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单元评价检测(四)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喧.腾(xuān) 蓬.乱(fénɡ)

灌.木(ɡuàn) 互相挑.逗(tiǎo)

B.聒.聒(ɡuō) 悬.崖(xián)

颤.动(chàn) 盘虬.卧龙(qiú)

C.痴.想(chī) 耸.立(sǒnɡ)

沉淀.(diàn) 仙露琼.浆(qónɡ)

D.纳罕.(hǎn) 酒酿.(niànɡ)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精致宽恕察言观色头晕目旋

B.迂回翠弱知知不休蜂围蝶阵

C.凝望收敛庞然大物上浅下深

D.迸溅縢萝心惊肉跳美味佳肴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问这问那,直言不讳,如此一来,教学相长

....就水到渠成了。

B.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总是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特别吸引人。

C.我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D.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

....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老师认真地听了我们的发言,并做了总结。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C.《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D.《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文章以对蝉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

7.(2015·盐城期末)某中学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6分)

(1)在“成语与动物”的环节中,请你写出汉语里与“狼”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至少写两个)(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人与动物”的报道很多,请你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18个字)(2分)

某日报报道,一座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该校校长表示,目前他们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建一座狼群雕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下,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请你提出两条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失:过失,缺点。②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或.失则多( )

(2)然后能救.其失也( )

(3)虽有至道

..( )

(4)然后能自强

..也( )

9.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3分)(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论述的道理是________,【乙】文告诉我们学者的四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4分)

(二)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2~15题。(12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4·巴中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

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

....。心底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②段加点短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赏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政治资源与评价答案

七年级下册资源与评价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基础过关】 二、简答题 14.⑴结合自身情况如实回答。⑵结合实际情况如实回答,可具体分析一下。⑶知道首先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对人要讲礼貌,在实际生活中做尊重他人的好少年,享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快乐。 三、分析说明题 15.⑴王宇应正确对待他人善意、妥帖与温暖的提醒,意识到自己有弱点、盲点与误区,并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⑵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 当、不合适的行为不感到惭愧和羞耻,就永远不会有自尊。 16.“荣誉班”三个字激发了学生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励他们开拓进取,开发潜能,获得成功。 【能力提升】 二、简答题 14.提示: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中的乐趣。 三、分析说明题 15.提示:这些都属于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我们只有关注他人的尊严, 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善待对方,不做有损别人的事,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而像镜头中的某些同学那样,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16.菜园主人的做法维护了邻居的自尊,他以善意揣度别人,以达观的态度宽容别人的错误,给人以改正错误的机会,他尊重他人的做法也是自尊的表现;而偷菜人的自尊受到了别人的保护,他便心存感激,改掉了毛病,成为自尊的人,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基础过关】 二、简答题 14.提示: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针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自信心不足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增强自信心。 关于对这八句话中某一句的认识,可根据自信的意义、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培养自信的方法等问题展开来谈,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论述。 三、分析说明题 15.⑴这句话说明了自信的重要性。自信会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不自信,则会可能变成不可能,使不可能变成毫无希望。选择自信,就是选择成功。 ⑵发现自我;悦纳自我;追求成功。 【能力提升】 二、简答题 14. 小洁同学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积极面对挑战,是自信的表现。但是自信不等于成功,蔡洁同 学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她的行为应该鼓励。 15.⑴略。⑵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16.提示:情境一中李明的病因是:好高骛远,没有确立正确的目标。“处方”:创造成功的记录,要确立正确的目标。 情境二中的同学的病因是:缺乏自信心,有自卑的心理作怪。“处方”:正确认识自己,要科学比较,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肯定自己。 情境三中王浩的病因是:不能充分认识这些缺点的危害,不采取措施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处方”:正视不足,变弱为强,不仅要认识不足,更要积极想办法加以弥补。 三、分析说明题 17.⑴自卑心理。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不完美,憎恨自己无能为力,由此强化了自卑感。自卑心态会使人远离成功。 ⑵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⑶每个人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自信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人生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 地去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感受生活的乐趣。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二、简答题 三、分析说明题 16.⑴不要让孩子对父母形成依赖心理,让孩子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⑵学会自己挣零用钱,安排自己的零用钱。 17.提示:人生需自立,自立才能成功。我们如果不自觉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成材。 【能力提升】 三、分析说明题 16.提示:林则徐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民族英雄,他对待财产和子女态度也表现出非凡胸襟。这幅对联告诉人们,留给子女财产,不如留给子女独立的人格和自立精神。 17.从依赖的危害性上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基础过关】 二、简答题 13.⑴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⑵示例: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战胜自我,扬长避短,不断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实现人生理想。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按提示要求默写填空。(8分) A 、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B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 、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D 、《木兰诗》中概述战场环境的诗句是: 。 E 、春天是诗人最喜欢描绘的一个季节,请从课内外学过的某首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景的句子: 。 2.下面加点词语的字形和运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彩.... 地低着头。 B 、为备战空前绝后....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们加紧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C 、我们不能默守..成规.. ,要有创新精神。 D 、如果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3.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曾在开学典礼上说过一句话:“学校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这句话中“干粮”的意思是 ,“猎枪”的意思是: ,这句话强调了 。(3分) 4.我们读过的英国作家 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写的是

