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增其旧制(规模) B.朝晖夕阴(日光)C.去国怀乡(国都) D.南极潇湘(到极点)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B.宠辱偕.忘(一起)C.薄暮冥冥..(昏暗) D.日星隐曜.(太阳)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有去国怀乡 B.属予作文以.记之巻石底以.出C.处江湖之.远马之.千里者 D.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进粟一石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或异二者之为.捕鱼为.业 B.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 D.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伯乐不常有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D)A.文中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6、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C)A.“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B.本文在语言上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B)A.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B.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2段,写景、抒情的是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C.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人教版九上《岳阳楼记》基础题+中考真题练习答案

《岳阳楼记》答案一、《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北宋三、1.(1)百废具兴(2)薄暮冥冥(3)淫雨霏霏(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5)樯倾楫摧(6)衔远山浩浩汤汤(7)忧谗畏讥(8)沙鸥翔集(9)日星隐曜2.(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1.(1)百废具兴(2)薄暮冥冥(3)淫雨霏霏(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5)樯倾楫摧(6)衔远山浩浩汤汤(7)忧谗畏讥(8)沙鸥翔集(9)日星隐曜2.(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1)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做州郡的长官(2)到了(3)通“俱”,全、皆(4)规模(5)通“嘱”嘱托(6)胜景,好景色(7)全(8)广远边(9)日光(10)雄伟景象(11)详尽(12)尽(13)雨或雪繁密的样子(14)放晴(15)光辉(16)形体(17)迫近(18)日光(19)鸟儿停歇在树上(20)荣耀一起(21)持、执当着(22)探求(23)或许(24)在……之前(25)在……之后(26)没有(27)归依2.(1)乃:于是,就(2)者: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件事情”等(3)为:这里指心理活动(4)以:因为六、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这一个湖上。
4.它衔接远处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广阔无边。
5.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阴暗,景象变化万千。
6.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7.既然这样,那么洞庭湖向北直通到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多在这里会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8.如果是阴雨连绵,数月不晴,阴风怒吼,浊浪冲天。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名楼之一,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后经多次重建和修缮,现存的建筑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重建物。
楼内收藏有众多名人的题字和对联,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一、填空题1. 岳阳楼位于______省岳阳市。
2. 岳阳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名楼之一,另外两座是______和______。
3.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
二、选择题1. 岳阳楼始建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2.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什么精神?A. 个人主义B. 爱国主义C. 悲观主义D. 乐观主义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2. 《岳阳楼记》中有哪些名句,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四、论述题1. 论述《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结合岳阳楼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登高望远”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岳阳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岳阳楼及其文化意义。
2. 假设你是范仲淹,写一篇日记,记录你创作《岳阳楼记》时的所见所感和心路历程。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湖南省2. 黄鹤楼、滕王阁3. 范仲淹二、选择题1. A. 唐朝2. B. 爱国主义三、简答题1. 岳阳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水乡的婉约与北方建筑的雄伟,楼体高耸,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 《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论述题1. 《岳阳楼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岳阳楼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更迭,登高望远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一种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岳阳楼记》各地中考试题集锦一一.2020四川自贡市(课改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②夫战,勇气也。
译文:一.12—15.CADA16.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里)。
②作战,是靠勇气的。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4分,一小题2分。
二.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
岳阳楼记中考题 (2)

岳阳楼记中考题导言《岳阳楼记》是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及其所寄托的深意。
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篇值得深思和品味的哲理文章。
本文将选取《岳阳楼记》中的几个关键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中考题目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正文句子解读与分析在《岳阳楼记》的开头,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以此来形容自己,他始终将国家的忧患放在心上,而国家的安宁和乐观则能带给他快乐。
这句话可理解为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心态,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另一句关键的句子是:“人生自是有情翁,此意不逢迎。
”范仲淹以自然景色表达了人生的不尽如人意,但他同时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逢迎和顺应,而在于能够超越自我,有独立的思考和行动。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范仲淹创造性地描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将其与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相结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以表达壮美的景色和人生的短暂。
范仲淹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中考题目1.请解释范仲淹的开头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并谈谈你对这一情操的看法。
2.请解释范仲淹的句子“人生自是有情翁,此意不逢迎。
”,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3.分析并解释范仲淹将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联系在一起的用意,并说明这种对比对人们的思考有何启示。
结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展示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高度关注和批判思考。
他从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中提取出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价值追求。
这些句子在中考阅读理解中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答以上提出的中考题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篇经典散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岳阳楼记》中考选择题

