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精选试题:疮疡
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综合考试题库

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综合考试题库1、单选疮疡三陷证中,火陷证的治法是()A.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B.补益气血,清心安神开窍C.温补脾肾,清心开窍D.托毒透邪,养阴清心开窍(江南博哥)E.生津养胃,清心解毒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火陷证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
方选: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2、单选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8cm以上,呈圆柱形,环状皱壁消失,色红,质软,常因括约肌松弛无力,以致肛门松弛。
其脱肛的临床分度是()A.Ⅰ度B.Ⅱ度C.Ⅲ度D.Ⅳ度E.Ⅴ度正确答案:C3、单选患者,女,25岁。
外阴部有成群水疱,互相融合,易破糜烂,灼热痛痒,同时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苔黄,脉弦。
其治法是()A.健脾利湿B.疏风清热C.清热利湿D.清泻肝火E.养阴清热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外阴部成群水疱,糜烂、灼热、瘙痒、湿热秽浊之气注于膀胱,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熏蒸,出现尿道刺激症状。
诊断为阴部热疮,辨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
4、单选疼痛而皮色不红、不热,得暖则痛缓。
其痛的原因是()A.热B.寒C.风D.气E.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疼痛原因,热致痛则皮肤焮红,灼热疼痛;寒致痛则皮色不红、不热,得暖则痛缓;风致痛则痛无定处,走注甚速;气致痛则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虚致痛则喜揉喜按,痛不甚急。
5、单选下列不属于肉瘿特点的是()A.如肉之团B.发展缓慢C.柔韧而圆D.漫肿质软E.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肉瘿的特点是颈前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6、单选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称为()A.乳痈B.乳漏C.乳癖D.乳核E.乳岩正确答案:D7、单选患者女,49岁。
右侧面部突发肿痛,查体可见右侧面部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临床基本知识中医外科学考试题库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临床基本知识中医外科学考试题库一1.(江南博哥)引起疮疡的最常见外邪是()A.气郁、火郁B.热毒、火毒C.风热、风温D.瘀血、寒湿E.湿热、痰湿正确答案:B2.风肿的特点是()A.肿块软如棉、馒,有囊性感B.坚硬如石C.皮色发白微肿D.漫肿宣浮E.肿而木硬正确答案:D3.关于内陷的含义最为确切的是()A.凡生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B.有头疽,毒不外泄、反陷入里C.脑疽,毒不外泄、反陷入里D.正虚或消渴病患者,毒不外泄,反陷入里E.疔疮以外的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正确答案:E4.痰肿的特点是()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B.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C.肿块软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D.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E.肿势平坦正确答案:C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伴身热乏力,精神不振,脉无力者,宜用()A.内托法B.补法C.透脓法D.补托法E.益气法正确答案:D6.一中年男性背部生疖未愈,继而四肢、腰背等处肌肉疼痛,局部漫肿微热.皮色不红,伴寒战高热、口渴、头痛。
