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师联系方式一览表
南京工业大学各专业培养计划(精)

测绘学院地理信息系统董有福13912907636 dongyoufu@
交通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李俊才13805187587 cyf710826@
交通学院交通工程胡军红13813802168 happyjunhong@
234本科2010级专业培养计划负责人信息表专业所属院专业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email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崔咪芬13913943951mfcuinjuteducn化工学院化学旋13675109675shenxuannjuteducn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徐玲玲13951846173xulingling1964163com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张振中13951001829njutzhangzz126com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健13915975939jhuangnjuteducn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毅13851890977dingyi1107163com材料学院材料化学徐玲玲13951846173xulingling1964163com材料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李晓云13851707093lixiaoyunnjuteducn材料学院冶金工程毅13851890977dingyi1107163com材料学院材料学院试验班军13905164319zhangjunnjuteducn机械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周剑锋13851495694zhoujianfengnjuteducn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袁祖强13813845181zqyuannjuteducn机械学院车辆工程孙后环13601404839sunhouhuan163com能源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金苏敏13809049685smjinnjuteducn生工学院生物工程类屠春燕13815855513tcy7341njuteducn生工学院制药工程环13913017232lihuan45678163com药学院药学类李学明13705179784xueminglinjuteducn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一莉13813983311wyl9181163com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班斌13451823879njliubin163com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包亚萍13815895053ngdbyp163com信息学院通信工程鲁周迅13851417535lzxneo163com自动化学院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方向李丽娟13770525673lilijuan0129sinacom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电气方向李为相13451823330lwxlfsohucom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方向邵如平13805190180njsrp163com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方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2005年6月1日修订)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
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促进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培养、毕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依据南京大学有关本科生培养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以及培养对象、方式及学习年限,并就其课程设置、课程修读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1、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
针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本科生阶段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具体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从而使得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较深入地认识某类软件系统和应用领域。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涵盖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
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应覆盖软件设计开发、软件过程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图形系统等。
SE-121《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Laboratory Sessions
学时合计
34
Total Hours
Prof. Hui-you CHANG Email : isschy@ Homepage : /informationsystem/Article.aspx?id=3659
常会友教授、李文军教授、周晓聪副教授、余阳副教授、衣杨副教授、刘宁副教授
Prof. Hui-you CHANG, Prof. Wen-jun LI, A/Prof. Yang YU, A/Prof. Xiao-cong ZHOU, A/Prof.
Yang YI, A/Prof. Ning LIU 每班配置 1 名 TA,负责批改作业、实验报告并指导实验过程。
-1-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s
后续课程 Successive
Courses
教材 Textbook
教学参考书 References
教学方法 Approach 理论教学内容 Lectures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those students who major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topics of the knowledge body, discipline foundations, and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s.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in computer science are covered in this course, including: computation models, digital systems, digital logic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uter languages and programs, data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students are also equipped with the fundamentals, methodologies, histories and disciplines of computing science. Furthermor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re also introduced.
中山大学14A软件学院研究生论文导师一览表(2)

1常会友博导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数据库isschy@2朝红阳博导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isschhy@ 3冯剑琳博导数据挖掘,数据库系统,统计学习fengjlin@ 4孙伟博导信息安全、数字媒体sunwei@5温武少博导计算机系统安全wenwsh@6李文军硕导软件工程、分布式计算lnslwj@7余阳硕导工作流、基于Web的信息系统yuy@,8高成英硕导图形、图像处理与传输、计算机仿真mcsgcy@9刘宁硕导视频处理与分析技术,嵌入式多媒体处理技术Ln_email@10潘炎硕导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信息检索Panyan5@ 11任江涛硕导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商务智能issrjt@ 12万海硕导分布计算,服务计算whwanhai@13吴向军硕导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issxjwu@14郑贵锋硕导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gzheng@15骆伟祺硕导多媒体信息取证、信息隐藏及隐写分析weiqi.luo@16 曾坤硕导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非真实感绘制和数字艺术zengkun@17 王青(李文军)博士/副教授 Web安全与隐私,Web工程,软件工程ericwangqing@18孙雪冬(常会友)博士/讲师企业建摸,企业过程建摸与优化,工作流,软构件xuedong_sun2004@ 19Juan Rojas(冯剑琳)博士/讲师HRI and Robotic manipulation rojas70@20陈佩博导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chenpei@ 21戴宪华博导通信与数据挖掘issdxh@ 22黄继武博导多媒体信息安全isshjw@, 23康显桂博导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多媒体信息安全isskxg@ 24赖剑煌博导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图象处理stsljh@25李磊博导数据库与知识库lnslile@26李晓东博导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先进控制lixd@27林小拉博导并行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络mail.sysuxlin@ 