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雕刻技法雕刻工艺过程《木雕制作技法》
详解木雕技法

详解⽊雕技法⽊雕⼯艺是我国传统民间⼯艺中的⼀种,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占很⼤⽐重。
⼀块⽊材,经过匠⼈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看似⼀块平凡的的⽊头,在经过⼿艺⼈的加⼯后,就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头的特性及选材⽊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般松软的⽊头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
⽊质坚韧、纹理细密、⾊泽光亮的称之为硬⽊,如红⽊、黄杨⽊、花梨⽊、扁桃⽊、榔⽊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造型细密的作品,⽽且在制作时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较费⼯夫、容易损伤⼑具。
⽐较疏松的⽊质适合初学者⽤,如椴⽊、银杏⽊、樟⽊、松⽊等。
这类⽊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较容易。
但因其⽊质软、⾊泽弱,有的需要着⾊处理,以加强量感。
有些⽊纹⽐较明显⽽且变化多端,如:⽔曲柳、松⽊、冷杉⽊等,就可以巧⽤⽊纹的流畅、⽊纹的肌理,作⼀些较抒情的作品。
⼀般说来,造型起伏越⼤,⽊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纹⾛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
当然,这种⽊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的体积,不仅会破坏⽊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
所以在创作⼀件作品之前,⾸先要对⽊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分重要。
(⼆)⽊材的⼲燥处理1、⼈⼯⼲燥:将⽊材密封在蒸⽓⼲燥室内,借蒸⽓促进⽔分蒸发,使⽊材⼲燥。
(根据⽊材的⼤⼩厚薄,如4cm板材烘⼲时间⼀般需⼀个星期),⼲燥的程度最⾼可使⽊材含⽔量仅达3%。
但经过⾼温蒸发后的⽊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不利于雕刻。
通常讲原⽊⼲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量30%左右。
2、⾃然⼲燥:将⽊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才或圆⽊),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流通,带⾛⽔分,⽊材逐渐⼲燥。
⾃然⼲燥⼀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才能达到⼀定的⼲燥要求。
3、简易⼈⼯⼲燥:⼀是⽤⽕烤⼲⽊料内部⽔分。
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

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木雕工艺是一种使用手工雕刻方法将木材刻划成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艺术品制作工艺。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木雕工艺制作之前,需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和材料。
工具包括木雕刀、锉刀、刨子、锉刀、刻刀等,而材料则包括木材、麻绳等。
此外,还需要一个安全工作环境和合适的工作台面。
二、设计图案三、挑选木材挑选合适的木材是进行木雕工艺制作的重要步骤。
木材的选择应该根据需要制作的物品来确定。
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例如松木质地柔软,适合雕刻细腻的图案;苹果木质地坚硬,适合雕刻大型的雕塑等。
四、刻划图案在刻划图案时,先使用刻刀等工具慢慢地将图案轮廓刻划出来,然后再细致地雕刻细节。
刀法要轻柔稳定,力度要均匀,以免刻划得太深或者刻痕不均匀。
