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能检测法

合集下载

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与评估

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与评估

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与评估第一章绪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检测与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

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与评估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与评估进行探讨。

第二章动力电池性能检测方法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是评价动力电池性能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动力电池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根据动力电池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动力电池性能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池容量测试电池容量是衡量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电池容量测试旨在确定动力电池放电到特定电压后的可用能量。

常见的电池容量测试方法包括基于恒流放电和恒功率放电的测试方法。

2. 内阻测试动力电池的内阻是电池电流流动产生的阻力,是决定电池放电效率和充电速度的重要参数。

内阻测试通常采用交流免疫法或者直流方法进行。

3. 温度测试动力电池的温度是直接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的因素之一,温度测试可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常见的有红外线测温枪、K型热电偶和热像仪等。

4. 循环测试循环测试是衡量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循环测试可以模拟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状态。

循环测试可以采用标准化测试或者模拟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测试。

5.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评估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目的是测试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判断电池在异常情况下是否容易发生异常失效或者爆炸。

第三章动力电池性能评估方法动力电池性能评估是指对动力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评价的过程。

动力电池性能评估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进行。

常见的动力电池性能评估指标包括:1.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电池储存单位体积的电能的能力,是评价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能量密度评估方法包括比能量测试和实际应用测试等。

2. 动力密度动力密度是电池提供的最大功率与电池重量之比,是评价动力电池输出功率能力的重要指标。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轰的一声,车子以九牛二虎之力飞奔而出,极强的推背感、心跳加速加上发动机骚情的声音是所有男生对汽车的追求,有的人穷极一生梦想有一辆超跑,满足自己对极限速度的追求,然后带上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起享受速度带来的激情与享受!而动力性是拥有超高速度、超强加速的保证,是男生们撩妹的基础,好的动力性自然是要经过严苛的动力性试验才能满足和安全上路的,今天漫谈君就为大家带来了: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一、试验条件
1、试验车辆状态
1)试验车辆应依据每项试验的技术要求加载。

2)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3)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粘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该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
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5)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等)。

6)车辆应清洁,对于车辆和驱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是必须的车窗和通
风口应该通过正常的操作关闭。

7)试验驾驶员应按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操作程序使蓄电池在正常运行温
度下工作。

8)试验前7天内,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蓄电池行驶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3. 让学生能够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评估汽车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4.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设备。

2. 教学难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图片和视频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实际案例数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包括dyno 测试、刹车测试、加速测试等,并展示相关设备的图片和视频。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数据,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评估汽车的性能。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在汽车维修和改装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时的技能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和前景。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与汽车节能环保的关系。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意见。

2.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互相借鉴和改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与*!之差即为单缸转速降。二是
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测试 各 缸 的 功率平衡。 虽然各型发动机综合测 试仪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但其各缸功率平衡检测的 方 法 却 基本相似。一般方法为: !预热发 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 "按仪器使 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 对仪器进行 预热、 检查、 调试和校正; #把仪器 传感器按要求连接到规定部位; $ 操作仪器键盘或按钮, 使仪器进入 各缸功率平衡测试等待状态; %调 节发动机在规定的转速范围内, 然 后逐缸断火、 断油, 仪器显示各缸 功率平衡检测结果; &测试完毕按 规定程序退出各缸功率平 衡 检 测 状态, 拆下各缸传感器并关机。!
*,.*+ ’ 3
动态测功检测原理及参数 动态测功检测原理 发动机 动态测功的基本原理是把 发 动 机 的所有运动部件看作是一 个 没 有 外界负荷并绕曲轴中心转 动 的 简 单回转体,在节气门突然全开后, 发动机所产生的有效转矩 将 全 部 用来加速发动机部件的运动, 也就 是说发动机及其自身运动 部 件 的 惯性力为载荷的加速运动, 只要测 出发动机急加速过程中曲 轴 的 加 速运动情况就可得知发动 机 的 动 力性能。 检测参数及检测方法 根据 检测参数的不同, 动态测功法可分 为瞬时角加速度法和平均 功 率 法 两种。 瞬时角加速度法是在发动机 急加速度过程中,测出某 一 转 速 (如标定转速)下所对应的瞬时角 加速度, 从而求出该转速下的发动 机功率。 同型号的发动机在急加速 过程中, 同一设定转速下瞬时角加 速度大, 该发动机的功率就大。该 方法对发动机曲轴位置信 号 检 测 精度要求较高, 通常需要从飞轮处 获得信号,因检测时很不方便, 所 以现在很少使用。 平均功率法是在 发动机急加速度过程中, 测出某一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

