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红曲色素发酵条件优化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Monascus)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发酵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红曲霉可以产生丰富的红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等行业。
本研究旨在
筛选高产红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研究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和产色情况。
从市场上购买了几种红曲粉样品,并进行菌株筛选。
将样品接种到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比较菌落数量和颜色深浅,筛选出产菌量高和颜色鲜艳的菌株。
然后,选取产色较高的红曲霉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实验。
制备适合红曲霉生长和产色的
固态培养基。
将红曲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使用恒温器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发酵过程中,
定期对培养基进行观察和采样,分析红色素含量的变化和菌落的生长情况。
通过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固态发酵研究,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1. 菌株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菌株的菌落直径和菌丝密度,可以确定哪
些菌株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
2. 产色情况:通过测定固态培养基中红色素的含量和颜色的深浅,可以确定产色较
高的菌株。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在不同发酵时间下的红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确定最佳
的发酵时间。
3. 培养条件的优化: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pH值、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可以进一
步提高红曲霉的产色能力和生长速度。
可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等方法,确定最
佳的培养条件。
本研究通过筛选高产红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研究其生长和产色情况,可以为红曲霉的产业化生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红曲菌发酵优化及其红色素提取特性研究

红曲菌发酵优化及其红色素提取特性研究红曲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食品工业中,红曲菌可以用于发酵制作红曲米和红曲酱,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具有保健作用。
本文将探讨红曲菌的发酵优化及其红色素提取特性研究。
首先,红曲菌的发酵优化是实现优质产品生产的关键。
红曲菌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发酵条件的调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红曲菌的发酵效率和产红色素的量。
研究发现,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30摄氏度,pH值在6-7之间,发酵时间为7-10天。
此外,适当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氨基酸和无机盐等,也有助于提高发酵效果和产红色素的量。
其次,红曲菌所产生的红色素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红色素主要由红曲素和红曲酮组成。
这两种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红曲素能够抗氧化,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从而有助于延缓衰老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而红曲酮则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此外,红色素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然而,红曲菌的红色素提取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红色素提取方法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但这种方法存在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红色素提取方法。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红色素的提取中。
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溶解能力和调控性,可以提高红色素的提取效率,并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红色素提取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
最后,红曲菌的发酵优化和红色素提取特性研究对于提高红曲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发酵条件和优化的提取技术,可以提高红曲菌的产红色素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红色素的生物活性。
在产品应用方面,红色素可以被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
因此,进一步研究红曲菌的发酵和提取技术,有助于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红曲产品,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Monascus)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药用真菌,具有制作红曹和红曲色素的能力。
红曲霉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着色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
而红曲霉也是一种可以用于生物转化生产脂质和多糖等重要化合物的微生物。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对于提高红曲霉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1. 优良菌株的选择红曲霉菌株的筛选是红曲生物技术研究的关键之一。
目前,常用的筛选方法是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条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代谢产物等进行评价,从中选取表现出高产、高效、高稳定性的优良菌株。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变异、发酵产物的生产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价后确定优良菌株。
2. 根据菌株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红曲霉菌株具备多样的代谢产物,包括红曲素、黄酮素、黄酮甾醇和多糖等。
在筛选优良菌株时,可以通过检测这些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选择产量高、纯度高、质量好的优良菌株。
还可以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加快筛选速度,提高筛选效率,为选取优良菌株提供科学依据。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优良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红曲霉的代谢途径进行调控和优化,从而提高其生产产物的能力。
通过转录组分析和基因功能鉴定,可以筛选出与产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改造、调控,从而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1. 固态发酵的基本原理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不同有机物基质中进行生长和代谢过程。
相比于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具有体系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
对于红曲霉来说,固态发酵可以有效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加快生长速度,促进代谢物的生成,增强抗胁迫能力。
2. 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是红曲霉生物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优化工艺可以从发酵基质的选择、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控和优化,提高红曲霉的产物产量和质量。
产粉红色素红曲霉M4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 1 ,2 2 2 0 0 3 ( ):6—2 9
Amio Ac n i ds& Bit oi cReo re sucs
产粉红色 素红 曲霉 M 4菌株发酵培养基 的优化
王 昌禄 , 传 宝 , 勉 华 , 玉 荣 , 郑 陈 王 班 昭 , 杨 华
( 品营养 与安全 教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津科 技大学 食 品工程 与生 物技术 学 院 , 食 天 天津 30 5 ) 04 7
蔗 糖 、 米粉 、 玉 大米 粉 、 红薯粉 为碳 源 , 其它 为大 豆蛋
到 5 L种子 培养基 中,0 0m 3 ̄ C振荡 培养 3 。按 0h
1 %接种 量 接 人 到 5 0 0 mL发 酵 培养 基 中 ,0C 10 3  ̄ 8
r・ n 。 养 8—1 。 mi 。 培 0d 1 4 3色价 的测定 ..
