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ppt
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数量和速度不够用,必须从食物获得;
非必需营养素:指可在体内合成,且合成
数量和速度能够满足人体需要,食物缺少也无妨。
营养水平指标
估计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EAR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s,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level, UL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 维生素D不足所致钙磷代谢异常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 北方多于南方 ❖ <2岁多见 ❖ 卫生保健提高,逐年下降。
维生素D来源与转化
❖ 来源:动物和植物
光
内原性 皮肤7-脱氢胆固
醇胆骨化醇维生素D3
外源性 植物麦角固
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临床分度标准
轻度
体重低于均值 15%~25%
腹壁皮脂厚度 0.8~0.4cm
身长/高
正常
中度
25%~40% < 0.4cm 稍低于正常
重度
> 40% 消失 明显低于正常
肤色、弹性 正常或苍白 稍苍白、弹性差 多皱纹、弹性消失
肌张力肌肉 精神
基本正常 正常
降低、松弛 烦躁不安
明显降低、萎缩
1,25-(OH)2D生理功能
85%循环1,25-(OH)2D与DBP结合,15%与白蛋白结合, 0.4%游离形式与靶细胞结合(肠、肾、骨、免疫细胞)发挥效应 1.促进小肠粘膜合成Ca结合蛋白CaBP,增加Ca吸收; 2.增加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减少尿磷排出; 3.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合成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促进骨骼矿化;间叶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课件

05
营养性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在营养性疾病的康复过程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
心理疏导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疾病 的错误认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饮食习惯。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帮助患者释放压力,缓解焦虑 和抑郁情绪。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是营养性疾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通过适当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
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运动治疗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 类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 跑、瑜伽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防治疾病。
运动治疗需注意适量和适度,避免过度 运动导致身体疲劳或损伤。同时,运动 治疗需与饮食治疗相互配合,以达到更
营养不良
总结词
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体重减轻、肌肉萎缩、脂肪减少等体征的营养性疾病。
详细描述
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等健康问题。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需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改善饮 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03
营养性疾病的预防
合理膳食
总结词
合理膳食是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关键,应注重食物的多样性、适量性和均衡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营养性疾病,包括规律作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 态等。
详细描述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营养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和过度疲劳。同时,应戒烟限酒,避免摄入有害物质和过量酒精对身体的损害。此外,
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和减轻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平衡和愉悦的心情。
兽医内科学 第八章 动物营养代谢疾病

脂肪肝综合征 (Fatty liver syndrome)
一、犬猫脂肪肝
(一) 临床特征
(1)皮下脂肪蓄积——肥胖;(2)消化不良; (3)易疲劳。
1、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能量、低蛋白的食物。 (二) 2、过度肥胖——糖尿病 3、饥饿:外周脂肪分解 病因 4、胆碱、磷脂及酪蛋白缺乏 5、药物: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激素) 。
(四)环境化学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五)参与代谢的酶缺乏,内分泌机能异常,遗 传性代谢病等。
1、地方性流行和群体发病 2、发病缓慢
3、病因常为多元因素
发 生 特 点
4、恒以营养不良症候群、生产性能低下、繁殖 障碍综合征为主症。 5、可由改善饲养管理而迅速收到疗效
6、无接触传染性,体温变化不大,无并发症, 体温多低下-----区别传染病。
八、预防
(一)防止干奶 牛过肥
(二)科学控制 全泌乳期营养
混合精料3~4kg/天,青贮料15~20kg/天,优 质干草不限(日粮30%以上)。
3kg干草(9 kg青贮)/100kg体重,1kg谷物 精料/3~4kg 奶,精料中粗蛋白含量不超过 16%~18%为宜,碳水化合物以碎玉米最好。 产前10d,每2~3d测1次尿酮和pH;产后第1d 测尿酮和pH、乳酮,隔1~2d 1次。
*健康奶牛血清酮体 ≤ 17.2mmol/L(100mg/L) 流行病学特点
二、 原因
(一)原发性酮病
1、乳牛高产 2、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 (1)营养性酮病(消耗性酮病alimentary ketosis): (2)自发性酮病(spontaneous ketosis): 3、食物性或生酮性酮病 丁酸含量:多汁青贮料>青 贮料>干草。 (二)继发性酮病 泌乳头2月内使食欲下降的疾病。占酮病30~40%。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电子教案

