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青蛙)解剖

合集下载

蟾蜍解剖实验(讲义)

蟾蜍解剖实验(讲义)

蟾蜍的解剖一、目的与要求1、认识蟾蜍的内部结构,从而了解两栖纲动物的一般特征;2、学习解剖动物的方法,进而了解动物体各器官系统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活蟾蜍、蟾蜍皮肤横切制片、解剖蜡盘、手术刀、中、小镊子、解剖针、玻璃针、大、小剪刀、骨剪、棉花、棉线、镜头纸、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一) 外形观察取活体蟾蜍(Bufo bufo)观察,蟾蜍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裸露,具有疣状突起。

1.头部:具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具有上、下眼睑及瞬膜;眼前有成对的外鼻孔,鼻孔具有鼻瓣;眼后有鼓膜;鼓膜背侧隆起为耳腺(毒腺)(图70)。

2.躯干:颈部不明显,躯干背腹扁。

3.四肢:前肢四指,雄蟾蜍第1~3指基部有黑色椭圆形婚疣,交配时用于抱雌,后肢五趾;后肢比前肢长,适于跳跃。

处死之前可观察蟾蜍背侧两腿基部有一对后淋巴心在微微跳动(图71),淋巴心属淋巴系统。

(二) 处死:1. 穿刺法,即用解剖针从蟾蜍的枕骨大孔插入,破坏其延脑致死。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左手执蟾蜍,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蟾蜍两前肢,用第四指与小指夹住两后肢,拇指在二毒腺之间(即头与脊柱交界处)按压可感知该处有一凹陷,即枕骨大孔,然后用拇指按住头,右手执解剖针由此孔插入3~4mm后,将针尖向前插入颅腔,并用针搅动破坏其脑,然后将针抽回, 再由枕骨大孔处向后插入脊柱神经管,并搅动破坏脊髓,直到后肢僵直,而后又下垂瘫软为止。

如一次未能处死,重复以上过程。

2. 麻醉过量法处死。

配置10 g/L MS-222(鱼安宁)的水溶液,将蟾蜍放入其中10-15分钟即可麻醉致死。

(三) 内部解剖及观察将蟾蜍处死后放在解剖蜡盘中,用剪刀沿腹壁中线稍偏右侧剪开腹壁,向前剪至肩带,向两侧拉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观察如下主要器官系统(图72)。

1.循环系统:(1) 心脏:位于体腔的前端,肝的腹面,被包围在具有两层囊壁的围心囊中,与体腔完全隔离。

心脏可分为以下四部分:①心室:一个,圆锥形,壁较厚。

实验八、蟾蜍的观察与解剖

实验八、蟾蜍的观察与解剖

• 2. 五趾型附肢: 五肢型四肢坚强有力,有多个支点的关节,前
肢借肩带和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关联,后肢 借腰带直接与脊柱相联,既坚硬牢固,又灵活, 不仅可以支持体重,也造就在陆上灵活运动,适 应于跳跃、奔跑等,可以说五趾型四肢出现使动 物登成为可能。
3. 皮肤: 裸露光滑,皮肤腺发达。不具鳞片或外骨骼, 角质化程度低,保水能力差,有呼吸功能。
2. 消化系统: ①食道:咽后的一条短管,位
于喉头背面,下连胃。 ②胃:消化系统最膨大部分,
略偏于体腔左侧。 ③小肠:以十二指肠接于胃
后,下为回肠。 大肠:回肠向后突然膨大 即为大肠,大肠陡直,无 各段区分,又称为直肠, 通泄殖腔。
④ 肝脏:暗红色,分左右两叶,右叶下方分出的中叶。 胆囊:左右两叶肝连接处有一绿色圆形胆囊
2. 有尾目或蝾螈目: (1)小鲵科:极北鲵
(2)隐鳃鲵科:大鲵 产于我国华南或西南的山地溪流中。
(3). 蝾螈科:
3. 无尾目或蛙形目: (1)蟾蜍科:体形短粗,背面皮肤上具有稀疏
大小不等的瘰粒。耳旁腺大,能分泌蟾酥。
(2)蛙科:
黑斑蛙(田鸡、青蛙):成体70~80毫米,背部两侧各有 一条浅色背侧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色,后端带 灰棕色,上面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吻端到肛部常 有一条浅色窄的纵脊线,腹面白色。
(5)姬蛙科: 中小型陆栖蛙类。头狭而短,口小,舌端一分叉。
• 花姬蛙,别名:犁头拐、三角蚂拐。 • 体小,25-30mm。背面粉棕色,两眼间有黑褐色横纹。体背面
有若干粗细相间的倒“V”形纹套叠。
三、材料与用具|:
• 蜡盘、剪刀、镊子、解剖针、乙醚、 大头针、细玻璃管
四、实验步骤:
(一)外形观察: 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躯干末端

