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徐丽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乳腺肿块是乳腺常见病之一,根据其恶性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传统的乳腺X线摄影(CR)在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
肿块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CEUS)被广泛应用于鉴别乳
腺良恶性肿块。
方法:
我们收集了10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资料,包括50例良性肿块和50例恶性肿块。
收集的资料包括前瞻性超声造影数据,包括乳腺造影表现和时间强度曲线。
同时,每个病
例的组织学结果也被收集。
结果:
通过分析50例良性肿块和50例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超声造影在识别肿块边缘方面有显著优势。
良性肿块的边缘清晰,恶性肿块的边缘
不规则、模糊不清。
2.该研究证实,CEUS在分辨出乳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良性肿块在CEUS图像上呈现出均匀清晰的增强;恶性肿块表现出更强的强化和不均一的强化模式。
3.时间-强度曲线也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良性肿块呈现出缓慢而稳定的强化
模式;而恶性肿块有更快速的强化模式,最大强度也比良性肿块高。
这项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它
是一种简便、无创、高精确度的诊断工具。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乳腺肿块,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

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王立莎; 李光; 张悦【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7【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MRI对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观察和记录良恶性病变病灶形态和边缘情况及强化和受累情况,并统计良恶性病变早期增强率、最大增强率及相对最大增强率。
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46例,恶性病变者34例,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85.00%。
恶性乳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毛刺、结节或肿块样强化及周围组织受累方面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恶性乳腺病变MRI早期增强率、最大增强率及相对最大增强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影像学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恶性病变增强率明显较高,故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总页数】3页(P82-84)【作者】王立莎; 李光; 张悦【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襄阳 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9.2+3【相关文献】1.PET/CT、MRI及联合应用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郑立春;张文军;刘桂超;李香春;殷军;张晓明2.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 [J], 董兴琦; 朱敬松3.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李会芳;刘干辉4.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刘彭华;徐静;张丽红;孟凯龙;李静;田志勇5.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李会芳;刘干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同期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效果对比

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同期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效果对比陈 英 露 娜 泽仁多吉(四川省甘孜州人民医院 甘孜 626000)摘要:目的:比较高频彩超扫描和X线钼靶同期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检查效果及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接诊的早期乳腺肿瘤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测,根据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的差异。
结果:钼靶X线组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69.23%)显著高于高频超声组(53.85%),P<0.05;钼靶X线组乳腺肿瘤影像学表现诊断总准确率(64.62%)显著高于高频超声组(50.77%),P<0.05。
结论:X线钼靶诊断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一些,但X线钼靶和高频彩超扫描均有一定各自的优势,建议临床诊断中将两者结合检查,以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频彩超 同期检查 X线钼靶 早期乳腺肿瘤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9.01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9-0010-01 乳腺肿瘤分为良性乳腺肿瘤和恶性乳腺癌,40~55岁女性为多发群体。
