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刺客排行榜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刺客有三人竟然是屠夫!剩下一个还是屠夫好友!

中国四大刺客有三人竟然是屠夫!剩下一个还是屠夫好友!

中国四大刺客有三人竟然是屠夫!剩下一个还是屠夫好友!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刺客,但这四大刺客中,竟然有三人出于同一职业——屠夫,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啊!专诸鱼腹藏剑刺王僚专诸(?—前515年),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

屠户出身,英武有力,侍母至孝。

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妻一唤,他便束手而回。

专诸后与伍子胥结拜。

后来专诸受公子姬光之托,刺杀吴王僚。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

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

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

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

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

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经过三年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成熟后,公子姬光邀请吴王僚吃烤鱼,并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吴王僚赴宴时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便躲入地下密屋。

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吴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

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吴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吴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

要离断臂刺杀庆忌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

其父为职业刺客,一说要离为屠夫,一说要离以捕鱼为业。

他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

他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

今无锡鸿山东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离捕鱼、晒网的地方。

吴王僚被刺死之后,其子庆忌逃出吴国,暗中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庆忌此人有“万人莫当之勇”,可“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01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

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

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

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

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02裴矩是个贾诩似的人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

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

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

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

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裴矩是今之山西省人,起初他担任了一些次要职务,之后他被派往广州地区平定叛乱,他远征告捷,并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

从此他开始负责隋帝国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在这里他面对帝国的最大外部威胁——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他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

转:盘点: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九大最著名的绝世刺客

转:盘点: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九大最著名的绝世刺客

转:盘点: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九大最著名的绝世刺客越女即金庸短篇作品《越女剑》中的越女阿青,因《剑侠传》中称她是来自赵国的,所以也叫赵处女。

她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年代最早最著名的一位剑术大家,《吴越春秋》中记载她回答越王“夫剑之道如之何?”的问题时说“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

道有门户,亦有阴阳。

开门闭户,阴衰阳兴。

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布形候气,与神俱往。

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

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剑术综论,说出了最上乘武学的道理,无怪越王赞道“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金庸在《越女剑》中对越女的剑术也有精彩描写,越国的剑士只学到了越女的一丝一忽的剑法影子,便成为了天下无敌的武士,则越女剑法之高,已无需任何赘言。

越女在中国剑术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到了后世,越女剑法成为了剑法中的一大宗,义守襄阳的大侠郭靖便精于此剑术,越女可说是开创了剑术天地的一代宗师,长青列她为第一剑客。

二:独孤求败独孤求败是金庸作品中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从未在作品中真正出现,然而其境界之高,令人无限神往。

传下的两个传人更是分别在各自的江湖中大显身手,出尽风头。

此傲视群雄之一代剑魔,入榜当无疑义。

且看剑冢独孤遗刻“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

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乎!”对其剑术无须任何说明,此遗刻足矣!三:杨过第三次华山论剑的“西狂”,独孤求败的第一个再传弟子。

中剧毒在先,断右臂于后,随时可能倒毙于地,正是人生最低谷之际,得遇独孤求败之剑冢。

习得了令其扬眉吐气、傲视群雄的玄铁剑法。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个字道出了剑学中的一番新天地,历来剑法无不以千变万化的招数取胜,而玄铁剑重达七十余斤,比战场上使用的长枪大戟尤重数倍,便是臂力再强之人也万难用这柄剑使出什么精妙招数,杨过习剑,未得一招一式传授,完全是在大雕的督促下学得了使用重剑的方法,又在瀑布急流中借助大自然的神威增长剑力,终于悟得了“大巧不工”的剑学精义,杨过使剑完全凭借沛然莫能与御的浑厚内力,在这等内力运使下已不需要任何花巧剑招,随便一劈一刺都威不可当,重阳宫一战,杨过大显神威,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之流总也算是武林中一号人物,在玄铁重剑下竟是不堪一击!金轮法王五轮齐出,还是抵敌不住神剑威力,在玄铁剑下,他的五轮简直如同豆腐一般,杨过以一柄剑压住金轮法王、达尔巴、霍都三大高手,意气风发,十余年后小郭襄听母亲讲到这段往事时仍是不禁悠然神往。

古代四大刺客

古代四大刺客

古代四大刺客
四大刺客指史书中记载的刺客,相传为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

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

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

中国历来多侠客,侠客中最伟大的就是为国家为人民而献身的大侠,就像是郭靖那样,金庸先生说是侠之大者。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侠客,他们其实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是为了自己的义气,显示自己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贞不屈,为了博得历史上的美名,去做刺客。

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刺客。

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

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

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战国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一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二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来看看这些人都有哪些事迹吧。

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公元前276年—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出生地是韩国轵(今济源东南),春秋末期,年少时侠义,惹上杀人之罪,带上母亲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是吴起的好友,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就是严遂)知遇之恩,一个人带着剑就去了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就在台阶上,之后被侠累的数十位侍卫抓住。

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荌,之后用剑自己毁容,挖眼、剖腹自杀。

他的姐姐在韩市寻认弟弟尸首,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

这个刺客虽然成功了,但是感觉有点糊涂,为了知遇之恩,就随便刺杀,大哥,你的刺杀意义何在?想过没有。

豫让是晋国人,在三家分晋前曾经做过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然而不得重视,最后在智伯的门下,为智伯所尊重和器重。

智伯为人贪婪想吞并赵、魏、韩三家的封地,最后被三家联手消灭,晋国也被一分为三。

而豫让深感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赵襄子。

豫让为了刺杀成功,不惜改头换面,吞炭毁容,最后多次刺杀未遂,赵襄子也感念豫让的侠义,脱下衣服给豫让连刺三剑以完成豫让的心愿。

战国末期人,姜姓,人称庆卿,庆氏(古时“荆”音似“庆”),出生地是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

