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电荷 摩擦起电-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知识无关的是()A.晚上脱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塑料梳梳头发越梳越蓬松2.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负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摩擦前,静止的吸管对支架的压力和支架对吸管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摩擦前,静止的吸管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对吸管的支持力大小相等C.摩擦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会出现排斥现象D.摩擦后,人手接触吸管带电部分,电子会从人体转移到吸管3.图所示验电器上标记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属于绝缘体的是()A.金属球B.橡胶垫C.铁制外壳D.金属箔4.粒子甲、乙、丙的带电情况如表,甲由乙、丙构成如图。

以下选项与题意相符的是()粒子带电情况甲不带电乙带正电丙带负电A.甲是中子,乙是电子,丙是质子B.甲是原子核,乙是中子,丙是质子C.甲是原子,乙是质子,丙是中子D.甲是原子,乙是原子核,丙是电子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是按照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6.小迅用两个相同的丝绸分别去摩擦一个玻璃棒和一个塑料棒后,然后用玻璃棒和塑料棒分别去靠近同一个轻质小球,其情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带正电B.塑料棒与丝绸摩擦时,塑料棒得到电子C.若用玻璃棒去靠近塑料棒,它们会彼此排斥D.丝绸、玻璃棒和塑料棒这三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的是玻璃,最弱的是塑料7.蜜蜂飞行时会与空气摩擦而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知识点复习一、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物体才不带电。

二、摩擦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伦,符号:C)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5.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验电器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3.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5.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练习题一、选择题1.为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都安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是()A.塑料B.铁C.橡胶D.软木2.如图,纸与橡胶棒M均不带电,用纸摩擦M后,M与带负电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则()A.M带正电B.M不带电C.纸摩擦M时,纸失去了正电荷D.纸摩擦M时,电子从纸转移到M3.小丽将被毛衣摩擦过的塑料牙刷靠近细小水流时,发现水流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牙刷和水流一定带同种电荷B.牙刷和水流一定带异种电荷C.牙刷和水流的分子间存在引力D.牙刷带电后能吸引细小水流4.如图所示,小华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餐巾纸带负电D.摩擦时,吸管得到了电子,餐巾纸失去了电子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张开。

15.1电荷 摩擦起电-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15.1电荷 摩擦起电-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15.1电荷摩擦起电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B. 小明同学在校运动会上跳远时要助跑,助跑是为了增大自己的惯性C. 有人不小心让西瓜滑落掉到地面上摔碎了,地面没有受损,是因为碰撞时地面没有受到弹力的作用D. 运动员跑步时穿上有鞋钉的鞋是为了增加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试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B. 带电的物体不仅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还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C. 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D. 摩擦起电的过程,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试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碎煤块使煤充分燃烧能提高煤的热值B.汽车在减速过程中,惯性减小,动能减小C.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试题4: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电子带负电试题5:如图所示,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约为10-7库仑,然后立即将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棒、金属球、金属杆、金属薄等均为导体B.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C.发生电荷转移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为从金属箔到橡胶棒D.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最大时,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达到10-7库仑试题6:我国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发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叶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和金属球都是绝缘体B.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C.玻璃棒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橡胶棒产生电荷B.该现象能说明橡胶棒带了负电荷C.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过程中,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3.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负电。

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则()A.乙一定带正电,丙带负电B.乙可能不带电,丙带负电C.乙可能带正电,丙带正电D.乙一定不带电,丙带正电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下列物品中的A.橡皮B.布质笔袋C.塑料三角板D.不锈钢尺6.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中天体位置是恒定不变的B.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C.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7.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人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后分子将停止做无规则运动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带电,说明通过摩擦可创造电荷C.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8.关于物质结构和分子动理论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树叶在风中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在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C.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作用D.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核内的中子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的电子带的负电荷相等9.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产生正负电荷的过程B.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物体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C.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D.摩擦起电时,最终带上正电的物体得到了正电荷10.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B.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不带电轻小物体C.塑料管、陶瓷球、橡胶垫、铁丝都是绝缘体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11.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B.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原子、电子、质子和中子中尺度最小的是中子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二、填空题12.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发生电子转移,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电子(填“得到”或“失去”),而丝绸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 表示。

e =1.6×10-19 C 。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 的整数倍。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带电3.感应带电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1)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验电器张角变小,或者验电器先闭合后张开) 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带正电的原子核不能发生转移) 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塑料尺子、盐水B.铜导线、电工胶布C.陶瓷、玻璃D.水银、石墨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视机的屏幕表面常常有很多灰尘,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B.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可以防止静电累积发生放电而引起火灾C.冬天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由于带电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3.小朋友从弯道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

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摩擦后带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电荷C.头发丝竖起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D.“怒发冲冠”现象和验电器原理相同4.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若头发相当于毛皮,塑料梳子相当于橡胶棒,则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产生电荷的结果B.有电子从梳子转移到头发上C.头发带负电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5.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一个箔片带正电,另一个箔片带负电C.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导体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6.警用无人电动巡逻车能实现自动测温、喷洒消毒液、自动报警等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巡逻车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测温B.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过程中,动能不变C.巡逻车搭载的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7.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

