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几种因素

合集下载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

医药健闻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田雨香,尹良平,韩倩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尿常规检查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借助分析尿液成分变化,为肾脏疾病、流行出血热、糖尿病等提供早期诊断。

但是在尿常规检验时,会碰到诸多的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对尿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即通过特定的仪器及配套的试剂,对尿液的一般特性进行检验,内容包括但尿液的颜色(不限浑浊或透明)、比重、酸碱度,对所含的物质如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酯酶、隐血、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等进行半定量的检测。

也会根据尿液的情况采用显微镜对所含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药物或盐类)、管型及是否含有细菌或真菌等。

相对其他检验方式,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便利等优势,能发现泌尿系统、肝胆、内分泌、循环系统等存在的问题,明确肾脏排泄功能、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将泌尿系统健康情况一一反映出来,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及治疗等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1)疑似泌尿系统感染,如有尿急、尿频、尿痛、肉眼可见的血尿等相关症状,或是腹部出现坠胀感、腰痛感等。

(2)疑似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如早晨起床出现眼睑、颜面、下肢水肿,尿液减少等症状。

(3)疑似或确诊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血管病变等。

(4)疑似肾脏病变,如尿量突然减少、增多、无尿等。

(5)患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行检查了解病因及疾病进展情况。

尿常规中的各项数据变化代表什么(1)pH值的变化能直接将人体的酸碱平衡变化和肾脏调节能力展现出来,数值降低可能出现酸中毒、糖尿病、痛风等疾病;数值过高则可能出现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2)若尿蛋白阳性,则可能患上了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系列疾病,还可能与患者摄入的药物相关。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哪些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哪些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哪些我们常常去医院会遇到两次短时间内尿常规检测结果不同,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那么,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常见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进行简要阐述。

1.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是“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常见指标有尿液颜色、透明度、尿比重、尿胆原、尿结晶体、尿胆红素等,尿液中含有大量人体代谢产物和其他活性物质,可以反映出机体代谢情况,对于全身性病变、尿路疾病、肾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尿常规检验结果比较浅显,如果发现异常,要进行病原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2.尿常规检验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1)注意事项。

在尿常规检验前1天晚上9点不要进食,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不吃东西、不喝水,便于检查准确。

检查时要求:留尿液标本时,用一次性专用小便杯取尿液10ml左右;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液标本送检,取尿时先尿出部分再取;女性在经期时不宜取尿做检查,非经期女性要注意避免混入白带影响结果;男性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2)适用人群。

某些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某些尿路疾病,如尿路感染;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肝胆疾病、糖尿病等。

3.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1)标本本身的干扰因素。

如果是标本本身的干扰因素,即便检验过程规范,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甚至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①采集。

一般来讲,会在采集尿液标本前介绍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取中段尿。

但是,很多人不会正确采集标本,造成检验结果偏差。

比如,标本采集前未清洁尿道口,导致细菌或分泌物混入。

②保存。

在尿液标本保存过程中,通常使用由惰性材料制成的尿杯,洁净透明,不会和尿液发生作用。

有时会向尿杯中添加防腐剂,来防止尿液变质。

需要注意,防腐剂添加要适量,以免尿液沉淀影响检验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尿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增加标本中的细菌数量;标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出现低渗现象,再加上细胞中的有机物易溶解于标本,导致总蛋白水平、尿肌酐水平不断升高。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然而,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了解这些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至关重要。

1、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1)尿液颜色的变化及其涵义淡黄色至橘黄色:这是正常尿液的常见颜色,表示尿液中的代谢物得到了适当的排放。

深茶色:这种颜色可能意味着存在胆红素尿,可能与肝功能障碍如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有关。

红色: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出现了血红细胞,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

啤酒色或酱油色:这可能是由于蚕豆病或血红蛋白尿导致的。

乳白色: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大量白细胞(脓尿)或淋巴流出(乳糜尿),后者常与丝虫病有关。