《岳阳楼记》中考选择题《岳阳楼记》中考选择题1.对下列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2.“览物之情”的“之”意为“的”,下面“之”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对《岳阳楼记》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着。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4.对第《岳阳楼记》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5.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2分)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C.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后天下之乐而乐/烟云竹树而已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处江湖之远/竹工破之D.然则何时而乐耶/子声丁丁然7.请根据上句:岳阳楼雄奇壮美,指出下列对句不能作为下联的一项是()A.醉翁亭秀丽清幽B.桃花源优美恬静C.承天寺澄澈空明D.湖心亭淡雅清新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9.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积于今六十岁矣C.前人之述备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感极而悲者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0.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淫雨霏霏B.感极而/悲者矣C.其/喜洋洋者矣D.四时之景/不同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5.下列对甲文(《三峡》)乙文(《岳阳楼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核心思想的体现。
2. 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述的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表达了作者登上岳阳楼时的愉悦心情。
二、选择题1. 《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
A. 不因为物质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B. 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C. 不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感到喜悦或悲伤D. 不因为个人的遭遇而感到喜悦或悲伤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岳阳楼记》中所描述的岳阳楼的特点?()。
A. 地势险要B. 历史悠久C. 景色宜人D. 规模宏大答案:A三、简答题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是如何表达“忧乐”之情的?答:范仲淹通过对比不同天气下岳阳楼的景色和人们的心情,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在晴朗的日子里,人们登楼远眺,心情愉悦;而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人们则感到忧虑和沉重。
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答:“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他们不因个人的得失而动摇,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岳阳楼记》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 文中“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句,如何理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巴陵(今岳阳)的美景,主要体现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洞庭湖的广阔和美丽,是岳阳楼景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反映了当时岳阳楼的什么社会功能?答:这句话反映了岳阳楼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场所。
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在此地聚会,吟诗作赋,抒发情感,体现了岳阳楼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以上试题及答案涵盖了《岳阳楼记》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古文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
文言文15《岳阳楼记》(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诵必备

文言文15 《岳阳楼记》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问题解疑1. 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①交代本文写作起因。
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③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2.“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
3. 第3、4两段中的写景与两节中的抒情有什么关系?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
4.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
5.文中“庙堂” “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6. 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1)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2)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3)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各地中考试题集锦一一.2020四川自贡市(课改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②夫战,勇气也。
译文:一.12—15.CADA16.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里)。
②作战,是靠勇气的。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4分,一小题2分。
二.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
(13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18.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每题1分,共4分)(1)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19.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甲) (乙)20.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2分,共4分)(1)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21.(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二.18.(每小题1分,共4分) (1)日光(2)景象(3)散(或“散开”) (4)发荣滋长 19.(每个1分,共2分) (甲):“浩浩汤汤”或“气象。
万千” (乙):“水落石出” 20.(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1.①(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②(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点给满分)三.2006年河北(非课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8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文章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2分)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分)答,.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①天涯海角涯:②日薄西山薄:③白头偕老偕:④如临大敌临: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答:。
三.4.(2分)北宋(宋代)范仲淹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4分)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面对8.(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9.(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0.(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四.2006年湖南郴州市【文段一】〖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l2.B l3.B l4.C l5.C五.2006年重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5题。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3)微斯人,吾谁与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1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2分)1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3分)答:五.11、(3分)(1)居:处、处在(2)进: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各1分)I2.(4分)(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各2分)13、(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14.(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15.(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六.07年广西省贵港市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 一13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嗯!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 2 分)A .薄暮冥冥薄:迫近B .沙鸥翔集集:集合C .人不对对:回答D .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9.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 2 分)A .屋舍俨然B .满目萧然C .百事也尽然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10.翻译下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