宜诊断为()A.暑疖B.疖病C.痈D.流注E.流痰正确答案:D7.检查乳房部的方法,哪项是错误的()A.端坐、暴露乳房B.指腹柔按乳房C.四指抓住乳房肿块D.按摸乳晕观看有无溢液E.按压腋窝有无瘿核正确答案:C8.患者,女性,32岁。
右乳房偏上出现一个结节状肿块,边界不清,质硬不坚,推之可活动,压痛不明显,皮肤不红,应诊断为()A.乳痨B.乳核C.乳发D.乳痈E.乳癖正确答案:A9.疮疡益气托毒法的代表方剂是()A.托里消毒散B.托里透脓散C.仙方活命饮D.透脓散E.神功内托散正确答案:A10.疮疡内治消法中最为常用的是()A.解表法B.清热解毒法C.祛痰法D.温通法E.理湿法正确答案:B11.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A.葱姜汁调B.酒调C.菊花汁调D.冷茶水调E.醋调正确答案:E12.颜面部疔疮热毒蕴结证的治法是()A.散风清热B.泻火解毒C.凉血清热D.清热解毒E.和营解毒正确答案:D13.痈的成脓期是()A.3日左右B.7日左有C.10日左右D.15日左右E.不同部位成脓期不同正确答案:B14.《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作者是()A.陈实功B.祁广C.王洪绪D.高绵庭E.吴师机正确答案:C15.丹毒的治疗原则是()A.疏风清热、泻火解毒B.凉血清热、解毒化瘀C.疏肝理气、凉血活血D.清热利湿、化痰消肿E.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正确答案:B16.气滞作痛的特点是()A.游走性疼痛无定处B.攻痛无常,时感抽掣C.皮色不红,不热D.形势胀急,痛无止时E.痛而硬,皮色不泽正确答案:B17.如意金黄散的主要作用是()A.清热消肿,散瘀化痰B.清热消肿,活血化瘀C.行气活血,散瘀消肿D.散瘀化痰,行气止痛E.清热解毒,理气消肿正确答案:A18.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A.脱出B.疼痛C.便血D.患病时间E.嵌顿正确答案:A19.有头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流注B.内陷C.走黄D.伤筋E.损骨正确答案:B20.肛裂疼痛的特点是()A.持续性疼痛B.间歇性疼痛C.阵发性疼痛D.周期性疼痛E.不规则性疼痛正确答案:D21.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用()A.千金散B.八宝丹C.平胬丹D.青黛散E.黑虎丹正确答案:E22.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A.冲和膏B.金黄膏C.生肌白玉膏D.生肌玉红膏E.青黛膏正确答案:B23.瓜缠藤的内治方是()A.参苓白术散B.仙方活命饮C.四物消风饮D.身痛逐瘀汤E.普济消毒饮正确答案:C24.疮疡成脓时,其疼痛多表现为()A.痛无定处,走注甚速B.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减C.肿势急胀,痛无定处,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D.皮色青紫而胀痛E.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正确答案:C25.乳房部漏发病前可患有()A.乳痈B.乳发C.乳癖D.乳泣E.乳痨正确答案:E26.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A.外感风温、风热B.热毒、火毒C.气郁、火郁D.外感暑热E.外感湿热之邪正确答案:B28.颜面疔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B.五味消毒饮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正确答案:B29.窦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残留异物B.正气内虚C.手术创伤D.腐肉不除E.余邪未尽正确答案:E30.溃疡创面呈翻花状,或呈珍珠状结节,疮面暗红,内有紫黑色坏死组织,渗流血水,经久不愈,多诊为()A.瘰疬溃疡B.岩性溃疡C.有头疽溃疡D.褥疮溃疡E.流痰溃疡正确答案:B31.疔的最早记载见于()A.《素问·生气通天论》B.《外科正宗》C.《外科症治全生集》D.《刘涓子鬼遗方》E.《外台秘要》正确答案:A32.下列哪种蛇属混合毒毒蛇()A.五步蛇B.竹叶青蛇C.蝰蛇D.银环蛇E.蝮蛇正确答案:E34.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A.