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 (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开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1949.10——1950.10)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什么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意图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_第15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_课件

板书设计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背景 • 2、经过 • 3、内容 • 4、意义 •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 1、会议的时间与主题 • 2、会议的性质与形式 • 3、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其作用
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世界格局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外交形势:
严峻
政治: 敌对 外交: 孤立 经济: 封锁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 “另起炉灶”:废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 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 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在考 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 “一边倒”政策,就是宣布新中国将倒向社会 主义一边。
参考答案: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 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 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 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 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殖 民主义的鲜明特点,对后来世界形势的发展有着深远 的影响:“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 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 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 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 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 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 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与中国建交国家
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及利亚、越南、印度、瑞典、 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第15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人教版]
![第15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101dd650e2524de5187e1e.png)
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事 包 围 示 意 图
请结合图片和P76第二自然段思考:建国初 期,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有利形势和不利形势?
外交形势:
政治:支持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经过:1953年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19 54年确立
(2)内容: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3)意义:
(2)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周恩来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2.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 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 3.体会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3)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中出现了分歧,这里的分歧具体指什么? 分歧出现后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各指什么? 同 (1)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2)面临问题相同:都需要发展国
阅读体会:求同存异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外交原 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原则。
3、请简要介绍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和主题?万隆会 议上出现怎样的变化?当时周恩来总理采取了什么对策?请 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对“求同存异”的理解。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 “同”包括( )
A、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B、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C、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D、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1、新中国成立的外交原则是什么?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哪 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 你的观点。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 取得了什么成果?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于什么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作用?
(1)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 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2)一些国家在美国等的挑拨下,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 议程。
(3)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他强调亚非各 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 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三、适时点拨
1、新中国成立的外交原则是什么?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的是哪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 是否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面对新中国面临的 外交形势,新中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
(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课件2: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 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 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 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 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 搞颠覆活动” 。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 内容:
意义:
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提出。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不独立
不平等
无自主权
《《南马辛京关丑条条约约》》的的签签订订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 自主 和平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二战后国际形势
苏联 中国
美国
社会主义阵营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 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共12张PPT)

材料一:
材料二: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近代中国的历 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 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 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传》
旧中国的外交=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本政府为 代表中华人民 共和国全国人 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互利及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等 项原则的任何 外国政府,本 政府均愿与之 建立外交交系。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
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 个国家
(按时间先后)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1、越南民主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6、瑞士联邦
17、芬兰共和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时间 提出 者 内容
五项原则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 周恩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小结
课外拓展——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
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 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 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 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
第15课_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_PPT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 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 • • • •
日内瓦会议 时间:1954年4月至7月 地点:日内瓦 身份:五大国(英法美苏中) 内容: 周恩来
1954 年日 周恩来总理出 内瓦会议上 色的外交才能和 的周恩来 政治家风度,为 第一次亮相 新中国赢得了很 国际舞台, 高的国际声誉, 周恩来所带 大大提高了中国 来的绝对是 的国际地位,为 超乎想象的 打开新中国外交 精彩。
的新局面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万隆会议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 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万隆会议的性质、讨论的中心问题。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讨论的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 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事 包 围 示 意 图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49年12月,毛泽东 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 出访。
1950.2.14《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 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 “同志+堂兄”的关 系
玄奘西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
南京条约的签订现场
•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 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 • 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国侵略。 • “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 根本改变? • 新中国成立后
山东省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新人教版

3
4
5
6
如果中国的龙,印度的水牛, 埃及的人面狮,缅甸的孔雀,泰 国的白象,越南的蛇,菲律宾的 老虎,印尼的公牛团结一致,必 将国际殖民主义粉碎
7
8
9
10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 极。
14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5
16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举 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 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 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 上发言。
1
一.建国初外交 1949年,同17国建交 最早:苏联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三.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3.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4.意义
2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 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一个美国记者
111949年10月2日,源自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 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 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后合影。
12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 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 次出访。
13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 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 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这段话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独立自主C.求同存异D.共同发展
2.现在全球有194个主权国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65个国家。
你知道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1个B.16个C.17个D.27个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政策,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应用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关系④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4.建国初周总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③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④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下列史实中没有关系的是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起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外交的基本准则
C.大国干涉——万隆会议
D.“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会议成功进行
6.见右图,这是东南亚的一座美丽的城市,素有“爪哇
的巴黎”之称,这座城市也因52年前一次著名的国际
会议在这里召开而闻名。
你知道它是
A.印度的万隆B.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C.缅甸的仰光D.泰国的曼谷
7.2005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亚非会议50
周年纪念活动。
50年前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刘少奇
8.学习新中国外交起步,明确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根本差异。
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就被强食,弱国无外交②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的失败③誓死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二、分析材料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
材料二:周恩来在 A 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 B 。
”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会议取得巨大成功,增进了亚非各国人民间的友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哪一重大原则?你能说说它的主要内容吗?
(2)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要不要这一原则?请说说你的理由。
(3)材料二的A指的是什么会议?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一种精神是什么?请说出这个精神的涵义。
(4)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在新时期,你认为中国如何深入推行和发展和平外交政策?
三、综合探究题
10.阅读材料
新华网北京2006年1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解密外交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档案》(1949-1955)23日在京首发。
书中许
多国书、照会、图片等珍贵文献都是首次公开发表。
该书是根据外
交部已解密的档案,将1949年至1955年间中国与26国建立外交关
系和建交谈判的有关文献汇集而成。
该书再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
潮的历史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初期,面对当时复杂严峻的
国际形势,新中国外交确立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三大方针和外交政策。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切缅怀
开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缅怀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先贤们,更好地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件颇有意义的事。
该书由原副总理钱其琛题写书名,由原副委员长黄华题词,国务委员唐家璇作序,内容生动、真实,是研究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历史的一部好书。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
(2)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都是什么含义。
并总结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3)下列的外交成就不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B.印度代表团访问中国,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D.基辛格秘密访华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A 7.B 8.C
二、
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需要。
([提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去分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已
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会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处理国际争端仍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万隆精神。
涵义是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
(4)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其它各国的友好关系。
三、综合探究题
10.(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另起炉灶”是指同旧中国的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承认旧的外交关系的所签署条约,不承认国民党时期外国派驻中国的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先肃清和清算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势力,再考虑建立新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就是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反对帝国主义阵营,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维护世界和平。
(3)选D。
(4)此问为比较性的分析题。
可从具体的事实分析入手。
旧中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如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新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的。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港澳的回归,中国成功加入WTO组织。
此问为开放性问题。
符合题意即可。
感想:弱国无外交,要想我们国家能以独立、富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