其中良性乳腺肿瘤较为多见,而乳腺癌危害较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乳腺癌新发病者约有100多万妇女,中国发病率为11.61/10万人,其中大城市发病率居女性肿瘤首位或第二位,其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3%[1,2]。
其病因多与内分泌失调、酗酒、长期服药等原因有关,由于多数病患早期无明显不适,由此错过最佳治疗期,造成严重后果[3]。
当前,临床上对乳腺肿瘤的诊断通常采取钼靶X线或高频彩超扫描方式,笔者结合我院实际经验,将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检查效果加以对比,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将我院妇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30例早期乳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列为研究对象,入选及排除标准[4-6]:入选者皆行钼靶X线与彩超诊断,并以活检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患者信息完整准确,签署知情同意书,全程配合诊疗;患者无精神障碍,意识清醒,表达能力正常;患者无其他血液、免疫等重大疾病。
乳腺癌超声造影联合BI-RADS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特异性(%) 7234(34/47) 8085(38/47) 6383(30/47)
3403 0182
准确性(%) 7077(92/130) 7846(102/130) 8462(110/130)a
7280 0026
阳性预测值(%) 8169(58/71) 8767(64/73) 8247(80/97)
1资料与方法
1.1 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 院治疗的
疑似乳腺癌患者130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 (50. 20+5. 50)岁;体质量指数 19. 20〜24. 89 kg/m2, 平均(21. 29 + 2. 55)kg/m2;左侧78例,右侧52例; 象限:乳腺内上肿块37例,外上肿块30例,内下肿 块36例,外下肿块27例。纳入标准:女性患者;临 床触诊发现乳腺肿块;单病灶;在我院进行常规超 声、超声造影检查;临床影像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 准:有抗肿瘤治疗史;有胸部手术史。 1.2检查方法
乳腺肿块的B-RADS分类有助于超声医师和 临床医生之间就乳腺肿块的风险分层评估进行沟 通,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这种疾病做出合理的 判断BI-RADS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按照大小 、 形状、边界、内部回声、后部回声、周围组织和血液供 应等来描述乳腺肿瘤,标准化统一,可信度高'2(。
然而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常规超声结果存在重叠,导
1165 0558
a.与BI-RADS分级比较,+<0. 05; X与超声造影比较,+<0. 05;联合检查采用并联检查方法
阴性预测值(%) 5763(34/59) 6667(38/57) 9091(30/33)aX
10993 0004
超声光散射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S r , 0 6 3 () 5 — 6 . u g 2 0 ,1 4 1:1 7 法 为 手 术 治疗 。如 果 病变 合 并 感
主 要 表 现 为 窦 道 或 瘘 管 , 二腮 裂 囊 肿 常 好 发 于 胸 锁 乳 突 肌 第 后缘 , 长条状 , 呈 与第 三 或 第 四腮 裂 囊 肿 鉴 别 明确 。
f 参考 文 献 】
[] cua ,G grR,Pp G J,e a.Maae e to o gn— 1 o crK ie Ni oe H r t 1 n gm n fcne i
块 的 存 在 。 为 防 止 复 发 , 科 全部 切 除病 变 , 括 颈 部 肿 块 、 外 包 受 累 的 甲状 腺 及 窦 道 。临床 上 , 第一 腮 裂 囊 肿 常 发 生 于 腮腺 ,
.
5 8. 7
中 国l 医 学影 像 杂 志 2 1 年 第 2 临床 02 3卷第 8 J hn C i M d I a ig 2 1 , o 2 , o8 期 i l e m g , 0 2 V 1 3 N . C n n .
感 染 、 脓 性 甲 状腺 炎 、 化 甲状 腺 区压 痛 、 部 肿 块 。 少 见 的可 颈 表 现 为 颈 部 蜂 窝 织 炎 , 至 有 脓 肿 形 成 。本 研 究 中 3例 病 人 甚
染 , 先 需 要 抗 感 染 治 疗 . 后 行 手 术 连 同 瘘 管 或 窦 道 同 时 首 之
【] y B ,L eB alrS e .Fut rnha cs pee t 4Hot J e ,Tyo M, ta or bac il yt rsn— 1 h
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会议日程

HCC 影像诊断策略
李若坤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茶歇
乳腺肿块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
徐丽莹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UCFS 无盲区授课:肾与肾上腺疾病
赵一珺 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19 年国家放射住培基地评估指标解读
张景峰 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培训班结业考试
主持人
邱晓明 教授 黄石市中心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彭俊红 教授
张子曙 教授
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4:00-17:30 时间
14:00-14:25
14:25-14:50
14:50-15:15
15:15-15:40 15:40-15:50 15:50-16:15
16:15-16:55
16:55-17:20 17:20:17:40
住培骨干教师培训班
2019 年 7 月 20 日下午 14:00-17:30
地点:华龙城大酒店 会议室
专家讲座
讲课题目
讲者
子宫肌瘤的 MR 影像诊断
居胜红 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影像征象解析
娄 昕 教授 北京 301 医院
冠状动脉 CTA:我们需要观察什么?
