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观后感7篇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5篇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5篇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1“绿里之旅”其实是死囚上电椅行刑之前的最后之旅,只是因为死囚监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故称之为“绿里之旅”。
作为死囚监区的监狱长,Paul见到了一个身材巨大但又头脑简单且胆小的死囚Coffey,通过查阅案卷,Paul很震惊:Coffey居然侵犯并杀害了两个小女孩!更令人惊奇的是Coffey居然有神奇的力量,奇迹不断出现:Paul长久困扰的讳疾居然不治而愈、已经被踩死的Mr.Jingle突然又活蹦乱窜、MelindaMoores的脑瘤也被吸出,从而成为健康人。
Paul也终于发现了原来真凶另有其人,而Coffey 也每每自责于自己当时没有救活两个可怜的小姑娘!最终,怕黑的Coffey还是依然选择了电椅来告别这丑陋的尘世,而Paul则独自承受孤独,不断送别往生的朋友。
目睹着电椅之刑的震撼、残酷,聆听着死刑犯刑前的告白:“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这跟我的信仰不谋而合……”我们不得不对死刑制度进行反思。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权的一种极刑,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刑罚方式,最早起源于先民社会的血亲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但自1764年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阐述“死刑,是一场国家同公民的战争,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并进而提出“取代死刑的终身苦役的强度足以改变任何决意的心灵”的观点后,三百余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就一直经久不息,持续论战。
而在我国签署联合国人权公约后,国内刑法理论界围绕死刑命运也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2011 年2 月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 》明确废止了13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是我国继2007 年1 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又一极具震撼性的死刑改革的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刑罚观和死刑观,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死刑的认识,并有利于培塑公众的宽容心理和现代文明心态。
绿里奇迹观后感(精简版)

绿里奇迹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篇一:绿里奇迹《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
合为一卷的完整版则毫无悬念地冲顶榜首。
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铺了绿色的油毡,因此这条在其他监狱称为“最后一英里”的不归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绿里”。
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走过“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对监狱不能释怀,这一部,自然还是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正是监狱小说中的杰作。
这也难怪,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恐怖小说之王”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剧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分三天,一天两部,昨晚正式看完了这本斯蒂芬·金的代表作。
倒是很久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了……那种让你想写写了标题之后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最后把比方下的感觉……《绿里奇迹》为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
这个由狱守和囚犯们共同演绎。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
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
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
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而判处死刑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
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
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篇1说实在的,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传递的信息。
可是境随心转,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体验,我们的大脑都是选择性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
读了百度上的观后感,不敢恭维,决定还是自己试着写写,我所看到的东西。
对生命的尊重。
主人公保罗是一个执行死刑犯的狱卒,这份工作让他看到太多形形色色暴戾气很盛的人,这些犯罪之人的最后时光都在保罗这里度过。
即使是十恶不赦之徒,保罗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尽量让犯人平静的离去,尽量不太痛苦的离去。
因为每次即将把犯人送上电椅时,都会尽量满足犯人的心愿,平日里的行为都不会让犯人情绪激动,已经执行很多次的死刑程序,依然在每一次行刑时都要走两遍程序,确保万无一失,让犯人尽量走的顺畅。
这里没有对生命的藐视,不管犯下什么罪行,都不会加上自己的审判,在最后的时刻去折磨生命。
没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很可怕。
佩西是个讨人厌的关系户,一个自我感觉良好、不懂尊重、懦弱无能的`自大狂。
因为没有尊重,就认为自己比犯人高一等,可以任意去打击、蔑视、欺负。
在遇到杀人狂比利时,反而被吓得尿裤子,之前趾高气扬的态度全无。
从中可以学到,生活中耀武扬威的人实则是内心虚弱的软蛋,为了证明自己不软弱,专门去欺负比自己弱的人。
真正的强者是内心强大,外表平和,充满善意,就像电影里的约翰科菲。
为什么佩西能做出让人愤慨的事情呢?我认为是缺乏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无法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更不会知道痛苦会给人带来的可怕折磨。
法律的意义。
保罗为了履行工作责任,不得不将大爱的约翰科菲送上电椅,那一刻保罗伤心的哭了,也因此无法继续在原岗位工作,选择调离。
这一刻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每一个生物拥有的无价之宝,谁有权利能剥夺别人的生命,没有谁,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
法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绿里奇迹。
本是将死刑犯送让死亡的一段路程,被说成“绿里奇迹”。
我认为约翰的死,真的让人看到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生。
拥有特殊能力后的保罗,不知道自己会活多久,随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切和他走过生命之旅的伙伴相继去世,让保罗感叹,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死反而成了一种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8篇)

《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8篇)《绿里奇迹》观后感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绿里奇迹》观后感1弗兰克达拉邦特是最懂得斯蒂芬金的导演,他从惊险悬疑的氛围下关注到斯蒂芬金笔下流淌出来的不为人所注意的人性关怀,并试图通过镜头传达给更多的人。
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绿里奇迹,以监狱的题材和边缘的人物,描写了人性中渐被遗忘的角落,并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上帝的信仰。
这是一部188分钟的电影,漫长却不拖沓,甚至可以称得上奢华,它用铺张的篇幅轻缓的描绘细致的情节,镜头感像电影的淡黄色调一样厚重朴实。
它描绘了一群死囚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时光,传达的却是救赎与希望。
绿里奇迹首先告诉我们上帝的存在,他值得我们信仰,因为他悲悯每一个魂灵。
圣经说,上帝怜悯众生,派神之子耶稣入世感受并承担苦难。
而电影的主角——约翰克菲则作为耶稣的化身出场。
他形象巨大且丑陋,看起来平凡懦弱,以死囚的身份出场,却拥有上帝恩赐的神力。
他消除了保罗尿道炎的苦楚,使小老鼠金格重生,治好了艾琳达的肿瘤,并严惩了佩西和比利小子。
他传达了上帝想要给人类的友好提示,包括即将死亡的囚犯:神迹的确存在,哪怕生而无望之时,上帝也会庇佑每一个无辜纯善的灵魂。
他总是在面前等着你,迎接你回到灵魂的安息地。
而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上帝。
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
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
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暖的电影。
瞥开近乎残酷的结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旧的火车,沐浴着冬日里干净的暖阳徐徐缓缓前行。
