雕的历史、工艺技法、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调研和分析。
一、根雕的历史根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早的根雕可追溯到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上,而唐代和宋代是根雕艺术的鼎盛时期。
根雕通过雕刻和刻画,将自然界万物的形态和神韵融入到雕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根雕的工艺技法根雕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材、修整、刻画、润色等。
首先,选取质地坚硬的树根作为原料,进行修整,去除杂质并保留根部的形态特征。
然后,雕刻师傅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刻画,利用各种雕刻工具对根部进行切削、雕琢等处理。
最后,根雕进行润色,使用染料或涂料对雕刻的根部进行上色。
三、根雕的市场现状目前,根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根雕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古朴风格和高雅内涵,适合作为家居装饰和收藏品。
根雕作品主要分为根雕雕塑、根雕茶几、根雕屏风等,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目前,根雕作品主要在旅游景区、文化街区和古玩市场有销售,也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关注。
四、根雕的发展前景根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根雕可以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法,创作出更具创新性和现代感的作品,以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其次,根雕可以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根雕艺术品的传播和推广。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根雕工艺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鼓励更多的雕刻师傅投身根雕艺术的研究和传承。
综上所述,根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根雕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目前,根雕市场良好,但仍有发展空间。
未来,根雕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拓宽市场渠道,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根雕工艺的支持和保护,促进根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木雕发展现状

木雕发展现状木雕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下面是关于木雕发展现状的一些情况和分析:首先,木雕工艺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木雕工艺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也成就了中国木雕作品在国际上的声誉。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艺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作为一种高级工艺品,木雕逐渐从传统的宫廷和庙宇装饰中走出来,进入到了人们的家庭和生活中。
现代木雕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神像和人物的雕刻,还有景观、动物、花卉等各种主题的作品,更加注重审美和艺术性。
再次,木雕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的进步,现代木雕制作中也引入了电脑辅助设计和数控雕刻设备,提高了制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样一来,木雕作品不再局限于少数手工艺人的能力,也加快了木雕工艺的传承和普及。
此外,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木雕工艺的保护和推广。
一方面,他们加大了对传统木雕工艺师傅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另一方面,他们还积极举办各种木雕展览和比赛,通过多种途径向人们展示木雕的魅力,促进木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木雕也成为了各地旅游景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旅游胜地都有专门的木雕工坊和展示馆,供游客鉴赏和购买。
这样一来,木雕作品的销售渠道也得到了拓宽,对于木雕工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增长,正在经历着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木雕作品已经从宫廷和庙宇装饰走向了普通家庭,从传统的手工制作过渡到了机械化和电脑辅助设计。
同时,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旅游业的兴起也为木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木雕工艺一定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浅谈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

浅谈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摘要】猛犸牙雕刻工艺源远流长,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其在艺术和传统工艺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传统和现代猛犸牙雕刻工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创新的策略。
讨论了如何保护猛犸牙资源,促进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猛犸牙雕刻工艺的融合和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总结指出,猛犸牙雕刻工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是推动其进步的关键。
通过不断探索,传承和创新,猛犸牙雕刻工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猛犸牙雕刻工艺、历史渊源、重要性、现状分析、传统特点、现代发展趋势、科技手段、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融合创新、发展空间、创新。
1. 引言1.1 猛犸牙雕刻工艺的历史渊源猛犸牙雕刻工艺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猛犸牙是古代人类在狩猎和生活中获得的一种宝贵材料,因其质地坚硬、色泽优美而备受珍视。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猛犸牙进行雕刻工艺创作,用来制作装饰品、工艺品和器物等。
在古代文明古国如埃及、中国、希腊等地,均有猛犸牙雕刻工艺的传统。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展现了猛犸牙雕刻工艺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猛犸牙雕刻工艺逐渐发展完善,技艺不断提高,风格也逐步丰富多样。
如今,猛犸牙雕刻工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传统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1.2 猛犸牙雕刻工艺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猛犸牙雕刻工艺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的延续。
通过对猛犸牙的雕刻和雕琢,能够展现出工匠的技艺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猛犸牙雕刻工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由于猛犸已经灭绝,其象牙资源变得尤为宝贵和稀缺,因此在雕刻工艺中要注重节约利用和保护环境,避免滥砍滥伐,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徽州雕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州雕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徽州雕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徽州雕刻的历史和特点徽州雕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和技术。
徽州雕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雕刻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其独特的特点是追求自然和谐,富有灵性和生命力。
3. 徽州雕刻的现状分析3.1 艺术传承困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徽州雕刻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由于传统徽州雕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传承的师徒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导致技艺无法有效传承给后代。
同时,徽州雕刻技艺的术语和技巧也缺乏系统化的书籍和资料的记录,加大了传承的难度。
3.2 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时尚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传统艺术品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
徽州雕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同时,由于生产周期较长、制作成本较高,徽州雕刻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3.3 缺乏创新和融合受限于传统的工艺和样式,徽州雕刻缺乏创新和融合的力量。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术,但徽州雕刻很少能够将其与传统技艺融合,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4. 改进措施4.1 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徽州雕刻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学校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的徽州雕刻传承人才。
同时,建立雕刻技艺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培训体系,为传承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4.2 创新和融合徽州雕刻需要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作品。
重视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以增加徽州雕刻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鼓励徽州雕刻艺术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合作,推动创新和融合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金属雕刻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金属雕刻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金属雕刻工艺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雕刻工艺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