如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木材进行打磨,可使用锉刀、砂纸等工具对木材进行打磨和修整。
五、上色和上光在木雕工艺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给木雕作品上色。
上色时可以选择使用油漆、颜料等材料,根据需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上色。
上色后稍微晾干,再使用布或者喷涂机对木雕作品进行上光,使其更加光亮。
六、保养和修复完成木雕工艺制作后,需要对作品进行保养和修复。
木雕作品可以涂上保养油或者蜡,防止木材受潮、变形或者裂开。
如果木雕作品损坏了,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修复工具和材料对其进行修复,保持其原来的风貌和形态。
总结起来,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包括准备工作、设计图案、挑选木材、刻划图案、上色和上光,以及保养和修复。
只有熟练掌握上述的制作流程和技法,并能结合自己的创意才能制作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木雕工艺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木雕的主要雕刻步骤

简述木雕的主要雕刻步骤木雕,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玩玩的,真要说起来,它有一套自己的流程。
你看啊,首先得挑木头,真是讲究。
这可不是随便找块木头就行,得选那种纹理漂亮的、质地坚硬的。
像什么红木、檀木之类的,光听名字就觉得高大上。
心里琢磨着,选对了木头,后面的事儿就轻松多了。
拿着木头,心里乐滋滋的,想象着自己雕刻出来的作品,那种感觉简直棒极了。
得画图了。
这可是一门艺术,草草了事可不行。
画得好,才能让雕刻更顺手,脑子里得先有个大概念,像个导演似的,把角色都安排好。
拿着铅笔,轻轻一划,心里想着这个地方要凸出来,那个地方得凹下去,嘿,真是像给木头画个妆一样。
心里想着,要是这幅画能活过来,肯定也能给我点个赞。
然后,就是真刀真枪的时候了,拿起雕刻刀,开始动手。
这个时候啊,心情可不一样,像是进了战场。
小心翼翼地划一刀,心里琢磨着得多用点力,又不能太狠,万一一不小心就把心血给毁了,那可真是心如刀绞。
刀划在木头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简直像在弹奏一首乐曲,每个音符都是我对木头的情感。
这一刀下去,雕出的纹路慢慢显现,像是花朵在春风中绽放。
雕刻完一个部分,得停下来欣赏一下,看看这个地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想法。
心里想着,这地方得再修整一下,拿刀继续刮刮磨磨,生怕留下什么毛刺。
每一刀都是在跟木头交流,像是在说:“喂,你得听我的。
”这时候,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仿佛木头也开始回应我,给我讲述它的故事。
完成了粗雕,接下来是精雕。
这可更考验技术了,细致入微,得像是雕刻一颗珍珠。
手指轻轻一抖,刀尖就得精准得如同飞燕掠过水面。
每个小细节都得雕得让人惊叹,像是在给木雕披上华丽的衣裳,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朋友们常说,木雕不仅是刀与木的结合,更是心与情的交融。
再往后,就是打磨了。
这个步骤也绝对不能忽视,磨光了才能显得更有魅力。
拿起砂纸,像是在给老朋友洗澡,轻轻磨去那些粗糙的边缘,木头的光泽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心里美滋滋的,仿佛自己亲手捧出了一个艺术品。
木雕工艺流程

木雕工艺流程木雕工艺流程是指将木材进行雕刻,以创造出各种精美的木质艺术品的过程。
下面是一篇关于木雕工艺流程的700字文章:木雕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术,通过使用雕刻刀等工具将木材切割、刻画和雕刻,创造出各种精美的雕塑、工艺品和艺术品。
木雕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首先,木雕工艺的第一步是选材。
优质的木材是制作精美木雕的基础。
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设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木材。
常用的木材有楠木、黄花梨、紫檀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丽,非常适合雕刻。
