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准备1.尿液收集容器:应选择干净、无污染的容器,通常使用无菌尿杯。
2.尿液分析仪:如尿常规分析仪、尿沉渣离心机等。
二、操作步骤1.提示被检者收集尿液:尽量让被检者收集早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收集方法是先用流水彻底清洗外阴部,然后正常排尿,将中段尿收集在尿液容器中,尽量避免尿液污染。
2.检测样本标记:在尿液容器上标记被检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床号等。
3.尿液性状观察:首先观察尿液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浑浊度、气味等。
然后用左手持尿杯,右手打开尿杯盖,将尿液倒入尿杯模具,注意避免污染。
4.尿比重测定:使用尿比重计或折射仪,将尿液滴于尿比重计的比重尺上,进行读数。
5.尿液pH测定:将pH试纸或电极插入尿液中,待试纸充分反应或电极稳定后,观察读数。
6.尿液蛋白定性检测:将尿液离心,取上清液与几滴百蛋白试剂滴于白板上对照核对颜色变化,根据颜色深浅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7.尿液糖定性检测:将尿液离心,取上清液与葡萄糖试剂混合,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的变深程度判断尿液中糖的含量。
8.尿液酸碱度定量检测:使用酸碱度试纸或电极,进行测定。
将试纸或电极插入尿液中,待试纸充分反应或电极稳定后,观察读数。
9.尿液沉渣制备:将尿液离心机的离心管插入相应的插槽,设置离心时间和转速,启动离心机进行离心。
10.尿液沉渣检查:将离心后的尿液管取出,用吸管取约0.5mL的尿液沉渣滴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液体检查,盖上草绿色滑片,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三、结果判断1.尿液性状:根据尿液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尿液的异常情况,如红色尿液可能是尿液中有血液;浑浊尿液可能是尿液中有白细胞、脓液等。
2.尿比重:尿比重正常范围为1.003-1.030,高于1.035可能是尿液浓缩,低于1.003可能是尿液稀释。
3.尿液pH:尿液pH正常范围为4.6-8.0,高于8.0或低于4.6都可能提示尿液出现酸碱失衡。
尿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尿pH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目的]指导尿pH的测定。
No.:0000000000000442 [适用仪器]H一3 0 0尿液分析仪。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PH:(PH指示剂)尿液中的酸碱度使试剂中的成份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兰指示剂变色。
[标本要求]1种类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机尿。
2-保存尿液应及时测定,冬天尿样本勿超过2h,夏天时间应更短,若不能及时检查应放4℃冰箱冷藏。
[试纸]长春迪瑞H11一II尿十一联试纸条。
【校准】由厂家问隔三个月上门校准。
【质控品】为其配套的室内质控品。
【操作程序】将试纸条全部浸入尿液中,用软纸吸除多余的尿液后放置试纸平台上仪器自动测试。
[报告方式】PH:…[参考范围]PH:4 6—8 0【方法学特性】1.测定范围O-9.0。
2 尿液分析仪测定尿PH简便、快速、精密度高。
3 干扰实验严重血尿、黄疸尿和乳糜尿对其测定有干扰。
[注意事项]1.注意尿液本身颜色对测定的干扰。
2要将残留的尿液在外面吸掉,以免放在试剂槽内对下一个标本的交叉污染,影响结果。
3.尿液留取一定要新鲜,时间太长,KET、BIL、URO、GLU等要分解或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4放尿液的杯子一定要干净,以免污染,影响结果。
5试剂条沾尿液的时间要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结果。
6试剂在使用前最好要认真阅读试剂条说明书,如有可能与参比方法做对照-7.注意试剂的有效期并注意防潮。
【临床意义]1评价肾小管功能患肾小管酸中毒时,肾小球滤过功能虽正常,但肾小管形成H’和排出H+与Na+交换的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尿液PH常在6.0以上。
2.协助诊断代谢性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形成酸性尿,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排出碱性尿,由尿液的PH变化可粗略地反映出来。
3.作为尿液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指标健康人随意尿PH变动很大,任意一次尿的PHPH>8 0时,尿蛋白呈假阳性,比重、葡萄糖及隐血的结果偏低或假阴性;当PH<4.0时,可使蛋白和酮体呈假阴性。
尿常规操作规程

尿样采集操作规程
一、您好!请把您的化验单给我,把挂号处给您的粉色垫布铺在桌子上,把您的犬(猫)放在垫布上。
二、仔细看清化验单,并了解宠物医师在化验单上标明的项目及内容同时核对化验收费。
三、采尿量:5-10ml,置于试剂杯中备用。
四、采尿方法:
1、使用导尿管导尿。
2、挤压膀胱,接取尿液。
3、将试剂杯交予主人,让主人带其宠物到外面溜,取尿回来化验(要求半小时以内的新鲜尿液)。
五、尿十项一般需要少量的尿液,将其尿液直接滴入尿试纸上,擦
干多余尿液备用。
