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形态结构与观察
实验4-小球藻

实验四、环境生物小球藻、轮藻的镜检、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玻片观察与绘图,结合课堂讲解和资料查询,对小球藻等藻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分类、生物学习性、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进行深入的了解。
指导老师:王旭、邝春兰二、三、实验时间:20 周四、实验地点:环境生物学实验室五、实验人员:六、实验内容()概述一绿藻门,卵孢藻科。
藻体单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仅数微米。
无鞭毛,浮游生活。
叶绿体杯形,或为弯的板片状。
造粉核有或无,因种而异。
繁殖时,原生质体分裂数次,生成2、4、8 或16 个不动孢子;因孢子的形态与母细胞相似,故称“似亲孢子” 。
种类较多。
多生长于淡水中,少数生于海洋中;另有一些生活在动物细胞内或水螅等低等动物的内腔内。
性喜温暖,繁殖迅速,可大量培养。
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盐类和各种维生素,可作高蛋白质食物,是宇航中的理想食粮。
又可利用小球藻光合作用时释放氧、吸收二氧化碳,解决宇航中氧的供应。
因它繁殖快,又易于控制,为良好的研究材料。
(二)分类地位小球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
常见的有蛋白核小球藻,其他有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盐生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等。
(三)形态结构小球藻细胞球形或广椭圆形。
细胞内具有杯状(蛋白核小球藻)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
蛋白核小球藻的杯状色素体中含有一个球形的蛋白核。
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的大小依种类而有所不同,蛋白核小球藻直径一般为3—5微米,在人工培养的情况下,条件优良,小球藻会变小一点。
(五)繁殖方式以似亲抱子的方式行无性生殖,首先在细胞内部进行原生质分裂,把原生质分裂为2、4、8,,个抱子,然后这些抱子破母细胞而出,每个抱子长成一个新个体。
(六)生态条件1.盐度:不同种类的小球藻可以生活在自然的海水和淡水中,淡水种类较多,海水种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强,在河口,港湾,半咸水中都可以生存,也能移植到淡水中。
绿藻门的分类依据

绿藻门的分类依据绿藻门是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淡水或海水草藻,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广泛的分布。
目前已知绿藻门包括超过7,000个品种,是植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
绿藻门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细胞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一、形态特征分类依据1、细胞形态:绿藻门的细胞形态非常丰富多样,有单细胞、梭形、球形、卵形、菱形、线形、板状等不同形态的细胞,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对绿藻门进行分类。
2、细胞壁:绿藻门的细胞壁结构多种多样,可以是纤维素、壳聚糖、硅酸盐等物质构成的复合结构,也可以是纤毛和胶质物质形成的具有弹性和黏性的薄膜。
通过对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可以对绿藻门进行分类。
3、生殖方式:绿藻门的生殖方式也非常多样,可以是有性生殖,也可以是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绿藻门在配子形态、配子结构和配子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二、细胞结构分类依据1、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藻门中最明显的细胞结构之一,是绿藻门中独有的一个细胞器,可以通过叶绿体形态、数量和结构等方面对绿藻门进行分类。
三、分子生物学分类依据1、DNA序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NA序列已成为对生物种群进行分类和演化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不同品种绿藻门DNA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对绿藻门进行分类。
2、蛋白质序列:除DNA序列外,对蛋白质序列的研究也可以对绿藻门进行分类。
通过对绿藻门中不同蛋白质的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点,进而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总之,绿藻门的分类依据非常多样,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类依据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分类。
绿藻门的分类不仅具有科学意义,在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显微镜观察小球藻实验报告