接下来,木材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木材在雕刻过程中如果含有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木材变形和开裂。
因此,艺术家需要将木材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达到合适的含水率。
然后,艺术家开始设计作品。
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和理念,艺术家绘制出作品的草图和模型。
这些设计将成为最后制作的参考。
在设计完成后,雕刻的过程开始。
艺术家先使用锯子和刨子修整木材的形状和大小。
然后,他们使用各种大小和形状的雕刻刀具,从粗雕到精雕,逐渐将木材变成他们想要的形象。
艺术家可以通过刻画细节来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的感觉,例如表情、纹理和肌理等。
木雕的过程不仅需要艺术家的巧手和创意,还需要耐心和细致。
雕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时刻注意不刻得过深或过浅,并保持作品的整体协调和平衡。
一旦雕刻完成,艺术家会对作品进行修饰和上色。
修饰是为了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细节,例如打磨木材的表面,使其光滑细腻。
上色则是为了使作品更加鲜艳、丰富,艺术家可以使用颜料、木蜡或者其他涂料进行上色。
上色过程需要艺术家有丰富的色彩感和审美观念。
最后,木雕作品需要进行上光处理。
上光是为了保护作品的表面,并使其更加光亮和持久。
艺术家可以使用蜡质或者特殊的油进行上光,使作品更加具有质感和精细度。
总的来说,木雕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术,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雕刻,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各种精美的木质艺术品。
木雕的基础雕刻技法技艺(魏君丽雕塑艺术工作室)

木雕的基础雕刻技法技艺(魏君丽雕塑艺术工作室)第一节木雕的材料与工具一、黄杨木的特性和产地黄杨木生长于我国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一带山区的茂林崖隈之间,属黄杨科,中年常绿,生长缓慢,一百年树龄的树干直径仅10厘米许,黄杨木可能是用材树种中生长最为缓慢的一种,故有“千年矮”之称,及“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之说。
黄杨木在历史典籍中有许多的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黄杨生诸山野中,人家多栽插之,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芽而青厚,不花不实,四时不凋。
其性难长,俗说岁张一寸,遇闰则退。
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其木坚腻,作梳剜印最良-----”黄杨木的砍伐最佳期为白露秋分过后,进入冬季时节,这时树木的水分往下,被砍伐来的黄杨木自然干燥后不易开裂。
黄杨木新切面一般呈鲜黄色,几十年或几百年呈浅褐色泛黄。
黄杨木料的选用,从外表很难识别好与不好,只有切出开端面,才能看出木质的优劣。
大部分的黄杨木里面有瑕疵,或者因发霉后带有黑色文理,所以对雕刻者来讲,做出来的作品没有一点瑕疵是很难得的极品材料。
一般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瑕疵,如果用整块黄杨木取料来做作品,1吨材料利用率只有30%,而这30%中,又90%有瑕疵,所以黄杨木雕作品材料出现瑕疵是非常正常的,无瑕疵的作品其价格要比一般作品高出几倍。
我们通常在公园或庭院中种的盆景黄杨木,要经过百年,几百年的风霜雨雪,成材后才能雕刻人物、木梳、和家具镶嵌。
这种盆栽的黄杨称作小叶黄杨,有的地方称瓜子黄杨。
黄杨科树种有4属100种,在我国的南方西双版纳密林中,生长着许多大叶黄杨,树大而高,如同灌木。
大叶黄杨生长较陕,生长轮明显,质地不如小叶黄杨坚韧,大叶黄杨易裂、易霉,其最大的直径有40~50厘米。
大叶黄杨有水黄杨,色如白桦木,有些水黄杨树心端面有虫孔,黑色透底,只能开料使用。
用于人物雕刻的黄杨木主要来源于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湖北神龙架出产的黄杨木质量上乘,其质坚腻,文理细密,切面呈浅淡黄,树皮薄,与其他地产的黄杨木相比,同样大小尺寸的材料,湖北的黄杨木要沉重许多。
