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_电荷练习解读
11.1电荷 摩擦起电 知识讲解(作业)

电荷摩擦起电【要点梳理】要点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硬橡胶棒或玻璃棒带了电,或者说它带有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②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要点三、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初三物理电荷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电荷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带了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头发带电的方法称为。
【答案】同种摩擦起电【解析】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与梳子相互摩擦而使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考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答案】B【解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人们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由题意知,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自由电子由A流向B,同时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故选项B是正确的。
【考点】金属导电的原因,电流的方向3.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答案】B【解析】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A验电器上所带电荷通过电子的移动向B验电器转移,若A带正电,B上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向验电器A转移,使B带正电;若A带负电,A上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向B移动,使B带负电。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减少,金属箔张角变小,B验电器金属箔带同种电荷,金属箔张开,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电荷的移动,验电器的原理。
电荷摩擦起电知识点

电荷摩擦起电知识点
1. 嘿,你知道吗,电荷可是很神奇的东西呀!就像两块磁铁会相互吸引一样,不同电荷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呢。
比如说我们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这就是电荷在搞鬼啦!
2. 哇塞,摩擦起电真的超有趣呢!当我们用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就能吸起小纸片啦,这就是摩擦让电荷发生了转移呀!你说神奇不神奇?
3. 电荷的世界真奇妙啊!你想想,为什么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就带上正电啦?这就好像是一场奇妙的变身,太有意思了吧!
4. 你有没有试过用气球摩擦头发呀?然后它就能贴在墙上了,这可都是电荷在起作用哟!这感觉就像是给气球施了魔法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呢?
5. 哎呀,摩擦起电无处不在呀!就像我们走路时,鞋底和地面的摩擦也可能会产生电荷呢。
那岂不是我们每走一步都在经历一场小小的电荷冒险?
6. 电荷能让很多事情变得不一样呢!比如静电复印机,不就是利用电荷的原理工作的嘛。
这多像个聪明的小精灵在帮忙呀!
7. 电荷和摩擦起电真的是生活中既常见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随时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感受到它们的奇妙。
所以呀,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电荷哦!我的观点就是电荷和摩擦起电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能让我们看到好多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呢!。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ppt解析PPT课件

学习目标 :
1.初步认识原子结构。 2.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 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 么会带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
2020年9月28日
16
2020年9月28日
17
2020年9月28日
18
1.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 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__电__荷_
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中性的。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_失__去__
单位 :_库__仑__,符号是_C_。
5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__量__ 异__种__ 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2020年9月28日
9
1. A、B、C、D四个带电体,
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 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 负 电。
2. 用带电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
通草球时,由于带电体能够 _吸__引__轻__小__物__体,所以通草球会被带电
排斥
吸引
2020年(92月2)8日同种电荷互相_____,异种电7
3 、验电器
(1)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结构:金属球、金属杆、 金属铂
(3 ) 原理:根据同__种____电荷互
相
排斥
2020年9月28日
______的性质制成 8
4 、电荷量:_电__荷__的__多__少__,叫 做电荷量。符号( Q)。
电子的物体带正电,_得__到__电子的物
体带负电。
2.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 ,只是_电__荷__从一个物体_转__移__到
另一个物体。
2020年9月28日
19
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不同。
②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 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练习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2、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可能带负电B.只可能带正电C. 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3、如下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C连接两球,则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4、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下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5、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具有较多的A. 原子核B. 自由电荷C. 正负电荷D. 质子6、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A.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 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C. 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D.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7、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8、如右图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A.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B.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C.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D.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9、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A.人体海水干木材 B.橡胶铁钉陶瓷C.硬币石墨铜块 D.水银塑料盐酸10、10年安徽蚌埠二中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11、两个轻小带电物体相互排斥,则A.两个物体必定带同种电荷B.两个物体必定带异种电荷C.至少有一个物体带正电D.