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0份) 人教课标版9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判读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次较高,既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特点等知识的考查,也有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
多以各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表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规律、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关注热点,在此命题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热点题型一全球气候变化例1、【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B【变式探究】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答案(1)A (2)B【提分秘籍】1.全球气候变化表现(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3)(4)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②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③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①海平面上升:②对农业的影响: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举一反三】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线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新人教版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答案】1.C 2.C 3.A【解析】1.图中①是水汽输送,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
解题必备水循环的类型及意义学霸推荐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2.若该区域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则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加大D.地下水位上升3.为城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2答案【答案】1.A 2.C 3.C3.增大城市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故C项正确。
3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旅游安全新人教版

旅游安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成为民俗风情的大观园。
境内地势高低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山川河谷相间,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如路南石林、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湖面广阔的滇池等。
(1)在雨季,云南有可能发生哪些旅游安全问题?(2)引发旅游安全问题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如果你准备在暑期去云南旅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答案】(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引发交通安全、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等。
(2)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多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3)留意天气变化,关注当地天气预报;了解旅游地的地形、地质状况;注意交通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解题必备旅游安全问题1.常见安全问题2.加强预防与管理为确保旅游安全,旅游区经营管理者要做好旅游安全防范与管理工作预防与管理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旅游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完善旅游危险警示标志和旅游安全保护设施;维护旅游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建立旅游安全联动系统;建立旅游安全检查制度,做好旅游安全预报工作;完善旅游救援机制,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旅游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完善旅游保险制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3.做好自我防范自我防范是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
包括旅游前、旅游中的工作。
学霸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南极旅游逐渐兴起,旅游者通常先乘飞机到达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半岛一带观光游览。
(1)说明南极半岛成为南极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原因。
(2)南极旅游需防范哪些安全问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旅游热点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与人文景观。
下图示意重庆某区城部分景区游览线路示意图。
列举旅游者在图示景区游览时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高二地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自然因素的影响B. 人类活动的干预C. 地球运动的变化D. 动植物的进化答案:B2. 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植被生长增加C. 土壤质量提高D. 生态平衡不受影响答案:A3. 下面哪个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氮氧化物C. 氧气D. 水蒸气答案:A4. 气候变化对农业有什么影响?A. 增加农作物产量B. 减少农业投入C. 增加病虫害的发生D. 不会对农业产生影响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方面?A. 提高免疫力B. 增加慢性病的发生率C. 减少呼吸道感染D. 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答案:B二、填空题1. 气候变化会导致______的发生频率增加。
答案:自然灾害2. 气候变化对______的迁徙和繁殖习性造成影响。
答案:动物3. ______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方法。
答案:节能减排4. 在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主要通过______来体现。
答案:气温的升高5. 生态系统一旦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发生______的断裂。
答案:食物链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人类的工业发展、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进而引起气候变化。
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气候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分布范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例如,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栖息在此地区的企鹅数量减少;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气温的升高,使得某些动物栖息环境变得不适宜,进而影响它们的迁徙和繁殖习性。
3. 请列举一些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答案: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推动绿色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加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宣传环保意识,促使人们采取环保行动。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A.开垦沼泽B.开发水能C.保护雨林D.退耕还湖1题,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增加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结合图示可知应为①环节。
第2题,图示⑤表示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人类应保护绿色植物,尤其是热带雨林。
2.C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旱涝灾害对米价指数的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B.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C.高纬度地区取暖能耗减少D.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少4.为了应对全球变暖,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 ℃以内,并争取把气温升幅限制在1.5 ℃之内。
要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3题,自1950年以来,气温逐渐升高,这会使得有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而有的地区动植物数量会减少,故A项错;气温升高会使农作物分布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南半球向南移动,故B项错;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取暖能耗减少,故C项正确;由于气温升高,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增加,故D项错。
第4题,为缓解全球变暖,植树造林,缓解升温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做法。
4.C下图为西伯利亚某湿地上空1千米处空气中CO2浓度变化的观测数据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观测数据曲线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原因是()A.冬季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取暖,排放CO2多B.夏季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呼出CO2多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6.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扩大热带作物的种植面积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C.高山的林线下移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北退缩5题,由图可知,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夏季低,冬季高,主要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冬季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取暖,排放CO2多;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全球变暖1(含解析)必修1

全球变暖1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6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举行。
大会重申支持并落实2016年11月4日生效的《巴黎协定》。
完成1—2题。
1.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将直接有助于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②减轻酸雨的危害③减缓臭氧层空洞扩大趋势④减轻水体的污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青藏高原A.高山雪线下降B.冻土界线南移C.冰川面积扩大D.冰川泥石流增多【答案】1.A 2.D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青藏高原高山雪线升高,冻土界线北移。
气候变暖,高山冰川融化会导致水量增加,冰川面积减小。
与此同时,春季冰川泥石流、滑坡会增多。
全球变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三、全球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着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增加。
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两曲线分别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际气温变化曲线。
给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l表明全球气温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B.曲线2表明全球气温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C.曲线2的变化和人类大规模植树造林有关D.两曲线不吻合,表明全球气温变化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B.高山雪线上升C.全球陆地面积将扩大D.全球水资源更加充沛3.针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大力推进郊区城市化B.在沙漠地区大规模种树种草C.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D.开展国际合作,防治水污染【答案】1.D 2.B 3.C2.由于全球变暖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故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恶化,A错;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高山雪线将上升,B对;海平面上升,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C错;全球变暖引起全球的降水量发生显着变化,有的地方,降水增多,而有的地方,降水减少,D错。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语文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于2019年12月11日在巴黎落下帷幕。
大会就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问题进行了谈判。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2.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4.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5.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A. AB. BC. CD. D6.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B.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
回答以下两题。
7.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酸雨危害严重8.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联合国《2019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新人教版

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
读图,完成1—2题。
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A.A、B B.B、CC.A、C D.A、B、C2.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答案【答案】1.C 2.B解题必备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及影响1.雨带的形成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
2.雨带的推移规律5月份:夏季风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6—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9月份:夏季风南退,雨带开始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
3.夏季风与我国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1)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
(2)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进的早、退的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进的迟、退的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
4.春旱、梅雨、伏旱的形成(1)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2)梅雨:6月中旬,夏季风北移,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称为“梅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答案】1.D 2.D
【解析】1.图中反映的是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图中气温距平总的趋势是波动上升,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
故本题选D。
解题必备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还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和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学霸推荐
读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环境迁移”的原因可能是
A.地震B.滑坡
C.全球变暖D.台风
2.以下措施对该环境问题防治有明显效果的是
A.对建筑物进行加固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将人口全部迁出D.退耕还湖还湿
答案
【答案】1.C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