雕刻技法雕刻工艺过程《木雕制作技法》

第五章:雕刻技法雕刻工艺过程《木雕制作技法》第五章:雕刻技法—雕刻工艺过程——《木雕制作技法》2011-10-31雕刻前将稿子画在已备好的木材上,圆雕一般是用毛笔或铅笔画一下各个形体的大致部位就开始雕刻了。
而浮雕则需把稿子用复写纸复写在木板上。
复写时要注意稿子、复写纸与木板固定好不使其移位,防止描出的图形出偏差。
雕刻的工艺过程分为打粗坯、雕实坯、细雕、配座、砂光等几个工序。
打粗坯打粗坯即雕刻大型。
因这个过程主要是靠锤敲打雕刀,故名。
圆雕打粗坯,第一步工作是要把多余的木头锯去,或在轮廓线外锯一条缝,以便于下一步的粗刻。
用大雕刀敲打粗坯时,可把木头放在打坯凳上,用绳子套住结扣,用左脚踏住绳圈的下端,使木头被绳缚压,然后左手握刀,右手擎锤敲打,劈剥成粗坯。
根据需要,可轮换使用中刚、平刀、反口刀。
注意用锯时锯线不可太深,轮廓线外也应留有余地。
民间有“长木料、短铁料”之说,其意是雕刻木料要留有余地,短了不能加长,不像打铁那样,可以任意补料延长。
无论是打粗还是以后的细雕阶段,用刀时,刀口方向一定要向外,而不要朝向自己身体,以免不慎“走刀”发生事故。
用刀雕刻的方向要与木纹上下纹路一致,不能横刻。
还要注意木纹的顺逆走向,顺“茬”用刀,而不能逆“茬”(呛“茬”)用刀,以免刀锋突然刻入过深或使木材裂开。
浮雕打粗坯,首先着手的工作是“落地子”,即找出浮雕形象下面的“地”的平面。
这时往往要借助尺子,勿使深浅不一。
“地子”在粗雕阶段不要一下手就雕到最后深度,要留有修光余地。
图样轮廓线以外的木料用刀需垂直凿去,但也要注意在轮廓外留有一定的余地。
透雕打粗坯,可先用钻或雕刀开洞,然后进一步雕刻。
开洞一般不要过多地开前后贯穿的直洞,而是从侧面开横洞,再从正面开洞与横洞贯穿。
这样可以表达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而不致“一眼望穿”,使之乏味单调。
而雕刻前后贯穿的洞时需“拉花镂空”。
可先用钻钻眼,套入锯丝连接锯弓,上下拉地锯丝,保持相对垂直,使锯下的料可在原来的位置上套入顺利。
木材雕塑的工艺技巧与传统技法

木材雕塑的工艺技巧与传统技法木材雕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用来创造出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
木材自古以来就是雕塑艺术家们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它具有丰富的纹理、耐久性以及易于加工的特点。
在木材雕塑中,工艺技巧和传统技法对于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木材雕塑的一些常见工艺技巧和传统技法。
首先,一个成功的木材雕塑作品必须从选择材料开始。
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因此在选择木材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例如,桃木、橡木和巴西玫瑰木等硬木通常用于制作需要更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雕塑作品,而松木和白蜡木等软木则常用于制作需要更轻盈和易于加工的作品。
其次,设计和规划是木材雕塑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进行雕塑之前,艺术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准确的设计图。
这包括确定雕塑的整体形状、细节部分和侧重点等。
通过绘制草图或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艺术家可以更好地规划整个作品的结构和比例,确保最终的雕塑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然后是雕刻过程。
木材雕塑的雕刻可以使用多种工具,例如锯子、刨子、刻刀和模具等。
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技巧来实现所需的效果。
在开始雕刻之前,可以根据设计图在木材上勾勒出轮廓或标记,以帮助指导雕塑的进程。
此外,掌握正确的切割和雕刻技巧,如凿刻、折线切割和平滑变形等,对于创作出精确的线条和细节非常重要。
在雕塑完成后,木材雕塑的保护和修饰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木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涂饰,以提高其耐久性和外观效果。