至少有一个物体带电12、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13、10·绵阳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14、两只硬橡胶球,带有等量正电荷,按图5所示方式连接,一个金属小环M串在一根光滑的绝缘杆上,位于两硬橡胶球中间,恰好平衡,若用绝缘棒将金属小环向右侧稍移一些,释放后,小环向中间处运动,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M带正电; BM带负电; CM不带电; DM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15、有甲、乙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如下图所示;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两球互相排斥的是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16、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异种电荷相吸B.同种电荷相斥C.分子间相斥D.大气压作用17、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导体小球,小球便被吸引,如果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时,则A 小球也将被吸引; B小球将被推斥;C小球将静止不动; D小球有可能被吸引,也有可能被推斥;18、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咐灰尘;19、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20、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21、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 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断定:A. 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B. 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C. 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D. 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22、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23、如下图所示,是一种门铃按钮开关构造的截面图.其中A.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B.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C.A、D是导体,B、C是绝缘体D.A、B、C、D都是导体24、如下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A.有质子从A向B移动 B.有电子从A向B移动C.电流方向从A到B D.电流方向从B到A25、四个绝缘轻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是: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D、不带电荷.二、填空题2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把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______;27、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报纸摩擦玻璃时,玻璃上会有很多“毛毛”,这是因为玻璃表面带了___________,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28、已知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荷,则B带_______电荷;29、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 ,造成火灾隐患;30、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电荷,互相的缘故;31、如图所示,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和一个带正电的物体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它们连接起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 ,瞬间电流的方向是 ;32、陶瓷、碳笔、铜、玻璃、橡胶、大地等物质,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出两种你最熟悉的物质做电工材料,说明它的主要用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相同为电荷,图3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34、当一带正电的物体与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张角逐渐减小合上后又逐渐增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______电;若再用导线将验电器金属球和大地连接起来,有电子从____________流入____________,金属箔的张角____________;35、如图所示,A为导体,B为带电体;有一位小姑娘站在绝缘台上,当她手扶带电体时,她的头发向四周“炸开”,这是因为;若带电体带负电,则A、B之间瞬时电流方向是由 ;36、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弄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容易发生_______现象;从而_________细小灰尘的缘故;37、物体带电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有了____________而带负电,缺少了____________就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创造了电____________,实质是电子____________的过程;38、随着我国电视生产技术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彩色电视机已进入家家户户;但同学们是否注意观察到电视屏幕特别容易粘灰尘,其原因是;电视机工作时,从显像管尾部的阴极发射出的电子高速撞击荧光屏三色荧光粉,使屏幕发光,则该电子束的电流方向是从流向;电视图像的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蓝三种颜色按不同强度组合而成的;三、实验,探究题39、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越梳越蓬松,这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40、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解析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正电荷减小,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增加,显然这是导体的异种电荷吸引的结果;这说明导体是不可能带正电的,导体带负电是可能的;但如果导体不带电,靠近带正电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的近端会出现异种电荷──负电荷,远端会出现同种电荷──正电荷,这种感应电荷也会对金属球的正电荷有吸引作用,使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小,所以完整的答案是:带负电或不带电都可能;正确答案为C;3、B4、D5、B6、D7、B8、 C9、C10、B 11、A 12、B13、B 14、A 15、D16、B 17、D 18、D 19、D20、D21、B22、B 23、A24、C25、D二、填空题26、正失去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7、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28、负29、静电电30、异种吸引31、负电荷,从B向A32、陶瓷、玻璃、橡胶,①铜,制成铜导线;②橡胶,制成电工手套33、正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4、答案:负大地验电器变小.解析:当物体带正电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张角变小后合上又逐渐增大,是由于物体所带的正电荷与验电器上负电荷中和;因此金属箔张角合上,又逐渐增大,是由于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物体上,使验电器也带上了正电荷;用导线将金属球和大地连接起来时,大地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验电器上与正电荷中和,使金属箔的张角变小;35、头发都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A到B 36、摩擦起电吸引37、答案:电子转移多余电子电子并不是转移解析:电荷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8、屏幕带电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荧光屏屏幕阴极绿三、实验,探究题39、1梳头时,塑料梳子和干燥的头发摩擦,头发戴上了电荷;2头发上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就容易蓬松开;四、简答题40、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捆扎绳摩擦起电;塑料绳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越多,斥力越大,散开得越大。
教室如何总结摩擦起电现象

教室如何总结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现象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由于静电作用
而产生的电荷分离现象。
这一现象可以在教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来
展示和总结。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塑料棒、橡胶棒、羊毛布等。
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这些物体与头发、纸片或小
碎片等物体进行摩擦。
通过观察,学生们会发现摩擦后物体之间会
产生吸引或排斥的现象,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的表现之一。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可以从电荷的基本概念入手,解释摩擦时电子的转移和分布,导致
