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阅读笔记1. 红曲菌Monascus spp.隶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属,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菌株大致可分为3种:安卡红曲霉Monascus ankasp.、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Sato及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Went。
其培养物大多呈现紫红色,古代称丹曲,又称红曲,主要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发酵而成。
红曲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有1000余年之久,广泛用于中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
红曲味甘,性温,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消食和胃、活血止痛、健脾燥胃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他汀类、脂肪酸、甾醇、色素等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从红曲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K,掀起了对红曲研究的热潮,至今已取得了斐然成果。
2. 红曲中的化学成分分类代表药物莫纳可林类洛伐他汀,成为首个上市的调脂药,其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是他汀类调脂的代表药。
近年来,洛伐他汀的抗肿瘤作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其对肺癌、胃癌、鼻咽癌、宫颈癌等多种常见恶性肿瘤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甾 1.麦角甾醇又称麦角固醇,是红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醇类要维生素类化合物,也是微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麦角甾醇为维生素D2的前体物质之一,经紫外线照射发生结构转化生成维生素D2,参与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并影响细胞增殖分化。
研究发现,维生素D2还和癌症、骨质疏松症、自发性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麦角甾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为麦角甾醇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豆甾醇又称豆固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种子中。
红曲色素组分、功效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 要 :红 曲色素 是一 种 天然 、安 全 、营养 的食 用 色素 ,其 具有 良好的 着色 性和 多 重功 能活 性 ,因此 在食 品 、医 药等 行业 中 具有 良好 的
应 用 前景 。该文 介 绍 了红 曲色 素 的组成 、理 化性 质 和生 物 活性 ,并对 红 曲色 素研 究及 应 用现 状进 行 了综 述 ,旨在 为进 一 步研 究红 曲色
(1.NationalEngineeringResearch CenterofJUNCAO Technology,Fuzhou350002,China; 2.College ofFoodScienc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 UniversRy,Fuzhou350002,China1 Abstract:M onascus pigments are a kind of natural,safe and nutritious food coloring and have a good colorability and multiple functional activities. Therefore,M onascus pigm ent s have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food,m edicine and other industries.In this paper,the com ponents,physico—chemi- 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 onascus pig m ents were introduced,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were summ arized,w hich aim ed to pro— 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fthe function ofM onascus pig m ents Key words:M onascus pig m ent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biological activity;application
红曲及红曲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

红曲及红曲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
纪远中
&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 .##"##’
摘 要 本文对红曲及红曲霉的种类2安全性2抗菌性2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3
关键词 红曲!红曲霉!红曲色素
中 图 分 类 号 (4"*"+-%
文 献 标 识 码 (5
文 章 编 号 (%##)6,)*-&"##,’#"6##),6#.
