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艺术性批评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艺术化的批评方法

艺术化的批评方法

艺术批评的方法有哪些_艺术化的批评方法艺术化的批评方法艺术化的批评方法前言说起批评,可以说谁都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既批评过别人,也被别人批评过。

尤其是在企业里,由于员工的过失,或者员工的不尽职等情况下,被领导批评应该来说是家常便饭,可是,怎么样的批评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又避免矛盾呢?第一讲、批评的误区批评的目的在于纠正他人工作的失误,改善今后的工作绩效。

批评者大多是一些处于主管地位的管理者,在对待批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一种是一贯雷厉风行的领导者。

看到下属有任何不足,他们会立即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指责。

这是一种非常失败的批评方法。

中国人向来都是非常爱面子的,批评员工会令被批评者颜面尽失,员工在听取领导对其批评时,更多的是关注同事对自己看法和反应,会忽视真正的批评内容,最终也没有得到批评的实际效果。

同时,也会令第三者感到尴尬,第三者就会想下一个对象会不会就是我?无形之中员工的心理就会留下一种对领导者的心理恐慌,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关系的紧张,对领导的向心力就会减弱,企业也就不会有很好的业绩产生。

还有一种性情相对温和的领导者,他们不敢批评下属,常为如何批评而烦恼。

担心打击员工积极性,甚至做出过激反应。

我也听到很多领导说,表扬起来大家都喜欢,批评起来可就难了。

最终因为不敢批评导致工作缺陷的循环产生。

二、批评的规则方法1、在批评之前先考虑鼓励对方,使要改正的错误,看来很容易做到;【案例】我有一个四十岁尚未结婚的朋友,不久前才订婚。

他未婚妻劝他学跳舞。

这在他来说,或许太迟了。

他告诉我经过情形的时候,说:“天晓得,我需要学跳舞——因为我现在跳起来,还是像二十年前开始学跳舞的时候一样。

我所请的第一位老师,说的或许是真话。

她告诉我说,我的舞步完全不对,必需从头再学起,但那使我很灰心。

我无心再继续学了,所以我辞掉她。

第二个老师,说的也许不是实在话,可是我听了很高兴。

她平静地说,我跳的舞步有点旧式,可是基本步子是对的,她说我不难学会几种流行的新舞步。

批评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批评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批评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艺术教育工
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批评和总结。

首先,艺术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得过
于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时往往只是被要求模仿和背诵,缺乏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其次,艺术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

而且,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导致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不足。

再者,艺术教育工作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注。

而且,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传统的美术和音乐教育,忽视了其他形式的艺术教育,如舞蹈、戏剧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艺术教育工作的总结和改进。

首先,学校应加强
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完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学校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注,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总之,艺术教育工作需要进行批评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
养和创造能力。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引言艺术批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让小学生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并激发他们开展艺术批评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表达意见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提高小学生艺术批评能力的几种方法。

1. 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他们培养审美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参观艺术博物馆和画廊等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细节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度。

2. 学习艺术史学习艺术史是培养小学生艺术批评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时,学习艺术史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批评。

3. 鼓励交流和讨论鼓励小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交流和讨论是提高他们艺术批评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座谈会和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分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艺术作品的评论板或博客,鼓励学生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批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4. 提供批评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艺术批评的技巧。

这包括分析艺术作品的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评估作品的艺术价值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练习和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艺术批评中。

5. 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评价形式也需要多样化。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比赛、写作比赛和表演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和比赛,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和批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艺术评论、演讲或录制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批评能力。

6. 鼓励创造和实践除了进行艺术批评,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设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乐趣和创造力。

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

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

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艺术性批评教育是一种深度参与艺术作品的过程,它能够提高个人审美素养和思考能力,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在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中,我有以下几个体会:首先,要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开展艺术性批评教育时,重点不是正确与否,而是你如何表达你的想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就无法深入思考自己的感受和解释那些不确定的想法。

如果你能够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甚至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其次,要关注细节。

艺术作品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们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因此在批评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关注作品中的细节。

仔细研究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和表现手法,分析和理解作者的设计和构思,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

最后,要有激情和好奇心。

在艺术性批评教育中,我们应该表现出对艺术作品的热情和好奇心。

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并进一步探索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觉和思考。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艺术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并逐渐塑造我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体系。

在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中,我还发现了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艺术性批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能够培养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当我们不断地涉猎不同类型和领域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就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判断标准。

其次,它可以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

通过批评艺术作品,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辩解,而是要支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通过其他人的意见和反馈来思考问题。

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最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

艺术作品是反映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具体呈现,通过深入欣赏和发掘艺术作品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艺术性批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个人审美素养,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以及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

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

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

我的艺术性批评教育艺术性批评教育是一种将艺术与批评结合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透过批评表现艺术课程,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我的教育中,我重视艺术性批评教育,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这一目标。

首先,我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创新。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自主地发掘艺术中的美,并在批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然后通过批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其次,我注重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艺术作品。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和文化背景、艺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艺术作品。