将 Moacs 4接 人斜面 培养基 中 ,0 nsu M 3 ℃培养 5
7d 。加人 5 m L无 菌水 于 斜 面制 成孢 子 悬 液 , 接
50 装液量 5 L 20m 。 ., 0m / 5 L ( )发 酵培养 基 3 碳 源优 化 培 养 基 : 别 以 6 的甘 油 、 萄 糖 、 分 % 葡
白 0 5 、 a O 0 2 , 酸 调 p 至 5 0 装 液量 .% N N .% 乳 H .,
5 /5 0 mL 2 0 mL。
作为肉制品的发色剂 , 在崇 尚健康饮食 的今天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
目前 , 市场 上 红 曲 色素 产 品 主要 由红色 和 黄色
摘要 : 利用 响应 面法对红 曲霉 M4产粉红色红 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进 行了优化 。研究 了不 同碳源 、 氮源对 红曲霉 M4产色 素 的影响 , 利用 C nr o ps e et l m oi 试验设计对碳源 、 ac t 氮源浓度进行 了试验 , 得到红 曲色素优 化培养基 回归方程 为 Y= 1 80 1 3 .00 +1 .26 X +0 68 2 X —1 .35 X1 17 X 2 .3 4 6 2 2 06 9 1 .9 25 2 23 7 5 + .5 l —0 37 9 X 经分析 , X 确定 出红曲色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碳 、 氮源 浓度为 :红薯粉 1 .7 , 0 3 % 大豆蛋 白 0 8 % , .5 发酵后红 曲色素最高色价为每毫升 4 。 lu 关键词 : 响应 面 ; 红曲霉菌 ; 色价 ; 优化
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条件优化

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条件优化王远卓(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为了提高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葡萄糖30g/L,硝酸钠15g/L,PH5.5,液态量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液态发酵、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Monascus pigment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s,Key words:Monascus、Monascuspigment、submerged fermenta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引言红曲霉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真子囊菌纲,散子囊菌目,红曲霉科,红曲霉属。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分为红色素、橙色素和黄色素,是一种天然的着色剂,红曲色素可以用于肉制品、腐乳、糕点、糖果、冷饮、清酒、酱油等食品,也可用于化妆品;此外,红曲色素还有抑菌防腐的作用,还可作为医药用品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疲劳、抗肿瘤等保健作用。
培养红曲霉菌有俩种方法: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本次实验以紫色红曲霉菌液态发酵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获得最好的优化条件。
本次试验改变的单因素实验条件有:碳源、氮源、PH及液态量这四个变量,本次实验通过改变这四个变量来探究红曲霉色素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
1 实验1 .1材料1.1.1 菌种红曲米培养出的紫色红曲霉菌.1.1.2 仪器设备LDZM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ZSD-1160生化培养箱、DZKM-4电子恒温水浴锅、SW-CJ-IFD型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ZHWY-2112B 双层特大容量全温度恒温培养动荡器、PL602-S电子天平、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DL-5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1.1.3 培养基固体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33g、酵母提取物(酵母粉)1g、K2HPO41g、MgSO4·7H2O0.5g、KCl 0.5g、FeSO40.01g、PH5.6、琼脂20g、蒸馏水1L、121℃灭菌20min.