首先,可以使用砂纸或其他磨砂工具对雕塑表面进行打磨,以去除毛刺和不平整的部分。
然后,可以使用木材清漆、蜡或者油来保护木材,并赋予其光滑和更加丰富的纹理效果。
其中,木材清漆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木材受潮、变形和褪色等问题,同时也能突出木材的纹理和颜色。
此外,在传统的木材雕塑技法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工艺技巧被广泛应用。
例如,高浮雕技法在木材雕塑中被广泛使用,它通过在平面上添加大量的凸起部分来营造出逼真的立体感。
水印木刻鉴赏“三味”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

水印木刻鉴赏“三味”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水印木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木雕工艺,被称为“三味”。
这种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水印木刻鉴赏“三味”木雕工艺制作流程及雕刻技法。
一、水印木刻鉴赏“三味”木雕工艺制作流程1. 选材:水印木刻作品的选材非常重要。
传统上,选取的是桃木、红木、花梨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
同时,还要注意木材的纹理和色泽,以使雕刻出来的作品更加美观。
2. 设计图案:根据作品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图案。
这一步可以通过手绘或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
3. 刻线: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在木材上进行刻线。
刻线需要非常细致和准确,以确保后期的雕刻工作顺利进行。
4. 雕刻:根据刻线进行雕刻。
水印木刻以切割雕刻为主,常用的雕刻工具有刀、刨子、凿子等。
在雕刻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线条的细腻和整体的均衡。
5. 润色:雕刻完成后,需要对作品进行润色。
一般使用特殊的颜料和润色剂,让作品更加鲜艳耐久。
6. 上光:润色完成后,还可以对作品进行上光处理,增加光泽感和防潮防蛀的效果。
7. 完成作品:经过以上几个工序,一件水印木刻作品就完成了。
可以根据需要,将作品装裱或制作成各种装饰品。
二、水印木刻鉴赏“三味”木雕的雕刻技法水印木刻以传统的切割雕刻为主,技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切割:传统的水印木刻中,切割是一种常用的雕刻技法。
通过刀具的切割,将木材切割成想要的形状。
在切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力度和速度,以免损坏作品。
2. 雕凿:雕凿是水印木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
通过凿子和锤子等工具,将木材凿出立体的形状。
这种技法需要有一定的力量和精准度,以保证凿出的形状精美。
3. 刀画:刀画是水印木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
通过刀的划痕,将细节表现出来。
刀画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以确保细节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4. 雕铣:雕铣是现代水印木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
通过电动铣刀等设备,将木材进行精确的刻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雕刻技法雕刻工艺过程《木雕制作技法》
第五章:雕刻技法—雕刻工艺过程——《木雕制作技法》2011-10-31
雕刻前将稿子画在已备好的木材上,圆雕一般是用毛笔或铅笔画一下各个形体的大致部位就开始雕刻了。
而浮雕则需把稿子用复写纸复写在木板上。
复写时要注意稿子、复写纸与木板固定好不使其移位,防止描出的图形出偏差。
雕刻的工艺过程分为打粗坯、雕实坯、细雕、配座、砂光等几个工序。
打粗坯
打粗坯即雕刻大型。
因这个过程主要是靠锤敲打雕刀,故名。
圆雕打粗坯,第一步工作是要把多余的木头锯去,或在轮廓线外锯一条缝,以便于下一步的粗刻。
用大雕刀敲打粗坯时,可把木头放在打坯凳上,用绳子套住结扣,用左脚踏住绳圈的下端,使木头被绳缚压,然后左手握刀,右手擎锤敲打,劈剥成粗坯。