本文将介绍金属雕刻工艺的历史、特点、传承与创新,以期为我国金属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金属雕刻工艺的历史1.起源与发展金属雕刻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在商周时期,金属雕刻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应用于青铜器的制作。
战国时期,金属雕刻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金银器、玉器等精美工艺品。
唐代以后,金属雕刻工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唐三彩、宋瓷等。
2.特点金属雕刻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悠久:金属雕刻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技艺精湛:金属雕刻工艺需要精湛的技艺,包括锤炼、雕刻、焊接等。
(3)造型优美:金属雕刻工艺品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4)用途广泛:金属雕刻工艺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宗教、艺术等领域。
三、金属雕刻工艺的特点1.材料特性金属雕刻工艺的材料主要有金属、合金、金属复合材料等。
金属具有延展性、可塑性、硬度等特性,为金属雕刻工艺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
2.工艺流程金属雕刻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出金属雕刻工艺品的造型、图案等。
(2)选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3)加工: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焊接、雕刻等加工。
(4)抛光:对加工后的金属工艺品进行抛光处理,提高其美观度。
(5)组装:将各个部分组装成完整的金属工艺品。
四、金属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1)技艺传承:通过师徒传承、家庭传承等方式,将金属雕刻技艺传承下去。
(2)文化传承:将金属雕刻工艺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弘扬民族精神。
2.创新(1)技术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金属雕刻工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设计创新: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新金属雕刻工艺品的造型、图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发展和现状
一、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
原始社会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还都是依附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具有极强装饰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
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
二、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代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
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而《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司母戊大方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鼎的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
它凭借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三、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专制统治国家,即利用雕塑艺术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
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
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明器”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秦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苑囿、亭阁楼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
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兵马俑的发掘,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其兵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身材矫健、活灵活现。
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俑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
充分体现了主导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
从总体看,秦代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审美特征。
四、汉代雕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
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
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
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
这个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打破了汉代以前旧的雕刻模式,建立了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纪念碑雕刻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的造型,
粗犷的风格,宏大的气势,不仅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也反映了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汉朝统治阶级那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霍去病墓的石刻群雕,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之作。
而《马踏匈奴》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五、魏晋南北朝雕塑(公元220年-公元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时期。
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
代表性的石窟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石窟内雕塑大量的佛像,有石雕、木雕、泥塑、铸铜等,佛像雕塑遂成为当时中国雕塑的主体。
这些石窟在发展中不断增加新的雕塑作品,历代都对石窟进行重修、扩建、新增和补充。
石窟艺术在中国雕塑中很有代表性,如东晋时期的戴逵,擅长雕刻和铸造佛像,他在建康瓦棺寺所作的玉躯佛像,与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图》和狮子园的玉像被称为“瓦棺寺三绝”。
这个时期的雕塑特点为较注重细部的刻画,技术更圆转达纯熟,雕塑形象和题材大都为宗教题材,因而雕塑形象具有神化倾向和夸张的特征。
宗教使雕塑艺术的题材单一化,但宗教精神的
内在动力却也促进了大量精品的诞生。
六、隋唐雕塑(公元581年-公元907年)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
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使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也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鼎盛期。
宗教造像艺术、陵墓的装饰雕刻艺术、陪葬的陶瓷雕塑艺术、肖像造型艺术等都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宗教造像艺术在唐代有长足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
龙门石窟在经历魏晋唐多个朝代的开凿后,随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霜,仍不失其神秘华丽之彩。
龙门奉先寺群雕更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
其中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是最为辉煌的杰作。
其九尊一铺的形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还有二尊供养人雕像。
是一个有主有宾、层次井然的有机整体。
这也是意想造型中强调人是审美主体的观念。
此时的佛雕作品既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
其雕塑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七、宋及金雕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起来,代表市民趣味的审美观念随之兴起。
与此同时,理学的兴盛使人们更关心现世生活,关注来世的佛教日趋衰落。
因此,宋代的佛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
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渐渐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
造像艺术集中转入南方,如广元、大足、安岳、杭州、赣州都是摩岩造像较集中之地。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精品。
尽管它的开凿有着宣扬佛法说教的主旨,但雕塑匠师的高超手段,至今仍使人们为造像之精妙而赞叹不绝,从而受到无上的精神享受。
大足石刻无愧为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世俗题材方面,宋的陵墓石刻多沿袭唐之传统,但气势渐弱。
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上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上则更加广泛。
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雕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
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雕塑作品主流风格仍多受宋影响,但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了其民族的特色。
八、元明清雕塑(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中国蒙古族统治者早在建立元朝之前,便先后仿照汉族建筑样式,营建上都及大都两个都城。
而分布各地的寺庙塑像、石窟造像等亦展示了元代雕塑艺术的概貌。
进入元代,统治者重视手工业,雕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明清两代,宗教观念进一步淡薄,此时的宗教雕塑在缺少内在信仰的状态下,显现出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程式化倾向。
而明清的世俗雕塑艺术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
这些雕塑大多更强调实用性与玩赏性功能,体现出工艺品的特色,而早期雕塑那种强烈的精神性功能则大大削弱了。
但是,这些装饰性、玩赏性的作品往往不受陈规限制,面貌各异,这也可以算是明清时期雕塑艺术的一个亮点。
其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缺乏大气之
作和大型之作,艺术上逐渐转向个人化、内聚性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