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腹部概述腹壁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https://img.taocdn.com/s3/m/e97cd0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9.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 作用是输送尿液
尿道:连接膀胱和体外的管道, 作用是排出尿液
生殖系统
卵巢:女性生殖器官,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 输卵管:连接卵巢和子宫的管道,输送卵子 子宫:女性内生殖器官,孕育胎儿的场所 阴道:女性外生殖器官,性交和分娩的通道
05
腹部血管和淋巴系 统
局部解剖学腹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腹壁结构 腹部血管和淋巴系统 腹部手术与操作技巧
腹部概述 腹部脏器 腹部损伤与疾病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腹部概述
腹部的定义与分区
腹部的定义:腹 部是人体的重要 部位之一,包括 消化系统、泌尿 系统、生殖系统
等多个器官
腹部的分区:腹 部按照不同的分 区方式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按 照脏器分区、按 照腹部表面标志
06
腹部损伤与疾病
腹部损伤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开放性损伤:脏器外溢,伤口出血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闭阐合述性观损点伤。: 脏 器 损 伤 , 无 伤 口 腹 部 损 伤 的 处 理 原 则 腹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止痛:使用止痛药物减轻疼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抗感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局部解剖学 腹部

(3) 下壁:腹股沟韧带。 (4) 后壁:腹横筋膜 和 联合腱(管内侧1/3段)。
疝修补手术
加强腹股沟管的前壁或后壁 : 修补过程中勿损伤血管、神经
将腹内斜肌和联合腱
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
2、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 角形区域。腹壁下动脉外侧为腹股沟管深环。 特点: 无腹肌, 腹横筋膜薄, 腹股沟管浅环恰在此区。 易发生腹股沟直疝。
结肠下区: 肠系膜根的位置、跨过的结构 左、右肠系膜窦的境界与特点 左、右结肠旁沟的位置与交通 阑尾的位置及血管。 概念:McBurney点、Lanz点、 腹膜后间隙: 左、右肾的毗邻 肾的被膜及肾筋膜的区分 肾蒂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输尿管腹部的毗邻 左、右肾上腺的毗邻 腹主动脉得分支与毗邻 下腔静脉的毗邻 概念:肾窦、肾蒂。
(3)胃网膜右动脉:行于胃结肠韧带内,分布于胃前、后壁和 大网膜。 (4)胃网膜左动脉:经胃脾韧带再入胃结肠韧带内,分布于胃 前、后壁和大网膜。(第一个胃支部位, 常作为在大弯侧切断胃壁的标志) 胃网膜左、右动脉终支吻合成胃大弯动脉弓。 (5)胃短动脉:有3~5支,行于胃脾韧带内,分布于胃底前、 后壁。 (6)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0%,经胃膈韧带内至胃后壁上部。
2、小网膜: 是连接膈、肝静脉韧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 间的双层腹膜,小网膜右侧为游离缘,其后方是网膜孔。
肝胃韧带:为左侧的大部分,是从膈、肝静脉韧带裂连于胃小弯。 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的小部分,从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 小网膜和胃后方有 网膜囊。
网膜囊 前壁: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系膜覆盖的器官 上壁:肝尾叶、膈腹膜 下壁:大网膜返折处
局部解剖学5腹部资料

胆囊体表投影: 第10/11肋间隙与肩关节水平线交点的上方
7.皱胃
形态:葫芦形(前大后小) 位置:右季肋部和剑状软
骨部,8~12肋骨相对 大弯:与腹底壁相接触 小弯:邻接瓣胃的下缘和
后方
幽门和十二指肠的起始处体表投影:膝盖 骨向前作一水平线与肋弓的交点处
8.瓣胃
形态:球形、坚实 位置: 右季肋部,7~11 肋骨相对 右面:接触肝、膈 左面:与瘤、网、皱胃接触
二.腹膜(peritoneum)、腹膜腔
位置:腹腔、骨盆腔、及其内的器官表面 壁层、脏层 腹膜腔:1个,内有少量浆液,润滑作用,减少摩 擦
雄性:密闭的腔隙 雌性:与外界相通
腹膜、腹膜腔
第三节 腹腔内器官解剖
牛羊腹腔器官的解剖 猪腹腔器官的解剖(了解) 马腹腔器官的解剖(了解)
*腹腔分区
5.肝
形状:长方形,厚实 分叶:颜色:
位置: 左叶一小区:左侧腹前下方(第6、7肋骨下部相对处) 其余:右侧腹前部(右季肋区),从第6、7肋骨到第
2、3腰椎的腹侧,长轴斜向前下方
肝穿刺点:右侧第10/11肋间与髋结节中点同 肩关节连线交点的上方(无大血管,较安全)
6.胆囊
除马、骆驼无胆囊 牛:很大,呈梨状 位置:肝的脏面胆囊窝内,右叶与中叶之间 牛: 肝管+胆囊管→胆管 →“乙”状曲 羊:胆管+胰管→一条总管→“乙”状曲
在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切断部分肌纤维并向下 分离,观察 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 2.髂下腹神经 3.髂腹股沟神经 4.腹股沟管
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
构成:最后胸神经的腹侧支 走向:最后肋骨后缘向下 分布: 腹侧壁和底壁皮肤 胸腹皮肌 腹壁肌肉
2.髂腹下神经
局部解剖学腹壁操作