太乙膏B.回阳玉龙散C.千捶膏D.冲和膏E.玉露膏正确答案:B35.慢性子痈发病时间多为()A.1个月以上B.2个月以上C.3个月以上D.4个月以上E.半年以上正确答案:C36.下列哪项不是丹毒的病因病机()A.因破损火毒侵犯,气分有热B.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C.发于胸腹者多挟肝火D.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E.新生儿丹毒多由内热火毒所致正确答案:A37.太乙膏的主要作用是()A.清火、解毒、消肿、生肌B.通络、解毒、消肿、生肌C.活血、通络、解毒、消肿D.清火、解毒、化痰、软坚E.清火、解毒、提脓、祛腐正确答案:A38.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A.精神爽快B.身体轻便C.言语清亮D.舌润不渴E.寝寐安宁正确答案:B39.手指部成脓时,常用辨脓的方法是()A.触按辨脓B.穿刺辨脓C.透光辨脓D.超辨脓E.手压辨脓正确答案:C40.高位肛瘘最宜选用的外治法是()A.挂线法B.结扎法C.引流法D.切开法E.垫棉法正确答案:A41.破伤风风毒人里证治疗宜首选()A.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B.木萸散C.镇肝熄风汤D.羚角钩藤汤E.天麻钩藤饮正确答案:B42.破伤风风毒在表证治疗宜首选()A.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B.木萸散C.镇肝熄风汤D.羚角钩藤汤E.天麻钩藤饮正确答案:A43.肛门周围痈实证初期宜选用()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龙胆泻肝汤E.清瘟败毒饮正确答案:C44.有头疽实证初期宜选用()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龙胆泻肝汤E.清瘟败毒饮正确答案:C45.暑疖的内服方是()A.五味消毒饮B.清暑汤C.防风通圣散D.黄连解毒汤E.仙方活命饮正确答案:B46.多发性疖病宦选用的内服方是()A.五味消毒饮B.清暑汤C.防风通圣散D.黄连解毒汤E.仙方活命饮正确答案:C47.子痈湿热下注型治法为()A.清热利湿,消肿止痛B.疏肝理气,化痰散结C.清热利湿,化痰散结D.活血化瘀,消肿止痛E.活血消肿,行气化痰正确答案:A48.子痈气滞痰凝型治法为()A.清热利湿,消肿止痛B.疏肝理气,化痰散结C.清热利湿,化痰散结D.活血化瘀,消肿止痛E.活血消肿,行气化痰正确答案:B49.烧伤火毒伤津证宜用()A.参苓白术散B.白虎汤C.清营汤D.生脉散E.黄连解毒汤正确答案:E50.烧伤气阴两伤证宜用()A.参苓白术散B.白虎汤C.清营汤D.生脉散E.黄连解毒汤正确答案:D51.乳痈初期常用代表方是()A.四逆散B.四妙汤C.透脓散D.沉香散E.瓜蒌牛蒡汤正确答案:E52.乳痈溃后期适用方是()A.四逆散B.四妙汤C.透脓散D.沉香散E.瓜蒌牛蒡汤正确答案:B53.子痈湿热下注宜选用()A.龙胆泻肝汤B.二陈汤C.橘核丸D.萆薢渗湿汤E.小柴胡汤正确答案:A54.子痈气滞痰凝宜选用()A.龙胆泻肝汤B.二陈汤C.橘核丸D.萆薢渗湿汤E.小柴胡汤正确答案:C55.在检查胸腹部疮疡患者时,如听到儿啼声或气泡破碎音,可能是()A.内陷B.走黄C.透膜D.瘘管E.窦道正确答案:C56.肛门直肠周围痈疽溃脓臭秽,可能是()A.内陷B.走黄C.透膜D.瘘管E.窦道正确答案:D57.疖的特征()A.初起疮形如粟,突起根浅B.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坚硬根深C.皮肤突然变赤,如丹涂脂染D.初起有多个粟粒状脓头E.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正确答案:A59.颜面疔疮初起的内服方是()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D.五神汤合萆葫渗湿汤E.五神汤正确答案:A60.足疔初期的内服方是()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D.五神汤合萆葫渗湿汤E.五神汤正确答案:D61.相当于皮脂腺囊肿的是()A.脂瘤B.气瘤C.血瘤D.肉瘤E.筋瘤正确答案:A62.相当于腱鞘囊肿的是()A.脂瘤B.气瘤C.血瘤D.肉瘤E.筋瘤正确答案:E63.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者多为()A.热痛B.寒痛C.风痛D.气痛E.虚痛正确答案:C64.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A.阳和解凝膏B.冲和膏C.太乙膏D.回阳玉龙膏E.玉露膏正确答案:B65.足部红肿灼热疼痛。
《中医外科学》 疮疡 习题.