的故事。(2分)5.戏曲知识。(4分) A、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其一:;其二:。 B、你了解京剧旦角分哪些流派吗? 答:。 二、阅读能力(50分) (一)《口技》(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A、会.宾客大宴() B、满坐.寂然() C、妇抚儿乳.() 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8.用“/”标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zhì)懊.悔(ào)澎湃.(bài)田垄.(lǒng) B.祈.祷(qí)镐.头(gǎo)嗥.鸣(háo)斑斓.(nán) C.哺.育(bǔ)亘.古(gèng)污秽.(huì)默契.(qì) D.土壤.(rǎng)屏.障(píng)怪诞.(dàn)谰.语(l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黄河,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早已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汹勇气势。 B.在历史的潮汐中,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簇浪花。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猛。 D.今天的天气非常情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 ....,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B.金星主持的《金星说》可谓是鲜为人知 ....,独特的主持风格让很多观众觉得他很犀利,敢于直言。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 ....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5.对下列各句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A.拟人比喻排比拟人 B. 拟人比喻排比比喻 C.拟人比喻反复比喻 D. 拟物比喻反复拟人

地理《资源与评价》七年级下答案

《资源与评价》地理七年级下册答案 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A 2.C 3. C 4. B 5. B 6. B 7. A 8. B 9.B 10. D 11. D 12. B 13. A 二、填空 1.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东、北 3.亚欧大陆、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 三、思维竞技场 贝加尔湖死海里海阿拉伯半岛青藏高原印度尼西亚 【能力提升】 一、 1.(1)①热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热带雨林气候⑤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⑥高山气候⑦温带大陆性气候⑧寒带气候 (2)复杂多样季风大陆性 (3) 东南水汽降水 (4) 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的热力差异显著,从而形成世界上最 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2.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海拔高 二、1.略 2. 西西南东南东;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拓展延伸】 一、1.D 2. D 3. C 4.北回归线北极圈温带 5.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6.长江三 二、1.西亚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很少,有的地方甚至几年滴雨未降。 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2.冲毁工厂、农田、道路和房屋,工农业生产和交通陷入瘫痪……。不是,可以蓄水发电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选择1.A 2.B 3.C 4.C 5. C 6.A 7.B 8.C 9. C 10. C 二、填空题1.61 36.6 2.资源和环境 3.水土和土地 4.休耕肥力 5.1000 一半 6.音乐舞蹈文化艺术风格 7.自然民族 8.发展中 9.波斯湾石油 三、1.T 2.F 3.T 4.F 5. F 6. T 7.F 8. T 9. F 10. T 四、①Bb ②Aa ③Dc ④Cd 【能力提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勋.(xūn)奠.基(diàn)鲜.为人知(xiān) B.梳.头(shū)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 C.秩.序(zhì)薪.金(xīn)深恶.痛绝(wù) D.校.对(xiào)草率.(shuài)妇孺.皆知(rú)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鲜.为人知(很少)死而后已.(停止) B.家喻.户晓(了解)深恶.痛绝(憎恨) C.锲而不舍(刻)仰之弥.高(更加) D.锋芒毕.露(全)可歌可.泣(可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 ....的。 B.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得世界冠军,朱婷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 ....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D.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他想消化尽、吃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 印》《运河》等。 B.《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C.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让我 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存与运用(20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洗濯.(zhuó)丰硕.(shuò)地窖.(jiào)心旷.(kuàng)神怡 B、诅.(zǔ)咒奢.(shē)望沉甸甸.(diān)猝.(cù)然长逝 C、玷.(zhān)污泯.(mǐn)灭厄.(è)运险象迭.(dié)生 D、贪欲(lán)落难.(nàn)论.语(lún)碌碌.(lù)终生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改斜归正茫无涯际随机应变患得患失 B、绝处缝生大声急呼各具风韵多愁善感 C、不屑置辨天灾人祸获益非浅异国他乡 D、漫不经心问心无愧用心致志阴晴圆缺 3、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差不多上新的。 C、天实在是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差不多像上了火。 D、白兔仍旧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 4、下列各项语句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理想》一文中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确实是改日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花,确实是有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确实是改日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成 B、《行道树》中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欢乐的树”,行道树是在为都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C、《第一次真好》中说:“第一次的体会不一定都愉快”的缘故是,第一次的经历总是失败的 D、《我的信念》中“女孩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说“孤独”也是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它一去就再也不复返。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现在,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去体味他的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走近作者与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2.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即回忆往事。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3.写作背景: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词,认准字音,辨清字形,明确词义。 (1)字音字形。