6-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案第一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主要参数和指标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1.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定义和作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主要参数和指标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1.3 教学活动引入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主要参数和指标,举例说明其含义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理解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第二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及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意义和应用2.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意义和应用2.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介绍其功能和应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应用2.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和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回答相关问题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演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方法与流程3.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理解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学会正确使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3.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3.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组进行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项目的实际操作,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方法和流程的理解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第四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分析与应用4.1 教学目标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学会利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进行车辆性能评估4.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意义和应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利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进行车辆性能评估的方法4.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讲解其分析方法学生分组进行车辆性能评估,利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进行实际操作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完成车辆性能评估,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数据的应用能力第五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实践5.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正确使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5.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5.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分组进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六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注意事项6.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6.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6.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演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的理解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七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数据处理7.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和应用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7.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和应用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的方法7.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数据,讲解其处理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能力学生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展示对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的能力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3 教学活动8.4 教学评估第九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成果评价9.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成果的评价方法理解实验成果评价的意义和应用学会利用实验成果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9.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成果的评价方法实验成果评价的意义和应用利用实验成果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的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成果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成果,讲解其评价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成果评价,利用实验成果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成果评价的理解和能力学生完成实验成果评价,展示对实验成果进行汽车动力性能评估的能力第十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总结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实验总结的意义和应用10.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总结的方法和步骤实验总结的意义和应用10.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总结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实验总结的意义和应用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总结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学生完成实验总结,展示对实验总结的意义和应用的掌握第十一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分析1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的分析方法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的解析技巧学会应用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问题诊断11.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的分析方法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的解析技巧应用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问题诊断的方法11.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具体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讲解其解析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案例分析,应用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问题诊断1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能力学生完成实验案例分析,展示对实验数据进行汽车动力性能问题诊断的能力第十二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技术创新与发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掌握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理解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2.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2.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演示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分析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的理解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展示对新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第十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维修实践13.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维修实践的结合方法学会利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进行车辆维修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在车辆维修中的重要性13.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维修实践的结合方法利用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进行车辆维修的方法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在车辆维修中的重要性13.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维修实践的结合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组进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维修实践,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1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与维修实践结合方法的理解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在车辆维修中应用的能力第十四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14.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应用学会利用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学效果14.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应用利用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14.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利用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学效果1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学生完成实验教学设计,展示对实验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应用的掌握第十五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成果评价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成果的评价方法理解实验教学成果评价的意义和应用学会利用实验教学成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提升15.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成果的评价方法实验教学成果评价的意义和应用利用实验教学成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提升的方法15.3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成果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分析不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实验教学成果,讲解其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主要参数和指标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流程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其在车辆性能评估中的应用实验成果的评价方法及其在教学反思和提升中的应用难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实验成果的评价和反思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JXXXXX—2010DGJ32/JXX—2010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testingdynamic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DGJ32/JXX-2010JXXXXX—2010主编单位:1 / 22批准单位: 江苏省建设厅批准日期:2010年XX月XX日前言近年来,结构的安全评估及抗震性能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构的动力检测由于其自身的优点逐渐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结构动力检测方法可不受结构规模和隐蔽的限制,高效模块化、数字化的结构动力响应测量技术为结构动力检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规范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检测方法和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编制本规程。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09]99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前期相关科研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开展专题研究、试验研究和典型工程应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仪器设备;5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6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7检测报告的编写。

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反馈至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邮政编码:2100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2 / 22目录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动力性检测