他的刺杀是意义最大的一位,虽然失败了,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有荆轲的身影,某手游里的阿珂(最早版本是荆轲)也是这个原型。

早年游历到燕国,经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太子丹心急火燎探讨对策,荆轲献计带上燕督亢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去见秦王,伺机刺杀秦王,一切准备就绪后,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一度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就是这么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刺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刺客
导语: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四位突出的刺客。

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抱着必死之心,大胆行刺,也因此而留名历史。

他们被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四位突出的刺客。

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抱着必死之心,大胆行刺,也因此而留名历史。

他们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那么这“四大刺客”指的是谁呢?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事迹呢?
四大刺客之一专诸——专诸刺王僚
专诸(?-前515),亦称鱄设诸,春秋时吴国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专诸因为其“鱼肠剑”的壮举而名垂青史。

专诸是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整天打架滋事、惹是生非的人。

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专诸刺王僚”。

四大刺客之一要离——要离刺庆忌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中国古人心中的英雄,被推崇为天下勇士。

要离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

春秋时期最狠刺客,毁容、吞炭、自残,只为报答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最狠刺客,毁容、吞炭、自残,只为报答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最狠刺客,毁容、吞炭、自残,只为报答知遇之恩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文:路人望有一类人,他们有的武功高强,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肝义胆,有的铁石心肠。

他们能力超群,有的能帮人报仇泄愤,有的能歼灭一支军队成名四方,有的还能毁灭一国建立功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留下自己光辉的篇章,他们有着特殊的称呼——刺客。

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刺客侠士的事迹,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

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被后人传颂着。

他们就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在这四个人里,最让人感到悲壮,可敬,扼腕的就是豫让的事迹。

豫让,春秋末期晋国人。

当时的晋国国势式微,国家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范,赵,智,魏,中行)把持。

他们有各自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公元前458年智,赵,韩,魏灭范,中行两家并分其地,只剩下了智,赵,魏,韩四家。

当时以智家的实力最为强大。

而此时的豫让最初为范氏家臣,后又转投到中行氏做家臣,说来惭愧,豫让在其两家都没有受到重用一直都是默默无名,丝毫没有任何闪光点。

直到他做了智氏(智伯)的家臣后,才受到重用,并且主臣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并且很受智伯的尊重。

可是,正在豫让享受和智伯主臣二人的幸福时光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变故又把豫让带进了无底的深渊。

公元前455年,一向骄横跋扈的智伯因向赵氏索要土地未果便恼羞成怒的联合魏、韩两家以晋哀公的名义一起发兵攻打赵氏(赵襄子),实力不如三家的赵襄子退守晋阳(现太原)。

结果在公元前453年,由于智伯的狂妄自大,被智伯武力裹挟的韩氏和魏氏一起反水,与赵襄子合谋用一场大水逆转了局势,不但击溃了智伯的军队,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并且智伯被擒杀后,最恨他的赵襄子还把他的头盖骨漆成了酒具。

而死里逃生的豫让躲进了大山里,听闻智伯的惨死,再日夜思念智伯的好处,痛苦和愤怒的豫让让自己立下一个誓言,报仇!可是怎么报仇呢?总不能坐在家中扎个草人,画个圈圈诅咒赵襄子早点死吧。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八大刺客排行榜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八大刺客排行榜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八大刺客排行榜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八大刺客排行榜2017-03-02 20:15最著名的《刺客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上的一篇文章。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刺客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一、最佳上镜刺客:荆柯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最后被杀。

荆柯刺秦王的故事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

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二、最佳创意刺客:专诸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吴王僚当时就死了。

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王僚手下的人一时混乱不堪。

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

三、最佳悲情刺客:要离吴王阖闾欲派人刺杀出逃在外的吴公子庆忌,伍子胥推荐了要离。

后来,要离使出"苦肉计",杀妻残身,假意投奔庆忌,庆忌身材魁梧,力大如牛,被称为吴国第一勇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刺客排行榜(转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太白先生这首《侠客行》,每次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

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千古侠客的影子。

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最著名的当归太史公的《刺客列传》。

我在敬仰先烈英雄事迹的时候,不经意把那些惊天动地的古代侠客们归类到了一起,美其名曰:刺客名人堂。

里面究竟供了什么人?让我一一为你揭晓。

一、最佳上镜刺客:荆柯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
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

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二、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
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

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

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

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

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

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

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

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三、最佳悲情刺客:要离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

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

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

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

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
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

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

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

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

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

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

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
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说完自刎于金殿。

好一个悲情壮士,为主卖命,竟弄了个家毁人亡!
四、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

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
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

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

聂政婉言辞谢。

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母亲在世,姐姐未嫁,我
不能死也。

”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

聂政深受感动。

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
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

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

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

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

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韩国为了知道刺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
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

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

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这个故事,我看一次感动一次,聂氏姐弟的侠义之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五、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

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

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

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

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
劫持了齐桓公。

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

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
恃强凌弱太过分了。

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

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

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

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六、最佳谋略刺客:侯赢、朱亥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

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保安,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

朱亥,
杀猪专业户,是位奇人,隐于市井之间。

此2人为协助信陵君救赵,起到了关键作用。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
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

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

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

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

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已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

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
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

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

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缜密有序,是一个绝佳的策划案。

七、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

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
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

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

”豫让决定誓报此
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

结果未
遂。

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

机会来了,豫
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

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

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

”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很显然,豫让算不上业务熟练,但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敬业的刺客。

他让我想起了毛爷爷的一句
名言:世上就怕认真两字!
八、最失职的刺客
鉏鸒刺赵盾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
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

但鉏鸒的历史身份
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

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

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
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
之,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

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
冠,垂绅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

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
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

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
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言罢,向门
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

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