《绿里奇迹》观后感2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潜质,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绿里奇迹》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可太让我感动啦!
电影里的约翰,他有大大的个子,却有着一颗超级善良的心。
他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就像我能知道好朋友不开心一样。
他用自己神奇的能力帮助了好多人,可却被误会,这让我心里好难过。
我记得有个场景,那个生病的小女孩,那么可怜。
约翰去救她,用尽了自己的力量,可还是没能成功。
看到约翰那么伤心,我也忍不住哭了。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不能随便就去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要多去了解。
也让我知道,善良是很宝贵的东西,我们要一直拥有它。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
小朋友们,我看了《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有好多话想和你们说。
电影里的监狱不像我想的那么可怕,那里的人也不全是坏人。
特别是约翰,他虽然长得高高大大的,但是他特别温柔和善良。
有一次,一个坏人欺负别人,约翰一下子就把坏人制服了,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还有,他能治好别人的病,可厉害了。
但是,大家不相信他,还冤枉他,这真的太不公平啦!
看到我心里特别难受。
不过,这个电影也让我懂得,要对别人好,要相信好人有好报。
希望你们也能看看这部电影,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哦!。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电影《绿里奇迹》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
影片以一个拥有特异功能的主人公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以及希望与信念的力量。
观看电影后,我被故事所打动,思考了人性的善恶、社会的残缺与希望的力量。
影片通过主人公约翰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约翰天生拥有治愈伤病的能力,而这一超能力让他与众不同,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在我们现实社会,天赋异禀常常遭受排挤和歧视,正义与善良常常被压制。
而约翰的存在,让我反思了社会对于不同的容忍与接纳。
我们应该更宽容地对待那些天赋异禀的个体,而不是以成见和偏见决定他们的命运。
另外,电影中绿里的设定也让我思考了社会的残缺与希望的力量。
绿里是一个拥有许多问题的小镇,犯罪与腐败久已存在。
然而,约翰的到来给了这个小镇希望,他用自己的治愈能力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使得原本黑暗的小镇变得充满了阳光。
这让我想到,即使在破败不堪的环境中,只要人们拥有信念和行动,就能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希望的力量,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道路,就能创造奇迹。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尤其是约翰和他的朋友保罗之间的友谊,以及约翰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爱和信任的重要性。
这种无私的友谊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一面,使得我们相信,友谊和爱是强大的力量,可以拯救人们,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总的来说,电影《绿里奇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它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善恶、社会的残缺与希望的力量。
通过主人公约翰的故事,我看到了不同人的命运和梦想,也看到了社会对于不同的容忍与接纳。
这部电影用细腻的情感和触动人心的剧情,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信念和行动,就能创造奇迹。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电影,它不仅带给观众情感的冲击,更让人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绿里奇迹》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勇气和希望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中所传递的积极能量所打动,深有感悟。
影片以一位普通的男子保罗为主角,他在一次事故中被一根神奇的绿色钢材刺穿,而这根钢材却奇迹般地不会伤害到他。
保罗由此成为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人,并被亲切地称为“绿里奇迹”。
但这些超能力并没有让他变得自大和傲慢,相反,他借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周围人的命运。
在电影中,保罗利用他的超能力帮助他人,做了许多善事。
他帮助一个小女孩过马路,挽救一位因为家庭矛盾想要自杀的女士,还在一次枪战中救了一个无辜的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对于帮助他人的热心和无私。
他没有因为自己拥有超能力就选择变得冷漠和自私,而是将这一能力付诸于真正的善事中,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此外,影片中还展现了保罗在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付出和坚持。
尽管他的妻子对他拥有超能力的事实一无所知,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尽力去照顾家庭,保护他的妻子和女儿。
他独自一人面对各种生活困难和挑战,但从未放弃对幸福家庭的追求。
这种坚持和付出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很多普通人,他们也在默默付出,默默坚持,为了家庭和爱人,为了梦想和希望。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影展现了希望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
不论是保罗的邻居,经历了家庭悲剧的服务员,在看到保罗的奇迹后,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或是那些被保罗帮助的人们,在得到帮助和改变人生后,他们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丝不灭的希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就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
与此同时,电影中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
保罗的超能力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对立,甚至遭到了迫害。
这使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他们无法接受他人的成功和幸福,总是会想方设法阻碍或伤害别人。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最近,在独居生活中,其实很少观看电影或者阅读书籍,但是对于电影《绿里奇迹》的观影却让我感触颇深,久久不能忘怀。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更是对人生多面向的思考和启发。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黑人囚犯约翰·科菲在奥克拉荷马州修女看守监狱中,因他的毅力、善良和信仰,改变了自己和监狱的命运的故事。
与此同时,影片通过闪回的形式,回到了普通人保罗在公路上意外遇到黑人约翰,并把他送上监狱的现实,通过最后的结局展现了利用生命力面对恶势力的魄力。
这部电影中,经典的台词和画面以及动听的音乐,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约翰·科菲的毅力、善良和信仰,是这个电影的主旨之一。
在监狱里,他虽然受尽了痛苦和侮辱,但是总是坚定地相信自己会被释放。
这份信仰,不仅融入了他对自由的向往,更极大地影响了他人。
他帮助过许多狱友,包括让原本对他敌视的看守就范。
他通过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和心情,来鼓励和帮助他们。
从宽容别人的错误和从容自信,到为敌人敞开心扉,这些品质卓绝的人,成了这个电影的真正英雄。
监狱里的其他人也同样饱含着惨痛与悲悯,他们不论外在上或者内在上,都被限制和压抑着。
看守管束着他们的生命,景色单一潮湿,庄严淡薄的萎靡,正如囚犯所说的“我希望这样的天气,实在是不能再熬了。
”这份无法忍受的痛苦和希翼,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让人的人性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
我被影片中的人对着人世界的不同解读所打动。
影片通过人物的与生俱来的优点,探讨了另一面的人性。
出外的角色似乎借机讽刺现实,而内部却争着留下些什么,以抵挡掉这股恶,以证明自己恰如其实值得尊重。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中的音乐和画面。
音乐鲜活有力且十分引人入胜,白昼的熙攘,夜幕的清凉,以及黑白灰三色的调调,更让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和音乐完美结合。
所有细致入微的取材,包括心理侦探的视觉作案,完全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珍视。
最后,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启示是,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要向生活、命运妥协,无论面对多悲催的环境,都不要放弃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里奇迹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一):《绿里奇迹》长篇观后感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貌吗?------艾南彼特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正因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