汽车动力性检测

底盘输出功率检测:
单滚筒试验台特点:
空对曲多心车率在结轮小汽构在,车,滚轮制硬筒胎造质上与厂木的滚、板安筒科或放表研钢、面院质定滑所材位转和料要率大制求小专成严,院,格行校滚,驶试筒使阻验直用力用径不小大便,,测1试.5精m~度2高.5;m
双滚筒试验台特点:
空滑制在心转造汽结率成车构大本维,,低修钢滚,企质动安业材阻放和料力、汽制增定车成大位监,,要测滚测求站筒试简得直精单到径度,广小低使泛,;用应1方用85便~400mm之间
70%,即认为传动系统技术状况合格; 载货汽车及客车能达到60%-65%则认为合格。
加速能力检测:
汽车加速能力测试原理:
加速能力测试时,驱动轮驱动滚筒旋转,整车静止;
为了测试汽车在一定速度区间内的加速时间,需要采 用合适的飞轮组合模拟汽车行驶时的动能;
用滚筒及飞轮消耗驱动轮输出功率,模拟加速阻力; 通过滚筒圆周速度在特定转速范围内的加速时间反应
功能强大,使用方便。
发动机动力性检测: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功能:
无负荷测功;
点火系统检测;
供油系统检测;
进气管真空度检测;
各缸工作均匀性检测; 电控系统各传感器测试;
启动过程参数检测;
万用表功能;
各缸压缩压力检测;
排气分析功能。
发动机动力性检测: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组成:
➢显示装置 ➢打印设备
➢信号处理 ➢主机
试精度较低。
发动机动力性检测:
就车动态试验测原理:
假设:发动机所有部件绕曲轴旋转的回转体 测试条件:发动机没有外加负载 怠速工况下,突然将节气门开度开到最大 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克服阻力,并使部件加速 同一型号发动机而言,其转动惯量一定,发动机功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汽 车 动 力 性 能 检 测 的关 键 是 检 测 出 汽 车 发 动 机 最 大输 出功 率 P 0占发 动 机 额 定 功 率 的 比 率 , 通 部 交 通 行 业 标 准 J / 9 — 5明确 规 定 了 汽 车 动 力 性 能 的 检 测 项 目、 试 方 法 及 评 交 T T1 8 9 测
收 稿 日期 :0 1 1 一 4 20 — 2 o
作者 简 介 : 姚腾 (94 龚 16 - )男 , 教 授 , 副
维普资讯
5 8
南 方 冶金 学 院 学报
20 0 2年 9 月
性 和 内 部 摩 擦 阻 力 加 速 运 转 , 其 加 速 性 能 的 好 坏 来 反 映 出最 大 功 率 的 大 小 . 这 种 方 法 有 三 用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U 6 A
文章 编 号 :0 7 1 2 (0 2 0 - 7 0 1 0 - 2 9 2 0 )5 5 - 5
0 引 言
汽 车 的 性 能 检 测 包 括 动 力 性 能 、 全 性 能 和 经 济 性 能 检 测 等 各 方 面 . 中 动 力 性 能 是 汽 车 安 其
维普资讯
第2卷第5 3 期
200 2年 9 月
南 方 冶金 学 院 学报
J UR AL O OU HE N I S I U E O T L RG O N F S T R N T T T F ME AL U Y

v13 。 。 ,. . N5 2

方 面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检测 的 精 度 ;另 一 方 面 也 可 明 显 缩 短 检 测 时 间 .检 测 设 备 样 机 已 于 1 9 98
年 底 通 过 了 江 西 省 技 术 监 督 局 组 织 的技 术 鉴 定 ,鉴 定 结 果 显 示 所 有 检 测 参 数 均 明 显 高 于 国 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动力性能检测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及现状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预应力结构的动力性能,即进行动测试验是解决包括大型复杂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内的预应力损失检测问题的良好途径:(1)Lin,T.Y提出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与结构的刚度有关。

(2)1979 年英国的Cawley P.等人提出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反映其整体特性,而预应力的大小则是结构的整体特性之一,所以可以推测预应力与结构的自振频率必然有一定的关系。