显微镜观察小球藻实验报告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微小的生物体或细胞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小球藻的微观结构和特征。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小球藻的形态特征。
2. 理解小球藻的生物学结构。
3. 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小球藻样本- 显微镜- 盖玻片- 移片夹- 显微镜载物玻片- 干净的毛刷或棉签- 脱脂棉纸2. 实验方法:a) 准备工作:- 将小球藻样本放在玻璃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
- 用毛刷或棉签将小球藻样本均匀涂抹在盖玻片上。
- 将盖玻片反面轻轻压在载玻片上,以固定小球藻样本。
b) 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 调节显微镜的光源和放大倍数,使样本清晰可见。
- 通过调节聚焦手轮,使样本的不同部分能够清晰地观察到。
- 用目镜和物镜逐渐调整焦距,直到获得最清晰的图像。
- 观察并记录小球藻的形态特征。
四、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球藻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其细胞通常呈球状或卵圆形。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球藻细胞的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之间。
小球藻细胞内部包含细胞核、叶绿体和细胞质等结构。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较深。
叶绿体是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呈片状或囊状分布在细胞质中。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叶绿体呈现出绿色或淡绿色,具有一定的运动性。
五、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小球藻的微观结构和形态特征。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其细胞大小适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这些结构的存在表明小球藻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特征,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显微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光源和放大倍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其次,通过调节聚焦手轮和目镜、物镜的焦距,可以使样本的不同部分都能够清晰可见。
区分绿藻和蓝藻最简单的方法

区分绿藻和蓝藻最简单的方法
绿藻和蓝藻都属于藻类,通常可以在自然水域中找到它们的身影。
虽然它们都是藻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
如果你想要区
分这两种藻类,那么你需要知道一些特征来进行区分。
下面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1. 了解植物体颜色
绿藻和蓝藻的植物体都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但它们的颜色却不一样。
绿藻主要呈现出绿色,而蓝藻则呈现出蓝绿色或暗绿色。
因此,如果
你在水里看到绿色的植物体,那么它很有可能是绿藻,如果你看到的
是蓝绿色或暗绿色的,那么它很有可能是蓝藻。
2. 观察藻类的形状和大小
绿藻和蓝藻在形状和大小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同。
绿藻通常是细长、
丝状的形态,而蓝藻则呈现出一些不规则的团块形态。
此外,蓝藻的
大小略大于绿藻,因此如果你在水里看到了像丝状的细长植物体,那
么它很有可能是绿藻,而如果看到的是像不规则的团块形态,那么这
很有可能是蓝藻。
3. 使用显微镜观察
如果你想更加准确地区分绿藻和蓝藻,那么你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它
们的形态和结构。
绿藻比蓝藻结构简单,分裂的方式也不一样。
绿藻
的细胞分裂时是等分裂,而蓝藻则是不等分裂。
所以,结合以上特征,在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一些更细小的特征来帮助你准确判断是绿藻还
是蓝藻。
总之,区分绿藻和蓝藻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植物体的颜色、形状
和大小来判断。
如果你想要更加准确的判断,那么你可以通过使用显
微镜来观察藻类的结构和分裂方式。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细心观察,才能准确区分这两种藻类。
观察水藻叶绿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藻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方法和技巧。
3.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加深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水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具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
水藻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呈绿色,内含叶绿素等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藻、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碘液、蒸馏水、酒精、刀片、镊子、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实验台、酒精灯、加热器、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水藻临时装片(1)取新鲜水藻,用刀片将其切成小块。
(2)将切好的水藻放入载玻片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3)用镊子轻轻压平水藻,使细胞紧密排列。
(4)用盖玻片覆盖载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2. 观察叶绿体(1)将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调节焦距,找到清晰的水藻细胞。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和分布情况。
(3)用碘液染色,观察叶绿体的颜色变化,进一步确认叶绿体的存在。
3. 实验数据分析(1)记录水藻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2)描述叶绿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和染色情况。
(3)分析叶绿体的功能及其与水藻生长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藻细胞呈椭圆形,细胞壁较薄,细胞质透明。
细胞内含有多个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在细胞质中。
2. 叶绿体呈椭球形,大小约为2-5微米。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部分叶绿体聚集在一起。
3. 碘液染色后,叶绿体颜色加深,更加明显。
这进一步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六、实验结论1. 水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3. 通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染色情况,可以了解水藻的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功能。
七、实验讨论1. 水藻的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水藻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2. 叶绿体的分布和形态与光合作用的效率密切相关。
绿藻门

