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氏囊

合集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法氏囊炎症、萎缩和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为特征。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一般3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表现明显的症状。

易感雏鸡群中快速暴发,病程短,本病可以使用注射疫苗和加强管理,进行有效防控法氏囊病的发生。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的接触性传染病,不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该病是一种以法氏囊炎症、萎缩为主要特征,以及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的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仅会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还有引发患病鸡只的免疫抑制和缺陷,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和生产经济效益。

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感染试验等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确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和注射疫苗等生产方法,可有效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概述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概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是一种高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往往引起幼鸡的急性发病。

该病发病率极高且病程较短,一旦发病容易会造成鸡群中大鸡的死亡,且具有较强的潜在危害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首次在美国发现,鸡群在患病初期会出现间歇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入侵的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对鸡的免疫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被其他病菌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自发现以来被分离出多个变异株,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特点,因此在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染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高接触性传染病,病毒的传染源为发病鸡以及携带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鸡圈的环境条件中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当鸡舍出现发病鸡时,鸡舍就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鸡舍内的昆虫、鸟类等生物都可以检测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病鸡可以直接污染鸡舍内的饮水、饲料、器具,并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病毒。

鸡在3-6周龄处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期,3周以下的鸡,被感染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对鸡的免疫造成影响。

法氏囊疫苗兑水方法

法氏囊疫苗兑水方法

法氏囊疫苗兑水方法法氏囊疫苗是一种常见的疫苗,用于预防家禽中的法氏囊病。

法氏囊疫苗属于活疫苗,需要进行兑水活化,才能使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法氏囊疫苗的兑水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兑水容器和保温设施。

兑水容器要干净,无油污,并且容器的材质要耐酸碱,最好是使用玻璃或塑料容器。

保温设施则是为了保持疫苗在适宜的温度下。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法氏囊疫苗瓶取出,并在疫苗瓶盖上擦拭消毒酒精。

然后,用无菌注射器从法氏囊疫苗瓶中抽取适量的疫苗悬液。

将抽取的疫苗悬液缓慢注入兑水容器中,注意不要直接将疫苗注入到容器的底部,以免产生气泡。

一般来说,疫苗的加入量视鸡的羽龄和养殖条件而定,可根据疫苗说明书的建议或兽医的指导进行。

然后,将兑水容器使用塞子、覆盖膜等遮挡好,并将其放入保温设施中,使容器保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一般为37。

注意要及时查看和调整温度,确保疫苗的活性不受影响。

在法氏囊疫苗的兑水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兑水容器和疫苗注射器必须要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的污染。

2. 在兑水过程中,要避免引入任何异物或污染物,以免影响疫苗的活性。

3. 在加入疫苗悬液后,要充分搅拌或摇晃容器,确保疫苗均匀分布。

4. 兑水过程要迅速进行,以免疫苗在外界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导致活性下降。

5. 在使用法氏囊疫苗时,要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安排疫苗投放的时间和剂量,以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

总结起来,法氏囊疫苗的兑水方法包括准备兑水容器和保温设施,消毒和抽取适量的疫苗悬液,缓慢注入兑水容器中,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在兑水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卫生,避免疫苗的污染,确保疫苗的活性。

同时,在使用疫苗时要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投放,以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法氏囊疫苗兑水方法的详细介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家禽,特别是对鸡的危害最大,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

为了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隔离、保健等方面的措施,本文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一、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常用的方法,应该选择优质疫苗,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雏鸡在孵化后第7~10天龄时,进行一次法氏囊病疫苗接种,在鸡隻5周龄时进行第2次疫苗接种,在鸡隻12周龄时进行第3次疫苗接种。

在疫苗接种后,需要定期检查鸡隻的免疫情况,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二、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的关键,要做到合理饲养密度,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要加强对鸡隻的日常管理,保证鸡隻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病变,及时处理。

监测是预防疾病扩散的有效手段之一,要定期对鸡隻进行监测,确保鸡群的健康状态。

一旦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同时进行检测确认和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四、完善防疫隔离措施对于饲养场,要做好动物的防疫隔离,对外来的禽类要进行隔离观察,要严格控制饲养场的人员和车辆出入,确保病毒不会从外界传入。

五、加强免疫力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合理饲养、科学喂养、保健等方式提高鸡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通过加强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监测、防疫隔离和提高免疫力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保障鸡群的健康。

鸡法氏囊病会传染吗?鸡法氏囊怎样治疗?

鸡法氏囊病会传染吗?鸡法氏囊怎样治疗?