借用损伤识别的理论,可以知道预应力的损失改变了结构的动力性能;
(3)Clough 1982年提出:假设沿梁的长度方向上轴压力是均匀的、不随时间改变的,则其横向自由振动方程为:
由上式可见随着轴向力的增加,固有频率减小。

(4)Saiidi等人1994年采用前两阶固有频率对一系列预应力损失的情况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自振频率随着轴力的增加而增大,第二阶自振频率对轴向力变化的反应规律性不强;并且用金门峡大桥做了探索性的试验,试验的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但试验结果与他们预测的趋势并不相符,没有找出更合适的理论来支持其试验结果。

(5)1995年美国的MoisesA.Abraham等人提出,结构损伤的积累会导致刚度的变化,而刚度的变化会反映在结构的动力性能上,例如振动模态和自振频率,他们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具有两根预应力索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前2阶自振频率的变化与预应力损失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预应力损失的增加,一、二阶自振频率都在下降;在理论上证明了预应力与自振频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6)2000年日本的MiyamotoA.等人在有关文献中指出至今没有一个成功地建立预应力损失与模态参数改变之间的关系。

(7)2003年Jeong-Tae Kim等人在梁式桥中用振动的方法根据一、二阶自
振频率的变化对预应力损失进行检测,但是误差比较大,并指出频率的测试误差和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差异是引起误差的重要原因。

以上研究表明预应力损失与梁的动力性能有关,但是到目前为止,土木工程界还没有找出一个成功、可行地利用结构动力性能确定预应力损失大小的方法。

利用结构的动力性能进行预应力筋受力状况的检测与评估在理论与实践上尚存在大量的工作需要研究和探讨。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受力状况研究
灵敏度分析是计算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性能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例如结构材料性质参数、荷载条件、支撑条件、几何参数等都可能对结构的性能产生影响。

由于预应力改变了构件的刚度,而刚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动力性能,即频率、振型等的变化。

因此分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于预应力变化的灵敏度,一方面可以选出更灵敏的动力参数预测构件的预应力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敏感系数定量地计算预应力损失值。

在70年代早期有关文献提出了灵敏度分析的解析方程。

此后就出现了很多种计算结构反应的各种灵敏度的方法。

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研究灵敏度的问题,例如特征值灵敏度、特征向量灵敏度、模态曲率的灵敏度、模态斜率的灵敏度等。

除了特征灵敏度外,还有传递函数灵敏度,动力响应灵敏度等。

1985年Wang et al.又将灵敏度分析的范围扩展到3维实体结构,大幅度促进了灵敏度分析的发展。

时至今天,灵敏度分析理论发展得相当成熟,尤其在损伤识别和结构修改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1979年Cawley最早研究了结构损伤识别中固有频率敏感性分析的方法,1998年Contursi等人又对其理论进行了改进。

1995年M. A. EI-Kady和A. AL-Ohaly 用rank-1 矩阵将特征值灵敏度表达成了准确快速的递归公式。

在国内,敏感性分析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1983 年林家浩推导了结构受简谐干扰力作用的稳态响应,并推导了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情况下的灵敏度计算式。

2000 年范立础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值敏感性分析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法,并通过1/150 悬索桥模型验证了其可行性。

该方法通过特征值对
结构参数的敏感矩阵建立理论-试验频率差与结构参数摄动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待修正参数的不确定性将参数摄动限制于预设范围内,并将参数修正转化为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迭代求解。

2002 年易伟建、刘霞根据板的损伤特征,以线弹性断裂力学为基础,推导了混凝土构件裂缝截面转动刚度的表达式,然后利用特征值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及频率变化率试验值识别了 4 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支撑条件和损伤情况。

2003 年薛松涛等人推导了结构损伤前后频率变化与结构刚度变化之间的二阶敏感系数公式,利用多层框架结构在损伤下的振动试验数据确定其损伤位置和程度。

由于特征值灵敏度反映的是结构的整体性能,特征向量灵敏度可以反映结构局部的特性;而预应力的大小也是结构构件整体性能之一,所以本文中拟采用特征值灵敏度,同时尝试使用特征向量灵敏度来进行力筋的受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