六、尿沉渣一般需要5ml-10ml尿,5000转离心5-10分钟。
准备一
张载玻片,滴加一滴碘液,取离心后尿液,弃去上清液,吸取沉渣部分加入碘液中,加盖盖玻片,充分压匀备用,镜检。
尿常规检测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测操作规程1.样本收集准备a.随着早晨起床尿液最适合检查尿常规。
患者在早餐前收集新鲜尿液样本。
b.提前提醒患者准备一个干净、密闭的容器,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2.采集尿液样本a.患者必须进行正确的外阴器清洁,避免外部污染进入尿液中。
女性应将阴道口阻塞,以防止分泌物污染。
b.开始小便后,根据医生的指示采集尿液样本。
收集约20-30毫升尿液是足够的。
c.在采集样本时,应避免让手指接触尿液,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样本准备和保管a.将采集好的尿液样本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密闭容器以防止样本蒸发或污染。
b.确保标记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和医院号码,并提供日期和采样时间。
4.检测步骤a.使用尿试纸或离心机等设备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
这包括测量尿液的颜色、气味、透明度和酸碱性等特征。
b.使用尿常规试纸对尿液样本进行分析。
该试纸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评估尿糖、蛋白质、酮体、胆红素、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等成分。
c.对于任何阳性结果或异常值,应立即通知医生或实验室专业人员,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5.结果记录和解读a.记录尿常规检测结果,并与患者的病历进行整合。
包括尿常规数据的数值、单位和正常范围等信息。
b.对于正常结果,可以提供简短地说明患者的尿液状况。
c.对于异常结果,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可能需要其他测试来确认结果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尿常规检测时,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洁净的环境,以避免任何外部污染对结果的干扰。
保持良好的标本收集技巧和仪器操作水平非常重要,以确保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了解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尿常规参考值范围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结果解读时,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相关病史,以综合评估尿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总结起来,尿常规检测操作规程的关键是样本的收集准备、正确定位和采集样本、样本的准备和保管、检测步骤、结果记录和解读等。
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保持良好的操作技巧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尿常规操作流程

尿常规操作流程尿常规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一下尿常规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之前,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尿杯、尿液收集器、尿常规试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盖玻片等。
其次,收集尿液。
患者需要在清洁的容器中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最好是早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
在收集尿液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外部的细菌或杂质污染到尿液中,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然后,进行尿液检测。
将收集好的尿液样本倒入尿杯中,然后使用尿常规试纸进行检测。
尿常规试纸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潜血、白细胞等。
根据试纸上显示的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
接着,进行显微镜检查。
将尿液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各种细胞和结晶。
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尿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进一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最后,记录结果。
将尿常规检查的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潜血、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或进一步检查。