(2)尿透明度若尿液呈现浑浊状态,可能与乳糜尿、血尿、尿酸盐结晶或脓尿有关,这些状态均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

(3)尿液的物理性质及其意义①尿比重。

是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指标。

正常范围在1.003到1.030之间。

尿比重的升高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急性肾炎、高热等有关。

而尿比重的降低可能与尿崩症、慢性肾病、饮水过量等状况有关。

② pH 值。

反映尿液的酸碱状态。

正常值范围为5.5到6.5。

酸性尿可能与摄入大量肉类、饥饿、发热、重度腹泻、糖尿病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有关。

而碱性尿液可能与大量蔬果摄入、持续的呼吸过度、尿路感染或严重呕吐有关。

(4)尿液中的生化成分及其意义①尿蛋白定性。

蛋白尿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蛋白尿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心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②尿葡萄糖定性。

尿液中正常不应该出现显著的葡萄糖。

尿葡萄糖的出现可能与糖尿病、肾性尿糖或其他内分泌疾病有关。

2、干扰尿常规检验的因素(1)经期影响: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的尿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导致尿常规检验出现“潜血”阳性反应。

此外,经血及其它分泌物的混入也可能引起尿液中的其他成分偏高或偏低。

哪些因素会影响尿常规检查

哪些因素会影响尿常规检查

哪些因素会影响尿常规检查尿液是身体的晴雨表,尿液中的各种物质与自身状况有很大关联,所以尿常规检查也是身体的“天气预报”。

尿常规检查是医学检验的一个常规项目,例如许多肾脏疾病在早期进行尿常规检测中会发现蛋白尿,从而证明尿常规检测为尿路改变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便于对疾病进行客观评价。

既然尿常规检查如此重要,那么尿常规检查当中有什么是我们还不知道的呢?接下来,就让我化身小小观察员,带领大家走进尿液的世界!1.尿常规到底是个啥?尿常规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

这里提到了“常规”,说明该检查具有普适性,又提到了“三大”,同时说明了该检查的重要性。

三大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和尿常规,血常规很多人都知道它很重要,人们也很重视它,但大便常规和尿常规却经常被忽视,甚至很多体检都没有尿常规这个项目。

尿常规检查并不复杂,且检测时间较短,一般在检查标本送检之后半小时就能出结果,由于它的简单快捷性,加上它不仅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病变,还对泌尿系统和糖尿病的筛查也有作用,在现在糖尿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尿液检查也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尿常规可以反映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有助于泌尿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分期,鉴别诊断和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对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等全身性疾病的鉴别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做尿常规检查的时候,应该如何留尿?因为尿常规检查具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所以对于尿液的检测工作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尿液的留取。

如果这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么后面所做的一切都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一定要正确留取尿液!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正确留取尿液?我来说一说。

留尿是个“技术活”,为了获得准确的尿常规检查结果,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可靠的尿液标本。

而这里的“靠谱”就是医生经常念叨的那句“早、净、中”。

“早”指清晨,“净”指的是清洁,而“中”具体指“中段尿”。

也就是说尿检时要取晨尿,要保证是在卫生清洁状态下进行,以免污染导致误差,而留取的尿液最佳的是排尿过程中处于中段时的那一部分。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摘要:尿液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中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通过分析检验结果可以帮助医疗平工作人员准备的掌握患者的肝脏、胆、肾脏等器官的实际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但是在尿液检验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相关医疗人员有必要明确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基于此,本文就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临床检验;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引言尿液是人体的排泄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泌尿系统及其相关的器官是否发生病变等问题,在尿液检验中,从尿液采集开始会经过数个环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污染样本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过程,因此必须要加强重视,以便提高检验质量。

一、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一)采集因素在尿液采集过程中,生殖部位的一些分泌物极易会混入到样本中,尤其是女性患者,其尿道口与阴道距离较近,阴道内的分泌物较多,极易混入到尿检中,而男性患者中也会有前列腺液混入到样本中的情况,导致尿检结果失真。

