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知识分享
生物高考知识点激素调节

生物高考知识点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而激素则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出来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在生物体内以血液为介质传递并对特定的靶细胞产生作用。
激素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巧的调节网络,下面我们将分别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激素及其调节作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胰岛素和血糖的调节问题。
胰岛素是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在血糖升高时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促进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内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同时也能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除了胰岛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激素调节机制。
在压力或紧张的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这个激素会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而ACTH又会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等激素。
皮质醇则能提高机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促进糖原的减少,同时也会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激素调节机制之外,青春期的性腺发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激素调节过程。
女性的卵巢内分泌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正是这些激素的调节作用,青春期女孩子的乳房才会发育,生理周期才会开始。
而男性的睾丸则分泌了睾酮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够促进男性的性腺发育,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此外,甲状腺激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因子。
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体温、心率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功能。
当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时,机体会出现甲亢,而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机体的代谢异常、体重减轻等症状。
总结起来,激素调节是生物体内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调节机制,它涉及到许多生理功能的协调与平衡。
上述只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激素及其调节作用的示例,实际上激素的种类非常多,每一个激素都在维持着生物体内部稳定的环境。
对于生物高考来说,对激素调节机制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植物的激素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和运输的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合物,通过激素的合成、运输和作用来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
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植物六种主要的激素:- 生长素(IAA,インドール-3-酢酸):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 赤霉素(gibberellins):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 絮果酸(abscisic acid):抑制生长,促进休眠和干旱适应性。
- 生长抑素(ethylene):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
- 发芽素(brassinosteroids):促进植物发芽和生长。
2. 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多种组织中合成,如根尖、茎尖、果实和叶片等。
- 激素通过细胞间运输、细胞内运输和体液运输方式在植物体内进行传递。
- 运输途径包括:主要的维管束运输和胶质体运输。
3. 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激素能够调节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
- 激素还参与调控器官的形成和发育,如根、茎、叶、花和果实。
- 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开花、开果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 植物激素调节机制:- 多数植物激素是通过结合蛋白质受体,从而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活性来发挥生理效应。
- 激素通过激活基因转录、增加或减少蛋白质合成等方式,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对植物的种植和利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知识点在各个教材版本中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建议结合相关教材进行学习。
高三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三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激素,作为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调节物质,扮演着调节和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角色。
在高三生物学中,激素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激素的种类、作用和调节机制对于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一、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蛋白质类激素、类固醇激素和生物胺类激素。
不同类型的激素在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
蛋白质类激素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它们通常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调节细胞代谢和生长。
类固醇激素包括睾丸激素、雌激素等,它们通过进入细胞内部,结合靶蛋白质,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生物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它们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
每一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靶组织和作用方式,这些作用细节的理解对于解答生物学题目至关重要。
二、激素的调节机制激素的产生和释放通常受到负反馈机制的调节。
负反馈机制指的是当血液中某种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其产生和释放,从而维持激素浓度在适当范围内。
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为例,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低时,位于脑下垂体的甲状腺刺激素释放激素(TRH)会被释放,促使脑下垂体分泌甲状腺刺激素(TSH)。
TSH随后进入血液,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提高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
一旦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它会抑制TRH和TSH的分泌,形成负反馈。
除了负反馈调节,一些激素的释放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外界刺激、内在生理状态的改变等。
例如,饥饿状态会促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提高血糖浓度;运动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提高心率和血压。
这些非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使得激素能够在不同的生理需求下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激素与生理现象的关系高三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激素知识解释生理现象。
例如,为什么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会发生情绪波动和乳房胀痛?这可以解释为卵巢激素在月经周期中的波动引起了这些生理变化。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以下是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大全:
1. 激素的定义:激素是一种能够通过血液或组织液传播,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能够调节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和行为。
2. 调节器官:内分泌腺和靶器官是激素调节的主要器官。
内分泌腺负责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靶器官则接受并响应激素的作用。
3. 内分泌腺: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和胰腺等。
4. 主要的激素:激素可以分为蛋白激素、脂质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常见的激素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素、胰岛素、雌激素和睾丸激素等。
5.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通过结合到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表达,来实现对生物体的调节。
6. 负反馈调节:机体内的激素分泌一般受到负反馈调节的控制。
当某种激素的水平过高时,会抑制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以维持激素水平的平衡。
7. 等位效应:不同激素融合在同一靶器官上的效应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增强,叫做等位效应。
8. 激素调节的例子:垂体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调节、性激素对性成熟和生殖的调节等。
9. 激素失调引起的疾病:激素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和内分泌肿瘤等。
10. 人工激素应用:人工合成的激素可以被用于医疗和农业上,如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激素农药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等。
以上是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可以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生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高三生物学中,激素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内分泌腺体分泌,通过血液传递到靶器官,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激素及其调节功能。
一、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对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影响。
它可以增加体温和基础代谢率,促进骨骼的发育和骨骼的再吸收。
过多或过少的甲状腺激素都会导致身体不适,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主要调节机体的血糖水平。
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将血糖转化为能量。
胰岛素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而胰岛素过量则会导致低血糖。
三、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女性体内的激素,对生殖系统起重要作用。
雌激素可以促使子宫内膜的增生和排卵,控制女性月经周期。
孕激素则可以维持妊娠,保护胎儿的发育。
女性在月经周期和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生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雄激素雄激素主要由睾丸分泌,对男性的性征和生殖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雄激素可以促使精子的形成和发育,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的密度。
男性中出现雄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导致男性不育症等问题。