5.疾病和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肾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
2. 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3. 分期临床上根据病情的演变过程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4个时期。
初期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激期除神经、精神症状外,有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运动功能发育延迟等。
恢复期各项症状逐渐好转。
后遗症期仅有骨骼畸形,其余均正常,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
课堂互动:小宝,男,12个月,因夜间睡眠不安、多汗,烦躁一月余就诊。
患儿为双人工喂养,经常腹泻,未添加辅食。
目前患儿不能独子站立,不会叫爸爸、妈母亲在妊娠期间有下肢抽搐史。
联系我们所学的有关佝偻病的知识,试判断一该患儿的喂养史中存在什么问题?该患儿的生长发育正常吗?母亲的妊娠史提示了什么?【护理评估】1. 健康史评估患儿户外活动情况,生活环境,是否居住在高楼密集区或多烟雾及寒冷地区;询问母亲孕期是否补充维生素D制剂;小儿的喂养方式及添加含维生素D和钙质辅食情况;是否双胎、早产;有无胃肠、肝、肾等疾病及应用抗惊厥等药物史。
2. 身体状况(1)神经、精神症状:3个月以内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与室温无关)等,常摇头擦枕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2)骨骼改变1)头部:图8-4 方颅颅骨软化:见于3-6个月患儿,重佝偻病枕秃者可出现乒乓球样感觉,即用手指轻压颞骨或枕骨中央,可感觉颅骨内陷;方颅:见于7-8个月患儿,即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状见图8-4;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易患提问让学生不断回答,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提炼,使用教材的词语来重新表达2min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样,称为肋骨串珠;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郝氏沟(Harriaon groove);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

(二)护理评估
第二节 小儿肥胖症
(三)
(四)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与摄入高能量食物过多、运动过少有关。(2)自我形象紊乱: 与肥胖导致自身形体变化有关。(3)社交障碍: 与肥胖造成的心理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 患儿每日进食量逐渐减少,运动逐渐增多;患儿逐渐恢复自信心;家长和患儿能说出肥胖症的危害及预防肥胖症的方法。
(五)护理措施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五)护理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04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eficiency)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一)病因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二)护理评估
询问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 注意婴幼儿有无喂养不当、年长儿有无挑食或偏食等;有无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等;是否为双胎、多胎、早产。
1. 健康史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二)护理评估
(1)体重改变: 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继而体重下降。(2)皮下脂肪减少: 皮下脂肪减少最先累及腹部,以后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因此判断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的程度,将营养不良分为3度。
血清总钙低于1.75~1.88 mmol/L或血清离子钙低于1 mmol/L。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儿童营养性疾病分类和防治ppt课件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IDA )
? IDA 定义: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 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流行病学:我国7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7.8% ,婴儿患病率为 20.5% ,幼儿患病率为7.8% 。好发年龄为6~24 个月的婴幼 儿和青春期儿童。
? 1.评估及分度
? (1)评估指标
? 3)结案:活动期佝偻病症状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 复正常后观察 2~3个月无变化者,即可结案。
? 4.预防
? (1)母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孕末 期3个月)宜适当补充VitD 400 ~1000IU/d (10~25μg/d ),以预防先天性 佝偻病的发生。使用VitAD 制剂应避免VitA 中毒,VitA 摄入量<1万IU/d 。
? (2)寄生虫感染防治: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同时进行驱 虫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Page 33
安静的孩子是ADHD 儿童吗?
玩电脑游戏或看动画 片长时间不动是 ADHD儿童吗?
好动的儿童就一定是 ADHD儿童吗?
ADHA 概论
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也成多动症
? 3)结案:治疗满疗程后Hb 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
? 4.预防
? (1)饮食调整及铁剂补充
? 1) 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 60 mg/d 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 ? g/d ) 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娩时延迟脐带结扎2~3分钟,可增加婴儿铁储备。
? 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佝偻病病因
0-6m
孕母Vit D不足 缺乏日照
营养代谢性疾病