地理《资源与评价》七年级上标准答案

地理《资源与评价》七年级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1.B 2.B 3.D 4.D 5.C 6.B 7.A 8.C 9.A 10.D 二、填空题1.少、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社会、经济;环境、资源 4.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5.人口密度 6.平等的;优劣 7.不均匀;稠密,稀疏 8.气温 9.50人/平方千米 10.农村,发展中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人种人种特征 黄种人头发黑直 黑种人头发天生就是波状 白种人面庞扁平 体毛较多 嘴唇较厚 头发卷曲 【能力提升】 一、1.略 2.越来越快 3.计划生育经济奖励教育控制 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 三、1.图略①中低纬度②离海近③平原 2.图略。干旱的沙漠;潮湿雨林;寒冷的高纬地区;高原、山区 (即旱、湿、冷、高的地区)3.不能 【拓展延伸】 一、略二、任何种族或民族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三、1.人口增多,耕地减少 2.人口、资源 3.不仅满足当代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 4.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1.B 2.C 3.B 4.C 5.A 6.A 7.D 8.A 9.B 10.A 二、填空题1.语言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基督教 4.汉语,英语 5.伊斯兰教 6. 古印度 三、连线题 基督教欧洲清真寺泰国 佛教西亚庙宇沙特阿拉伯 伊斯兰教东南亚教堂英国 【能力提升】 一、1.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2.英语,基督教3.汉语,最多,新加坡 4.俄语、西班牙语 二、1.C 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2.英语、A 3.亚洲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应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酝酿.()黄晕.()静谧.() 枯涸.()贮.蓄()吝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奇迹伦墩响晴唤醒熙熙攘攘 B.害羞慈善摇蓝暖和敝帚自珍 C.秀气镶嵌安适响午人才济济 D.肌肤绿萍贮蓄地毯蓝汪汪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 ....,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语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D.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 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雨的四季》选自《散文》,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D.《天净沙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之情 6 最适合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2分)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拖泥带水。 Α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 Β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C.渐近的雷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 渐远的雷声,渐慢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 (4)《次北固山下>揭示自然界新旧交替现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 城的重要性。 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 市民的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C.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 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9、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 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 浓重的,;轻淡 的,,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 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④③ 10、下面是城市居民交通工具的一组变化和趋势图,请看图后回 答问题。(4分) (1)根据这组图,简要说明居民出行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推测两次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1.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段话,修辞相 同,句式不限。(2分)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的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枯叶小溪 事物; 仿写;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 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那么贴近, 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2分) (2)请你仿照例子为这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第二环节: _____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第四环节: _____ (3)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打开你的知 识库,挑几句诗词与大家分享。(4分) 春: 夏: 秋: 冬: (4)3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自 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请你提两条 合理化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0-13题。(8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 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 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 默着。 1、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 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3分)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分) 3、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 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8---21题。(12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