(一)形态与构造
(二)繁殖
1、营养繁殖 、 2、无性生殖 、
(1)游动孢子:与衣藻相似 )游动孢子: (2)静孢子:无鞭毛,不动,有细胞壁。形态与母细胞相 )静孢子:无鞭毛,不动,有细胞壁。 同的称为似亲孢子。 同的称为似亲孢子。 (3)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不良时,细胞原生质体分泌厚 )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不良时, 同时细胞内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形成厚壁孢子, 壁,同时细胞内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形成厚壁孢子,环境 适宜时,发育成新的个体。 适宜时,发育成新的个体。
3、有性生殖 、
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 卵式生殖 接合生殖
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衣藻属
(1)形态与构造 )
植物体为单细胞,卵形, 植物体为单细胞,卵形,体前 有两顶生鞭毛,尾鞭型。 有两顶生鞭毛,尾鞭型。细胞壁内层 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 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两伸缩 泡,多数种载色体厚底杯状基部为 一明显的蛋白核, 一明显的蛋白核,细胞核位于细胞 中央, 中央,前端有一红色眼点。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1、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 、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 2、单细胞和群体具鞭毛,多细胞种类 、单细胞和群体具鞭毛, 营养体不动, 营养体不动,形成具鞭毛的孢子和配 能运动。 子,能运动。 3、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 、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 4、载色体与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结构类 、 所含色素与高等植物相同, 似;所含色素与高等植物相同, 主要 色素有叶绿素a和 等 色素有叶绿素 和b等。 5、同化产物为淀粉。 、同化产物为淀粉。 6、细胞有丝分裂有两种类型: 、细胞有丝分裂有两种类型: (1)藻类型,绿藻纲植物的分裂形式 )藻类型, 成膜体, (2)出现成膜体,为轮藻纲和陆生绿 )出现成膜体 色植物的特征 7、运动细胞具两条或四条顶生等长鞭 、 毛,尾鞭型
藻类的结构

藻类的结构藻类是大自然中重要的植物体,常见的藻类有蓝藻、红藻、褐藻、绿藻等。
一、藻类的形态特征1、绿藻的形态特征植物体由单细胞构成,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
2、红藻的形态特征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丝状体上有分枝,细胞内含叶绿素。
3、蓝藻的形态特征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丝状体上有分枝,细胞内含叶绿素。
4、褐藻的形态特征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丝状体不分枝,细胞内没有叶绿素。
5、金藻的形态特征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丝状体没有分枝,细胞内含叶绿素。
6、黄藻的形态特征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丝状体没有分枝,细胞内含叶绿素。
有些藻类有肉眼可见的色素,叫做显色藻。
藻类对于水体的污染十分敏感。
例如硅藻和甲藻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作为食料,而使水体富营养化;绿藻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导致缺氧。
除了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藻类可以作为指示生物外,大部分藻类只能根据环境中叶绿素或胡萝卜素的含量来判断环境质量,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水质的好坏。
二、藻类的生殖和生活史1、藻类的生殖藻类的繁殖常在春夏之间进行。
个别种类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合子。
合子需要在水中游动一段时间,与其他水生动物(主要是原生动物)的遗传物质混合,形成合子团。
合子团随水流运动,落到适当的场所,就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藻类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孢子生殖和配子生殖两种。
孢子生殖一般发生在春季,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的孢子体,无性生殖方式,很少见。
藻类通常是异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繁殖。
藻类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孢子生殖和配子生殖两种。
孢子生殖一般发生在春季,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的孢子体,无性生殖方式,很少见。
藻类通常是异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繁殖。
它们在自然界中与其他生物相比,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繁殖快、容易变异、易于遗传,具有经济价值。
这些特点使藻类广泛分布在水域的各个角落,并且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植物系统分类学-藻

