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0-2011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康庄小学2010-2011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坚持在南川乡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教育创强”为契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安全工作为重点,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从严管理。
继续贯彻落实“全面办学、学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顺利发展,力争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评价机制,认真开展“教育创强”工作,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
2、以安全稳定为前提,确保学校工作有序正常进行。
3、巩固普九成果,做好“两基”续建工作。
4、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以学生的管理为目标,继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6、注重学校教育特色的彰显,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声望。
三、工作措施(一)锻造一支和谐的教师团队,铸就师德师魂。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榜样意识,进一步振奋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我们的管理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以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通过举行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通过每周的行政会,强化“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努力构建和谐、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
抓好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师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做到“五个好”“五带头”。
坚持民主治校,深入推进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依法规范教师信访工作和家长的信访行为。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六五”普法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纲要》、《义务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等法律法规,强化教师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执教,以德执教的一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师的自评、同伴互评、学生和家长的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大大提高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争做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
大店中学2010总结2

大店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乘着广州亚运会的东风,在即将过去的一学期中,大店中学全体师生在校长宁宗清的带领下,按照区教育局“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个抓好,推动四大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校园安全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内部管理,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机制,上下同心,群策群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在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校本教研及育人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任务。
一、安全为首,校园安全警钟长鸣。
大家都知道,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形势下,校园安全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大店中学领导集体把校园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他们把墉桥区教育局制定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校园安全工作原则作为行动指南,全力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1、领导重视,抓好校园安全已成共识。
在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就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校园安全办公室”,由副校长主抓此项工作。
宁宗清校长更是在学校各种会议上首先要讲的就是安全工作。
安全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大店中学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并与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等签定了层层安全责任书等,各班都设立了安全员,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人人重安全,人人抓安全。
2、全力做好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上好开学第一课:让知识守护生命,让安全意识从一开始就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3、建立“校园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下午召开有关安全工作例会,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4、认真落实校园秋冬季节流行疾病预防办法。
入秋以来,学校“安全办”召开多次会议,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有关防控知识的宣传,落实“日报制”,“晨检制”,各班级的消毒等。