物体带电,产生静电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同时,可以结合原子结构
和静电力的作用原理,从微观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
例如,静电粘附在空气中的灰尘、静电除尘器的原理等。
通过这些应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教室中的实验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热点7+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精练)

热点七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精练)1.3月以来,新冠疫情再次在全国多地蔓延,佩戴口罩成为校园防疫的重要措施。
口罩夹层内带静电的熔喷布能吸引载有病毒的飞沫。
以下几种现象也可以用静电现象解释的是()A.挤压过的吸盘紧紧地吸在窗玻璃表面B.磁铁能够吸引大头针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D.龙卷风吸起河里的水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电子C.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正电荷在转移D.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箔片带了同种电荷3.一轻质小球靠近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一定带负电B.可能不带电C.一定不带电D.一定带正电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B.若甲带正电,则乙可能带正电C.若甲带正电,则乙可能带负电D.若甲不带电,则乙可能不带电5.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粘”的现象,属于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现象的是()A.软塑料吸盘经挤压后“粘”在玻璃板上B.风扇叶“粘”有很多尘埃C.胶带“粘”物体D.电磁铁通电后“粘”起大头针6.小明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发现头发与塑料尺相互吸引,而且塑料尺还可以吸起细纸屑。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尺与头发摩擦时产生了电荷B.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相互吸引C.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一定带正电D.塑料尺吸引细纸屑是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7.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玻璃棒失去了电子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玻璃棒得到了电子8.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B.乙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9.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定带正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定带负电10.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时,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排斥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得到了电子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1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最新精选】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概念摩擦起电(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
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
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原因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
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
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
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1.5]3.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1.0]4.验电器的原理是,验电器的作用是。
[1.0]5.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电量为,称为电荷,常用符号来表示它。
[1.5]6.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电。
[0.5]7.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使分开。
9.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性,也就是对外不显的性质。
[1.5]10.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荷。
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
[1.0]12.我们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按照这个规定可知: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1.0]13.电源是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使负极聚集。
[1.5]14.把两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
[1.5]15.电流是电荷的形成的,规定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1.0]16.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极流向极,能够提供持续的装置叫电源。
[1.0] 17.蓄电池充电时,是能转化为能,放电时是能转化为能。
[1.0]18.的物体叫导体,的物体叫绝缘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
所以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
[1.5]19.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的。
[1.5]20.一个同学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来,这说明经摩擦过的塑料尺带了。
[0.5]21.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一带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电荷。
[0.5]2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电,也有可能。
[1.0]2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
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1.0]24.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电荷互相而张开。
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25.指出下列能量的转化[2.5](1)干电池放电时, 能转化为 能;(2)植物的光合作用时, 能转化为 能;(3)发电机发电时, 能转化为 能;(4)蓄电池充电时, 能转化为 能;(5)燃料燃烧时, 能转化为 能。
26.图13-4中箭头所示的是什么电荷移动的方向?答: [1.0]27.判断题[2.5](1)( )蓄电池是可以多次充电,重复使用的电池(2)( )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才叫电源(3)( )电路中要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有电源(4)( )蓄电池向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28.金属中的电流是由 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所以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电荷实际移动的方向 。
[1.0]29.验电器主要是由(A )金属杆 (B )金属球 (C )金属箔 (D )玻璃外壳等四个部分构成。
其中是导体; 是绝缘体。
[1.5]30.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 ;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 。
[1.0]31.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电子从带 电的物体转移到带 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
[1.0]32.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 的范围内,不能 。
[1.5]33.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〇”)[3.5]①空气 ②煤油 ③稀硫酸④人体 ⑤陶瓷 ⑥塑料⑦水银 ⑧干纸 ⑨大地34.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 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 上,因此玻璃棒因 了电子而带上 电荷。