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和c、β-胡萝卜素和6种叶黄素;
光合产物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精子和游动孢子具两条侧生不等长鞭毛,
游
长者向前是茸鞭型;短者向后是尾鞭型。
动 方
(二) 繁殖
向
营养繁殖:藻体断裂,再长成新的植物体。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和静孢子。
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
(三)分布
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固着生活。
象,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造成,故只有在有性 生殖过程中才会出现。换句话说,只要有有性生殖, 就有核相交替。
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的关系: 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则必定有核相交替。
世代交替的演化: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
2021/2/3
19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一章 藻类植物
第九节 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四) 栅藻属 (Scenedesmus) 形态结构特点:定型群体,多为4个细胞(图) 。 无性生殖:产生似亲孢子。
另外成群体的还有美丽奇特的盘星藻(图)和水网藻(图)。
2021/2/3
5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一章 藻类植物
绿藻门的代表植物(三)
(五) 丝藻属 (Ulothrix)
形态结构特点:单列细胞不分枝丝状体,基部有固着器,载色体
或形成不定群体(胶群体)。 有性生殖:多为同配生殖,形成厚壁合子,合子经减数分裂形成
孢子,再形成新个体(图) 。
(二) 团藻属 (Volvox) 形态结构特点:数百到上万个衣藻型细胞形成的空心球体,各细
胞间有原生质丝相连,有生殖胞,故为群体向多 细胞过渡的类型(图) 。 无性生殖: 生殖胞 多次纵分裂 皿状体 翻转作用 子群体(教材p42.图1-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藻形态结构的观察
XXX,YYY,ZZZ
(版权所有,仅限个人)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代表种类的实验观察,掌握绿藻门的主要形态特征,学会区分各种绿藻。
2.理解蓝藻在植物界演化中的地位。
3.制作绿藻装片,观察、分析结果。
4.了解绿藻门的形态演化路径。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1、实验材料:
装片:衣藻属、团藻属、栅藻属、刚毛藻属、丝藻属、盘星藻属、双星藻属、鼓藻属新鲜样品:浒苔属、水绵属
2、用品: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吸水纸、纱布、解剖针、培养皿、
胡萝卜块
3、试剂:蒸馏水、海水
三、试验内容和方法:
(一)藻体外部形态的观察
将采集的海藻样品置于培养皿中,放置在解剖镜下观察藻体形态。
观察藻体颜色、藻体质地、基部情况、藻体外形轮廓、主轴、分枝方式、小枝外形等。
任务:在实验报告纸上绘出藻体的外观轮廓图。
如下图:左图为缘管浒苔的实物图,右图为手绘图。
(二)藻体表面结构的观察
用镊子夹取少部分藻体,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或解剖针铺展,如果太干可滴加1滴海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体表面的细胞结构。
(本次实验中,观察永久装片)任务:在实验报告纸上绘出藻体的表面细胞结构图。
如下图:上:左图为盘星藻属的实物图,右图为手绘图。
下:左图为团藻属的实物图,右图为手绘图
(三)藻体内部结构的观察
做藻体的纵、横切面的徒手切片,观察藻体的内部形态结构,注意观察皮层细胞和髓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注意观察藻体是否有生殖构造,孢子囊或配子囊的形态结构等。
任务:在实验报告纸上绘出藻体的内部结构图。
如下图:左图为缘管浒苔的实物图,右图为手绘图。
(四)其他绿藻:
四、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显微镜使用事项,如光源调至最小,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等。
2、制作装片以及观察海藻形态要在解剖盘中进行,以防弄脏桌面。
3、注意制作装片的操作。
五、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组同学对绿藻各代表种类进行了观察,初步掌握了绿藻门的主要形态特征,学会了初步区分各种绿藻的主要原则。
通过实验,同学们理解了绿藻在植物界演化中的地位。
同时,我们还制作了绿藻装片,并进行观察、分析了结果。
本次实验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绿藻门的形态演化路径,基本上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