液态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33g、酵母提取物(酵母粉)1g、K2HPO41g、MgSO4·7H2O0.5g、KCl 0.5g、FeSO40.01g、PH5.6、蒸馏水1L、121℃灭菌20min.1.1.4 主要试剂葡萄糖、蔗糖、淀粉、尿素、氯化铵、硝酸钠、乳酸.1.2 方法1.1.1 固体培养基培养红曲米菌种称取5g红曲米研磨后加入45ml的无菌水后混匀,放入60℃水浴锅中加热30min,加热后取悬浮液1ml加入固体培养基中在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大概5天后长出来的菌种,然后选取长的旺的菌种用平板划线法筛选单个菌种群落,培养5天后,选取长的好的单个菌种鉴定,本次实验用培养出来的紫色红曲霉菌种(图1)作为条件优化的基础。
红曲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红曲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摘要】[目的]对红腐乳中的红曲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方法]根据红曲菌嗜酸、耐乙醇的生长特性,用含乙醇的麦芽汁、含乳酸的大米培养基分离红腐乳汁中的红曲菌,并用对数稀释平板法进行纯化。
纯化后的红曲菌显微观察确定其属别。
依照其在MEA培养基上25℃培养的菌落形态特征鉴定到种。
[结果]从红腐乳中分离的两个菌株经鉴定M-1属丛毛红曲菌(M.pilosus),M-3属红曲红曲菌(M.anka)。
[结论]红腐乳中分离的纯培养为红曲属真菌。
【关键词】红曲菌;分离;纯化;鉴定Abstract:[Objective]To isolate,purify and identify Monascus strains from red furu.[Method]Based on eosinophilic and ethanol tolerant characteristics of Monascus,st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ed furu by culturing on malt juice medium containing alcohol and rice medium containing lactic acid.Strains were purified using logarithmic plate dilution method,and then determined genera according to their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y culturing on malt extract agar medium with temperature of 25 degrees Celsius,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o species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nies.[Result]M-1strain isolated from red furu was identified as Monascus pilosus and M-2 Monascus anka.[Conclusion]Strains isolated from red furn are Monascus fungi.Key words:Monascus;isolation;purification;identification红曲菌隶属真菌界(Eumycophyta)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子囊菌纲(Euascomycetes)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菌科(Monascaceae)红曲属(Monascus)[1],具有防腐,解毒;消食活血、健脾燥胃之功效[2]。
产红曲色素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红 曲霉 的发酵 产 物红 曲色 素 是天 然 、 安 全 的 色素 和 防腐剂 , 在 酿酒 、 食 品、 食用 色素 、 中药等 方面有 广泛 应 用[ 1 ] 。与其 他 天然 食 用 色素 相 比 , 红 曲色 素 除 了具 有 着色 力强 , 色 调柔 和 , 对p H 稳定 等优 点外 ] , 还有 较 强 的耐光 、 耐 酸碱 、 耐 氧 化 还原 的特 性 , 几乎 不 受金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o o O 一9 9 7 3 . 2 0 1 3 . 0 7 . 0 1 3
Sc r e en i n g o f Mo n a s c us St r ai n s a n d 0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Fe r me n t a t i o n Med i u m
2 琼脂, 于1 2 1℃灭 菌 2 0 mi n 。
P D A斜面培养基( 质量浓度 , ) : 参照文献[ 5 ] 。
