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中考语文关于新冠肺炎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关于新冠肺炎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肺炎说明文阅读理解:病毒与细菌的区别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

细茵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

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

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

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

阅读下面的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爆发是认识的契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的研究员张习坦这样评价人们对SARS的反应。

他说:“SARS是我国发生的一种新传染病,但很难说它就是最后一个。

”充斥着公众媒体的也许仅仅是SARS,但最近几个月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的疫情爆发通报里除了SARS占了最主要的篇幅外,还有以下的记录:埃博拉出血热正在中非肆虐,已悄然进人第五个月,其病死率达70%以上,比SARS凶险十几倍;在比利时与荷兰农场的禽流感病毒已经感染了83人并导致一名兽医死亡;此外,流行性脑膜炎在尼日尔持续发生着并不断夺走人的生命。

从AIDS 到SARS,在这些新传染病背后所演绎的,实际上是病毒离开动物对它们新的“栖息地”——人群的开发史。

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来自非洲的黑猩猩,导致出血热的汉坦病毒来自多种鼠类,而可怕的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到底是哪种动物至今还未彻底查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疾病的增加史,人同病毒的斗争是没有止境的,”张习坦如是说,“动物就是人类的‘病毒库’,今后,像SARS一样,新的病毒主要还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动物”。

美国生物地理学家戴蒙德在他的《来自动物的致命礼物》一文中也这样认为:“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人类历史最普遍模式的潜在原因。

”除了新的病毒引入人群,老病毒的变异也将让人长期困惑不已。

为了克服“水土不服”,有些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比如HIV病毒,它甚至在同一个爱滋病人体内也能演化出新的抗原。

美国一位微生物学教授预测,像HIV这样的病毒经过长期变异,如果有朝一日它们能够突破“性接触”这样特殊传播途径的局限,则会对人类形成更加巨大的威胁。

病毒中的另一个“魔术师”流感病毒在不断的变异中其“家族”越来越复杂,而且每一次型别的变异必然引起一次大的流行,以至于全球流感专家的共识是:流感的下一轮爆发随时可能发生。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郭元吉指出,中国的流感疫情对全世界有重大影响,流感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传染病,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流感多发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些同学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和蔬菜,常此以往会造成身体缺乏()A.蛋白质和维生素 B.脂肪和无机盐C.维生素和无机盐 D.蛋白质和脂肪2、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A.脑和脊髓B.脑和脑神经C.脊髓和脊神经D.脑神经和脊神经3、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C.粗准焦螺旋 D.镜臂4、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A.体表有角质层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A.①②B.①③C.③②D.③④6、小明帮父母收获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种子,你认为这是因为()A.水分不足B.光照不足C.传粉不足D.无机盐不足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8、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9、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10、人的皮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比()A.减少了一半 B.增加了一半 C.不变 D.有的增加,有的减少11、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最新中考一模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一模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中考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gē yǒng;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A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在中华文明yōu jiǔ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níng jù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青少年要发扬和继承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3)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

(10分)(1)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2)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4)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5)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6)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名著阅读。

(5分)(1)下面语段中高殿帅执意要拿下王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且说高俅做得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所有一应合属公使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

高殿帅一一点过。

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

题型三 材料分析题

题型三 材料分析题

题型三材料分析题1.(福建中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一名2岁男孩被携带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咬伤后,成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首例感染者。

埃博拉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已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传播蔓延,导致疫情大面积暴发。

资料2疫苗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作用。

2019年,我国独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审查,走进非洲。

人体接种该疫苗28天后,体内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

(1)导致上述2岁男孩患病的传染源是__携带埃博拉病毒的果蝠__。

(2)__埃博拉病毒__是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它没有__细胞__结构,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3)接种埃博拉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看,埃博拉疫苗属于__抗原__。

(4)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接种疫苗的措施属于__保护易感人群__。

需要专门研制埃博拉疫苗来抵抗埃博拉病毒,而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该病,原因是__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接种乙肝疫苗不能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__。

2.(湘潭中考)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冬春、春夏之交是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除了接种相应疫苗外,应少去人口密集地区,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室内勤通风,勤洗手、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都有利于预防该类传染病。

资料二:2019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万多人死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我市多所学校进行了地震疏散演练,普及地震自救知识,并培养同学们面对危险的良好心态。

(1)下列传染病中,__②③__(填序号)的病原体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属同一类。