疮疡(2011-03-30 20:12:02)转载▼题型:单选题题目: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范围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脓、易敛。
应诊断为( )选项:A.疖B.有头疽C.疔D.附骨疽E.痈答案: E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痈为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范围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脓、易敛。
题目:患儿颈部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灼热疼痛,边界清楚,伴风温外感症状。
治法应为( )选项:A.清热利湿,和营消肿B.和营托毒,清热利湿C.散风清热,化痰消肿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E.清热解毒答案: 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风热痰毒颈旁结块,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宜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用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热盛者,加黄芩、生山栀、生石膏;便秘者,加瓜蒌仁、莱菔子、枳实;脓成者,加炙山甲、皂角刺;肿块坚硬者,加丹参,赤芍、皂角刺,去荆芥、牛蒡、薄荷。
题目:颈痈初起治疗选用( )选项: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答案: D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风热痰毒颈旁结块,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宜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用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热盛者,加黄芩、生山栀、生石膏;便秘者,加瓜蒌仁、莱菔子、枳实;脓成者,加炙山甲、皂角刺;肿块坚硬者,加丹参,赤芍、皂角刺,去荆芥、牛蒡、薄荷。
题目: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左右,易脓、易溃、易敛之病是( ) 选项:A.痈B.疗C.疖D.有头疽E.无头疽答案: C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疖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左右,易脓、易溃、易敛题目:颈痈的病因病机是( )选项:A.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B.风温毒邪客于肺胃,积热上蕴,挟痰凝结C.心脾湿热、火毒流于小肠,结于脐中,以致血凝毒滞而成D.湿热火毒蕴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E.湿热下注,壅遏不行,阻于脉络答案: 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多因外感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所致;亦有因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等感染毒邪而诱发。
疮疡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疮疡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A1型题 3. B1型题1.一中年男性,下腹部生疮,初起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抓破之后肿痛加重,色红灼热,脓头相继增多,溃后如蜂窝状.范围约12cm×12cm左右,兼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应诊断为( ) A.疔B.疖C.有头疽D.脐痈E.胯腹痈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疮疡2.患儿颈部瘰疬,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
治疗常用方剂是( )A.清骨散B.逍遥散和二陈汤C.六味地黄丸D.香贝养营汤E.八珍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疮疡3.患者左腋下肿痛4天,左上肢活动不利,1周前有左手指外伤史。
治疗宜选用( )A.柴胡清肝汤B.五神汤C.革?渗湿汤D.仙方活命饮E.牛蒡解肌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疮疡4.患者手指生疮,整个患指红肿疼痛。
并有以下特征:患指呈均匀肿胀,呈圆柱状;手指呈半屈曲状,做患指被动伸直运动时引起剧烈疼痛;指腹有显著压痛,应诊断为( )A.蛇头疔B.蛇肚疔C.沿爪疗D.托盘疔E.蛇背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疮疡5.患儿颈部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灼热疼痛,边界清楚,伴风温外感症状。
治法应为( )A.清热解毒B.清热解毒,和营消肿C.散风清热,化痰消肿D.清热利湿,和营消肿E.和营托毒。
清热利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疮疡6.某患者,颈后疮形高肿,色红,多个脓头,掀热剧痛,舌红苔黄,脉洪大。
治则应为( )A.清热解毒,和营消肿B.散风清热,化痰消肿C.清热泻火,和营托毒D.清热利湿,和营消肿E.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疮疡7.患者一侧臀部结块,肿胀疼痛,皮肤灼热,红肿以中心为著,边界不清,步行困难,身热头痛,病前有局部肌肉注射史。