脂大鼠!给药 N周后!发现血清胆固醇明显下降(;N*"用 含 /01240JK1H V<I’WP的 红 曲 米 饭 提 取 液!喂 食 高 血脂大鼠或红曲溶液灌胃高血脂大鼠 TUN周!均能使 其 血 清 胆 固 醇 明 显 下 降(;G*!给 高 血 脂 症 鹌 鹑 喂 食 红 曲 也 可 以 明 显 地 降 低 其 胆 固 醇 含 量 (;V*"美 国 研 制 的 纯 品 药物洛伐他汀.J0X23YK2YK1!亦名美降脂 I8X24079具有 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我国也有一些红曲药品问 世 !如 脂 必 妥 :红 曲 胶 囊 :血 康 胶 囊 等 !也 均 有 较 好 的 降 脂 作 用 " (;<* >?Z 降血糖作用 红曲霉 的培养 物作 饲料进 行动物 试 验!发 现 试 验 兔 在 进 食 饲 料 后 #?V[内 血 糖 降 低 了 TN\U NN\!而 在 ;[后 血 糖 量 仍 比 对 照 组 下 降 了 ;=\UT=\ " (;)* >?] 降血压作用 研究发现红曲还可作血压升高剂! 对血压有双重控制作用"在饲料中添加红曲霉培养物 的 动物试 验中!发现添 加 #$T\U #$N\的 红 曲 霉 培 养 物 的 饲 料!可 使 患 先 天 性 高 血 压 老 鼠 的 血 压 由 超 过 T<$<H^2.T##IIB’9降至 TG$#H^2.;%#IIB’9以 下!其 有 效 成 分 为 _D氨 基 丁 酸 .CFOF9和 葡 萄 糖 胺 .’J54032IK189‘或红曲 霉 的 其 它 细 胞 壁 成 分" 分 别 添 加含有该生理活性物质的红曲米 #$TV\和 #$NV\!用 以制成 ;%#a烤制的面包和 ;G#a高压瞬间加热的酱! 与不添加上述降压物质的普通面包和酱作对比试验! 其 降 压 效 果 明 显 "红 曲 对 自 发 高 血 压 大 鼠 .bBc9:QED LFD盐 型 高 血 压 大 鼠 .QBc9!有 明 显 的 降 血 压 作 用 "每 日 经 口 服 给 予 bBc 大 鼠:肾 血 管 型 高 血 压 大 鼠 .cBc9及 QBc大鼠 #$#:#$G:#$%和 ;$T’Wd’Oe 红 曲 NUG周!每周测量收缩压.bO^9;次"结果显示!红 曲 能 够 降 低 bBc:QELFD盐 型 高 血 压 大 鼠 的 血 压 .fg#$#V9:对 cBc大鼠的降血 压作 用不明 显!其中 对 QELFD盐 型 高 血 压 大 鼠 的 降 血 压 作 用 强 于 bBc(;%*" h 临床应用 h?@ 给 GV例 高 血 脂 症 患 者 口 服 复 方 红 曲 胶 囊! N次Wi!T粒W次!疗程 N#i"对照组口服洛伐他汀!;次 Wi!;粒W次.含洛伐他汀 T#I’W粒9!连续服药 N#i"结 果 表 明!复 方 红 曲 胶 囊 组 和 洛 伐 他 汀 组 均 能 显 著 降 低 血 清 总 胆 固 醇:甘 油 三 酯 和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f g #?#;9!而 且 二 者 在 降 低 胆 固 醇 和 甘 油 三 酯 均 无 明 显 差 异.fj#$#V9"复方红曲胶囊尚未见不良反应 " (;=* h?Z ;##例 高 脂 血 症 患 者 服 用 脂 必 妥!N次Wi! N片W次!G周 为 ;个 疗 程!对 照 组 用 _D月 见 草!#$< ’W次!T次Wi!疗程为 G周"结果表明!脂必妥确有显著 降 低 血 清 胆 固 醇 .kL9及 甘 油 三 酯 .kC9的 作 用!降 低 kL及 kC 的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和 %V$V\!治 疗
我国传统生产工艺中的瑰宝——红曲色素

我国传统生产工艺中的瑰宝——红曲色素摘要大多数食品色素在提升食品色泽的同时,也由于本身的毒性受到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的限制。
从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到使用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传统生产工艺中的红曲色素,使人们认识到红曲色素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微生物色素并了解红曲色素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红曲色素结构和性质生产和使用红曲在我国古代又称丹曲,它是以红曲霉为主发酵生产的一种独特的米曲,内含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红曲色素,它的生产及应用,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遗产。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记载:红曲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温胃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曲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红曲及其制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酿造领域,在肉制品、饮料、食品、酱油、红醋、化妆品中也广泛使用,代替人工合成红色素。
近年来,发现人工合成红色素具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险,其安全性受到严重挑战,天然红色素日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红曲色素以其安全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因大多数天然红色素稳定性较差,且从动植物中提取生产成本较高,而从红曲中提取的红曲色素可以经过生物技术发酵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较低,所以极具市场竞争力。
下文对红曲色素的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到使用作详细介绍。
1 组成结构红曲色素是红曲霉菌丝产生的色素,共有6种不同的成分。
其中分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2种。
上述6种色素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实际应用的主要是醇溶性的红色色素红斑红素和红曲红素。
2 理化性状2.1 红曲色素物理特性2.2 红曲色素的化学性状坚牢度是被染色物质的色调稳定性或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色素的坚牢度是衡量色素品质的重要指标。
红曲色素坚牢度等各项指标优良,与其他食用色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对pH稳定。
色调不象其他天然色素那样易随pH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
红曲红是什么_红曲红的发展应用

红曲红是什么_红曲红的发展应用大家知道红曲红是什么东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红曲红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红曲红是什么_红曲红的发展应用红曲红是什么红曲红(Monascus colours,red rice starter)红曲色素。
是指将红曲米用乙醇抽提得到的液体红曲色素或从红曲霉的深层培养液中提取、结晶、精制得到的产物。