青蛙的解剖

青蛙的解剖

青蛙得解剖一、实验目得1、通过青蛙得内部解剖与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与神经系统得形态构造与特点。

2、学习脊椎动物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1、青蛙得外形、皮肤、骨骼与肌肉系统得观察。

2、青蛙得解剖及其消化、呼吸与泄殖系统形态结构得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青蛙、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棉花、乙醚四、实验操作及观察观察蟾蜍得外形,进行解剖,观察蟾蜍得各内部结构特征。

(一)外形观察青蛙皮肤湿润光滑。

身体分头、躯干与四肢三部分。

躯干后端近背方有泄殖孔。

具可活动得上下眼睑,下眼睑有瞬膜。

眼后鼓膜一对。

外鼻孔一对,有瓣膜。

雄蛙头两侧口角处有一对声囊。

前肢细短,四指,生殖季节第一基部有瘤状突起,称婚垫。

后肢发达,五趾,具蹼。

(二)消化系统蛙得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得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与泄殖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与胰脏。

1. 口腔:剪开蛙得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

内鼻孔: 为口腔顶壁前方外侧得一对椭圆形得孔,通过鼻腔与外鼻孔相通。

耳咽管孔位于咽腔得后端,颌角附近有1对大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位于下颌得后部,为口腔后方得1条纵裂缝。

食道开口咽得最后部位就是食管得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2. 食道很短,开口于喉得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3. 胃位于体得左侧,形状稍有弯曲,前端略粗,后端较细,并有一明显得紧缩分,此即幽门,为胃与小肠得交界处。

4. 肠 : 分小肠与大肠。

小肠又由十二指肠与回肠组成,起于胃后,弯向前方得一小段为十二指肠,自十二指肠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得部分为回肠。

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5. 泄殖腔 : 较大肠短小,为汇集肛门,输尿管与输卵管(雌蛙)得管道。

6. 肝脏位于胸腹腔得前端呈红褐色,由较大得左右二叶与较小得中叶组成。

肝脏背面、左右二叶之间有一绿色球形得胆囊,内贮胆汁。

7. 胰脏为一不规则得淡红色或黄白色得管状腺,在胃与肠之间。

把肝、胃与十二指肠翻折过来指向前方,即可瞧到胰脏得背面。

实验二 青蛙的解剖

实验二 青蛙的解剖

{ { 骨骼
系统
中轴骨
头骨 脊柱 胸骨
附肢骨
注意:
1)五趾型附肢 2)头部骨骼特点 3)和鱼纲骨骼相比,出现 哪些新结构
(四) 内部解剖
解剖前先进行口咽腔观察:
舌、内鼻孔、齿(颌齿、犁齿)、耳咽管孔、声 囊孔、喉门、食 管口。
问题1:鱼的舌可以 活动吗? 问题2:内外鼻孔是否联通,
为什么? 问题3:是不是所有牛蛙都
3、消化系统
(1)消化道: 食管:于胃相连,乳白色。 胃:食管下端,弯曲膨大,分喷门胃和幽门胃;具胃小
弯和胃大弯。 肠:分小肠(十二指肠和顺序将上述结构依次认识清楚
(2)消化腺:
肝脏:红褐色,由左右两叶和中叶组成; 胆囊(绿色圆形)位于中叶背面、左右两叶之间,
脂肪体
雄 睾丸 蛙
的 肾脏 泄 肾上腺 殖 输精管 系

