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区域农业发展(二)!
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2016·三亚模拟)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 3 000 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于是新疆茶农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单产明显提高,但品质却大大降低,因而价格从曾经的黄金价跌落至白菜价。
读图回答3~4题。
3.与原产地相比,且末引种昆仑雪菊单产高但品质差的原因是( )A.种植规模扩大,雪菊产量多B.土壤肥沃,雪菊生长好C.海拔低,光热条件充足,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D.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雪菊生长周期长4.为了促进新疆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B.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C.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D.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由上图可知( )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6.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7.对下图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壤肥沃和先进的保鲜技术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a、b B.b、c C.c、d D.a、d(2016·成都检测)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3-1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阴影区域为典型葡萄产区。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葡萄产区葡萄生长的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答案 D解析图示葡萄产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葡萄生长期炎热干燥,因此水分成为葡萄生长的不利因素,故D项正确。
2.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园艺业分布区。
近年来,地中海沿岸的园艺业不仅种植品种不断增加,且规模也不断扩大,引起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C.交通运输 D.劳动力答案 A解析科技、劳动力、交通运输是影响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但是市场决定农业的规模和种类,故选A。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N~18°N、100°E~105°E)。
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5~6月 B.7~8月C.9~10月 D.12月~次年1月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依据文字信息可推知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应出现在凉季。
选D。
4.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①先进的耕作技术②发达的信息与交通③优越的气候④品质优良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泰国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
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其品质优良和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选B。
埤塘(池塘)于18世纪大陆居民迁居台湾垦荒时始建,台湾岛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分布有众多埤塘。
读埤塘农业生产示意图,完成5~6题。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7张ppt)

存在问题 林地面积缩 小,森林质
农业发展方向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 核心,在抓好“天 然林保护工程”的 同时,多元开发特 色农业产品,在半 山区实现“立体开 发”,在山区发展 特色农业和特产品 配套加工业
农业发展重点 林木、人参、养 鹿、林蛙、食用 菌、中草药材、 水果及山野菜等 特色经济作物, 实现由原料型生 产向原料及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3)土壤:黑土、黑钙土 含
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重要的 工业 3.社会经济条件
基地
交通发达,有利于发展 外向型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
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 植被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
自然条件 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
(1) 耕作 农业区
分布:主要为 松嫩 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 、大豆、小麦、水稻等 和长白山区。
3.社会经济条件
1.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①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 更 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②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 地 资源丰富;③黑土肥力很高;④夏季高温多雨,农业 生
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⑤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
(2)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作物 细粮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杂粮 作物 谷子 高粱 分布区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 流域的大型灌区 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分布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已成为我国玉米带 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第二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区域农业发展一

区域农业发展(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 000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于是新疆茶农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单产明显提高,但品质却大大降低,因而价格从曾经的黄金价跌落至白菜价。
读图回答1—2题。
1.与原产地相比,且末引种昆仑雪菊单产高但品质差的原因是A.种植规模扩大,雪菊产量多8.土壤肥沃,雪菊生长好C.海拔低,光热条件充足,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D.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雪菊生长周期长2.为了促进新疆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B.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C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 D.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参考答案】1. C 2. DE详解详析】L最仑雪菊只有在盛产地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与原产她不同的自据条件,造成了班仑雪菊品蜃低的镰因.其镰产地冕色山海技高,气候褰击,雪葡生代慢:且未位于蜜地,海裁低,光热柒件充足,且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
故选C-2.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宣传力度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市场调研、拓宽流通渠道等。
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的影响,人为提高价格,缩小种植规模的措施不合理。
故选D 。
解题必备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 .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属于① 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 ② ,但农作物易 受到 ③的影响。
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⑤,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 ⑥ ,对外联系方便;开 发较晚,人口密度 ___ ⑦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⑧ 和辽河平原。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⑨ 水稻等。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2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⑩生产基地。
07区域农业发展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
甲、乙两图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玉米带)。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是①平原面积广大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人均耕地多 ④机械化水平高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集中产区,与美国玉米带相比,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种植技术落后B .玉米品种差C .纬度较高,光热不足D .经营方式受限【答案】1.A 2.C1.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2.课标解读 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理解: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成因。
应用:能够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有关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广阔的平原上,都属于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③④不是自然区位条件。
2.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在经营方式、玉米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都与美国玉米产区不同,但这不是影响玉米单产高低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光热相对不足,这是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
读图,完成3—5题。
3.东北地区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③降水多,降水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4.图中A表示的地形区是A.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B.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C.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辽河平原D.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5.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A.地形多种多样B.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C.气候条件的制约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答案】3.A 4.D 5.D江平原纬度较高,生长期较短,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3-2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 D.混合农业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甲以作物种植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高,农产品以自给为主,季风水田农业最符合。
2.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解析美国某个以小麦种植为主的农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乙符合条件,故选B项。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混合农业 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C.③为季风水田农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答案 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比重约45%、畜牧业比重约55%,商品率高,约90%,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约20%,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约85%,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
4.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B.②生产规模小,单产高C.③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D.①③生产规模大答案 C解析①地混合农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恢复地力。
①、③两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②地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
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答案 B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是台湾省西部沿海平原,适宜种植甘蔗。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解析版)