异生
甘油
葡萄糖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乙酰乙酸
血
糖
浓
丙酮酸
度
β- 羟 丙
下
基丁酸
酮
降
生酮氨基酸
蛋白质分解
生糖氨基酸酰辅酶A氧化需要草酰乙酸,如果草酰 乙酸缺乏,则乙酰辅酶A积聚酮体
酮体对机体的危害 酮体本身毒性很小
• 但高浓度的酮体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 β–羟丁酸、乙酰乙酸是酸,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血糖含量下降,脑组织能量供应障碍,可使牛产生
• 血液非蛋白氮通常升高。
诊断
• 根据仔猪、母猪的情况 • 环境因素的检查 • 尸体剖检时内容物缺少、脱水 • 肝脏小而硬 • 仔猪对葡萄糖治疗的反应良好
防治
• 通常应采取病因疗法,补给糖,并改善 饲养和加强护理。
• 临床多应用10%~20%的葡萄糖溶液 15~20mL 腹腔内注射,每4~6h 一次, 直至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为止。 也可灌服10%~20%葡萄糖水,每次 10~20mL,每2~3h 一次,或用倍量水 稀释过的蒸发乳30~50mL灌服。
• 分为关节型和内脏型 两种。
病因
• 1. 尿酸盐生成过多
–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28% – 遗传易感性
• 2.尿酸排泄障碍 ----损伤肾脏
传染性因素-- 肾型传支
• 非传染性因素 1)中毒因素 2)缺乏维生素A 3)高钙低磷和镁过高---尿石症 4)饮水不足或食盐过多,造成尿 液浓缩,尿量下降
• [处方3]阿斯匹林4克,维生素K20片,灌 服。
某奶牛7岁,刚产过第5胎,产后不久即流出 大量污红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20天后仍 未停止,其间产奶量逐步增至20kg/d,食欲、精 神表现正常,30天左右采食量突然下降,体温升 高,精神沉郁,产奶量也随之减少,对症治疗 (初诊为产后子宫炎)三天后,原有症状有所缓解, 但奶牛随之出现了原地转圈,站立不稳等神经症 状,当天产奶量仅5kg,临床检查,奶牛体质衰 弱,肋骨突出,肷窝明显,40.5℃体温,心率 100次/min,呼吸45次/min,拱背,转圈,摇晃 欲倒,间歇发作,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尿浅黄 色,水样,易形成泡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1)预防感染 (2)注意观察有无自发性低血糖,如发生
及时给与25%~50%葡萄糖静脉注射 (3) 注意观察有无营养性贫血表现,及时
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
5、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2.介绍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合理喂养 3.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突变 4.加强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5.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及贫血 6.指导家长做好生长发育监测
3.精神烦躁萎靡,表情淡漠,反应低下
4.并发症: 1)并发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常见 2)自发性低血糖 3)营养性贫血 4)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5)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五、辅助检查
1.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胰岛素生长因子1(ICF-1)水平降低 3.血糖及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红细胞数及
2.促进消化,改善饮食
(1)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 以助消化
(2)给与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 龙肌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
(3)少量多次输血、白蛋白、氨基酸、脂 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3、促进生长发育
(1)提供舒适环境,合理安排生活 (2)保证患儿情绪愉快和睡眠充足 (3)动态评估生长发育指标 (4)积极治疗先天性畸形等原发病 (5)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大 4.脂肪过多而出现白纹或紫纹 5.胸廓及膈肌受限致肺泡换气不足 6.常伴有性格孤僻、自卑等心理障碍
四、辅助检查
1.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增高 2.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五、治疗原则
1.限制饮食 2.增加活动 3.消除心理障碍
六、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2.自我形象紊乱 3.社交障碍 4.知识缺乏
第二节 小儿肥胖症
【教授内容】 1.定义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原则 6.护理诊断 7.护理措施
一、定义
小儿肥胖症:
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
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而造成的营养障碍性
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 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
1.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1)I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功能尚可,应在
原有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 热量较高的食物。 (2)II度、III度原营养不良消化能力弱, 对食物耐受性差,饮食调节时间较长。
选择食物原则: 一是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
二是符合营养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饮食,并根据情况适当补偿铁剂
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 儿的护理
教授内容
1.营养不良 2.小儿肥胖症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一节 营养不良
【内容讲解】
1.定义 2.病因 3.发病机制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治疗原则 7.护理诊断 8.护理措施
一、定义
营养不良
七、护理措施
1.限制饮食: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 化合物、高维生素事物
2.增加活动 3.心理活动 4.健康教育
下降、低蛋白血症 4.ATP合成减少,影响细胞膜上Na-K-ATP酶
的转运、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钾,血 钙偏低 5.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 低,脉搏细弱。
四、临床表现
1.体重不增(早期症状)—体重减轻—进行性 消瘦,久之生长值低于正常,身材矮小
2.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及肌张力松弛萎缩, 形如老人状,部分患儿可出现低蛋白水肿。 皮肤减少的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 四肢—面部
分类:轻度肥胖:20%~29%
中度肥胖:30%~49%、
重度肥胖:>50%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能量摄入过多 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与摄入的能量超
过了机体代谢需要,剩余能量以脂肪的形 式储存与体内而导致肥胖 2.活动量过少 缺乏适当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导致肥 胖的重要因素
(四)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 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 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 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 极高。
是 指因缺乏蛋白质或能量引起的一种慢
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喂养着常见。
表现:体重减轻,渐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 皮下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类型:消瘦型、浮肿型、消瘦—浮肿型
二、病因
1.喂养不当:主要原因 2.疾病因素
三、发病机制
1.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低血糖 2.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 3.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过多致血清白蛋白
(4)服用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性激 素、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
(5)生理因素:可能源自于患者本身 的新陈代谢较亢进,内分泌失调、染色体异 常、大脑控制饱食饥饿中枢失控或疾病等因 素。
三、临床表现
1.患儿食欲旺盛,喜食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活动少
2.体重超过同龄小儿平均标准 3.皮下脂肪多而分布均与,常有假性乳房增
血红蛋白减少。
六、治疗原则
1、调整饮食和补充营养物质 2、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 3、怯出病因,治疗原发病 4.、控制激发感染,治疗并发症
七、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生长发育迟缓 3.潜在并发症:感染、自发性低血糖、营养
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 4.知识缺乏
八、护理措施
原因
1)遗传: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其子女 肥胖机率为40%至50%;父母皆为肥胖者, 其子女肥胖机率为70%至80%。
(2)饮食习惯:若家长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 热量食物,而且经常要他们吃光所提供的 食物,甚至以奖励方式来鼓励孩子吃东西, 容易令孩子变得肥胖。
(3)心理代偿作用:当儿童心理不安、紧 张或受挫折时,会找来甜食、高热量食物, 以不断进食来填补心理不安,养成进食过量 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