红曲红的发展应用红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宋朝时期已将红曲应用于食品及药物上,元朝已有红曲具有医疗功效的记载。
长期以来中外多数学者的研究已充分显示了红曲色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所有已知天然色素中具有极优良的稳定性,是我国食品法规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曲的医疗保健功效。
[2] 红曲红作为一种色调自然鲜亮,而且安全、稳定,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效的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肉制品、豆制品、酒、果汁、饮料、糖果、糕点)、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
尤其是肉肠加工业,对提高产品档次,效果十分理想。
近年来,日本发明了许多红曲色素应用方面的专利,有望开发红曲红新的应用领域。
[2]红曲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将该产品按所需用量用水或酒精溶解,然后加入配料中着色。
用量可根据所需色调而定。
若用50℃左右的热水先溶解,可缩短溶解时间。
部分产品的用量(以液体培养品为准):肉制品,50~500mg/kg;冰淇淋,30~120mg/kg;酒类,15~150mg/kg 。
拓展阅读:红曲红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曲色素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固体或液体培养红曲霉可迅速而大量地生产红曲红。
由于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稳定,价格波动较小等优点,使其它天然色素望尘莫及。
红曲色素在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应用较普遍,在亚洲国家已经合法化。
欧美许多国家现已将红曲红用于肉制品工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欧洲有些国家已经建议欧共体通过法律,批准红曲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一、红曲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1.1 食用色素发展现状食用色素是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日化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纯天然色素、仿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三大类。
近年,由于毒性问题,某些合成色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和利用无毒或基本无毒的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开发天然色素,改善食品加工品质,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合成色素,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用化学合成制造的色素。
仿天然色素,是指天然存在色素结构,凭借化学合成化学提取方法制成的色素,如红曲红色素。
纯天然色素,来自天然可食用原料,以适当的生物或食品加工方法生产的有机色素,如红曲色素(红曲米粉)。
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不易褪色,用量较少,性能稳定,但有安全隐患,许多国家现在已经陆续禁用,如1976年,美国和挪威都禁用了苋菜红。
天然色素近来发展很快,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其优点在于安全性高、来源丰富,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效果和药理作用;能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
而缺点是稳定性较差、着色力较低、成本较高。
国际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最多时曾经超过100种,现只剩下39种。
目前,国际间已开发的天然色素高达100种以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开发出近七、八十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天然色素。
至1998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47个品种。
红曲米及红曲米粉,每年约产4000多吨;红曲红,每年约产200多吨,辣椒油树脂及辣椒红,每年约产250吨。
国内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国外对天然色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力度更大。
据估计,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0亿美元),仿天然色素为1.9亿美元,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10%。
在日本市场,天然已成为色素的主流,色素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日元,占食用色素市场的90%。
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着色剂,是由红曲菌发酵产生的一种色素,其主要成分是赤霉素。
红曲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知识。
一、红曲色素的特点1. 天然来源:红曲色素是由红曲菌发酵得到的一种天然色素,其来源天然、健康、安全。
2. 稳定性高:红曲色素在酸性、碱性、热处理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受光、热、氧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褪色与分解。
3. 色泽鲜艳:红曲色素呈红色至紫红色,对肉制品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使肉制品色泽鲜艳、诱人。
4. 具有抗氧化功能:红曲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在肉制品中可以延长保存期限,延缓肉制品的氧化变质。
二、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1. 火腿、香肠制品:红曲色素可以代替人工合成色素,为火腿、香肠等肉制品提供天然的着色剂,使其色泽艳丽,口感更佳。