总的来说,尿常规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仔细的观察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尿常规操作流程

尿常规操作流程
一、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10秒后屏幕显示
“OK”字样,表示仪器正常。
二、按“开始”键,将试纸条灌入尿液后取出放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尿液,再将其放传送带上,仪器自动进行检测。
三、检测完毕,仪器自动打印结果。
检验室质量控制制度
1、依据仪器和试剂,选择国家或商家推荐的标准室内质控物,并按规定方法进行评价和使用。
确认后严禁随意更换试剂和控制物,以保证项目质量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确实需要更换时,应提供完整和有效的原始数据和评价结果并报送科主任审核,待确认符合质量体系完整性要求后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调换,同时应按质量手册要求进行前瞻性调研。
3、建立和完善SOP手册及管理与质量记录文件,加强室内质控物的管理和使用,应详细记录开封日期、有效日期、储存条件、预期使用次数等;注意节约,不得回收,避免污染。
4、应按标本测定常规方法进行控制物的检测,遵循Westgard多规则质控条款进行判别和分析,正确理解变异系数(CV%)的真实含义;当日分析和定期分析相结合,认
真做好各项文字记录并妥善保存原始结果,以供“举证倒置”等医疗纠纷时使用。
5、当结果失控时,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原始数据和记录,应认真寻找原因并进行客观分析后提出纠偏措施。
否则当时失控项目检测结果不得发出。
尿常规操作规程

尿常规操作规程尿常规操作规程一、操作目的:尿常规是一项基础临床检查,能够提供有关肾脏和泌尿系统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尿常规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操作人员和条件:1. 操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或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执业人员。
2. 操作环境:清洁整洁的实验室或医疗检验室。
三、操作前准备:1. 检查仪器与试剂的准备:- 尿杯、胶塞、尿液分析试纸、显色卡、检验用纸、显微镜、尿沉渣离心机等。
- 检查前应检查试纸的有效期和存储条件。
2. 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 告知病人尿常规检查无创伤、无痛苦。
- 告知病人排尿前注意尽量保持尿液的新鲜性。
四、操作步骤:1. 病人取样:- 提供干净的容器,要求病人在容器内采集全尿。
- 提醒病人采集中段尿,不采集首尿和末尿。
- 应避免使用含有杀菌剂和药物的容器。
2. 尿样标签:- 在收集的尿样容器上粘贴标签,标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采集日期和时间。
- 确保标签清晰、粘贴牢固。
3. 试纸检测:- 打开尿液分析试纸包装,取出试纸。
- 将试纸通过尿液流动法浸入尿液中,确保试纸所有反应区都能接触到尿液。
- 取出试纸,用吸纸轻轻擦去多余的尿液。
- 根据试纸上方的显色卡,比较试纸上各个反应区的颜色变化。
4. 结果记录与解读:- 根据试纸上方的显色卡,将试纸各反应区的颜色变化与显色卡上对应的颜色进行比较。
- 记录各项检测结果,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pH、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等项目。
-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病变。
5. 尿沉渣检查:- 将部分尿液放入离心管中,使用尿沉渣离心机进行离心,通常为3000rpm离心10分钟。
- 将离心后的尿液倒入显微镜载物上,覆盖玻璃片。
- 用适当倍数的镜头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的形态和结构。
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一、收集尿液1.告知患者收集尿液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通常采用随机尿样,早晨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最佳。
2.确保患者已清洁尿道口,并告知其排尿时不要混入粪便或其他物质。
3.收集尿液于专用的清洁尿杯中,避免污染。
二、记录信息1.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及尿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
2.询问并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等,以供后续分析。
三、样本处理1.将收集的尿液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保存导致细菌繁殖等问题。
2.若不能及时检测,将尿液放置于4℃冷藏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3.如有特殊要求,如细菌培养等,需按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四、显微镜检查1.制作尿沉渣涂片,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判断,并记录数据。