种子培 养 基 ( 质 量浓 度, ) : 葡萄 糖 1 , 酵 母 膏
0 . 5 , p H 5 . 8 , 于 1 2 1℃灭 菌 2 0 mi n 。
r e a c h e s 7 2 .8 U/ mL wh e n i n i t i a l p H i s 5 . 0,f e r me n t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3 0 ℃,r o t a t e s p e e d i s
基础 液体发 酵 培 养 基 ( 质量 浓 度 , ) : 大米粉 4 , Na NO 3 0 . 2 , KH2 P O ‘0 . 1 5 , Mg S O ‘0 . 1 , p H 自然 , 于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研究进展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研究进展摘要:红曲是将红曲菌(Monascusspp.)接种于大米等淀粉类原料并经发酵的传统发酵产品。
我国是红曲的发源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
红曲产品按其用途可分为色曲、功能曲和酿造曲等,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经济价值较高。
本文就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红曲霉;固态发酵;红曲色素前言红曲霉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以洛伐他汀(Lovastatin)、红曲色素为主的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功效的次级代谢产物。
已有研究表明红曲霉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糖化酶、蛋白酶等酶类,将原料中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成人体易于吸收的小分子片段,同时产生新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红曲霉发酵的过程中,产生色素、莫拉克林、γ-氨基丁酸(GABA)等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可用于食品着色剂、制作降胆固醇和降压药物,可见红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几年,对红曲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红曲霉属于子囊菌,能产生耐热的子囊孢子,且红曲霉能在缺氧、高酸和高盐浓度下生存。
红曲霉可用于酿酒(黄酒、果酒和药酒)、制作发酵食品(腐乳、酱菜)、食品着色及保健品等。
红曲产品在亚洲地区广为流传,常见的为由大米发酵制成的红曲米,简称红曲,其被当做功能性食品已有数千年历史。
红曲最初被记载于《饮膳正要》,别名为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槽等。
1红曲霉色素食品加工通常会导致食品色泽的变化,因此往往需要色素来改善其不良色泽,但目前对合成色素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致癌物和致突变性,且可能导致某些儿童疾病。
因此,天然色素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红曲霉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是红曲霉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
红曲霉能合成31种颜色的色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红色素、橙色素和黄色素,它们是苯并呋喃类混合物。
目前红色素中能明确结构式的为红斑胺素、红曲红胺素;橙色为红斑红曲素和红曲红素;黄色为红曲素和安卡红曲黄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 复分离 纯化得 到较 纯的菌 株 , 保藏 。
L3 2 菌 株形态学 观察 .
红 曲菌生 物资源 做 了有 益探索 。
1 实验
1 1 材 料 、 剂 和 仪 器 . 试
将 筛选 的菌株 的孢子划 线接种 到形 态鉴定 培养 基 平板上 , 放人 培养箱 中 ,0℃倒 置培养 , 天观察 记 录 3 每 各菌 株 的菌落形态 。菌丝 和孢子显微结 构 的观察采 用 插 片培养 法E 将接种 好 的培 养皿置 于 3 , 0℃恒 温 培养
性试验 、 慢性毒 性试验 和致 突变试 验表明 , 曲色 素无 红
毒副 作用 和致 突变作 用 。随着人 们对合成 食 品添 加剂
和 化学药 物对人体 毒 副作 用 的认 识 , 世界 各 国掀 起 了
食 用绿色食 品和使 用天 然 药 物 的热潮 , 曲作 为药 食 红 兼 用的天 然制品 , 引起 了极 大 的关 注 。与化 工合 成 的
出版 社 , 0 0 2 1.