2. 火腿肠、午餐肉等加工肉制品:红曲色素可以增加加工肉制品的色泽鲜艳度和诱人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腌制肉制品:在腌制过程中添加红曲色素能够增强肉制品的色泽,使其更加诱人。
三、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作用1. 增加色泽:红曲色素可以为肉制品增添红色或紫红色的色彩,使其外观更加诱人。
2. 提高品质:红曲色素可以提高肉制品的整体品质,使其外观更加美观,口味更加鲜美。
3. 增加营养:红曲色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氨基酸等,对肉制品的营养价值有所增加。
4. 增加抗氧化性:红曲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限,降低氧化变质的可能性。
四、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添加标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添加量是有一定限制的。
通常来说,红曲色素的添加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不能超标使用。
而且在添加红曲色素时需要注意与其他食品添加物的搭配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五、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红曲色素在肉制品中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红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C u r r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T r e n d o f R e d Ko j i
Wa n g We n f e n g Yu a n Bi n g b i n g Xu L i n g
( J i a n g s u S h e n h u a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o . , L t d . , h u a i h n 2 1 1 6 0 0 )
中发现并分离得 到能显著抑制体 内胆 固醇合成
的活性 物 质 莫 纳 可 林 K( Mo n a c o l i n K) , 全 世 界 的科 学家 开始对 天 然红 曲及 Mo n a c o l i n类化 合 物 给予 了新 的广 泛关 注 。 经研究 发 现红 曲中含 多种 有效 活性 物质 , 具
b o t h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p r o b l e ms i n d e v e l o p me n t ,
王文风 , 等: 红曲的研 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
l
l
红 曲 的研 究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王 文风 袁 兵兵 徐 玲 2 1 1 6 0 0 ) ( 江 苏神 华药 业有 限公 司 , 江苏 淮安
摘
要: 红曲是具有我 国特 色的 自然资源 , 被广泛用于食品、 医药等行业。该文 中介绍
发 酵得 到 的红 曲一 直 应 用 于 传 统食 品着 色 及 药 用 。 明代 《 本 草 纲 目》中记 载 : “ 红 曲, 性温、 味 甘, 消食 活血 , 健脾 燥 胃。酿酒 , 破血 行药 势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红曲色素的化学成分和它的一般性质与对pH值的稳定、耐热、耐光等特性,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和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两种生产红曲色素的方法及在肉制品、腌菜、面包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红曲色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引言
红色诱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
食品着色剂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按来源分可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和微生物如红曲红[1]。
自发现合成色素Azorubin和Tartarzin 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曲色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
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
经元素分析、薄层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方法分析确定红曲色素的结构式共有6种,其中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两种[3]。
这六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主要是醇溶性
的红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
红曲色素中的黄色成分约占5%,其性质比红色素稳定,但其含量少,所以仍使用红色素。
红曲色素中的红、紫两种色素分离效果不好,一般混合使用。
1.2红曲色素的性质
1.2.1红曲色素的一般性质
红曲色素是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有异臭;熔点约为60℃,不溶于水、甘油;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
1.2.2 红曲色素的特性
1.2.2.1对pH值的稳定性
pH值是影响色素在溶液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pH 值的增加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色素的稳定性下降。
但当加入抗氧化剂时,其稳定性显著提高,在100℃下加热5h后,其色素的残存率从未加抗氧化剂时的50%升至70%,与其他天然着色剂相比,红曲色素对pH较稳定,用pH2~9的系列缓冲液对红曲色素进行试验,也可以认为色素对pH值稳定[4]。
1.2.2.2耐光性
红曲色素的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固,但日光能使色度降低。