鸡法氏囊病会传染吗?鸡法氏囊怎样治疗?鸡法氏囊病会传染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鸡病,自然感染仅见于鸡,一般侵害2~11周龄的鸡,但多以3~6周龄的鸡受害严重。

那么鸡法氏囊怎样治疗?鸡法氏囊病会传染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鸡病,自然感染仅见于鸡,一般侵害2~11周龄的鸡,但多以3~6周龄的鸡受害严重。

那么鸡法氏囊怎样治疗?鸡法氏囊病会传染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鸡病。

病鸡、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源,其排出的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成为传播媒介,易感鸡通过接触传染。

该病不仅能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还可通过种蛋传染。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原因1、变异毒株或亚型的存在据报道,我国商品疫苗对新分离的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保护率只有10-70%,而超强毒株的毒力是标准株的2倍以上。

有的鸡场出现不免疫不发病、免疫反而暴发的现象。

IBD的发生与鸡的体况密切相关,当鸡体IBD抗体处于IBDV保护线时,鸡只若受到各种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时,环境中的IBDV 就乘机入侵而暴发此病。

2、养鸡环境的严重污染IBD病毒非常稳定,对环境的变化耐受性较强,一般消毒药物不易将其杀死。

因此,一旦养鸡场受到IBD强毒污染,病毒可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于养鸡环境中,这些病毒除可以中和部分母源抗体外,可还在雏鸡接种疫苗尚未产生免疫力前侵入鸡体,使之发病。

生产中,在首免或二免后发生此病,常与此有关。

3、疫苗选择不当许多养殖户进行IBD活疫苗免疫时往往由于选择疫苗不当,过早使用毒力较强的IBD活疫苗免疫,引起免疫抑制,甚至诱发IBD发生。

4、母源抗体的影响雏鸡鸡群的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何时进行免疫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同一疫苗的前提下,母源抗体水平低时可以在日龄较小时成功进行疫苗接种;母源抗体水平高时早期免疫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推迟免疫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5、操作失误如配制疫苗的水含氯及其它消毒剂,用金属容器盛疫苗或水中含金属离子过高,饮水前停水时间不够或饮水槽不够,致使鸡不能喝够足量的疫苗;配制好的疫苗水受到阳光直射或饮水时间延长等等因素都会降低活毒的数量,而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
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每只5毫升。
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饮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 能,改善体质。
感谢观看
症状
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萎靡,缩 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
本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1.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2.注 射新法二联高免蛋黄抗体每只鸡1----2毫升 (提高治疗率可在卵黄内曾加干扰素)饮水中增加通肾药或在饲料 中加拌0.3%碳酸氢钠.
病原
在紫外线及日光下有耐受力,从病鸟笼内清除的粪便、饲料、饮水等,经过52天仍保持传染力。舍内螨、蚊、 小甲虫等能带毒传播。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其次为人医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净、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
幼龄鸟易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 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还能通过鸟卵进行传染,某些昆虫也能带毒传播。
法氏囊病
呼肠孤病毒科的传染性病毒
01 主要特征
03 流行病学 05 防治
目录
02 病原 04 症状
法氏囊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60℃经90分钟仍不能灭活, 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强碱环境中保持30℃以上囊和肾脏病变。

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

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

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正常情况下在生长期达到最大,成年后逐渐萎缩益生菌能够影响寄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NK 细胞的活力,促进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杭怡琼,2000)。

也可以作为佐剂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血清中IgA、IgM 和IgG水平(唐志刚,2010)。

采用高、中、低剂量对AA肉鸡进行饲喂,通过对增重、耗料量、死亡率、ND 抗体效价、IL-4和IFN-γ浓度、免疫器官指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微生态制剂对于鸡的增重,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2.26)和抗生素组(2.18),其中中剂量组效果(1.84)最佳;各剂量组成活率(93%、96%、95%、)均高于对照组(90%)和抗生素组(92%),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最好;6日龄、28日龄各剂量组鸡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差异均显著(P<0.05),但中剂量组抗体水平最高;高、中、低剂量微生态制剂均可提高γ-干扰素和白介素-4的含量,其中中剂量组提高效果最佳,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三个剂量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research a kind of yeast and la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microecological agents made from composite CJS in three different dosage of microecologics were fed to AA broilers, then a series of index including weight gaining, feed conversion rate, death rate, ND antibody titer, and immunity organ index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groups fed microecologics exceled control groups(2.26) in the performance for weight gaining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with moderate dosage group having the best effect(1.84). At the same time,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have a lower death rate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90%) and antibiotics groups(92%)..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of 40-day-old broiler possess higher ND antibody ti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nd middle dosage groups had the highest antibody titer. As well, The spleen index and bursal index for experimental groups also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s (P<0.05).。

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要领

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要领

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要领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聚集囊肿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鸡群中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禽粪中的寄生虫传播,因此在鸡场中进行有效的防控对于保护鸡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要领和措施。