五、垂体激素垂体是脑下垂体的前叶腺体,它分泌了多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它们分别对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起调节作用。
六、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对机体的应激和紧张状态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提高心率和血压,增加肺活量,促进肌肉血管舒张,传递机体应对紧急情况的信号。
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律不齐等问题。
激素调节对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它们相互之间进行复杂的调控关系,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调节系统。
当人体内的激素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性反应。
因此,了解激素的调节机制和功能对我们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起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高三生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理解不同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以便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干货丨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

今天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些有关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高三同学们可以收藏一下!高二同学们正在学习的可以仔细看看还有哪些自己没有记忆深刻的,抓紧时间强化一下吧!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 肌糖元 ( 肌糖元 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 胰高血糖素 提高血糖浓度由 胰岛B细胞 (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血糖含量升高时: 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 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胰岛素与 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寒冷、过度紧张等刺 激( 促进 ) (促进)(抑制) (抑制)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笔记)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H+、等的调节【区分: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腺,泪腺)【阉割催肥的原理是割除牲畜的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而且驯良,节约能量,利于育肥】【激素的化学本质】(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外分泌部:分泌胰液1胰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内分泌部:胰岛胰岛B细胞:胰岛素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重要考点,一定要会区别肝糖原和肌糖原)3、血糖调节过程①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③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另外还有肾上腺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叫做“拮抗作用”④胰岛素分泌异常分泌少:糖尿病(多尿:排出糖分时带走大量水)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防治: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4、血糖平衡的意义人的正常血糖浓度在3.9-6.1mmol/L(或80-120mg/dl),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五、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功能(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调节方式:负反馈【反馈调节的类型与实例】反馈调节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排尿排便、血液凝固、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高三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三激素调节知识点激素调节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多种生理过程,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掌握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以及应对高考生物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三生物学中常见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激素调节的基本原理激素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靶器官组成,它们通过血液循环相互联系。
内分泌腺负责合成和分泌激素,而靶器官则对激素做出反应。
激素调节的基本原理是:1. 负反馈调节:当机体内某种物质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激素系统会通过负反馈的方式进行调节。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高浓度的物质会抑制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该物质的生成或释放;低浓度的物质则会刺激激素的分泌,增加该物质的生成或释放。
2. 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是一种少见的调节机制,它与负反馈调节不同,高浓度的物质会刺激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该物质的生成或释放;低浓度的物质则会抑制激素的分泌,减少该物质的生成或释放。
二、主要激素及其调节功能1. 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它可以促进骨骼和软骨的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以及促进脂肪分解等。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等。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激素(TSH):TRH是由下丘脑产生的,它可以促使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而TSH则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
T3、T4对机体的影响很广泛,包括调节能量代谢、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发育等。
3.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入胞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则由胰岛α细胞分泌,它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升高血糖浓度。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雄激素和雌激素:雄激素主要由睾丸和肾上腺分泌,而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
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2.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4. 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1)受到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也不弯曲(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直立生长(4)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5. 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6.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7.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8.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9.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10.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1.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茎12.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1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1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1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6.在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调节最为重要。
17.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
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类物质转化成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性激素——雄激素——主要是睾丸——雌激素——主要是卵巢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特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孕激素——卵巢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本质是脂质,其余为蛋白质。
18.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作用。
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9.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反馈作用。
20.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
例如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21.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
例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5、激素的调节:①纵向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代谢加强。
B、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 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②横向调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6、在体液中除激素外,还有CO2、H+等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
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1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2、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13、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语句:
1、兴奋的传导: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形成局部电流回路:a.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②.细胞间的传递(通过突触来传递):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b、兴奋传递过程:膜电位变化→突触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
2、躯体运动中枢(存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A、当刺激中央前回顶部时,可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时,倒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时,可以出现相应器官运动。
B、分布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a、不同的: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b、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猜你感兴趣的:1.高二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梳理2.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3.高中生物人体激素调节知识点4.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5.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