资源与评价英语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资源与评价》英语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Module 1 (1) I. A. 1. for 2. to 3. on / having 4. on 5. on B. 6. enjoying 7. presents 8. Anyway 9. trip 10. photos / pictures C. 11. are having 12. is talking 13. is drawing 14. is getting 15. standing II. 16. C. 17. A 18. A 19. B 20. C 21. A 22. C 23. B 24. A 25. C III. 26. is on a trip to 27. enjoying themselves / having fun 28. What are they doing? 29. Is Gina talking with her father? No, she isn’t. 30. phoned / telephoned IV. 31. D 32. C 33. B 34. E 35. A V. 36. They are watching TV. 37. She works in a pub. 38. They are having a maths class. 39. He likes enjoying bananas. 40. Is sh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VI. 41. first 42. for 43. cities 44. learn 45. driving 46. teacher 47. photos 48. back 49. their 50. more VII. (A) 51. B 52. C 53. B 54. D 55. A (B) 56. F 57. T 58. T 59. F VIII. 60. We’re on a school trip. 61. Can you send me a postcard? 62. I’m enjoying the school trip a lot. 63. I’m standing o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and talking to you. 64. It’s ten o’clock. Tony is lying in bed and reading a book. (2) I. A. 1. places 2. dressing / dressed 3. greetings 4. calling 5. homes B. 6. for 7. afternoon 8. midday / noon 9. pubs 10. or 11. from 12. to 13. at 14. for 15. to C. 16. aren’t going 17. dressing 18. watch 19. having 20. wrote II. 21. A 22. C 23. C 24. A 25. B 26. B 27. A 28. C 29. B 30. C III. 31. at the moment 32. putting on their clothes 33. in the middle of 34. Who are you visiting in Hollywood? 35. going to work by car IV. (A) 36. A 37. D 38. E 39. B 40. C 41. F (B) 42. Where are you 43. What are you doing 44. Can you come here 45. Where’s the box 46. Thank you V. (A) 47. A 48. C 49. D 50. C 51. B 52. A 53. B 54. A (B) 55. drinking 56. Others / Some 57. Their 58. about 59. back 60. let 61. moment 62. for 63. happy 64. thanks VI. (A) 65. B 66. C 67. B 68. C (B) 69. English, meal 70. members, take / have 71. bread-and-butter, cakes 72. good, first 73. one, one VII. 74. The children are getting dressed in their sweaters.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3 班级:姓名:考号: 说明: 1.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试号、姓名按要求填在密封线的空格内。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 1.请根据要求填写是诗文名句。(10 分) (1)子曰:“岁寒,。(《论语》)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ft寺后禅院》) (5),却话巴ft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8)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9)《次北固ft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称职()呵责()点zhuì()宽shù ()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2 分) A.21 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学习并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5.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3 分) ⑴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赏月饮酒,借月传情,留下传诵千古的名句,形成了“月亮情结”。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诗句(两句)。 。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8套)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粗犷.(guǎng)高邈.(miǎo)烘.托(hōng) B.黄晕.(yūn) 菜畦.(qí) 凄.冷(qī) C.贮.蓄(chǔ) 抖擞.(sǒu) 伦敦.(dūn) D.澄.清(chéng) 肌.肤(jī)静谧.(nì) 【解析】B项“晕”应读yùn;C项“贮”应读zhù;D项“谧”应读m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鸟巢撩亮莅临人间 B.襄上发髻咄咄逼人 C.屋檐琅润呼朋引伴 D.水藻两鬓花枝招展 【解析】A项“撩”应为“嘹”;B项“襄”应为“镶”;C项“琅”应为“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 ....的准备。 【解析】“绘声绘色”的意思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用在B项中形容狮子不恰当,可改为“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安全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工艺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少儿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解析】A项,滥用介词“通过”“使”,去掉一个;B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吃零食过多造成的”;C项,搭配不当,“增加”不能和“免疫力”搭配,应改为“提高”。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___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__。此帖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13单元

第一单元检测题(1) 一、基础知识(65分) 注音写字(15分) 萧瑟()无jī( ) 俯kàn( ) 晨x ī( ) 无yàn( ) 饱饫()厚毳()wān( )yán( )四隅()海句()力士横亘()消yì( ) jué( )取物什()雾aǐ( ) 罗布淖()尔安mì( ) òu( )气 pōsuō( )( ) ní ( )裳()羽衣纤纤()憧憬()()缥缈()()自省()焦躁()不安 二、根据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0 ①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数。 ②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日出》 劲烈 ;醒豁 ③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现《天上的街市》 ④然后,她跑进奶奶的房间里,用她的眼睛和头发,给奶奶带去阳光。《小小的阳光》阳光文化常识填空。(8分) ①徐志摩,现代诗人、家。有名的主义诗人,有诗集;散文集。 ②郭沫若,原名。四川人,第一部诗集是,《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另一部诗集。 按要求默写填空。( 24分) ①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像王维的“,”,杜甫的“,”,李商隐的“ ,”。(6分) 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刘白羽《日出》(3分) ③整个宇宙就像、,、。(2分)刘白羽《日出》 ④云海也活了,,, , ,,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