[3 彭 中健 , 淑娃 , 郧 东 , . 曲 霉 深 层 发 酵 生 产 红 曲 色 素 的研 8 梁 陈 等 红 究 [] 四川 食 品 与发 酵 ,0 4 4 ( ) 2— 1 J. 2 0 ,0 3 :83. [] 后 家 衡 , 9 叶砚 , 晓 波 , . 曲 霉 产 色 素 发 酵条 件 优 化 及 抑 菌 性 徐 等 红
摘 要 : 市售 红 曲发 酵 产 品 中成 功 分 离得 到 1 株 红 曲霉 纯 培养 茵株 , 中一 株 肉眼观 察 高 产红 色素 , 过 形 态 特 从 5 其 通
征 观 察‘ 定该 红 曲霉 菌 株 为 红 色红 曲茵 ( n s s ue )命 名 为 R - 。对 红 曲霉 R _ 液 体 摇 瓶 发 酵 工 艺 进 行 了 , 确 Moac br , ur P1 P1的 初 步研 究 , 结果 发 现 : 当接 种 量 为 1 %、 养 基初 始 p 值 为 60时 , 5 培 H . 最有 利 于红 曲色素 的 合 成 。
[ ] W o gH Kohe . tn o n su-ime tpo u— 3 n C, elrP E Mua tfrMoacspg n rd c
t n J. odSine1 8 ,6 3 :5 —5. i I] F o c c,9 1 4 ( )9 69 7 o- e
[ 1 B i D, h n W a ,t 1Mi ola ime t oe — 4 a M C e gCH, nH M e a. c agl g nsptn r p t l s y rd csnl i rd cin J.o ra o eT i nI— i po ut i i dpo u t [] Ju nl fh awa n aa b p o t
步有 必 要对 分离 到 的 R 一 P 1进行 1 S r 8 DNA、 GC含 量 测 定 以进 行准确鉴 定 。
, av loJC, i O, a dyA,t I ip 1 3 C rah Os i P n e e a Bo ime t f m o s hB . g ns r M - o n su :tansl t n c r i rd cinadclrs bly J . ac sSri e ci ,ii npo u t n oo t it[] e o tn o a i
能 的测 定 [ . 刀 上海 交 通 大学 学 报 ( 业 科 学版 ) 20 ,7 4 :6 — 农 ,09 2 () 3 3
3 . 67
参 数对红 曲 霉 RP 1液 体 发 酵 产 红 曲色 素 色 价 有 影 一 响, 接种量 为 1 、 5 培养 基初 始 p 值 为 6 0时 , 有 H . 最
市售 功能性 红 曲米 粉 , 曲发酵饲 料 , 腐乳等 。 红 红
收 稿 日期 :0 2 0 — 1 21- 5 9
作者简介 : 庄禧 懿 (9 1 ) 男 , 江 金 华 人 , 士 研 究 生 , 18 一 , 浙 硕 主要 从 事 微 生 物 方 面 的 研 究 ; 讯 作 者 : 卫 华 , 士 , 教 授 , - i 通 储 博 副 Ema . l -
21,o2 N . 0 VI 9 o9亿 与 生 物 Z 程 2 .
Ch mity & Bien ie ig e sr o g n er n
d il . 9 9 j is . 6 2 5 2 . 0 2 0 . 1 o : O 3 6 /.s n 1 7 — 4 5 2 1 . 9 0 6
究 表 明 , ~z % 的接 种 量 、 养基 初 始 p 值 7 0 5 o 培 H . 最 有利 于红 曲色素 的合 成 。他 们的研究 结果 与本研究
有 所差别 , 明红曲霉 不 同菌 株 产色 素 能力 有 着 很 大 表 差 异 , 化发 酵条件可 以显 著提 高色素色价 , 优 因此进行 色 素高产 菌株筛选 和发酵 条件优 化是十分 有必要 的 。
s iu e o t t fCh mia g n e s 2 1 4 ( ): 8 — 8 . t e c lEn i e r , 0 1, 2 5 7 3 7 6
3 结论
从市 售红 曲发酵产 品 中成 功分 离得 到 1 5株 红 曲 霉 纯培养 菌株 , 中一株 肉眼观察 高产红 色素 , 其 通过形 态 特征观 察 , 步鉴定 该 菌株 为 红 曲属 ( n su ) 初 Mo ac s 中 的 红色红 曲菌 ( n su u e ) 命名 为 RP 1 Mo ac s br , r 一 。下 一
分 离培养基 :1 马铃薯 葡 萄糖 琼脂 培 养 基 ( DA () P 培养基 ) ( ) 加拉 红培 养基 ; 3 麦 芽 汁 液体 培 养基 ;2 孟 ()
加乳酸 调 p 值 2 5 加 1 %( 积分数 , H ., 0 体 下同) 乙醇 。 形态 鉴定平板 培养基 :1 麦 芽汁琼脂 培养 基 ( () Wa
菌 目( uoil ) 红 曲 菌 科 ( n sae e 、 曲 菌 属 E rt e 、 as Mo acca ) 红
乳酸, 无水 乙醇 。 高 压灭 菌锅 , 电热恒 温培 养 箱 , 温摇 床 , 恒 超净 工 作 台 , 微镜 , 一1 0型分 光光度计 等 。 显 UV 2 0
红 曲霉 菌株 的分 离鉴定 及产 红 曲色素发 酵 条件 优化
庄 禧懿 储 卫华 。 , 马兴旺 朱 , 卫
( . 国药科 大 学生命 科 学与技 术 学院 , 苏 南京 2 0 0 ; 1中 江 1 0 9
2 南京 日升康 生物工程 有限公 司 , 苏 南京 2 10 ) . 江 1 1 3
Br zl n Ar h v s o i l g n c n l g 2 0 , 8( ): 8 - a i a c i e f B o o y a d Te h o o y, 0 5 4 6 8 5 i
8 4 9 .