将它们靠近时,发现它们相互吸引,则下知说法正确的是()A.乙球一定带正电B.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乙球一定带负电D.乙球一定带电,但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8.“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到校了,早读和第一节课后,物理老师登场啦!老师先出了一道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的题目,下列物品常温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板B.陶瓷碗C.橡胶鞋D.金属勺2.如图,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带电棒一定带正电B.带电棒一定带负电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3.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闭合着,小璐同学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毛皮得到电子,橡胶棒失去电子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C.此过程中,橡胶棒上的负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橡胶棒流向箔片4.关于如图所示的验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金属箔是绝缘体B.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C.验电器的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用橡胶棒接触金属球,金属箔一定带正电5.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容易导电的是()A.玻璃棒B.铜丝C.空气D.汽油6.关于静电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正电荷从丝绸转移玻璃棒上C.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D.相互吸引的两个轻小物体,一定是带了异种电荷7.如图,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将甲与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现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闭合又张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可能带正电B.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一定不带电C.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可能带负电D.甲球可能不带电,乙球可能带正电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从丝绸上转移来的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C.汤姆生通过研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太阳是恒星,它是银河系的中心9.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出现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悬挂的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C.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D.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锡箔纸B.陶瓷碗C.塑料袋D.橡胶垫3.在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时,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a、b、c、d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c球可能()A.不带电B.带与a球不同的电荷C.带与b球不同的电荷D.带与d球不同的电荷4.在下面电学中的几个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将气球在小女孩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也带电B.乙图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C.丙图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正电荷从a向b定向移动D.丁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5.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明端热水、爸爸给奶奶搓脚、妈妈为奶奶梳头的温馨画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的过程中,通过摩擦起电创造了新电荷B.泡脚和接脚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脚的内能C.用水泡脚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能放出更多的热量D.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6.如图是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C的带电情况是()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带负电或不带电D.无法判断7.用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合拢,则这个物体()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8.甲、乙、丙是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电荷摩擦起电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B. 小明同学在校运动会上跳远时要助跑,助跑是为了增大自己的惯性C. 有人不小心让西瓜滑落掉到地面上摔碎了,地面没有受损,是因为碰撞时地面没有受到弹力的作用D. 运动员跑步时穿上有鞋钉的鞋是为了增加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试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B. 带电的物体不仅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还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C. 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D. 摩擦起电的过程,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试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碎煤块使煤充分燃烧能提高煤的热值B.汽车在减速过程中,惯性减小,动能减小C.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试题4: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电子带负电试题5:如图所示,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约为10-7库仑,然后立即将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棒、金属球、金属杆、金属薄等均为导体B.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C.发生电荷转移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为从金属箔到橡胶棒D.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最大时,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达到10-7库仑试题6:我国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发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的方法使丝绸和梳子上的电荷发生转移而带电B.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梳子带电C.通过摩擦的方法使丝绸得到电子带正电D.丝绸和梳子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试题7:“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新材料的使用对推动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新材料”描述不正确的是()A.“超导材料”属于新材料B.“超导材料”可以应用于电饭锅并使其效率提高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会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D.“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机、电脑的元件及芯片试题8: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死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试题9: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试题10: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金属杆是导体B.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试题11: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摩擦创造了电荷试题12: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下面结论不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C.只有一球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试题13: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试题14: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试题15:在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⑥试题16: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可能带负电B. 只可能带正电C. 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D. 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试题17: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

据此推测显示屏()A. 带正电 B. 带负电C. 不带电D. 一定带电试题18: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用绝缘细线悬挂两个小球,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C.两球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D.两球均只受两个力试题19: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__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负”),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试题2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___________.,用它去接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此时验电器带________电,该过程中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_(选填“从金属箔片到金属球”或“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试题21:如图所示,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约为10﹣7_____,然后立即将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在发生电荷转移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为________(选填字母“A”或“B”。

A为“从橡胶棒到金属球”,B为“从金属球到橡胶棒”)。

试题22:油罐车的后面经常拖着一条触地的铁链,这是因为铁是____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轻质小球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试题23:制作口罩的熔喷无纺布纤维表面携带大量电荷,能够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空气中的轻小物体;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试题24: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B和A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

则B、C两个轻质小球,一定带电的是______小球。

试题25: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填物态变化)形成超细纤维,组合成布。

将熔喷布制成口罩时,使其带上静电,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增强口罩的过滤效果。

试题26:处处留心皆学问,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下面生活中的现象:(1)油罐车后轮有四个轮胎,比起两个轮胎减小了对路面的破坏,其原因是?(2)运输时,看到在油罐车的尾部总有一根铁链在地上拖着走,这根铁链起什么作用?试题27: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汽油,汽油易挥发,易燃易爆,运输中汽油与油罐摩擦产生静电,油罐失去电子带上______电荷,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放电观象,引起汽油燃烧爆炸,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油罐车通常都在车架加装铁链与大地接触以中和油罐所带电荷,该过程铁链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______(选填“大地到油罐”或“油罐到大地”)试题28: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电荷,互相。

试题2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__电。

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两金属箱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______而张开。

试题30: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

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

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

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_____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_____,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_____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

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答案试题1答案:D【解析】A.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故A错误;B.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运动会上参加跳远比赛的选手助跑并不能增大惯性,是为了利用惯性使自己能够跳得更远,故B错误;C.西瓜滑落掉到地面上摔碎了,地面给西瓜一个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西瓜对地面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D.运动员跑步时穿带有钉子的钉鞋是为增大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D正确。

试题2答案:C【解析】A.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所以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还具有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子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符合题意;D.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试题3答案:C试题4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吸管和橡胶棒相互排斥,因此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故A错误;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所以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故B错误;橡胶棒带负电,而吸管与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吸管也带负电,因此,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到了电子,故C正确,D错误。

试题5答案: C试题6答案: A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梳子得到电子而带负电,丝绸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选项错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D选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