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教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精品教案

《抗美援朝》教材分析本课知识承接上一课,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唯一的一场战争,是本册教材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本课知识在第一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及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等史实;2.能说书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认识抗美援朝对朝中两国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本插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及相关视频材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2.能生动讲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等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的原因;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的分析。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出示歌词。

讲解:1949年的中国,是个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国家,但她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侵略。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气势雄壮、节奏铿锵的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抗美援朝的原因出示图片:《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教师讲解: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教材分析关于朝鲜战争的性质。

教材中一开始这样叙述:“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我们认为,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战争的性质是内战。

三八线究其由来,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人为在地图上划的一条线,即北纬三十八度线。

它是美、苏两国对日本的受降线,规定三八线以北的日军由苏军受降,三八线以南的日军由美国受降。

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插手,干涉朝鲜内政,派军队侵入朝鲜,构成了对朝鲜的武装侵略。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援助朝鲜人民反抗侵略,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

学情分析1.中国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最主要的任务是战后重建、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任务繁重,百废待兴。

其次,美军打着所谓“联合国军”的旗号侵入朝鲜后,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遭到沉重打击。

美军被胜利冲昏头脑,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镇,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威胁着我国的安全。

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安心搞建设是不可能的。

第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2.对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学生也较难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讲解。

3.当代中学生亟须加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生动感人,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遵守纪律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政府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教材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讨论探索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的“最可爱”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英雄热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课标内容]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影片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②.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有关图片、录像资料,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②.组织学生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战士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通过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百余年来的屈辱及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②.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要不要出兵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故事讲述[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是不是因此而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呢?教师明确指出:美国利用朝鲜战争之机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在这严峻考验面前,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导入新课一、朝鲜战争爆发情景体验:多媒体显示《朝鲜半岛形势图》、《中国辽宁安东遭美军轰炸后的民房》图,并放映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影视资料片段,使学生置身于当年的战争环境中。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美援朝》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我国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3.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脉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战斗英雄邱少云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

(要求生动、情节感人)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第 2 课抗美援朝——致敬“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讲述志愿军的故事,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访抗美援朝老兵,让学生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抢救珍贵的口述史料。

2.研读历史图片和文献,让学生在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理解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史料:抗美援朝老兵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视频)抗美援朝老兵梅运珍个人档案(图片)学生活动: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抢救珍贵的口述史料。

设计意图:用抗美援朝老兵个人经历创设教学情境,并引导出本课主题——致敬“最可爱的人”。

第一篇章抉择教师活动:展示史料:1950 年 10 月 1 日国庆阅兵(图片)提出问题:观察毛泽东主席的面部表情,为什么他对人群微笑的同时,却眉头紧锁?学生活动: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历史的细节,引导出“抉择”这一篇章。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历史地图)1950 年 6 月 27 日,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图片)1950 年 8 月 27 日至 9 月 22 日,美军轰炸中国东北地区(表格)。

1950 年9 月15 日,“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港登陆(图片)1950 年10 月1 日,美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境内(图片)1950 年 10 月 1 日,朝鲜向中国求助(图片)1950 年 10 月 2 日,毛泽东给斯大林写的两封电报(图片)提出问题:1950 年10 月2 日这一天,毛泽东做了两次决定,首先是“出兵”,然后是“暂不出兵”,为什么他会犹豫不决?学生活动:阅读探讨,回答问题。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第2课抗美援朝一、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危,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新中国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志愿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战斗,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现出了一系列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历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朝鲜战争示意图》,认识“三八线”的位置及朝鲜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事迹的生动描述,使学生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2、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景,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上课讲述他们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提问:这首歌曲出现在什么战争之中?学生:抗美援朝。

这场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原因。

通过阅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地图及网上查询,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理解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抗美援朝的基本内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
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出兵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重温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光辉事迹。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材料展示:
材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看相关视频,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材料,让学生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增强提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理解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定信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史料解读:
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4.问题思考: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应该出兵。

反方:不应该出兵。

(1)正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反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
(2)正方:美国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美国侵朝意为建立侵华跳板和基地,如得逞,更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以及国家独立与安全;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反方: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尚缺乏实力与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强国及其“联合国军”抗衡,若战败,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威胁更大。

(3)正方:我们在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朝鲜对我国而言非常重要。

反方:最严重的是日本地位的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战打出了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

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4)正方最后陈述:
战争开始后,美国的第七舰队立即进驻台湾海峡。

不管联合国怎么样,但美国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朝鲜这么一个跟美国对立的国家,那么美国将屯兵中朝边境。

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参战,这南北夹击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从一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角度来看,保护朝鲜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是真正的保家卫国。

再从经济角度来看看吧!与朝鲜紧邻的东北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的基础,那里有日伪时期留下的较为完善的铁路和当时中国不多的矿山、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中最佳的工业基础。

如果我们失去了朝鲜这道屏障,这个工业基地就必须要另外选址,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搬迁的巨额费用。

基于以上两点,中国必须出兵保护朝鲜,因为保护朝鲜其实也是保护自己。

反方最后陈述:
其一,中国为朝鲜战争支出了60万人民币旧币的战争经费,相当于当年国家全部支出的一半,还无偿支援了朝鲜560万吨物资,付出了总共伤亡80万人的巨大代价。

其二,我们的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我们的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我们的国力还不是那么强盛,那么朝鲜战争中国赢了吗?中国投入的兵力和遭受的人员伤亡远远超过美国。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投入了野战军总兵力的66%,炮兵的62%,坦克兵全部,空军的70%。

由于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想跟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只出动了陆海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

如双方在战争中都全力以赴,结局就会不同。

其三,中美之间的一场血战,使双方结成无法和解的血仇。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美国总统决不至于在时隔20多年之后才飞越太平洋跟中国领导人握手言和。

因此,我方仍坚持中国不应该出兵帮助朝鲜。

(二)中国出兵朝鲜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2.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德怀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在整个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图片。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请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

(要求语言生动、情节完整)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正是由于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和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的战争。

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意义?
提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

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如讲述黄继光和邱少云战斗英雄的事迹及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等问题,学生积极参与。

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善诱、善引、善导应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他们对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学生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掘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