红色成分在阳光下直照5h会变为橙色,在室内存放40d也开始褪色,光下50d,其色素残存率为20%,若避光保存则很稳定,数月也不变色。
1.2.2.3 耐热性
红曲色素为耐热性较强。
用其乙醇溶液在100℃加热
l.5h或120℃加热0.5h,色素保存率在92%以上。
在l00℃加热3h或120℃加热1.5h,色素保存率在84%以上。
红曲色素的这种热稳定性,对于食品加工更是具有实际意义。
1.2.2.4 不受常见金属离子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
红曲色素几乎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
几乎不受0.1%的过氧化氢、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氧化还原剂的影响。
1.2.2.5抗菌性[5]
用红曲霉固体培养物和液体发酵液对微生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蜡状芽孢杆菌、萤光假单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对绿脓杆菌、鸡白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2 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
目前,生产红曲的方法主要有固体生产法和液体培养法。
2.1 厚层通风制曲工艺
朱文锦[6]报道厚层机械通风制曲工艺的研究进展,该工艺是在纯种制曲工艺基础上,采用以池代窑,改人工翻曲为机械通风、自动控温的办法,使红曲的生产达到机械化、纯种化,做到采用厚层机械通风制曲,每平方米可投料10~11kg,生产周期从原来的7d缩短到5d,人均日产量由250kg 增加到500kg,提高劳动效率一倍,每批只需增加工业电50KW,每生产一吨红曲可增利16元,所生产的红曲成品颜
色鲜艳、曲粒色度均匀,表里一致,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老工艺标准。
2.2 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
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使用液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并有以饴糖为原料、500L发酵罐的中型试验。
100kg饴糖可得固体红曲色素2.7kg,色价在9500~10000[7]。
3 红曲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工业上主要将红曲色素添加到肉制品、腌菜蔬菜、面包生产等[8]食品中,赋予制品诱人的色泽外,还起到增强食品风味和抗菌、抑菌,提高产品保质期的作用。
红曲色素的添加可以大为降低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使用量,这符合绿色消费观念。
3.1 在肉制品的应用
红曲红色素有发色和防腐作用,它能使肉制品的色泽均匀一致,而且红曲红色素的耐日光性高于亚硝基色素:通过对比分析,加入亚硝酸钠的肉制品会因亚硝基与光和氧气的相互作用,使肉制品暴露的切面快速褪色。
虽然红曲红色素也具有耐日光性差的缺点,但添加了红曲红色素的无亚硝酸钠的样品,光照150min后,其红度仍高于对照样品。
同时由于它对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故将红曲红色素用于肉制品更是具有积极意义。
3.2 在腌菜蔬菜中的应用
许多酱腌菜需要着色,以获得诱人的色泽,传统生产中常使用酱油作为着色剂。
现在红曲色素也用于腌制蔬菜中,外加色素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渗入蔬菜内部。
蔬菜细胞在腌制加工过程中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蔬菜细胞就能吸附其他辅料中的色素而改变原来的颜色。
红曲色素对人没有危害,腌制蔬菜生产最好不要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3.3 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
在面包生产中添加红曲水浸提液时,其添加量的不同对红曲面包色、香、味、口感影响不是很大,仅仅是随添加量增加颜色有所加深变红。
与直接添加红曲粉相比,各方面均有较大改观,尤其在香味方面,与不加红曲提取液制成的面包相比,更加清新独特。
最终的感官评价结果:添加量为4~6g红曲提取液时,面包的色、香、味、口感的综合感觉最佳。
3.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辣椒酱中加0.6%-1%,甜酱中加0.4%-3%,腐乳中加0.2%,酱鸡、酱鸭中加0.1%,果酒中加0.2%~1%,水产品中加0.5%~1%,糕点中加0.5%~2%其色泽可达到优良产品的诱人色泽。
红曲色素不宜用于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鲜鱼、海带。
4 前景与展望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有β-胡萝卜素、辣椒红、叶绿素、姜黄等,用来提取这些色素的植物要受到生产条件和季节的限制,来源不稳定,而且生产成本较高,
不利于广泛推广。
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应当是发展的趋势。
我国食用色素产业今后发展是大力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的食用天然色素,故今后应当着力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对人体具有生理功能的天然色素。
可以预见具有保健功能性红曲色素的开发与应用大有潜力。
参考文献
[1] 宫慧慧,陈惠音,高群玉.红曲与红曲色素的研究进展.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XX,1:22~24
[2] 沈士秀.红曲的研究、生产及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XX,22:85~87
[3] 雷萍,金宗濂.红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XX,24:86~89
[4] 谢珍珍,李建英.红曲色素稳定性的研究.食品科学,1994,7(11):15~17
[5] 毛宁,陈松生.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应用,中国调味品,1995,4:8~11
[6] 朱文锦.红曲霉通风制曲工艺研究.中国调味品.1985,6:5~9
[7]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红曲色素的研制与应用.工业微生物.1980,4:21~23
[8] 李清春,张景强.红曲色素的研究及进展.肉类工
业,XX,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