28刘咏梅博导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与推理,认知机器人学,程序的调试和验证.ymliu@29龙冬阳博导网络与信息安全issldy@ 30龙云亮博导移动通信isslyl@ 31娄定俊博导理论计算机科学issldj@ 32罗笑南博导移动计算,图形图象处理,三维仿真CAD技术lnslxn@.c33马啸博导通信与信息系统maxiao@34马争鸣博导通信与信息系统mzming@ 35倪江群博导多媒体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issjqni@ 36农革博导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组合算法、互联网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网络issng@37秦家银博导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CDMA通信技术)issqjy@ 38邱道文博导模糊逻辑及有关应用issqdw@39沈鸿博导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组合优化算法,网络路由,安全计算,数据挖掘shenh3@ 40谭洪舟博导智能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IC设计,数据挖掘issthz@ 41王国利博导分布式信息处理isswgl@42印鉴博导数据挖掘,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issjyin@43余顺争博导计算机网络与通信syu@44张方国博导密码学与信息安全isszhfg@45张军博导人工智能、智能优化、遗传算法、外汇与股票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issai@46张雨浓博导神经网络,机器人,人工智能,并行分布计算,优化,算法研究zhynong@ 47蔡宏民硕导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caihongm@ 48陈炬桦硕导管理信息系统isscjh@ 49陈立硕导编码理论及其应用;宽带/超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通信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chenli55@ 50成慧硕导数字信号处理chengh9@ 51范正平硕导Internet网络结构分析、网络病毒传播分析、zhpfan@52方艳梅硕导多媒体信息安全,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fangym@53高集荣硕导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网络软件gaojr@54郭清顺硕导企业信息化, 电子政务gqs@55郭雪梅硕导嵌入式系统与移动计算guoxuem@ 56胡海锋硕导图像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huhaif@ 57黄方军硕导图象分析与理解huangfj@ 58黄晓硕导无线电物理—无线网络,电路与系统—蓝牙技术huangx@59黄以华硕导多媒体信号处理和传输,嵌入式系统和应用sysuhyh@60纪庆革硕导游戏动画与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系统仿真、复杂网络issjqg@61李才伟硕导网络与多媒体isscwli@62李宁硕导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处理lining@63李元新硕导天线电波理论与移动通信lipbzn@64李中华硕导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物联网与RFID技术。
南大-骆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精选文档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能力训练体系实施的主线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和创新
将软件工程中过程化管理的方法引入教学 管理 对从设计到实施的教学全过程进行动态跟 踪、监控和管理 开发教学支持/管理数字化支撑平台,并 以之为保障手段,一体化管理教学实施和 质量保障过程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
前期教学计划:2019纸人版,2019草人版
采用科学方法与系统研究:2019木人版, 2019石人版
成熟:2019铁人版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教育完成了从(以“计算机科学 教育+职业教育”为特征的)初级阶段向(以“高 等工程教育”为特征的)成熟阶段转换的嬗变
求精:2019钢人版 交流: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程
产业界需求
上届计算机教指委的工作(陈道蓄等)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工作,国际国内资料
工作内容
融合国际规范和产业需求,编制学科教育知 识体系 全面改革核心课程,动态配置专业方向课程 模块,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 兼顾专业基础和产业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内 容 秉承工程教育理念,建设工程能力训练体系 借鉴软件工程中的过程管理方法,建设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
如何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是软件工 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工作背景:解决思路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经历了“ 计算机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的初期 探索后,从2019年开始积极探索成 熟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有效解 决前述问题 解决方案:有效融合国际规范和产 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工作历程: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特色
强化专业基础与适应产业需求一体化的课程设置方案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1—2011年度光荣榜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1—2011年度光荣榜佚名【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年(卷),期】2012(000)013【总页数】6页(P105-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杰出贡献奖张尧学院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杨芙清院士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孙家广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周兴铭院士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国良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吴忠福教授原重庆大学校长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专家组组长(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成就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苏渭珍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侯义斌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卢苇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丁刚毅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宋茂强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朱志良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沈宏书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吴介一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臧斌宇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陈传波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黄细良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蒋建伟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曾一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武波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曾明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吴祖明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董槐林中南大学软件学院陈志刚注:按学校首字母排序(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贡献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孙伟重庆大学软件学院文俊浩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吴跃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王志英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徐晓飞湖南大学软件学院林亚平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朱惠彪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左保河吉林大学软件学院周春光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张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孟祥旭四川大学软件学院洪玫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