应诊断为( ) A.丹毒B.流注C.臀痈D.环跳疽E.附骨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疮疡8.8月上旬,一男性儿童前额部出现2个红肿结块,约2cm×2cm,中央有一个脓头未溃,疼痛拒按,伴口渴便秘,尿短赤。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练习题及答案:疮疡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练习题及答案:疮疡一、A11、三陷证中之干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A、1~2候B、3~4候C、2~3候D、4候E、2候2、三陷证中之虚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A、2候B、1~2候C、2~3候D、4候E、3~4候3、发生“走黄”的原因是A、正虚B、伤津C、腑实D、邪盛E、表实4、三陷证中之火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A、2候B、1~2候C、3~4候D、2~3候E、4候5、颈痈的病因病机是A、风温、风热夹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B、风温毒邪客于肺胃,积热上蕴,夹痰凝结C、心脾湿热,火毒流于小肠,结于脐中,以致血凝毒滞而成D、湿热火毒蕴结,营气不从,逆于肉里E、湿热下注,壅遏不行,阻于脉络6、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A、疖B、有头疽C、疔D、附骨疽E、痈7、颈痈风热痰毒证治疗选用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8、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A、痈B、疔C、疖D、有头疽E、无头疽9、下列哪项不是疖的病因病机A、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B、暑湿引起痱子,搔抓破伤染毒C、天热汗出不畅,湿热蕴蒸肌肤D、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E、正气不足,毒邪流窜,经络阻隔,气血凝滞10、下列不属于疖的是A、有头疖B、无头疖C、蝼蛄疖D、疖病E、痤疮11、颜面部疖和疔的鉴别要点是A、脓的形质B、皮肤颜色C、根脚深浅D、起病速度E、发热程度12、疖的治疗方法,以下列哪项为主A、散风清热B、泻火解毒C、凉血活血D、清热解毒E、和营解毒13、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左右,易脓、易溃、易敛之病是A、痈B、疔C、疖D、有头疽E、无头疽14、蝼蛄疖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根脚坚硬B、疮大如梅李C、疖中心有脓头D、日久头皮窜空E、多发于儿童头部15、蛇眼疔的发病部位是A、手指指腹B、手指顶端C、手指末端D、手指螺纹E、手指甲缘16、红丝疔挑刺疗法的操作要点为A、沿红线两头针刺出血B、梅花针沿红线打刺,微微出血C、用三棱针从中挑断红线,微微出血D、按“B”选项方法,并加神灯照法E、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并令微微出血17、颜面部疔疮治宜A、散风清热B、泻火解毒C、凉血活血D、清热解毒E、和营解毒18、辨别蛇头疔成脓与否,用什么方法最为可行A、痛剧而呈搏动性者B、应指验脓法C、穿刺验脓法D、痛甚脉数者E、透光验脓法19、托盘疔发生于A、指端B、指甲下C、指甲背D、手指关节E、手掌中心20、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疔疮最易发生走黄A、项后B、四肢C、颜面D、少腹E、膻中21、有头疽初起的局部症状是A、粟粒样脓头B、肿硬如钉丁C、漫肿而无头D、腐烂如莲蓬E、腐烂大于尺22、有头疽的病因病机哪项不正确A、感受风温、湿热之毒B、情志内伤,气郁化火C、肾气亏损,火邪炽盛D、膏粱厚味,湿热火毒E、外感风温、风热夹痰23、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有头疽易致内陷A、项后B、四肢C、颜面D、少腹部E、膻中24、初起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病情发展则脓头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在9~12cm之间的是A、痈B、疔C、疖D、有头疽E、无头疽25、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A、臀部B、面部C、四肢部D、项后背部E、以上都不是26、有头疽患者若伴有消渴病,最易出现的变证是A、走黄B、内陷C、失荣D、肺痈E、颈痈27、流注好发部位是A、头面部B、骨关节C、四肢躯干的肌肉深部D、项后部E、手足部28、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的疾病是A、颈痈B、瘰疬C、发颐D、臖核E、锁喉痈29、丹毒发病的总因为A、肝脾郁火B、湿热火毒C、胎热火毒D、风热火毒E、血热火毒二、A21、患者左腋下肿痛4天,左上肢活动不利,1周前有左手指外伤史。
中医外科学试题

中医外科学一、名词解释1.脓:脓是皮肉之间热胜肉腐蒸酿而成,也是气血所化生。
2.疡:一切外科疾病的统称。
3.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
4.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5.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的总称。
6.疖:指单个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7.红丝疔:指多发于四肢内侧,有红丝向上蔓延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8.手足疔: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9.丹毒:中医认为丹毒是以患部突发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相当于“急性网状淋巴管炎”10.风团:暂时性、水肿性、局限性隆起,大小不等,突然发生,迅速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伴瘙痒。
11.走黄:疔之毒邪迅速走散,客于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症候。