根据需要,可轮换使用中刚、平刀、反口刀。
注意用锯时锯线不可太深,轮廓线外也应留有余地。
民间有
“长木料、短铁料”之说,其意是雕刻木料要留有余地,短了不能加长,不像打铁那样,可以任意补料延长。
无论是打粗还是以后的细雕阶段,用刀时,刀口方向一定要向外,而不要朝向自己身体,以免不慎“走刀”发生事故。
用刀雕刻的方向要与木纹上下纹路一致,不能横刻。
还要注意木纹的顺逆走向,顺“茬”用刀,而不能逆“茬”(呛“茬”)用刀,以免刀锋突然刻入过深或使木材裂开。
浮雕打粗坯,首先着手的工作是“落地子”,即找出浮雕形象下面的“地”的平面。
这时往往要借助尺子,勿使深浅不一。
“地子”在粗雕阶段不要一下手就雕到最后深度,要留有修光余地。
图样轮廓线以外的木料用刀需垂直凿去,但也要注意在轮廓外留有一定的余地。
透雕打粗坯,可先用钻或雕刀开洞,然后进一步雕刻。
开洞一般不要过多地开前后贯穿的直洞,而是从侧面开横洞,再从正面开洞与横洞贯穿。
这样可以表达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而不致“一眼望穿”,使之乏味单调。
而雕刻前后贯穿的洞时需“拉花镂空”。
可先用钻钻眼,套入锯丝连接锯弓,上下拉地锯丝,保持相对垂直,使锯下的料可在原来的位置
上套入顺利。
锯丝在平板上走动时,锯路要依图形而走,不可忽左忽右。
转弯抹角处,锯口要清晰,不可含糊。
在粗坯雕刻未完成的情况下,忌局部深入刻画。
一则破坏雕刻中对整体造型的把握,二则在粗坯需进行进一步敲凿雕刻时造成损坏。
在雕刻中,无论圆雕、浮雕、透雕,都要遵照这样的工作顺序:“由上至下”,先从上部入手往下雕;“由前至后”,先雕前身,再雕后身;“由表及里”,先雕外面,步步向里剥进;“由浅到深”,先雕浅的地方,再雕深的地方。
在雕刻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部位,也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的刀具。
有些木质较软的木材,也可用锉刀锉削,部分地代替刀刻。
打粗坯要达到的要求是:找出形体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找出每个体积块面的基本朝向,找出大型体在空间中的基本深度。
这个阶段要注意“宁方勿圆”,尽量刻出几何形体块,从而确定形体之间的关系。
浮雕的粗坯要注意图像之间的前后关系及穿插、遮掩关系。
先找出画面中几个深浅不同的基本层次,然后再找同一层次上图像之间的衔接关系和一个图像自身各部体积之间的关系。
粗坯阶段完成之后,则可进行雕实坯的工作了。
戳实坯
实坯是指坯上无过多“虚”的部分,在形体上已接近成品。
戳实坯时,常需用肩的前部助推刀柄。
此时,右手紧握刀的下段,小指垫在刀筒的下面,使刀不致左右摇摆。
戳实坯就是进一步完善粗坯上形体的大型,包括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纹线条的进一步修整刻画等。
另外。
山石的皱褶起伏,树木枝条的穿插,树叶的层次、分组,鸟的羽,兽的毛发等,都应根据整体布局的需要和主题的需要使形象进一步完美。
细雕
细雕是一道细致的工序,必须“精心”,精心才能修细。
细雕时握刀动作多样,或稍用力雕刻,或屏息轻送轻回。
在细雕过程中,要注意人物的脸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及嘴角的传神刻画。
将作品凸处的刀痕和凹处的刀脚,依照木纹的顺茬予以清除。
浮雕和透雕各部形体起伏错落之间的交接,一定要认真清理。
做到“刀口清”,不留刀痕,不留毛茬。
小件木雕的细微部,如人物的须发,是在擦砂磨光以后才刻的。
雕刻时要心平静气,刀利手稳。
先用三角刀将须发分成几组,然后再用小圆反口凿把每组细雕刻,再用小三角凿顺圆刀的走道加刻细纹。
倘若要求发纹之间的对比变化,可把已刻过细纹的高低发纹用砂纸轻轻平砂一次,注意不擦到低处。
这样,高处形成光面或若隐若现,低处留有明显发纹,
发纹的虚实明暗效果就出来了。
鸟雀的细羽、动物的毛皮、树皮的皱褶处理,均同此理。
在细雕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木料“绺门”、裂缝、节疤、黑点的处理。
“绺门”是指聚攒在一起结构复杂的木纹组织。
在雕刻“绺门,,处要特点小心,首先要看清木纹走向,顺木纹施刀,遇到逆纹,倒过来雕刻即可。
有些“绺门”在施雕时宜形成凹处,如不便施刀时,可用砂纸擦之。
如在雕刻中发现木料有裂缝,可取相同木材修成裂缝的形状粘补之(裂缝处可先行整形),或以某种图形需要的形象刻好后嵌入,如人物的飘带等。
节疤、黑点最好是先将其挖去,然后以刻好的某种图形(花朵、蜜蜂、珠环等)镶嵌之。
不破坏形体的色斑可用“双氧水”漂白后,再染色处理。
上一页雕刻的准备工作下一页擦砂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