①肺结核②天花③甲肝④血吸虫病⑤蛔虫病(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禽流感的禽类属于__传染源__。

接种入人体的疫苗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抗体__,让人体具有相应的特异性免疫。

(3)地震救援中,医护人员对某心跳呼吸停止的灾民进行了以下急救措施,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_③②①④__。

埃博拉与SARS比较阅读题答案

埃博拉与SARS比较阅读题答案

埃博拉与SARS比较阅读题答案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虽然造成惊人的病死率,会使人急性发病且无药可医,但并不是不可防控的。

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中国就控制住了疫情。

14.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和SARS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可致90%的患者死亡。

B.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基本传染数高,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病毒。

D.埃博拉病毒主要是接触传播,SARS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所以都要重视防控。

15.阅读材料一,概括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肆虐的原因。

(4分)
1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中国政府抗击非典的经验中,提取可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方法。

(6分)
14.D(3分)
15.①食用寄生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等野生动物。

②传统的丧葬仪式,使人们与感染了疫病的死者直接接触。

③在家治病,增加接触传播的概率。

④无知和恐惧心理,使人们抵触科学的防控措施。

(4分。

四个要点,一点1分。

)
16.①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

②加强医疗硬件设施的建设,重视医疗应急人才的培养。

③加强公众舆论宣传,尤其是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知识的宣传。

(6分。

三个要点,每点2分。

)。

埃博拉出血热试题及答案

埃博拉出血热试题及答案

埃博拉出血热试题及答案1. 埃博拉病毒属于哪个病毒家族?A. 冠状病毒B. 腺病毒C. 丝状病毒D. 流感病毒2. 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哪些?A. 头痛、发热、肌肉痛B. 呼吸困难、咳嗽C. 恶心、呕吐、腹泻D. 所有上述症状3. 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蚊虫叮咬4.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多久?A. 1-3天B. 2-21天C. 1个月D. 1年5. 以下哪个不是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措施?A.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B. 保持个人卫生C. 接种疫苗D. 避免与疑似病例接触6. 埃博拉出血热的致死率通常是多少?A. 20%-50%B. 50%-70%C. 70%-90%D. 接近100%7. 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方式是什么?A. 抗生素治疗B. 抗病毒治疗C. 支持性治疗D. 手术8. 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研究进展如何?A. 已有疫苗上市B. 正在临床试验阶段C. 尚未开始研发D. 研究已停止答案1. 正确答案:C. 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家族,这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2. 正确答案:D. 所有上述症状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肌肉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3. 正确答案:B. 接触传播埃博拉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被污染的物体。

4. 正确答案:B. 2-21天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至21天,平均为8至10天。

5. 正确答案:C. 接种疫苗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尚未普及,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与疑似病例接触。

6. 正确答案:C. 70%-90%埃博拉出血热的致死率通常非常高,介于70%至90%之间。

7. 正确答案:C. 支持性治疗目前,埃博拉出血热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治疗主要依赖于支持性治疗,包括补液、电解质平衡和症状管理。

8. 正确答案:B. 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研究正在进行中,已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尚未上市。

《病毒》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病毒》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病毒》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病毒》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病毒》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组成的。

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

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

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

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份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

蛋白质外表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实际上这并不容易。

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

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

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畴级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

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

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

DNA构成基因组合。

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

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

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

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

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

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病毒》阅读附答案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 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

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106。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

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 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

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
泌物等途径传播。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

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

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

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

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

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

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

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

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

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

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

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
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

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

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

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

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介绍病毒的得名?(2分)
16.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说说“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在该
句中的作用。

(2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说明顺序。

(3分)
18.第⑤段“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一句中,加点的“几近”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三)15.通过介绍埃博拉病毒的得名,说明这种病毒最初出现时疯狂肆虐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严重情形,
引起人们对这种病毒的高度重视。

引出说明对象。

16.生动形象地说明埃博拉病毒的形状,使我们对这种陌生的病毒有较为具体的认[来源:17教育网]
识。

17.时间顺序。

具体为:“早期”——“类似感冒”;“几天后”——“全身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再过几天”——到达转折点:一些幸运的会痊愈,而另一些会发展为致命的出血热;最后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死亡。

18.不能。

“几近”意为“几乎等同于”,指可能存在的情况,如果删去,该句就
成为“实际上给自己判了死刑”,与原意不符,说明的语言就不准确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