现代医学所称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12.流痰: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因其成脓后,可在病变附近或较远的间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名流痰。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与关节结核”。
13.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其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
每多缠腰而发,又称缠腰火丹。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14.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
15.白疕:是一种红色丘疹或斑块之上有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反复脱落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旧称“牛皮癣”16.同形反应:在银屑病的进行期,注射或针刺处出现相同损害。
17.红蝴蝶疮:是指一种常在面部皮肤上出现蝴蝶样红斑,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皮肤病。
18.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患。
相当与现代医学的“痤疮”19.多发疖病:指多个有头疖在一定部位或散在全身各处发生,并有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缠绵难遇等特点。
天津2015年下半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疮疡考试题

天津2015年下半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疮疡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各脏中,其生理特性以升为主的是A.肺与脾B.肺与肝C.肝与肾D.心与肾E.肝与脾2、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____A.三尖瓣关闭不全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严重贫血D.肺动脉高压E.静脉回流量增高3、瘤的发生原因是A.外感湿邪B.遗传C.外伤D.感受邪毒E.内脏功能失调4、林某,男,40岁。
2天前发现下颌部有两处粟粒状疹,麻痒微痛,未予治疗。
现红肿灼热,痛剧,体热。
可用以下哪种针灸方法A.阿是穴毫针刺B.阿是穴点刺放血C.阿是穴温和灸D.阿是穴隔蒜灸E.以上都不是5、患者,男,38岁。
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膈俞、次髎B.命门、阴陵泉C.腰阳关、养老D.命门、志室E.命门、阳陵泉6、女性,35岁,因下腹痛3天,伴高热,诊为急性盆腔炎入院。
该病人应取何种体位为妥:A.平卧位B.左侧卧位C.半卧位D.头低脚高位E.胸膝卧位7、肾虚头痛,应配合A.三阴交、肝俞、脾俞B.太溪、肾俞、悬钟C.血海、膈俞、内关D.太冲、太溪、侠溪E.列缺、曲池、大椎8、对确诊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意义的是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C.尿中出现膜状物D.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E.特异性抗体IgM阳性9、下列有一项不是厥之虚证的特点A.口开手撒B.汗出肢冷C.痰涎壅盛D.面色苍白E.声低息微10、患儿,5岁,诊断为肾病综合征,高度浮肿,按之没指,目胞浮肿,胸水,腹水,足肿,四肢不温,食欲减退,甚则咳逆上气,胸满喘急,难以平卧,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疗以A.五苓散合五皮饮B.杞菊地黄丸C.真武汤D.桃红四物汤E.五味消毒饮11、某女,45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外科学 第四单元 疮疡

第四单元疮疡疮疡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2010 2012表现为最常见。
正邪交争决定着疮疡的发展和转归。
外治上,疮疡:①阳证可选用金黄散、金黄膏、玉露散、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②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黑退消散、桂麝散、丁桂散;③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
疖※考点疖的定义与特点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
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其特点是肿势限局,范围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考点疖的病因病机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患疖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引起脓毒潴留,或搔抓染毒,导致脓毒旁窜,在头顶皮肉较薄处易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
若伴消渴、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疾病阴虚内热者,或脾虚便溏者,更易染毒发病,并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考点疖的临床表现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一种是多发型。
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也可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
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
※考点疖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暑疖需兼清暑化湿。