别人叫它绿里。
但是,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
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
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那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
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
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因此,把你的脏手拿开。
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
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
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但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十分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
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向都在法院执行死刑。
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透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
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
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
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正因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
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
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取的平等。
如果有选取,选取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正因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
我期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齐思考,生命的好处。
绿里奇迹观后感(二):《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
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
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
(lz13)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
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
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
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
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
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
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
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
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
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
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
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
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
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
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
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
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
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
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观后感(三):《绿里奇迹》观后感200字一部不用过多词藻堆砌,已被供起的经典影片,IMDBTOP250强之一,2000年4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我能明白未获奖的理由可能之一为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稍远了点,包括时刻、场景和故事)。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的第一反应尽然是我感受到了经典影片的结构模式,感觉写出或拍出一部经典影片的人就应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架构师,影片的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一向到神经末梢,尤其在最后出现的金格先生,委实能让观众发出一声惊呼,一个点睛的桥段架构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我一向没能记住影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只老鼠金格先生,在我看来它是片中最大的奇迹,那个被上帝赋予力量和思想的黑人是奇迹的施予者,最终他选取带着感化而超脱。
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吸引我干同样的事,上网查找详细资料,再一次,我又见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隐藏在汤姆汉克斯、弗兰克的拉邦特后史蒂芬金,又是这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编剧,创造肖申克、闪灵的魔术手,难怪经典就是如此简单的成立了。
绿里奇迹观后感(四):最后把《绿里奇迹》看完,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最后坚持看到结尾。
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说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
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
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
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
《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
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
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正因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
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
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
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
保罗埃奇康比不坚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
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
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
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
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
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
没有朋友和我在一齐,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
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
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
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
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
大部分时刻我都很痛苦。
太多痛苦了。
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但是我做不到。
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
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
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
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
让人不禁对活着的好处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观后感(五):《绿里奇迹》观后感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
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
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