膀胱
泄殖腔
五、作业
1、根据观察绘出蛙(或蟾蜍)口咽腔内的结构, 注明各结构名称。
2、思考题:为什么青蛙(或蟾蜍)的肺不是很发 达,其呼吸方式主要有那些?
5、循环系统 心脏-2心房一心室(试测试青蛙心跳频率 分为
心房和心室),初步了解其为变温动物的原 因?(循环与代谢产率的相关性)
动脉
静脉
脾脏
注意:能正确认识各主要动脉弓:颈、体及肺动脉弓 能正确认识前后大静脉,注意有几条?
6、泄殖系统:蛙雌雄异体 (1)泌尿器官: 肾脏:红褐色长而扁平,1对,位于体腔后部,紧贴背
2、躯干部(位于鼓膜后):泄殖腔孔。 3、四肢:前肢(上臂、前臂、腕、掌、指)四 指无蹼(生殖期间雄性第一指基部内侧具婚瘤); 后肢(股、胫、跗、 趾)五趾,趾间有蹼,第一 趾内侧有一角质化的距。

实验四、蛙(蟾蜍)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优秀文档】PPT

实验四、蛙(蟾蜍)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优秀文档】PPT
(2)咽颅:包括构成上下颌的骨骼及舌骨。
2.脊柱:蛙(或蟾蜍)的脊柱由1枚颈椎,7枚躯干枢,1枚 荐椎和1个尾杆骨组成。
(1)椎骨的一般构造:取1枚躯干椎观察。
(2)颈椎:为第1枚椎骨,也称寰椎。寰椎无横突和前关节 面,其前面有2个卵圆形凹面,与头骨枕髁相关节。
(3)荐椎:具长而扁平的横突,向后伸展与髂骨的前端相关 节。椎体后端有2个圆形小突起,与尾杆骨前端相关节。
骨骼标本。 (二)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蜡盘、解剖器、大头针、
玻璃培养皿(缸)、滴管、吸水纸。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活体观察蛙的外形要注意区分雌雄。 2、注意皮肤与皮下肌肉的连接程度及
意义。
3、骨骼的观察应该注意由整体到局部 的进行。
4、实验观察及记录应注意顺序性,由 外到里,由前到后,一个系统到一个 系统的解剖。
通过观察蛙蟾蜍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了来解两栖类由水生发展到陆生在上述结构和机能上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特点
实验四、蛙(蟾蜍)的外形、皮肤、骨骼和 肌肉系统
实验属性:基础 开出要求:必开
玉溪师范学院:李红梅
一、实验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蛙(蟾蜍)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了 解两栖类由水生发展到陆生在上述结构和机能上所表现出来 的适应特点。 2.学习双毁髓处死蛙类的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
(4)尾杆骨:是由若干尾椎骨愈合成的一细长棒状骨。其前 端有2个凹面,与荐椎后方的两个突起相关节。
椎体的类型
3.附肢骨骼 (1)肩带、胸骨、前肢骨
(2)腰带和后肢骨
蛙 的 骨 骼 系 统
(四)肌肉系统: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或 蟾蜍)。双毁髓——刺毁蛙的脑和脊髓

实验二:蟾蜍的解剖和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观察

实验二:蟾蜍的解剖和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观察

实验二:蟾蜍的解剖和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蟾蜍的解剖方法。

2.掌握双毁髓法对蟾蜍进行麻醉。

3.观察蟾蜍软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

4.观察蟾蜍的内脏。

二、实验原理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瘫软,但还处于活体状态,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

剪下剑突软骨,用亚甲基蓝将剑突软骨细胞染色,用显微镜观察。

再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试剂3.实验器械:光学显微镜、解剖盘、毁髓针、剪刀、镊子、吸水纸、大头针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握住蟾蜍,中指抵住蟾蜍胸部。

拇指按压其背部。

右手拿着解剖针自双眼之间沿中线刺入凹陷处,即枕骨后凹。

将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搅动,捣毁脑组织。

然后将针退回枕骨大孔,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插入椎管,旋转解剖针,破坏脊髓。

直至蟾蜍四肢僵直而后又松软下垂。

即表明脑和脊髓破坏完毕,即可拔出解剖针。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用镊子提起腹面皮肤,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面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

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

然后将皮肤向两侧拉开,可见皮肤与皮下肌肉连接松散,两者之间较大间隙为皮下淋巴腔,翻看皮肤内侧可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略偏左侧,剪开腹壁至肩带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用剪刀剪取薄的剑突软骨组织,用亚甲基蓝试剂染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细胞;4.小心剥离腹壁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分开,暴露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分开其他器官和系统,找到蟾蜍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并用剪刀、镊子等将其完整的分离出来,放到解剖盘上,观察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形态及位置;5.将蟾蜍倒进指定的垃圾桶内,洗净实验仪器,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精巢毕氏器六、实验结论1.雄性蟾蜍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小管和输精管、米氏管组成。