内治: 外治:2008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
疔考点疔的特点与种类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精选试题:疮疡一、A11、三陷证中之干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A、1~2候B、3~4候C、2~3候D、4候E、2候2、三陷证中之虚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A、2候B、1~2候C、2~3候D、4候E、3~4候3、发生“走黄”的原因是A、正虚B、伤津C、腑实D、邪盛E、表实4、三陷证中之火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A、2候B、1~2候C、3~4候D、2~3候E、4候5、颈痈的病因病机是A、风温、风热夹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B、风温毒邪客于肺胃,积热上蕴,夹痰凝结C、心脾湿热,火毒流于小肠,结于脐中,以致血凝毒滞而成D、湿热火毒蕴结,营气不从,逆于肉里E、湿热下注,壅遏不行,阻于脉络6、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A、疖B、有头疽C、疔D、附骨疽E、痈7、颈痈风热痰毒证治疗选用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8、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A、痈B、疔C、疖D、有头疽E、无头疽9、下列哪项不是疖的病因病机A、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B、暑湿引起痱子,搔抓破伤染毒C、天热汗出不畅,湿热蕴蒸肌肤D、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E、正气不足,毒邪流窜,经络阻隔,气血凝滞10、下列不属于疖的是A、有头疖B、无头疖C、蝼蛄疖D、疖病E、痤疮11、颜面部疖和疔的鉴别要点是A、脓的形质B、皮肤颜色C、根脚深浅D、起病速度E、发热程度12、疖的治疗方法,以下列哪项为主A、散风清热B、泻火解毒C、凉血活血D、清热解毒E、和营解毒13、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左右,易脓、易溃、易敛之病是A、痈B、疔C、疖D、有头疽E、无头疽14、蝼蛄疖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根脚坚硬B、疮大如梅李C、疖中心有脓头D、日久头皮窜空E、多发于儿童头部15、蛇眼疔的发病部位是A、手指指腹B、手指顶端C、手指末端D、手指螺纹E、手指甲缘16、红丝疔挑刺疗法的操作要点为A、沿红线两头针刺出血B、梅花针沿红线打刺,微微出血C、用三棱针从中挑断红线,微微出血D、按“B”选项方法,并加神灯照法E、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并令微微出血17、颜面部疔疮治宜A、散风清热B、泻火解毒C、凉血活血D、清热解毒E、和营解毒18、辨别蛇头疔成脓与否,用什么方法最为可行A、痛剧而呈搏动性者B、应指验脓法C、穿刺验脓法D、痛甚脉数者E、透光验脓法19、托盘疔发生于A、指端B、指甲下C、指甲背D、手指关节E、手掌中心20、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疔疮最易发生走黄A、项后B、四肢C、颜面D、少腹E、膻中21、有头疽初起的局部症状是A、粟粒样脓头B、肿硬如钉丁C、漫肿而无头D、腐烂如莲蓬E、腐烂大于尺22、有头疽的病因病机哪项不正确A、感受风温、湿热之毒B、情志内伤,气郁化火C、肾气亏损,火邪炽盛D、膏粱厚味,湿热火毒E、外感风温、风热夹痰23、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有头疽易致内陷A、项后B、四肢C、颜面D、少腹部E、膻中24、初起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病情发展则脓头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在9~12cm之间的是A、痈B、疔C、疖D、有头疽E、无头疽25、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A、臀部B、面部C、四肢部D、项后背部E、以上都不是26、有头疽患者若伴有消渴病,最易出现的变证是A、走黄B、内陷C、失荣D、肺痈E、颈痈27、流注好发部位是A、头面部B、骨关节C、四肢躯干的肌肉深部D、项后部E、手足部28、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的疾病是A、颈痈B、瘰疬C、发颐D、臖核E、锁喉痈29、丹毒发病的总因为A、肝脾郁火B、湿热火毒C、胎热火毒D、风热火毒E、血热火毒二、A21、患者左腋下肿痛4天,左上肢活动不利,1周前有左手指外伤史。
治疗宜选用A、柴胡清肝汤B、五神汤C、萆薢渗湿汤D、仙方活命饮E、牛蒡解肌汤2、8月上旬,一男性儿童前额部出现2个红肿结块,约2cm×2cm,中央有一个脓头未溃,疼痛拒按,伴口渴便秘,尿短赤。
应选用A、五味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清暑汤D、防风通圣散E、黄连解毒汤3、患者5岁,生疖于头顶皮肉较薄之处,引流不畅,头皮窜空,其诊断为A、痈B、有头疽C、附骨疽D、蝼蛄疖E、多发性疖4、患者鼻翼右侧有一枚粟粒样脓头,麻痒并作,红肿热痛,顶突根深坚硬,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则应为A、和营托毒B、清热利湿,和营消肿C、散风清热,化痰消肿D、清热解毒E、和营托毒,清热利湿5、某患者,颈后疮形高肿,色红,多个脓头,焮热剧痛。
伴发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则应为A、清热利湿,和营消肿B、散风清热,化痰消肿C、清热解毒,和营消肿D、清热泻火,和营托毒E、清热解毒6、一中年男性,下腹部生疮,初起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抓破之后肿痛加重,色红灼热,脓头相继增多,溃后如蜂窝状,范围约12cm×12cm左右,兼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应诊断为A、疗B、疖C、有头疽D、脐痈E、胯腹痈7、患者一侧臀部结块,肿胀疼痛,皮肤灼热,红肿以中心为著,边界不清,步行困难,身热头痛,病前有局部肌肉注射史。