第五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山货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图中三江平原湿地开荒垦殖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B. 水稻种植业C. 种植园农业D. 乳畜业【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甲地地形以山地为主,降水较多,因此山货较多;山地多,说明地势落差大,降水多,说明径流量大,因此水能丰富;降水多,说明植被茂密,山地多,则森林广布;因此答案选C。
石油资源与降水没有关系,可排除。
【2题详解】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在东北和西北,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生产规模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区。
2015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与之相关的民谚:河南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河北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南省和河北省两地民谚不同的原因是,两地( )A. 气候类型不同B. 地形不同C. 土壤不同D. 热量不同4. 南方是我国商品小麦的重要产区,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B. 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C. 光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农业区位因素。
二十四节气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根据河北、河南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越低,气温(热量)越高,种麦子的时间越晚,河南比河北的纬度低,所以种植时间晚于河北,答案选D。
【4题详解】南方地区的主食是稻米,因此种植小麦主要是去市场销售,故商品率高,B正确。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八农业区位、农业地域形成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专题八农业区位、农业地域形成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考纲原文呈现]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全国卷近5年5考)[理·主干知识]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静态因素)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2.农业区位的选择(1)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根据图上经纬度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与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地区。
如下图所示:(2)局部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 [2017·课标全国Ⅲ,37(2)、(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
该流域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8分)(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6分)审题指导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的自然条件要紧扣题干中“低温冷水”“水质清澈”等关键词,根据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进行分析。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长繁殖环境(水温、水质、饵料)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的自然条件。
第(2)题,白斑狗鱼产量低与其生长繁殖环境关系密切,水温水质的要求使其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低温的河流中生物量低,为白斑狗鱼提供的饲料少;在水温较低的环境下,生长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发展(二)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桧而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最为理想。
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甲地区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乙地区土地上却难见其踪影,其原因是乙地区A.市场上马铃薯供过于求,严重滞销B.人们习惯选择收益较高的水稻进行种植
C.潮湿的土壤易导致马铃薯发生病变D.炎热的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
2.为提高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整体产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劳动投入,精耕细作B.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
C.建造大棚、开垦梯田,改善自然条件D.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D 2.B
2.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增加劳动投入,不合实际,应提高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A错;大棚建造成本高,一般用于单位产值较高的花卉、蔬菜等生产,马铃薯产值较低,不宜使用大棚,C错;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D错;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可以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B对。
故选B。
学霸推荐
读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方向示意图,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个商品粮基地中热量条件最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N地区曾经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却成为粮食输入区,其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增多,粮食需求量大增②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单产仍较低
③河网稠密,地块小,不利于耕作④城市快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图示粮食流通对西部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主要是
A.缓解粮食生产压力,增加人口数量B.合理退耕还林还草,减轻生态压力
C.确保工业原料供应,促进经济发展D.增加商品交流,活跃农产品市场
下图为我国云南省地形构成及2014年农业产值结构图。
读图回答4—5题。
4.该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A.棉花、瓜果、蔬菜生产B.花卉、茶叶、中药材生产
C.肉羊饲养、甜菜种植D.马铃薯种植、咸水鱼养殖
5.该省农业结构对当地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降水减少,干旱加剧B.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
C.洪涝灾害威胁加重D.土地退化,荒漠化加剧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D.江南丘陵
7.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洮南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黑龙江省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韩国人喜食泡菜、辣酱,对辣椒的需求量巨大,每年从国外进口的辣椒有九成以上来自中国。
洮南市地理条件独特,盛产高品质辣椒。
2000年,洮南市开始从韩国引进金塔辣椒品种。
自此,洮南市取代了地理位置相对韩国更好的山东省,成为韩国进口辣椒的首选地,占据韩国进口辣椒80%的市场份额。
洮南市的辣椒少部分靠机器收割,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人工来收割,人力成本投入高。
洮南市位置示意图
(1)说明洮南市盛产辣椒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洮南市辣椒能大量外销的原因。
(3)推测韩国进口辣椒的来源地由山东省变为洮南市的原因。
(4)请为洮南市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
【答案】1.A 2.C 3.B
【解析】1.我国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差。
读图可知,图中甲商品率基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在我国纬度最高,热量条件差。
故选A。
2.读图可知,N位于珠三角地区,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水热组合状况好,为传统商品率基地。
但是该地城市化速度快,大量农业用地被工业生产占用,非农用地增多,劳动力价格提升,为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导致粮食需求量大增,所以成为粮食输入区。
故选C。
3.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山区、高寒区广,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粮食流通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能促进合理的退耕还林还草,减轻生态压力;促进产业调整,发展当地优势产业,B正确。
西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增加人口数量错误;这里资源丰富,但粮食流通对工业原料供应不是其生态意义。
故选B。
【答案】4.B 5.B
【答案】6.D 7.B
【解析】6.江南丘陵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有利于沼气发酵;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故选D。
7.该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
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才可判断。
故选B。
8.【答案】(1)位于东北平原,地形平坦;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有多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热水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气温低,病虫害少。
(2)洮南市辣椒产量大,品质好;距韩国近,消费市场大;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铁路、公路众多,交通便利等。
(3)洮南市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洮南市辣椒品质更好,更符合韩国人的口味。
(4)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宣传,提升品牌效应;加强天气预报,防止低温冻害;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知,洮南市辣椒产量大,品质好;距韩国近,消费市场大;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铁路、公路众多,交通便利。
(3)洮南市比山东省辣椒生产的优势,要从出口地辣椒的品质、成本、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材料分析可知,洮南引进优良品种,辣椒品质高,更符合韩国人的口味;而且相对于山东地价、劳动力来说,价格低,因此辣椒生产成本低、价格低。
(4)区域农业发展要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该地可以加大辣椒种植和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辣椒品质;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天气预报,防止低温冻害;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