比如,在学习绘画时,我会让学生参观不同的画展,了解不同画家的表现风格和创作手法,然后通过批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艺术活动。

在社区艺术活动中,学生可以与社会的不同群体互动,结合社会问题,参与艺术创作。

通过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人类文化,从而在批评中表达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比如,在社区艺术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理念,然后通过批评形式对活动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综上所述,艺术性批评教育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教育方式。

在我的教育中,我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创新、注重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艺术活动等三个方面实现了艺术性批评教育的目标。

我相信,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和表现艺术,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

批评、表扬的艺术活动建议或反思

批评、表扬的艺术活动建议或反思

批评、表扬的艺术活动建议或反思
批评:
1. 缺乏清晰的主题和表达:
问题:在活动中可能存在主题不清晰或者艺术表达不够明确的情况。

建议:下次活动前,考虑提前明确主题,并确保艺术家们在其作品中清晰地传达主题。

2. 组织不够流畅:
问题:活动的组织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混乱,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和参与。

建议:在活动策划阶段,详细规划每个环节,确保流程有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于艺术体验中。

3. 缺乏互动性:
问题:参与者与活动之间的互动性可能不足,影响了整体体验。

建议: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工作坊、问答环节等,以促进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表扬:
1. 独特的艺术风格:
优点:活动中展示的艺术家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鼓励:继续支持和展示这种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因为它为活动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2. 出色的视觉效果:
优点:艺术作品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鼓励:鼓励艺术家在创作中继续追求视觉上的创新,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3. 社区参与度高:
优点:活动吸引了广泛的社区参与,反映了其成功的社交影响。

鼓励:在未来的活动中继续鼓励社区的积极参与,促进更紧密的社会联系。

总体反思:
活动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艺术的质量,还包括组织、互动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通过对批评和表扬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未来的艺术活动,为观众提供更丰富、有意义的体验。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
艺术是一个具有无穷潜力的领域,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代表着作者的想象力、才能和
个性。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艺术方面表现得不好是很常见的。

作为艺术教育的教师们,我们必须有能力识别和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

但是,如何做到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适当
的批评呢?
其次,批评艺术作品时,我们需要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作品。

我们必须坚守艺
术的原则,例如色彩、构图、线条和比例等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艺术作品中的
细节问题,例如选材和执行力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过于苛刻地评判他们的作品,而是要理解和支持学生的艺术作品。

第三,当我们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提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应该注意到每一份作品中的成功部分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实用的
建议来帮助学生改进其作品。

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并为孩子们提供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
他们的艺术能力,以便他们未来在艺术领域的发展。

最后,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宝藏和弱点。

因此,在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务必要捕捉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风格和独特性。


何一份艺术作品都代表着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我们应该以这一点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
己的艺术才能,并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发展。

总之,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艺术教育教师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每
一份作品,并提供实用的反馈来帮助他们发展和改进。

通过理解并肯定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帮助他们在艺术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之谈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赏识、表扬、鼓励在课堂上热闹极了,真乃是“课改潮中教育,听取掌声一片” 。

一时间,广大教师视表扬为灵丹妙药,大力宣扬让学生“说”,哪怕是说的不作边际,让学生“想” ,哪怕是想的异想天开,笃信只要让学生吃上这剂良药就可以根除犯错顽疾,似乎表扬越多,带来的教育效果就越佳。

诚然,表扬是一种易于使用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但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不只有表扬,更需要及时的,有效的,艺术的批评。

因为批评及时,方法灵活,收效如意;批评过火,动辄训斥、体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更应注意批评艺术。

我从教的十五余年中,甜酸苦辣都尝过啊! 因此,在现在的学生都“娇气”下,我们更应讲究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学生,因为热爱学生是艺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

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

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用讽刺、训斥、挖苦、体罚等极端措施,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

甚至酿成悲剧。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

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任何时候都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批评是对他的爱,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其次是艺术的批评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艺术的批评应遵循客观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至于变成空穴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开展艺术性批评的几点建议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逃学、打架、作弊、偷窃、干扰课堂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处理?这就关系到教师运用批评教育的技巧问题,即——批评性教育的艺术性。

作为校园教育,有正面引导的主流教育方法,有视学生为子女的亲情呵护方法,有师生人格尊严始终平等的原则,但也应有对他们的不正确思想、不良行为批评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如果放弃、排斥了这个权利和责任,无论是对家长的重托、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遵循教育学的理论,多摸索和探究学生的心理,进行“宽容”的批评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批评要用爱心,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而教师的爱是一种宽容、博大、无私的爱,它蕴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的阳光,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我校五年级有一个小男孩,叫钟国春,据该班班主任说,他不太爱讲话,平时也不活跃,在班主任的意识里是一个不甚聪明的孩子,不讨人喜欢,但没想到班主任普普通通的几句关心话竟然滋润了一个孩子的心田。