操作要点
切开腹壁后,找到疝囊并 分离,将疝囊回纳腹腔, 修补腹壁的薄弱部位。
注意事项
在分离疝囊时要特别小心, 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同 时要确保腹壁修补严密, 防止术后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腹壁操作案例一:剖腹产手术
手术目的
通过切开腹壁和子宫,将胎儿从 母体内取出。
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切开皮肤和 皮下组织,分离肌肉和腹膜,切开 子宫取出胎儿。
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要保护好腹部血管和神 经,避免损伤;同时要确保切口缝 合严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腹壁操作案例二:肠切除手术
手术目的
整治疗方案。
03
腹壁操作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出血的处理
出血是腹壁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可 能由于手术操作损伤血管所致。
处理方法:术中及时发现出血点,采 取电凝、结扎等止血措施。术后若出 现出血不止,应及时进行压迫止血, 并重新打开伤口进行止血处理。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01
预防感染是腹壁操作的重要环节 ,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手术后的处理
术后观察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必 要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 痛药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
随访和复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 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保护功能。
腹膜
覆盖在腹部脏器表面的 薄膜,具有保护、润滑
和固定作用。
腹壁的肌肉和骨骼
肌肉
腹部的肌肉分为外层、中层和内 层,各层肌肉协同作用,完成腹 部运动。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右沟上下流通,左沟不畅, 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膈结肠韧带
胆囊静脉cystic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属支
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
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
脾静脉 splenic vein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交通(门脉高压)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5)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
2.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解剖(腹壁)医学课件

炎症类型及表现
腹壁炎症
表现为腹壁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常伴有白细胞计 数增高。
腹腔内炎症
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常伴有白细 胞计数增高。
疝气与炎症鉴别诊断
病史
疝气患者常有咳嗽、便秘、感染等诱 因,而炎症患者常有感染史或外伤史 。
体征
检查
疝气患者通过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 或大网膜突出至腹壁皮下,而炎症患 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 高。
疝气患者常在腹股沟区或脐部出现肿 块,而炎症患者常出现局部红肿、疼 痛等症状。
04
腹壁肿瘤与肿块
肿瘤类型及特点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无转移,如脂肪瘤、纤维瘤等。
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边界不清,易转移,如胃癌、肝癌等。
肿块性质判断方法
触诊
通过触摸肿块,了解肿块的大小 、形状、硬度、活动度等特征。
案例分析:典型病例展示
案例一
阑尾炎手术切口选择不当导致肠瘘
案例二
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案例三
腹壁疝修补术失败原因探讨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通过对多个病例的分析,总结出在腹壁 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VS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在腹壁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 突破。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 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腹壁疾病的关注和研 究也将不断加强。
腹壁通过收缩和舒张,协助呼吸 、咳嗽、呕吐等动作,同时维持 身体姿势和保护内脏器官。
腹壁层次划分
浅层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等。
中层结构
肌肉层,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 横肌。
局部解剖 腹部

(四)、腹膜下筋膜
位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脂肪组织,
一般在腹下部较多,由于此层疏松,且易与周围 组织分离。临床上做膀胱、肾、子宫等手术时可 分离壁层在腹膜外进行。 (五)、壁腹膜
为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其上移行至膈下, 向下移行于盆壁腹膜,在脐以下腹前外侧壁形 成5条皱襞:
脐正中襞—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襞—脐动脉
第四节 腹 部
第一节 概 述
腹部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包括腹壁、腹膜 腔和腹腔脏器等。 一 、境 界 与 分 区 (一)、境界: 腹壁: 上界—剑突、肋弓、第11.12肋前端、T12棘突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髂
嵴、L5棘突
腹壁
腋后线
腹前外侧壁
腹后壁
腹腔 上界—膈 下界—以界线与盆腔分界 因此腹腔的实际范围远较腹壁的界限大,腹 上部与胸下部的器官有互相掩盖的情况,故对胸 下部及腹上部的外伤均应想到有胸腹联合损伤的 可能。
尽可能的 减少神经、肌肉损伤,应根据病情适当
选择。
(二)、分区 9分法
4分法
二、表 面 解 剖 (一)、体表标志 1、骨性标志:剑突、肋弓、髂前上棘、髂嵴、 耻骨联合上缘 2、软组织标志:白线、半月线、脐、腹股沟韧 带 (二)、体表投影
1脾2肾3脾区
4降5乙6膀胱
7盲8升9肝区 10肾11肝胆12胃胰、中小肠 第二节 腹 前 外 侧 壁 一、浅 层 结 构 (一)、皮肤:薄而富有弹性,与皮下组织连结较 松弛(除脐、白线和腹股沟外),移动性较 大,故临床上从腹壁取皮办,以修补损伤。
高3倍。
由于上述特点,故疝多发生于此。 (三)、腹股沟管:成人4—5㎝, 两口 四壁 (四)、睾丸下降与疝的关系
四、腹前外侧壁常用手术切口与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