1. 定期清理鸡舍:鸡舍是法氏囊病病原体的主要传播源之一。

因此,定期对鸡舍进行清理和消毒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清理鸡舍时要彻底清除所有的禽粪,确保鸡舍内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2. 注意禽舍通风:保持鸡舍的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适当的通风可以降低鸡群患病的风险。

确保鸡舍通风良好,并避免鸡舍过度拥挤。

3. 强化饲料卫生:通过饲料传播病原体是法氏囊病的常见途径之一。

因此,在饲料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卫生要求。

饲料容器要保持干燥清洁,使用新鲜的饲料,并及时清理和更换饲料容器。

4. 密切关注鸡群健康状况:定期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隔离处理。

对于疑似感染法氏囊病的鸡只,要立即隔离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5. 加强鸡群免疫力:疫苗接种是防控法氏囊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饲养者应根据兽医的建议,对鸡群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定期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体和减少传播途径。

使用专业的消毒剂,并根据说明书进行正确的使用和操作。

7. 加强员工卫生教育:鸡场工作人员应接受基本的卫生教育,学习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

勤洗手、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等都是保护员工和鸡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8. 进行疫病监测: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包括法氏囊病的检测,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监测。

疫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疫情风险,有助于保持鸡场的健康状况。

9. 控制鼠害和昆虫:鼠害和昆虫是法氏囊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其数量。

使用捕鼠器、灭鼠剂和昆虫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扩散。

法氏囊的名词解释

法氏囊的名词解释

法氏囊的名词解释法氏囊,也被称为杯状细胞,是一种人体中常见的细胞结构。

它的发现者法氏,是19世纪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他通过对人体组织的观察和研究,首次发现了这个结构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本文将从法氏囊的定义、结构、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法氏囊的定义。

法氏囊是一种细胞结构,主要分布在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中。

它是一种杯状的细胞,形状类似一个杯子或碗。

法氏囊通常位于上皮细胞表面,数量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了解法氏囊的结构。

法氏囊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胞——杯状细胞构成的。

杯状细胞通过其特殊的形态来获得其名称。

它们具有一个宽大的底端,一段较短的细胞腰部和一个向上伸展的狭长顶部。

这种形状使得杯状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杯状或杯子的形态。

法氏囊的内部含有一种黏液质,它是由细胞内的分泌物生成的。

这种黏液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上皮细胞。

在人体呼吸道中,例如气管和支气管,杯状细胞的黏液质可以捕获和阻止进入呼吸道内的微生物、灰尘和其他异物,防止它们引起感染或刺激。

同时,在消化道中,法氏囊的黏液质则可以润滑食物的通过,并且有助于消化酶的作用。

此外,法氏囊还可以释放一种叫做免疫球蛋白A(IgA)的物质。

免疫球蛋白A是一种免疫系统产生的重要抗体,它有助于人体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通过释放免疫球蛋白A,法氏囊可以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供更好的保护。

此外,法氏囊还被认为在炎症和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例如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法氏囊的数量和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紊乱有关。

因此,研究法氏囊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理解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有益的线索。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

法氏囊是一种杯状细胞构成的细胞结构,广泛分布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中。

它具有杯状的形态和黏液质,并且能够释放免疫球蛋白A,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法氏囊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还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氏囊位于泄殖腔外部后端,即靠近肛门的上方,正常为黄豆粒大小,法氏囊是禽类的前期体液免疫中枢,类似于人的胸腺,大多在3个月龄后开始退化。

正常的里面有少量黄色液体(免疫类物质),如肿大出血多为病毒病感染(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的一类传染病)。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

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

法氏囊是禽类的中枢免疫器官。

鸡传染性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

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

本病仅发生于2 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 周龄为发病高峰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
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 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 天死亡达到高峰,7~8 天后死亡停止。

剖检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鸡传染性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

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

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

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疾病诊断
本病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爆发时,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

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

治疗方案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

3~7 周龄鸡,每只肌注0.4 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 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 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 公斤鸡每天1 片,1 公斤的鸡每天2 片,口服,连用2~3 天。

(4)丙酸睾丸酮,3~7 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 毫克,只注射1 次。

(5)综合治疗:上午:金蟾毒败(100 斤料∕袋)+肾毒康(100 斤料∕袋)开水焖烫30 分钟后一起集中拌料,连用3—5 天。

下午:剿杆(400 斤水∕袋)集中饮水,每天一次,连用3—5 天。

预防措施:(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喷洒0.2%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5%漂白粉、5%福尔马林、1:128 杀特灵,也可用福尔马林熏蒸。

门前消毒池宜用2%的戌二醛溶液,每2~3 周换一次,也可用1/60 的菌毒净,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

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
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

饮水免疫,剂量应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现介绍两种免疫程序供参考。

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 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两滴(约0.05 毫升);肌肉注射0.2 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 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

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 日龄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 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商品鸡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

种鸡则在10~12 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 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