5、本学期学校安全办还组织了多次防火灾、防震、防停电等应急演练,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育人为本,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是“以人为本”,为此,本学期我校在重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周至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分别画成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况,其中画正确的是2.有三个力,其大小分别为F1=3N,F2=4N,F3=8N,则A.F1可能是F2和F3的合力B.F2可能是F1和F3的合力C.F3可能是F2和F1的合力D.上述结论均不正确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的运动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4.一个篮球从离地面高H处自由释放,篮球经多次弹跳,最后停在地面上,则在此过程中,篮球的位移大小为A.H B.2HC.0 D.因篮球弹跳次数不知道,故无法判断5.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m甲>m乙,速度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甲的运动状态比改变乙的运动状态难B.改变乙的运动状态比改变甲的运动状态难C.有可能改变二者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相同D.由于二者质量、速度均不等,故无法比较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6.已知两个相互垂直的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大小为40N,则另一个力大小为A.10N B.20NC.30N D.40N7.一个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F拉动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若将水平拉力变为2F,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A.a B.2aC.3a D.4a8.如图所示,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若运动方向也相同,则经多长时间两物体的位移相同A.1s B.2sC.3s D.4s9.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度直线运动,后来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那么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4m B.96mC.25m D.96m或24m10.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则A.羽毛先落地B.石块先落地C.它们同时落地D.它们不可能同时落地11.关于两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12.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 /3,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mg/3 B.2mg C.mg D.4mg /313.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力学量所选用的基本量是A.长度、力、时间B.长度、质量、时间C.长度、力、质量、时间D.速度、加速度、力14.目前,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69s。
2010-2011人数表

班级 班主任 人数 一(1) 66 彭虹 一(2) 吴显荣 68 一(3) 马相东 62 60 一(4) 潘隆斌 一(5) 杨振毅 62 一(6) 吴国政 63 一(7) 吴化杰 71 一(8) 梁海 74 一(9) 欧阳清贤 60 一(10) 解育锋 65 62 一(11) 隆振毅 一(12) 石智强 62 一(13) 刘开信 62 63 一(14) 谢娟 一(15) 赵跃文 68 一(16) 林世华 62 一(17) 袁明学 60 一(18) 潘通勇 64 一(19) 欧芳君 63 一(20) 松秉杰 57 合计 1274 性质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平行班 实验班 实验班 班级 二(1) 二(2) 二(3) 二(4) 二(5) 二(6) 二(7) 二(8) 二(9) 二(10) 二(11) 二(12) 二(13) 二(14) 二(15) 二(16) 二(17) 二(18) 二(19) 二(20) 合计 文总 理总 班主任 人数 性质 班级 班主任 龙胜斌 64 文平行班 三(1) 黄费灯 石毅 59 文平行班 三(2) 吴学基 蔡金燕 60 文平行班 三(3) 杨昌远 张独坤 64 文平行班 三(4) 潘远玉 欧正华 59 文平行班 三(5) 吴锡江 欧大金 53 文平行班 三(6) 徐丽亚 陶中华 55 文平行班 三(7) 马康艳 彭大光 59 文实验班 三(8) 梁恩模 周燕 61 理平行班 三(9) 向海 杨再慧 58 理平行班 三(10) 吴锋 石成昌 60 理平行班 三(11) 石庆禹 石廷灿 65 理平行班 三(12) 吴炬 姚作忠 61 理平行班 三(13) 钟诚 杨昌辉 59 理平行班 三(14) 孔祥庆 吴昌明 59 理平行班 三(15) 石荣昌 杨燕平 61 理平行班 三(16) 罗昌宏 杨洪才 67 理平行班 三(17) 姚元付 吴品良 61 理平行班 三(18) 吴玉举 郭繁华 60 理实验班 三(19) 袁世斌 周平 58 理实验班 三(20) 牛凌平 1203 三(31) 欧孔智 473 合计 730 应届文总 应届理总 高三总人数 文总 理总 4345
吉林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古硕士课程表

人类学实验室
陶瓷考古
彭善国
匡亚明楼248
第四纪环境学
汤卓炜
经信A区321
博物馆学史
张文立
逸618
星期二
上午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边疆考古
潘玲
匡亚明楼245
博物馆学理论与方法
史吉祥
博物馆办公室
苏秉琦与区系类型理论
赵宾福
匡亚明会议室
古人种学
朱泓
匡亚明楼264
下午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料学
沈刚
逸418
宋元文献
彭善国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2009级硕士课程自2009年8月16日始2010级硕士课程自2010年9月6日始
时间
2009级硕士
任课教师、教室
2010级硕士
任课教师、教室
2010级硕士
任课教师、教室
星
期
一
上午
外语(5-21周)
上课地点详见研究生院公共课表
外语(5-21周)
下午
人体形态学
匡亚明楼248
新石器时代考古泛论
赵宾福
匡亚明楼会议室
西亚考古
杨建华
匡亚明楼230
文物鉴定方法论
吕军
匡亚明楼214
旧石器考古
陈全家
经信旧石器实验室
星期三
上午
外语(5-21周)
外语(5-21周)
下午
魏晋隋唐考古
王培新
匡亚明楼228
晚更新世以来史前史
陈胜前
经信旧石器实验室
星
期
四
上午
战国秦汉考古研究
滕铭予
匡亚明楼会议室
古人类学
体育与健康教材分析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材分析刘厂小学王菲菲基本运动包括跑、跳、掷、和垫上运动等内容。
这些内容组合成了基本内容Ⅰ的一个重要模块,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容与手段,在教材中占首位(课时数146,比重达到35.8%)。
下面,着重介绍跑和垫上运动两项教材。
1、跑的教材特点跑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能力。
经常从事跑的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六年级跑的教材包括快速跑、耐力跑、接力跑、障碍跑等,这些教学内容都不是典型的、系统的、完整的竞技运动项目,即使个别内容具有田径运动特征,也不对其技术细节提出过高要求。
从发展目标看,六年级跑的教材是在小学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跑的正确姿势,不断提高跑的能力,促进体能的发展,培养自尊自信、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发展互相合作、关心集体、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快速跑是六年级学生发展速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跑的重点教材,主要学习正确的跑的姿势和提高步频,发展跑速和身体素质;耐力跑是通过定时跑、定距跑、往返跑、自然地形跑和跑走交替进行的,主要学习正确的呼气、吸气方法,提高跑的能力,发展有氧耐力;接力跑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快速跑性质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在较快速度下掌握好传接棒的时机,培养团队精神和在活动中与同伴一起用智慧和技巧战胜对手的合作能力;障碍跑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掌握在快速奔跑中运用各种方式通过障碍的方法,发展综合性实用技能,提高身体灵敏、协调性,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2、垫上运动教材特点六年级垫上运动主要由滚翻和一些组合动作组成。