应诊断为A、丹毒B、流注C、臀痈D、环跳疽E、附骨疽三、B1、A.五神汤B.牛蒡解肌汤C.瓜萎牛蒡汤D.仙方活命饮E.柴胡清肝汤<1> 、治疗腋痈的主方是A B C D E<2> 、治疗锁喉痈热盛肉腐证的主方是A B C D E2、A.3cm左右B.3~6cm左右C.6~9cm左右D.大于9cmE.以上都不是<1> 、疖病的肿势范围是A B C D E<2> 、痈的肿势范围是A B C D E3、A.附骨疽B.托盘疔C.蝼蛄疖D.红丝疔E.以上都不是<1> 、可采用“十”字切开法治疗的疾病是A B C D E<2> 、可采用砭镰法治疗的疾病是A B C D E4、A.竹叶黄芪汤B.五味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仙方活命饮E.竹叶石膏汤<1> 、湿热壅滞型有头疽治疗首选A B C D E<2> 、阴虚火炽型有头疽治疗首选A B C D E5、A.凉血清热解毒B.疏风清热解毒C.清肝泻火利湿D.利湿清热解毒E.清肝泻火解毒<1> 、肝胆湿火型丹毒的治法为A B C D E<2> 、胎火毒蕴型丹毒的治法为A B C D E6、A.五味消毒饮B.柴胡清肝汤C.普济消毒饮D.犀角地黄汤E.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1> 、丹毒风热毒蕴证选用的方剂是A B C D E<2> 、丹毒湿热毒蕴证选用的方剂是A B C D E7、A.内发丹毒B.赤游风C.流火D.抱头火丹E.类丹毒<1> 、患者躯干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丹涂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称A B C D E<2> 、患者头面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称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内陷的分类:根据病变不同阶段分为三种:发于有头疽1~2候毒盛期的火陷,发于2~3候溃脓期的干陷,发于4候收口期的虚陷。
【该题针对“走黄与内陷”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内陷的分类:根据病变不同阶段分为三种:发于有头疽1~2候毒盛期的火陷,发于2~3候溃脓期的干陷,发于4候收口期的虚陷。
【该题针对“走黄与内陷”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走黄的病因病机:走黄的发生主要在于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该题针对“走黄与内陷”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内陷的分类:根据病变不同阶段分为三种:发于有头疽1~2候毒盛期的火陷,发于2~3候溃脓期的干陷,发于4候收口期的虚陷。
【该题针对“走黄与内陷”知识点进行考核】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颈痈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热之邪,或内伤情志,气郁化火,或喜食辛辣、膏粱厚味,痰热内生,或因患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毒邪流窜至颈部,以致外邪内热夹痰蕴结于少阳、阳明经络,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
【该题针对“痈”知识点进行考核】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痈的概念与特点: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痈有“内痈”、“外痈”之分。
外痈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症状。
【该题针对“痈”知识点进行考核】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颈痈之风热痰毒证证候:颈旁结块,初起色白濡肿,形如鸡卵,灼热疼痛,逐渐红肿化脓。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咽痛,口干,溲赤便秘,苔薄腻,脉滑数等。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该题针对“痈”知识点进行考核】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临床分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9、【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疖的病因病机: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10、【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疖临床分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颜面部疔疮与疖的鉴别:疖好发于颜面部,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cm,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状。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疖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1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临床分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1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临床常见两种类型。
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
病久可损及颅骨,如以探针或药线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质。
【该题针对“疖”知识点进行考核】1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蛇眼疔: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处,轻微红肿疼痛,2~3天成脓,待出脓后,迅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