五、试纸分析1.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试纸条,并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将试纸条浸入尿液中,然后取出平放,待其反应完毕后进行结果判读。
3.根据判读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初步判断。
六、结果分析1.根据显微镜检查和试纸分析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2.参考正常值范围,判定尿液成分及浓度的异常情况。
3.对于异常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性评估。
七、记录结果1.详细记录尿液分析的结果,包括显微镜检查和试纸分析的数据。
2.根据诊断性评估,填写相应的诊断意见或建议。
3.将记录结果妥善保存于病历中。
八、异常处理1.对于尿液成分或浓度的异常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2.若尿液检测结果显示可能的疾病或病症,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方法学:干化学法
仪器: HT-2000尿液化学分析仪
1 测试方法:
单样本检测
A. 在仪器操作主菜单界面中选择尿液测试,按YES键进入待测状态。
B. 当仪器发出“BB……”蜂鸣声时,将试纸条完全浸入尿液中2秒钟取出,然后在3秒钟内用吸水纸从侧面吸掉试纸条上多余尿液后放至仪器测试台的放条位上。
任由仪器在第7秒时开始将测试台上的试纸条送往检测位上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仪器会将检测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
多样本检测
A. 在仪器操作主菜单界面中选择尿液测试,按YES键进入待测状态。
B. 当仪器发出“BB……”蜂鸣声时,将第1条试纸条完全浸入1号尿液样本中2秒钟取出,然后在3秒钟内用吸水纸从侧面吸掉试纸条上多余尿液后放至仪器测试台的放条位上。
C. 仪器在第7秒时开始将测试台上的试纸条送往检测位上,然后再发出第2次“BB……”蜂鸣声,将第2条试纸条浸入2号尿液样本中2秒取出,并在3秒钟内将多余尿液用吸水纸从试纸条侧面吸掉多余尿液,再放到测试台的放条位上。
到第7秒仪器又将第2条试纸条向待测位前移一位,同时试纸条逐渐接近检测位。
D.仪器循环的进行以上动作,每7秒仪器上的试纸条向前移一位。
当试纸条被移送到检测位时,仪器即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仪器会将检测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
2 调校方法
日期设置:在设置参数菜单中选设置日期,按YES键进入日期设置界面,此时设置参数菜单中的日期是闪动的,再按YES键可对年、月、日进行选择,选择好后即可通过按上键或下键对其进行调整。
设置完按NO键退出此设置状态。
时间设置:在设置参数菜单中选设置时间,按YES键进入时间设置界面,此时设置参数菜单中的时间是闪动的,再按YES键可对时、分、秒进行选择,选择好后即可通过按上键或下键对其进行调整。
设置完按NO键退出此设置状态。
编号设置:在操作主菜单中选择编号设置,按YES键进入其操作菜单,仪器显示屏右上角的当日号即为检测标本编号,操作主菜单中显示的当日号为最后一个检测完的标本的编号。
此时界面中的当日号是闪动的,此时可对当日号进行以下操作:按YES键,可将编号设置为1;按上键或下键1次,可将编号递减或递增1;按住上键或下键不放,可将编号连续递增或递减;先按住YES键不放,再按NO键,这时会出现是否确认删除全部数据的对话框,确认要删除全部数据时按YES键,仪器中储存的数据将全部删除,且仪器自动将总编号设置为1,检索号即从此号码开始往后递增,在检索状态中的待测号即为此号码开始往后递增。
设置好后按NO键返回操作主菜单,则将要检测的标本的编号即为所设置的号码,仪器检测即从此号码开始往后递增,在检测状态中的待测号即为以此号码开始往后递增。
数据查询:在仪器操作主菜单中选数据查询,按YES键进入其菜单后,按上键或下键选择数据查询,再按YES键进入查询数据界面中即可按以下方法查出所要的数据。
打印数据:若需要打印在数据查询界面中所查询的数据,可按NO键返回数据查询菜单,再选打印数据进入界面,用户在此界面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所要打印的数据个数进行打印。
3 仪器保养
测试台:测试台应根据以下步骤每天清洗操作①在仪器断电的情况下将测试台向外抽出②用柔软的布在清水中反复清洗测试台③测试台洗净后用布擦干或让其自然干燥后,再将测试台正确的安装回仪器上④装好测试台后,开机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正常。
废条盒:①将废条盒向外抽出取下②用柔软的布在清水中反复清洗废条盒③废条盒洗净后用柔软的布擦干或让其自然干燥后,再装回仪器上即可使用。
尿沉渣检测:取适量尿液于大试管中,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渣涂片镜检,做出结果报告。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仪器:SYSMEX KX-21
各检测模式的步骤
1、全血模式:1}标本的采取与准备:根据EDTA抗凝血剂的量,从静脉抽取规定的量2]全血模式的选择:当LCD画面上的系统状态区域中显示“PD”时,检测模式为稀释模式,要根据以下要领切换成全血模式。
A、确认准备测量状态。
B、按下“MODE”键,使画面变成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