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
高考古诗鉴赏常见意象寓意82个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7、鹃鸟杜---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 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2、浮云---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15,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五篇范例)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五篇范例)第一篇: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一败涂地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德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特别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许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寒冷,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德。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终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究竟什么时候能重返家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晰,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五篇范文)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五篇范文)第一篇: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代表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7.关山关塞山河。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高中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4、蝉以蝉品行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2、松柏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13、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4、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蟋蟀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7、关山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18、羌笛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
21、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2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23、彭祖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24、谢家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5、鸡肋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26、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27、献芹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28、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29、作壁上观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高考古典诗词意象集锦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
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索以雌雄
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 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 君屋”,“燕尔新婚,如 弟”(《诗经·谷风》),。燕燕于 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 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 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 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 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 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
12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
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 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 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 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 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 知青,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 乐曲的高超。明唐寅《世情歌》 t“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 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 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3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 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 照曾写过t“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 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 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4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 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 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 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 的一个专名了。
27鸿雁 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 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恩归》t。人归落雁后,思发 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 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 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 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 感物华妒(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 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呜红蓼风”(宋人戴复古 《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 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 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 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 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
古诗词中常见的100个意象(全新经典完整版)

古诗词中常见的100个意象1.春风:代表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和希望。
2.燕子:象征春天,也代表离别和思念。
3.蝉鸣:夏天的声音,表达炎热和生机。
4.荷花:夏季的花朵,象征纯洁和高雅。
5.月亮:表达寂静、美丽和思念。
6.秋叶:代表秋天的变化和离别。
7.寒风:冬天的寒冷,带来孤寂和凄凉。
8.雨水:象征滋润和清洁。
9.红叶:秋天的景象,美丽而凄凉。
10.雪花:冬天的象征,代表纯洁和寂静。
11.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美丽和幸福。
12.杨柳:春天的景象,柔软而优美。
13.露水:清晨的水珠,代表清新和透明。
14.蝴蝶:轻盈的昆虫,象征自由和美丽。
15.清泉:清澈的水流,代表纯洁和清新。
16.山峰:高耸入云的山脉,表达壮丽和崇高。
17.河流:流淌的水道,代表生命和变迁。
18.云彩:天空中的云朵,带来变幻和神秘。
19.花瓣:花朵的一片片叶片,表达美丽和脆弱。
20.翠竹:绿色的竹子,代表清雅和坚韧。
21.青草:绿色的植物,象征生命和希望。
22.梅花:冬季的花朵,代表坚强和孤高。
23.鸟儿:自由飞翔的生物,表达自由和欢乐。
24.金黄:代表富饶、光明和温暖。
25.银白:代表纯洁、清冷和宁静。
26.丝线:细而柔软的线,代表细腻和精致。
27.乌鸦:黑色的鸟,常用于描绘凄凉和恶兆。
28.落叶:树叶的飘落,代表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
29.晚霞:夕阳下的红色云彩,表达美丽和温暖。
30.雁行:鸟类成队飞行,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31.蓝天:晴朗的天空,代表广阔和纯净。
32.红豆:小而红的豆子,常用来表达爱情和相思。
33.雪山:高耸入云的山峰,覆盖着雪的美丽景象。
34.烟雨:薄雾弥漫的雨天,给人一种迷离和浪漫的感觉。
35.飞瀑:从高山上奔流而下的水流,代表雄壮和活力。
36.渔舟:用于表达宁静和恬淡的渔船。
37.星光:夜空中的闪烁星辰,常用来描绘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38.黄昏:白天和夜晚交替的时刻,给人一种忧伤和离别的感觉。
39.草原:广袤的草地,象征辽阔和自由。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示例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示例
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比如自然、动物、植物、器物、节日、人物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具体示例诗词。
1、自然意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动物意象: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3、植物意象: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器物意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5、节日意象:
《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恰似今夜春风吹,不觉长安路几回?
6、人物意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彷徨。
楼高莫近危阑倚,
风急天高猿啸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3、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皆属此类。
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16、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
”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
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相视流泪。
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
例如,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
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
例如,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23、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
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
在唐宋的诗词中,“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
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24、阑干——有三个意思。
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
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第二,横斜的样子。
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
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
第三,形容泪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
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