蟾蜍骨骼标本实验报告(3篇)

蟾蜍骨骼标本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熟悉骨骼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两栖动物,其骨骼系统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但也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蟾蜍骨骼标本,可以了解其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为研究两栖动物骨骼系统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骨骼标本、解剖盘、解剖镊、解剖针、解剖剪、显微镜等。

2. 仪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计算机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蟾蜍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1)将蟾蜍骨骼标本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其整体结构。

(2)注意观察骨骼标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了解其骨骼系统的组成。

2. 观察骨骼标本的各个部位(1)头部骨骼:观察头骨、颅骨和颌骨等部位的结构和形态,了解其保护脑部和颌部的作用。

(2)躯干骨骼:观察脊椎、胸骨和肋骨等部位的结构和形态,了解其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3)四肢骨骼:观察四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结构和形态,了解其支持身体和提供运动功能的作用。

3. 观察骨骼标本的关节结构(1)观察关节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2)观察关节面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关节的承重和运动功能。

4. 观察骨骼标本的骨骼肌附着点(1)观察骨骼肌的附着点,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2)观察骨骼肌的形状和走向,了解其与骨骼的关系。

5. 观察骨骼标本的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观察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关系,了解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2)观察骨骼系统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头部骨骼、躯干骨骼和四肢骨骼。

2. 蟾蜍骨骼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头部骨骼保护脑部和颌部,躯干骨骼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四肢骨骼提供运动功能。

3. 蟾蜍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关节连接骨骼,实现骨骼系统的运动。

病生实验报告蟾蜍(3篇)

病生实验报告蟾蜍(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的生理现象,了解蟾蜍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蟾蜍的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皮肤,暴露出内脏器官。

(2)用镊子取出蟾蜍的心脏、肺、肝脏、胃、肠等器官。

(3)观察心脏的搏动、肺的呼吸运动、肝脏的颜色和质地、胃的蠕动等生理现象。

2. 蟾蜍的呼吸实验(1)观察蟾蜍的呼吸运动,了解其呼吸方式。

(2)剪开蟾蜍的胸腔,暴露出肺。

(3)观察肺的呼吸运动,了解肺的呼吸功能。

3. 蟾蜍的循环实验(1)观察蟾蜍的心脏搏动,了解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2)剪开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

(3)观察心脏的血液流动,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4. 蟾蜍的消化实验(1)观察蟾蜍的胃和肠,了解其消化功能。

(2)将蟾蜍的胃和肠取出,观察其消化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的呼吸:蟾蜍的呼吸运动为肺呼吸,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为蟾蜍提供氧气。

2. 蟾蜍的循环:蟾蜍的心脏搏动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在心脏内循环流动,为蟾蜍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3. 蟾蜍的消化:蟾蜍的胃和肠具有消化功能,胃内有胃腺分泌胃液,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共同参与消化食物。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蟾蜍的解剖、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现象的观察,了解了蟾蜍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培养了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安静,避免干扰蟾蜍的正常生理活动。

2. 解剖蟾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蟾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蟾 蜍(青蛙)的 解 剖 —生物实验班专用
实验目的
1. 通过蟾蜍的观察和内部解剖, 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 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2. 掌握一般的解剖技术。
实验步骤
一、观察外形:体型、皮肤
二、麻醉 捣毁脊髓法
枕 骨 大 孔
头 部 与 身 体 交 界 处 有 皱 褶
掏 毁 大 脑 时 探 针 贴 近 背 部 皮 肤
13、子宫
14、脂肪体
15、毕达氏器
16、米氏管
17、泄殖腔
作业与思考
两栖动物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哪些 方面表现出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三、解剖
1、 剪 开 腹 部 皮 肤
2、 剪 开 腹 面 左、
右 肢 皮 肤
3、胃
4、肝脏
5、胆囊
、胰管、输胆总管
7、肾脏(毕达氏器(蟾蜍) 退化的卵巢,在生殖腺和脂肪体之间;米氏
) 管 退化的输卵管。
8、输精尿管
9、膀胱
10、卵巢、输卵管
11、未发育卵巢
12、喇叭口白色的弯曲的输卵管,其前端在肺的基部,扩大成喇叭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