临在……(5分)徐志摩《泰山日出》 ⑤写出《天上的街市》中想象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生活的诗句。(8分) 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的妙处。(8分)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数量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的出。(徐志摩《泰山日出》)(3分) 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到山上。“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悔地向远方溜走。(唐敏《云海》)(5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1—7小题。(19分)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

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单元评价检测(四)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喧.腾(xuān) 蓬.乱(fénɡ) 灌.木(ɡuàn) 互相挑.逗(tiǎo) B.聒.聒(ɡuō) 悬.崖(xián) 颤.动(chàn) 盘虬.卧龙(qiú) C.痴.想(chī) 耸.立(sǒnɡ) 沉淀.(diàn) 仙露琼.浆(qónɡ) D.纳罕.(hǎn) 酒酿.(niànɡ)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精致宽恕察言观色头晕目旋 B.迂回翠弱知知不休蜂围蝶阵 C.凝望收敛庞然大物上浅下深 D.迸溅縢萝心惊肉跳美味佳肴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问这问那,直言不讳,如此一来,教学相长 ....就水到渠成了。 B.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总是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特别吸引人。 C.我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D.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 ....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老师认真地听了我们的发言,并做了总结。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七年级下册数学资源与评价答案

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1 整式 1.(1)C 、D 、F ;(2)A 、B 、G 、H ;(3)A 、B ;(4)G ;(5)E 、I ; 2. 125r π;3.334 3 R a π-; 4.四,四,-13ab 2c,-13,25 ; 5.1,2; 6. 13a 3b 2c ; 7.3x 3-2x 2-x ; 8.11209 ,10200 a a ;9.D ;10.A ; 11.?B ;12.D ;13.C ;14. 12222V V V V +;15.a=27;16.n=3 2 ;四.-1. 1.2 整式的加减 1.-xy+2x 2y 2; 2.2x 2+2x 2y; 3.3; 4.a 2-a+6; 5.99c-99a; 6.6x 2y+3x 2y 2-14y 3; 7.39π-+; 8.3217210n n n n a a a a +++--+-; 9.D; 10.D; 11.D; 12.B; 13.C; 14.C; 15.B; 16.D; 17.C ;18.解:原式=1 26 ax +,当a=-2,x=3时, 原式=1. 19. 解:x=5,m=0,y=2,原式=5.20.(8a-5b)-[(3a-b)-32a b -]=139 22 a b -,当a=10,b=8时,上车乘客是29人.21. 解:由 3xy x y =+,得xy=3(x+y),原式=8 7 -. 22. 解:(1)1,5,9,即后一个比前一个多4正方形. (2)17,37,1+4(n-1). 四.解:3幅图中,需要的绳子分别为4a+4b+8c,4a+4b+4c,6a+6b+4c, 所以(2)中的用绳最短,(3)中的用绳最长. 1.3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0m n +,96; 2.2x 5,(x+y)7 ; 3.106; 4.3; 5.7,12,15,3 ; 6.10; 7.D ; 8.?B ; 9.D ;10.D ; 11.B ;12.(1)-(x-y)10 ;(2)-(a-b-c)6;(3)2x 5 ;(4)-x m 13.解:9.6×106×1.3×108≈1.2×1015(kg). 14.(1)①424103333??=,②436135555??=. (2)①x+3=2x+1,x=2 ②x+6=2x,x=6. 15.-8x 7y 8 ;16.15x=-9,x=-3 5 -.

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篇一:2021--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一)古诗文背诵(10分)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⑴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⑶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 ⑷,赚得行人空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⑸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⑹子曰:“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⑺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⑻《〈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⑼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 是:,。 ⑽请写出古代诗歌中抒发思念家乡或亲人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语言运用(7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生活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②如果没有 脚踏实地的báshè(),一切幻想都只能是海市蜃楼。③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衰乐。④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地不断向前奋进)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⑴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1分)báshè() ⑵ 找出文段中第③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1分)“ ”改 为“ ”。 ⑶ 根据释义写出成语。(1分)勇敢地不断向前奋进: 3.请选用以下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句意连贯,表意完整,词语顺序不拘,字数60字左右。(4分) 嬉戏潺潺羡慕心旷神怡大言不惭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4-7题。(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 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虽有嘉肴( ) ⑵弗食,不知其旨也 ( ) ..⑶玉不琢,不成器( ) ⑷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