[2.0]知识的应用35.A 、B 、C 、D 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 吸引B ,B 排斥C ,C 排斥D ,A 带正电。
则B 、C 、D 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 )。
[1.5]A .正电,负电,负电 B. 负电,正电,正电C. 负电,负电,负电D. 正电,负电,正电36.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
[1.5]A. 一定带了正电B. 一定带了负电C. 一定是不带电D. 不带电或带负电都可能37.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 )。
[1.0]A. 同种电荷B. 异种电荷 + _ 图13-4C. 等量同种电荷D. 等量异种电荷38.两个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定()。
[1.5]A.一定是一个小球带正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B.至少有一个小球带电C.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D.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39.穿化纤的衣服容易吸灰尘,这是因为化学纤维容易的缘故。
[1.0]40.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0.5]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B.物体内部没有电子C.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4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电现象B.相互摩擦的两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电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质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42.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后分开,结果是()。
[0.5]A.正、负电荷都消失了,两物体都不带电B.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都不带电C.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带的电量都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43.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1.0]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4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它们带电的情况是()。
[1.0]A.玻璃棒和丝绸都带正电 B.玻璃棒和丝绸都带负电C.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D.玻璃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45.在摩擦起电现象中,造成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0.5]A.摩擦的速度快 B.摩擦的速度慢C.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强 D.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46.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0.5]A.摩擦可以产生电荷 B.摩擦时原子核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时核外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原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7.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0.5]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C.物体得到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48.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甲和乙,已知甲球带负电,乙球不带电,将它们用金属线相连时()。
A .有电流从甲流向乙B .有电流从乙流向甲C .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D .没有电流49.关于电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A .只要有电荷,就有电流B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 .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D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50.要在闭合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有( )[0.5]A .验电器B .电灯C .电源D .开关51.图13-5中, 为干电池的正极,开关闭合后,电流将由 回到 极,自由电子的移动路径是。
[2.0]5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个小球,它们相互吸引,那么该轻质小球( )。
[0.5]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一定不带电D .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A .电动机是电源B .干电池是把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源C .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 .能贮存大量电荷的装置都叫电源5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A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B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C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负电D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5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A .金属是导体,非金属是绝缘体B .固体是导体,液体是绝缘体C .人体是导体,大地是绝缘体D .以上都不对56.金属是一种良导体,是因为金属内部( )。
[0.5]A .有大量的自由电子B .有大量的原子核C .有大量带正电的原子D .有大量带负电的原子57.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
[0.5]A .橡胶棒失去了质子B .橡胶棒失去了电子C .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电子D .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质子58.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 )。
[0.5]A .有电子B .有质子C .有大量自由电子D .有大量自由电荷5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 )。
[0.5]A .没有电子B .没有质子C .没有自由电子D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60.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5]A .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B .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C .纯净水是绝缘体A B C D 图13-5D .水银不易导电61.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线的铜芯或铝芯是导体,塑料或橡胶包皮是绝缘体B .开关的金属刀口和接线柱是导体,胶木底座和外壳是绝缘体C .干电池的正极碳棒和负极锌筒是导体,薄膜纸是绝缘体D .包电缆芯用的油浸纸是导体,拉线用的陶瓷瓶是绝缘体62.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让甲球和乙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让乙球和丙球靠近时相吸引,则( )A.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也一定相互吸引B.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相互推斥C.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没有相互作用D. 以上三种都可能63.如图13-6是甲、乙两通草球相互作用的情况,由此可知( )。
[1.5]A.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至少有一个球带电D. 无法确定64.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使它们的金属球相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改变,这说明( )。
[1.0]A. 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正电B. 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负电C. 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同种电荷D. 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异种电荷65.A 、B 、C 、D 四个带电体,如果A 排斥B ,A 吸引C ,C 排斥D ,已知:B 缺少电子,则C 带 电,D 带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