张钢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张娣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王世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周学海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干红华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朝红阳注:按学校首字母排序(四)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主要完成人:杨芙清等(第五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卢苇等(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杨丹等(第五届)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朱志良等(第五届)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吴跃等(第五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骆斌等(第五届)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侯义斌等(第六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骆斌等(第六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武波等(第六届)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主要完成人:周兴社等(第六届)(五)“十一五”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优秀奖建设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批五个建设项目: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获批四个建设项目: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获批三个建设项目: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重庆大学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贡献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南开大学软件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四川大学软件学院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中南大学软件学院(七)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合作企业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易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安博职业教育集团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八)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专职教师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李彤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张红延中南大学软件学院胡志刚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赵一鸣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闵华清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赵志宏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张晨曦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朱利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林金龙(九)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兼职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凌棕(IBM Almaden 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复旦大学软件学院Henry B Mcloughlin(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高级讲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童缙(IBM大学部高级顾问)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欧阳钟辉(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院长)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凌小宁(X-概念创业基金首席执行官)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谢新华(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副校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杭诚方(美籍专家)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新井少英(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吴国仕(信产部SOA标准专家组成员)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李哲洙(东软集团电信事业部网管产品与系统部部长)(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本科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邢司墨(2004届)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何宗键(2004届)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刘海浪(2009届)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李鹏(2005届)吉林大学软件学院陈李江(2006届)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曾凯(2009届)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左飞(2008届)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王士博(2009届)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尉冬冬(2008届)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李彦夫(2005届)(十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林军(2005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马泽峰(2007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刘开(2007届)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赵晓亮(2010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吴玥颢(2006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李永年(2007届)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毛燕东(2009届)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朱红雷(2010届)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雷勇(2004届)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陈洪武(2005届)表续单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科生平均就业率/%研究生平均就业率/%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二等奖23113198.9 999.59南开大学软件学院195.4 6100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61100100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98.8 6100四川大学软件学院94.1 5100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3298.7 6100天津大学软件学院4198.1 2同济大学软件学院113198.4 3100武汉大学软件学院294.5 390.01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二等奖124197.5 699.33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10010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二等奖112199.1 999.38厦门大学软件学院197.2 099.37云南大学软件学院111199.2 9100湖南大学软件学院211001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2100100浙江大学软件学院323199.0 799.4 6中山大学软件学院1190.8 196.1 5。
南京大学电话号码簿