(二)个体性因素个体性因素包括送检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尿液采集前服用药物情况、尿液采集前的饮食情况和采集时间等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服用药物情况和饮食情况极易会造成尿检结果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比如吩噻嗪或者氯丙嗪会导致胆红素、尿胆原检验结果异常,机体中抗坏血酸浓度偏高,葡萄糖、胆红素以及亚硝酸盐等检测也会受影响。

再加上尿液采集是患者自行完成的,有些患者操作不当会使得样本造成污染,导致尿检结果不准确。

(三)尿液保存因素首先需要患者用干净的容器进行尿液采集,然后将采集样本交给相关的检测人员,检测人员为了防止出现细菌滋生需要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60min,2h内需要低温保存,如果超过时间或者保存不当就会导致尿液样本中的因子会发生变化,即尿胆原等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就影响了尿检结果,因此超出时间的样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低温保存措施,避免保存不当导致样本受到污染。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代谢情况等。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物质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如餐后短时间内进行尿液采集,会出现糖、蛋白质和酮体等异常。

对策:在饭后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或者饭前采集尿液。

2. 水分摄入: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尿液稀释,影响尿液的浓度和含量。

对策:在早晨空腹时尿液浓缩度最高,可选择此时采集尿液。

3.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在尿液中的增加,使尿液呈现红色。

对策:运动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避免运动对尿液结果的影响。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如维生素C会使尿液呈酸性,某些利尿剂会使尿液呈碱性。

对策:停止或者暂时中断使用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药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验。

5. 尿液保存条件:尿液的保存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菌增殖和化学物质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对策:尽量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可使用尿液保存剂进行保存,并严格按照保存时间要求进行操作。

6.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不正确会导致尿液污染或者外源性物质的进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采集尿液时要求患者进行外阴清洁,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进行操作。

7. 患者状态:患者的身体状态会影响尿液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成分,如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升高。

对策: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8. 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操作不正确也会引起结果的误差,如试纸读数、显微镜观察等。

对策:临床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血常规及尿常规作为医院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同时也是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及完成疾病的诊断、鉴别、预后判断时的重要依据。

但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期间极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进而对疾病的诊断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标本采集、处理、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抗凝剂使用等也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检测分析以及报告等环节均可出错,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同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需要对血常规、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为大家科普一下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希望对你在检测分析结果过程中有所帮助。

1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前,医院常用末梢血稀释及静脉血进行检查,检查环节包含采血、运送、测定、报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可能使最终检查结果产生偏差。

经研究显示,在所有受检者中血常规检验不合格率为1.2%,且主要以人为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实验室检测仪器因素为主。

①人为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的采集不顺利,如反复采血极易导致空气混入从而形成气泡,采血后震荡则极易导致细胞破裂或者因消毒液混入而导致溶血情况出现。

另外样本保存不当或者样本送检不及时等情况,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偏低,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而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血量和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血液稀释比例不适当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计数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

②患者自身因素则可能是由于进食后、运动后、情绪变化等也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或者患者妊娠期、生理期、高温或大汗以及情绪过度紧张等均会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性别、年龄大小、吸烟等多重生理因素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白天和黑夜、冬季和夏季不同气温条件下个体的血常规也将出现变化。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临床中,尿常规检验较为普遍,在诸多检验项目当中是最为关键的检验项目之一,可以对泌尿系统展开最为基础的诊断,并且也可以作为治疗成效的观察点之一,在其他系统病症的诊断亦或用药监护方面也发挥尤为重要的帮助,可对人们健康状况作出精准评估。

虽然尿液样本的采集较为便捷,所用的检验器械也异常简单,每个医院均可以购置,操作方面简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仍旧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亦或错误,从而会使病症同诊断结果间存在偏差,最终会对整体治疗构成影响。