[] Ma ai , esn K F, asn T O,ta E poigfn a 6 pr S A S Nil L re e 1 x lr u g l e . n
c u iu 2 0 @ y h o c r。 h weh a 0 2 ao .o n
目— —— —— ——— —一 —— ——— ——— —
庄 懿 :曲 菌 的 离 定 产 曲 素 酵 件 化22 簟 禧 等红 霉 株 分 鉴 及 红 色 发 条 优 /1 9l o年 N i
E ] 邢 旺兴 , 荣 珍 , 鹤 鸣 。 几 种 常 见 红 曲霉 的 生 理 学 特 性 研 究 2 程 宓 等. [ . 刀 药学 实 践 杂 志 。0 1 1 ():3 -3 . 2 0 ,94 2 124
关键词 : 曲茵; 离; 化; 定; 红 分 纯 鉴 色素 ; 酵 条 件 发 中 图分 类 号 : 1 . Q 8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4 5 2 1 ) 9 0 4 0 1 7 —5 2 ( 0 2 0 —0 6 - 3
红 衄霉 菌 属 真 菌 界 ( u c p ya 、 囊 菌 门 E my o h t) 子 ( cmy oa 、 Aso c t) 真子 囊 菌 纲 ( u so cts 、 子 囊 E ac my ee ) 散
色 素相 比 , 红曲色素 具 有安 全 性 高 、 定 性好 、 稳 色调 柔
0 1 p 值 6 0 . ,H .。
1 3 方 法 .
I 3 1 红 曲霉菌株 的分离 . .
称 取 1 . 0 0g红 曲粉 , 加入 到 9 OmL带玻璃球 的无 菌生理 盐 水 中 , 摇 1 n 1 振 0 mi , 0倍 梯 度 稀 释 。 吸 取 0 1mL . 稀释 液涂 布 于 分 离 培 养 基 上 , 0℃ 培 养 3 3 ~ 7d 挑取单 菌 落转移 接 种 到新 的分 离 培 养基 培养 , , 经
利 于红 色素 的合 成 。
参考文献 :
[ ] 李 钟 庆 , 芳 . 曲 苗 的 形 态 与 分 类 学 [ . 京 : 国 轻 工 业 出 1 郭 红 M] 北 中
版 社 ,0 : ~ 6, 1 4 —8 2 03 2 l ,54.
[ 0 刘 德 华 , 代喜 , 海 洋 , 红 曲 霉 J 液 体 发 酵 产 红 曲 色 素 的 1] 刘 丁 等. R 工艺 研 究 [] 中 国酿 造 ,0 0 () 5— 1 J. 2 1 ,5 :96 .
bid v r iy f r t e p o u to f wa e - o u l i me t s p — o i e st o h r d c i n o t r s l b e p g n s a o
tnil aua o ooatl] C re t iini itc n l— et trlodclrnsJ . urn no Boeh oo an f , Op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