南京大学电话号码簿办公电话:单位电话号码物理系办公室83593184主任室83592786党委办公室83593241收发室83597953传真室83326028人事管理室83594682科研管理室83592753教学管理室83594513研究生管理室83592753学生工作组(鼓楼)83592752学生工作组(浦口)58646505实验室管理办公室83592751成人教育办公室83594434吴健雄图书馆83593364教材室83593536恒通公司(物理楼)83593452 83595836 恒通公司(广州路)83592017 83327287 物理学进展编辑部83592484科技馆报告厅83596015科技馆传达室83593709低温制冷实验室金工实验室(修配车间)83594252 83597164凝聚态物理学科组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办公室(科一116)83592756 传真室83595535 会议室(科一519)83593795 主任室(科一111)83593721 副主任室(科一115)83594281 副主任室(科一110)83593710 学术委员会(闵乃本)(科一112)83593168 学术委员会(冯端)(科一114)83593705 学术委员会(王业宁)(科一212)83594729 微结构弛豫与相变实验室(科一210)83593202微结构弛豫与相变低频内耗实验室(科一316)微结构弛豫与相变实验室铁电、介电性能测量室微结构弛豫与相变实验室(研究生)(科一311)83594730 83594586 83686370磁控溅谢实验室(科一225)83593704 磁控溅射办公室(科一214)83592762 晶体生长实验室(科一218)83594670 X-射线衍射实验室(科一219)83594402 光电子实验室(科一303)83594662光子晶体实验室(王振林)(科一305)光子晶体办公室(王振林)(科一304)83595910 83592730光子晶体实验室(科一330)83593355 访问学者办公室(科一323,324,325)83597150 晶体生长实验室(科一327)83597551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科一317)83594496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科一314)电子Raman散射实验室(张清明)(科一316)83594460 83593940湿化学法薄膜制备实验室(科一401)83594689 MOVCVD实验室(科一403)83594317PLD实验室(科一405)83597060 83595979 纳米半导体实验室(科一415)83594836团簇实验室(科一420)83595082光学超晶格实验室(科一422)83594660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实验室(科一120)83597211纳米磁性实验室(张凤鸣)(科一208,209)83592911超导物性实验室(低216)83594866固体核磁共振实验室(低213)83593508超导物理实验室(低303)83594856超导材料实验室(低309)83593203超导磁秤实验室(低115)83594673交流磁化率实验室(低203)83593661纳米磁性材料课题组(物108)83594588磁化技术与测量实验室(物306)83592482磁性薄膜实验室(物102)83596834冷坩埚实验室(物110)83596549物理楼FIB实验室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科二705)83686061 83597250理论物理与交叉学科组计算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张予倩)(科一203)83595328 计算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董锦明)(科一204)83595332 计算凝聚态物理实验室(万贤纲)(科一202)83595330 计算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熊诗杰)(科一205)83595331 计算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科一205)83595075 计算物理实验室(龚昌德)(科一515)83593623 计算物理实验室(李建新、李俊)(科一515)83593623 理论与交叉学科(邢定钰)(科一111)83593721 理论与交叉学科(李正中)(物325)83686297理论与交叉学科(任中洲)(物326A)83596499 理论与交叉学科(金国钧)(科315)83597215 理论与交叉学科(鞠国兴)(物324)83592754理论与交叉学科研究生机房(科一515)理论与交叉学科(尹真)(物323)理论与交叉学科(王伯根)(物326B)理论与交叉学科(肖明文)(物325)83596170 83686279 83686486 83686297生物物理实验室(刘锋、王骏)(科二2511)83686080生物物理实验室(王炜)(科二2509)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生)(科二2507)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生)(科二2508)83686031 83594476 83597226软物质物理实验室(马余强)(科二2513)83592900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科二2501)83595329 核理论(王国荣、宗红石)(物516、518)83592325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组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办公室(物)83593221 纳米半导体实验(陈坤基)(科一415)83594836纳米电子学实验室(黄信凡)(科一413)ZnO MOCVD室(科二803)83594942 83597489虚拟仪器实验室(胡立群)(物426)83592438 激光应用实验室(丁建平)(物150)83592782隐身材料课题组(陆怀先)微波吸收材料实验室(蒋正生)微电子设计研究所(科二)微电子设计研究所(科二)83593011 83595546 83594792 83686455(fax)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室83597500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83597544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83597524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传真)83247089应用物理研究所(低温楼)83594253 83593696 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创新实验室(低温楼)83597108硅基发光材料实验室(吴兴龙)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郑有炓)(科二811)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张荣)(科二809-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施毅)(科二809-4)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沈波)(科二807-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顾书林)(科二807-4)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江若琏)(科二809-5)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韩平)(科二807-5)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修向前)(科二809-1)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濮林)(科二809-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陈敦军)(科二807-3)8368618083685315 83593188,83597378836853818368513183685397836853718368532783685356836854338368537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朱顺民)(科二807-6)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谢自力)(科二809-7)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实验室秘书)(科二807-7)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研究生)(科二808)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科(研究生)(科二810)8368548583685367 83685476(fax)8368530483685340技术与工程学科组加速器楼83593269 83593270 中子实验室(张治平)(西南楼)83592261中子实验室(赵经武、郑松祁)(西南楼)83597434中子物理实验室(低温楼)83686138核固体物理(物340)83594234穆斯堡尔谱学(物337)83594734磁制冷实验室(低315)83597003普冷实验室(低105)83593076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鼓楼物理楼2楼)83594122物理教学实验中心(鼓楼物理楼1楼)83592782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浦口)58646491中心微机室83592126教职工住宅电话:。
南大-徐宝文-关于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专业与 软件学院的一点认识

1.软件工程学科
我们的工作与实践
• • • • • • • • • • • • • •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分析与实现(1982-) 程序依赖性分析(1989-2005) 程序切片分析 (1995-2009) 对象抽取——不同风格程序之间的转换(1996-2000) 并发程序不同泛型关系分析——不同风格程序之间的转换 (1996-2001) 内存泄漏分析(2000-2003) 程序指针与别名分析 (2004-) 类型传播分析 (2006-) 泛型概念抽取 (2006-) 程序 (尤其是基于类的) 各种度量技术(1997-) 各种程序重构技术 (2003-) 程序错误定位技术 (2006-) 基于程序分析的各种测试技术(1998-) ……
关于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工程专 业与软件学院的一点认识
徐宝文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bwxu@
1.软件工程学科
1.软件工程学科
1.软件工程学科
1.软件工程学科
分析
• 国际上(国外)对软件学科、软件工程学科有明确的研究 范围界定,甚至在软件杂志上都很少发数据库方面的论文, 软件工程杂志几乎不发数据库方面的论文 • 国内几乎把只要涉及到软件(代码,甚至微代码)的都看 做软件的范畴,包括人工智能、图形学、自动控制、各类 涉及代码(程序)的应用(如机械控制)……
•
1.软件工程学科
我们的工作与实践:成果
论文被国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各种途径引用采用: • 杂志、会议论文 • 博士论文 • 重要技术报告 • 项目申请 • 专利报告 • 做成PPT(胶片)报告 • 国际上几乎所有软件工程相关方向学术、研究单位都引用、采用过我们的工作
被国外引用超过1000次,国内引用超过2000次
2.软件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