因而检验人员必须要全面剖析会对尿检结果构成影响的因素,力争严谨把控每个环节,以此为尿检结果精准性提供坚实保障。

基于此,本文中就对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展开了分析。

1、标本维持尿检能够准确进展的关键提前是要保证检验期间所用标本必须满足合格准则。

1.1 标本采集、收集相关医务成员(检验成员、医生、护士等)对病患样本行采集时,必须要认真的核实其姓名、检验单等信息,并告知其在留尿时需注意的事宜,叮嘱其在取样时要保证尿道口是清洁的,针对男性病患不可将精液亦或前列腺液掺入样本,而女性病患不可再经期取样,不能掺入阴道分泌物。

在采集和转运样本时所用到的器皿必须要确保其完整性、洁净度,并且确保器皿不会同病患尿液间产生反应,所需器皿均为一次性。

采集后马上送检,注意其时效性,夏天、冬天的送检时间分别是在1、2h内,以免样本被细菌所感染,进而发生蛋白变形亦或细胞溶解等不利情况。

取样最佳时间段通常是第一次晨尿,此时样本的浓缩性佳,各个细胞的完成性好,检验分析时更具保障性,医务成员要详细告知病患采集的时间节点。

1.2 标本保存、运送送检的尿液会伴随时间延长而出现系列变化,其中尿胆原和胆红素会发生氧化,且放置时间过久的话易滋生细菌,从而使尿素分解,PH值上升,诸多有机成分会被溶解,因而样本必须要新鲜,在获取样本后需即刻展开检验。

若是不能在2h内结束检验,需将其放置到20C-80C条件下存放,必须在6h内结束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尿常规检查的几种因素
尿是由血液经肾脏过滤而形成的,因为血液与全身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切联系,尿的成分和性状可以反映机体代谢情况和各系统的功能。

尿标本取材容易,对身体没有任何损伤,且检查方便、快速、廉价。

但是,尿标本不够稳定,有一些影响因素限制了尿常规的优势,让它有时候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体的问题。

所以,在检查尿常规时应注意:
1.最好取早晨第一次尿。

晨尿的各种成分比较稳定,各种细胞、管型(尿中蛋白质形成的管状结构)、结晶等有形成分完整。

如果不能做到,也应尽量取新鲜尿,在两小时内完成检验过程,以免放置时间长了,各种成分因分解或被细菌污染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2.尿要保证清洁。

不要取最初排出的和末尾的尿,应取中间段的尿,并避开大便的污染。

除非紧急情况,月经期不要验尿。

3.用药的影响。

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尿分析仪配合尿试纸条来做尿常规。

试纸条上有红细胞、白细胞、pH(酸碱度)值、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胆红素、维生素C、蛋白质、亚硝酸盐等区域。

尿分析仪是根据试纸条与尿进行化学反应后不同区域显示的不同颜色来判断结果的。

比如说,如果人工把“蛋白质区”涂成绿色,仪器比色时就会认为这份尿中蛋白质阳性;人工把“葡萄糖区”涂成咖啡色,仪器就会认为尿糖阳性。

所以有些药物如黄连素、核黄素等通过尿路排出时使尿着色,就不要责怪仪器或医生化验不准确了。

另外,从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看,用药还可以影响尿比重的结果,而尿比重主要用来评估肾脏的浓缩功能。

青霉素、喹啉等对蛋白质结果也有影响。

亚硝酸盐结果反应泌尿系统有细菌感染,但是使用抗生素后,细菌的部分作用受抑制,造成亚硝酸盐结果呈阴性,医生就不能判断出细菌仍然存在。

4.白细胞检查。

用试纸条检查白细胞,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而淋巴细胞也是白细胞的一种。

如果尿里的白细胞大多是淋巴细胞,就会出现阴性结果,而这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现在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长期采用尿分析仪法加人工显微镜检查法来做尿常规检验,可以弥补试纸法不能识别细胞、结晶、管型等有形成分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