体育活动课,他违反规程摔坏了腿,流了很多血,班主任不急于对他“兴师问罪”,而是及时给他处理好伤口,然后心平气和地指出他这样做的危害性,继续肯定他那难得的长处,鼓励他做一个令人赏识的男子汉,并说明老师有决心帮助他。

从此,他便显得有些活跃起来,有一次的举动竟让班主任觉得很惊讶,这个班的班主任向我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月份的天很热,教室里没有空调,所以我在讲课时经常出汗,有一次,当我写完一段板书回转身时,发现他倚在讲台旁,小手上擎着一张洁白的纸巾,仰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用童稚的眼睛对我说:“老师,擦汗。

”这一刻我突然感动了。

我深情地望着他,发现他红红皱皱的小脸上布满着期待,额头挂着几粒晶莹的汗珠。

我从他手上接过纸巾,本能地抚着他的头,擦去他额上的汗,再擦了擦自己的额头。

这时,一丝浅笑划过他的小酒窝,他转身欢快地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自那以后,钟国春同学在班上便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主动参加教室清洁卫生,并开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2、批评要适度,要与儿童年龄特征相结合,且给学生下台阶
对“温室”成长的孩子来说,过激的批评和训斥只能适得其反,那是因为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比较脆弱,很难承受过激的批评,尤其是训斥的批评,这样做容易造成“破罐子摔破”或是一蹶不振的现象。

所以教师批评尽量以“宽容”为主,让学生有回旋的余地。

例如,五年级中有一位“战绩非凡”的违规“1号”又逃学了,当时,老师没有急风暴雨式地对他训斥一番,而是给他留下台阶,寻找其动情点,诱出其向上的动力:出操时,暗中让他清点人数;劳动时,对他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看他平时的书本最破烂不堪,就让他当“书本小卫士”;他偶尔咳嗽,有意给他提示:“天气冷了,你要多添件衣服,否则容易着凉并引起感冒。

”此刻,他第一次露出了默许的眼神,更出人预料的是他居然向老师敞开心扉,道出了旁人难以破译的内心烦恼。

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又提出一个深知他答得出来的问题让他回答,再当从投去鼓励的目光。

周记本上,老师也特意给他写出批语:“看得出你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真为你高兴,再加把劲,老师在前面等着你。

”几次适时而中肯的点拔,终于使这位同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此上进心急骤上升,班级记事本上陆续记下他的良好表现,期末考试他获得了进步最大奖,这,不能不说是“台阶”的功劳。

3、批评要看个性,且要“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一千名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说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所以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其懂得自己错在哪里,如何去改。

例如,在做“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然后“对症工作”。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是由于在集体中处于一种落后状态,他们的自卑感强,对别人的批评反应又敏感,有些后进同学甚至与老师有抵触情绪。

这样,教师对待他们一定要注意将一碗水端平,不能另眼相待。

相反,更要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多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多在他们身上找闪光点。

要知道,一些同学学习差而智力却不差,一些同学纪律差而劳动动不差,一些同学成绩差而体育成绩不差。

老师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此外,教育学生不定期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

学生因年龄小,加上其它因素的干扰,转化过程中其意识和行为常有反复。

这时,教师应抓住反复的机
会进行教育,促其继续进步。

绝不能见学生转化过程中反复就给你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最易产生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因此教育学生理解需要有耐心。

作为老师应常提醒自己——“教育要有耐心”。

要经常通过谈话、家访式对有过失的同学进教育,不要歧视他们,对他们要有所宽容: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出现反复,允许他们“慢慢来”。

有时候,适当地降低标准最终还会提高标准的。

只有这样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转化,循序渐进,抓反复,反复抓,才能抓出实效。

4、批评要“软硬兼施”,做好“善后”工作
“宽容的批评教育胜过严厉的训斥”,这话有道理。

当然,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教师也不只是一味地宽容或放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有时候教师还应给犯错误的学生以严厉的批评乃至恰当的处罚,使歪风邪气不能抬头。

但过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硬”的批评过后,还需“软”、“宽”的教育。

学校有位周老师,当班主任已经20年了,好班、差班她一样带得出色。

平时批评学生很严厉,但学生与她关系仍很好。

不但在校时,就是毕业后十年、二十年仍然去探望她,尊她为师,尊她为友。

为什么师生关系会如此融洽?诚然,做好“善后”工作是关键。

王老师对学生不是“训”完、“骂”完就了事的,而是事后一定找学生谈心,交换思想,使学生做到心悦诚服,心情舒畅。

如此说来,批评教育学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心灵的艺术,它可以使扭曲了的心灵变得美丽。

每个孩子可塑造性很强,但有一点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自尊心”,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老师“暴风雨”式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展开“宽容”式的批评,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最后,还要注意批评的频率,批评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或失去作用。

总之,我们既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地直接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

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

如此批评没有剑拔晋张之势,却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有了如此艺术性的批评,教育才
是完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