垫上运动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只需要小小一块垫子,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练习垫上动作不仅能提高学生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改善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力量等体能以及塑造健美的体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一些必不可少的自我保护的实用技能,避免突发意外事件所引起的伤害,如滑倒、摔倒、跌下时,可采用滚动或滚翻动作,保护自己,减少损伤。
试卷分析

3、个别同学排句子不是很好。
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练习同学的快速看题的习惯和怎样检查已写过的题。
2、让生写少字,写好字
3、多让学生读句子,读好句子,读通顺的句子,这样在排列句子时学生就不会出错了。
对
学
困
生
的
帮
教
措
施
1、多帮助,多鼓励
2、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多做练习
3、请家长配合监督回家作业。
2、慢慢从让学生写周记变换成写日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
学
困
生
的
帮
教
措
施
1、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对上学的想法,针对学生的想法调整对他们的教育
2、课后多对其进行补习
徐庄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五单元试卷分析任课教师孙璟学科语文年级一年二班
应
考
人
数
实
考
人
数
平
均
分
及
格
率
59
分
以
下
60
74
4、反义词掌握的比较好
存
在
问
题
1、学生汉字的书写规范还应提高,一些笔画写的不规范
2、对灵活题的掌握学生还不是很好
3、个别同学还存在不理解题意的现象
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课下多以谈话的形式带动学生说句子
2、今后锻炼学生练习写周记的习惯,每周至少一次
3、今后能更多的做到高效课堂
对
学
困
生
的
帮
教
大学英语一(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复习大纲(期末考试的题型和题量和此模拟题相同,但复习内容以公告栏里的复习题为主。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大学英语(1)》Lesson 1-10。
教材版本:《大学英语(一)》谢毅斌主编 2008年4月第一版。
二、考试题型:I. 单项选择题(Structure & Vocabulary)Directions: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provided with four choices.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每题1分,共50题)II. 辨错题Error Identification: Choose the one word or phrase that must be changed in order for the sentence to be correct. (每题1.5分,共10题)III. 完型填空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fits into the passage. (每题1.5分,共10题)IV. 阅读理解Direction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ten statements. Please decide whether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每题2分,共10题)三、出题比例:课内占70%,课外30%。
复习时要以熟悉课文内容、认真完成课后练习以及公告栏中的练习题为重点,同时还要加强课外阅读。
四、期末复习题(请在本课程答疑信箱中的公告栏里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12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
2011年1月
一、选择题(选择最恰当的答案,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不包括( C )。
A.社会经济 B.教育
C.社会网络 D.职业环境
E.社会性别
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E )。
A.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B.增加人群的健康知识
C.转变人群的态度 D.增加人群对改变行为的信心
E.改变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
3.由职业性传播机构进行的传播称为( E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4.在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中,能回答“对谁说”的是( D )。
A.传播者 B.信息
C.媒介 D.受传者
E.效果
5.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 B )。
A.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B.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C.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D.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E.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6.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C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C.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D.促进健康的行为
E.危害健康的行为
7.“人察觉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时去医院看病”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
A.预警行为 B.求医行为
C.遵医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
E.保健行为
8.“某人得知好友在体检中被查出高血脂后,积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预防高血脂”,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 E )。
A.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B.对疾病危险性的认知
C.对采纳健康行为障碍的认知 D.自我效能
E.提示因素
9.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考虑长远的发展和要求,体现了制定计划的(C )。
A.整体性原则 B.弹性原则
C.前瞻性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E.参与性原则
10.PRECEDE—PROCEED模式中,社会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 A )。
A.人群生活质量 B.人群健康状况
C.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 D.影响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
E.卫生服务状况
11.“到2015年,使某社区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的比例达到90%”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中的( D )。
A.总目标 B.具体目标
C.教育目标 D.行为目标
E.健康目标
12.一级目标人群指的是( B )。
A.对项目有决策权的人群
B.希望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
C.对建议行为采纳者有重要影响的人群
D.对计划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的人群
E.参与项目的实施者
13.“项目活动执行率”这个指标用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中( A )。
A.进程监测
B.数量与范围监测
C.内容监测
D.项目效果监测
E.费用监测
14.为了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对目标人群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我们需要进行( C )。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15.可用于克服健康促进项目工作者在评价中对目标人群的诱导与暗示的方法是( B )。
A.设立随机对照组
B.培训项目工作人员
C.增加调查对象人数
D.校准调查工具
E.事先通知调查对象
16.个人深入访谈的优点不包括( D )。
A.可以用于讨论敏感问题
B.反馈及时,交流充分
C.能够获得比较深入的信息
D.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
E.可用于发现新问题
17.狭义医院健康教育实现的是( D )。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二级预防
E.二、三级预防
18.校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属于学校健康促进内容中的( C )。
A.学校健康政策
B.学校健康教育
C.学校卫生服务
D.学校健康环境
E.个人健康技能
19.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较高的能量摄入,体现了影响饮食行为的( A )。
A.生物因素 B.文化因素
C.心理因素 D.环境因素
E.遗传因素
20.DOTS疗法适用于( E )。
A.抵抗力差的普通人群
B.结核病疑似患者
C.政府领导
D.结核病管理者
E.结核病患者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21.健康
22.人际传播
23.危害健康行为
24.强化因素
25.社区健康促进
三、问答题(5题,每题8分,共40分)
26.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是什么?
27.试比较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
28.简要回答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29.试比较效应评价与结局评价的异同。
30.为什么说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20题,每题2分。
共40分)
1.D 2.E 3.E 4.D 5.B
6.C 7.B 8.E 9.C 10.A
11.D 12.B 13.A 14.C 15.B
16.D 17.D 18.C 19.A 20.E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21.健康
WHO于1948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22.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message)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23.危害健康行为
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24.强化因素
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强化因素既包括正向的强化因素,也包括负向的强化因素。
25.社区健康促进
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社区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及其他能促使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社会支持系统。
三、问答题(5题,每题8分,共40分)
26.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是什么?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
(3)加强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27.试比较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
a)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为职业传播机构,人际传播中,交流双方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b)大众传播通常采用电子或印刷媒介,人际传播无需非自然媒介。
c)大众传播的传播速度快,而人际传播的传播速度慢。
d)大众传播反馈较慢,而人际传播反馈及时。
e)大众传播的受传者为社会大众,而人际传播的受传者局限于某些个体或群体。
大众传播信息可以保存,人际传播容易发生信息失真。
28.简要回答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
(1)教育策略:教育策略的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2)环境策略:环境策略的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3)政策策略:政策策略从两方面作用于人群的健康行为:①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
②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
29.试比较效应评价与结局评价的异同。
(1)效应评价与结局评价关注的都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后产生的效果,均可通过不设对照组的干预前后测试或非等同比较组设计进行评价。
(2)效应评价是是对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的评价,常见的指标包括知识知晓率、态度转变率、行为形成率等。
属于近期、中期效果评价。
(3)结局评价是对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进行的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生活质量等,属于远期效果评价。
30.为什么说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首先,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有助于患者遵从医嘱,主动配合治疗。
其次,通过健康教育,实现对病人的心理保健,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消除病人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平和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第三,许多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在治疗疾病中,除药物治疗外,必须坚持饮食控制、适当锻炼等非药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