张龙江 教授 东部战区总医院
彭卫军 教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地址:恩施州华龙城大酒店会议室
主持人:谭必勇 教授 摄影:阮兆
主持人
廖美焱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王 翔 教授 武汉市中心医院
赵年 国药东风总医院
10:55-11:20 11:20-11:45 11:45-12:10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脉冲序列 TIPS 的临床价值与终极目标 对比剂肾损伤的新思考
钼靶X线摄影与MRI联合检查对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钼靶X线摄影与MRI联合检查对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3-10-24T09:07:45.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黄宗梅邓成仕丁雪梅[导读] 静脉推注造影剂后,动态观察增强的形态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资料。
黄宗梅邓成仕丁雪梅(文山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6630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 线摄影和(或)MRI 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来我院87例手术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 线摄影(或)MRI 表现以及术前诊断正确率。
结果钼靶X线摄影术前确诊率为83.6%,MRI 检查术前全部确诊。
结论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而MRI检查能清楚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 线摄影 MR I 联合应用【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2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广大妇女越来越多地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主人,顶起了半边天,与此同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本文通过回顾两年来乳,X线钼靶摄影和(或)MRI 表现,就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作了分析。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2012年手术证实的经钼靶X线摄影和MRI 检查的乳癌患者87 例,其中男2 例,女85例,年龄53 ~85 岁,平均(65.0±6.4)岁。
主要临床表现:乳腺肿块56 例,乳头凹陷12 例,乳头溢出血性液体3例,局部皮肤橘皮样变10例,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58 例,导管内癌11例,黏液腺癌4 例(5.1%),浸润性小叶癌5.1.2、检查方法;我院使用的是GE数字化钼靶乳腺摄影机,常规采用头尾位和内外斜位,kV 和mAs 自动选择。
MRI 检查采用GE 1.5T 超导MR 成像仪。
超声影像组学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

·综述·乳腺癌发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1-2]。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钼靶、超声、MRI等[3]。
由于不同方法的成像原理不同,检查结果也可能不同,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初检率,及早发现病灶,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定量检查技术,在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
本文就乳腺肿块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超声影像组学术前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乳腺肿块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一)钼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钙化是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参考标准之一,钼靶对微小细密钙化的判断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其在乳腺肿块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5]。
钼靶主要根据乳腺肿块的密度、边缘、形态、大小、内部钙化情况等对其性质进行判别。
该方法可同时对双侧乳腺进行摄片,通过对比双侧乳腺腺体及其淋巴结构、形态,以及肿块内部信息,有利于检出隐匿性乳腺病变,但难以检出不典型、范围较小或邻近胸壁的病变。
但研究[6-7]显示X线检查存在“同病多影、异病同影”的情况,由于乳腺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导致5%~15%的乳腺肿块患者检查结果呈假阴性。
(二)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可作为诊断乳腺癌和监测化疗反应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8],其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8%~100%,但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特异度差异较大[9]。
MRI检出的乳腺病变包括肿块样病变、非肿块样增强病变。
MRI BI-RADS总结了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和内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乳腺肿块进行了分类(0~6类),分类级别越高提示肿块恶性程度越高,该指南对辅助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其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受限。
(三)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1.B型超声:研究[10-11]认为B型超声可作为一种诊断乳腺超声影像组学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进展王平黄品同摘要乳腺癌发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早期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对于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检查
能显示乳腺内的解剖结构 能发现较小的乳腺病变 能同时显示胸壁情况及腋窝淋巴结情况 作为钼靶X线摄影的补充
USG
可多角度扫查 能清晰显示乳腺内各层软组织及其内肿 块的形态 能分辨囊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 可显示腋窝淋巴结 对钙化灶不能显示
中南医院 乳腺影像学主要检查方法
乳腺X线摄影(钼靶和CR)
正常乳腺X线表现
美国放射学会 (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 据系统(BI-RADS)将乳腺在X线上密度 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脂肪型乳腺(腺体组织<25%) 少量腺体型(腺体组织占25%~50%) 多量腺体型(腺体组织占50%~70%) 致密型(腺体组织>75%)
正常乳腺X线分型
脂肪型 少量腺体型 多量腺体型 致密型
乳腺基本病变
1、肿块 ●良性肿块:边缘整齐,锐利呈类圆形,密度均匀 ●恶性肿块:边缘模糊不清,有长短不一的毛刺 2、钙化 ●良性:较粗大、呈条状、新月形、环形, 密度高
、分散 ●恶性:细砂样、粗细不均、浓淡不一、密集 3、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多见于恶性肿瘤,或手
术后瘢疤所致 4、乳头内陷:见于恶性肿瘤,或发育不良 5、血管增粗、迂曲:多见于恶性肿块
状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
2、CT表现 平扫:●类圆形肿块,轮廓整齐
●可见粗大钙化或爆米花样钙化 增强:腺瘤呈均匀性强化
较大腺瘤边缘强化 3、MRI 4、USG
乳腺纤维腺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生于<30岁的青年女性,无自觉症状 ●结合钼靶X线摄影多能作出诊断 ● CT作为补充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小叶弥漫性片状、 棉絮状或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界不清
●有时可见分散的大颗粒状或条状钙化
乳腺小叶增生
2、CT表现
●乳腺组织结节状增生
●囊性增生为椭圆形水样密度,无强化
●可见钙化
中南医院
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因学
饮食及饮食相关因素 肥胖(绝经后) 高脂肪饮食 高纤维素饮食 酒精 多食蔬菜水果
中南医院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徐丽莹
主要内容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疾病诊断
乳腺增生性疾病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癌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钼靶摄影或CR 乳腺导管造影
超声检查 MRI检查 CT检查 乳腺最佳检查时间为月经后1-2周
乳腺癌的X线表现
直接征象
肿块 钙化 局限性致密浸润
间接征象:
乳头内陷 皮肤增厚水肿 肿瘤周围粗大血管 影 腋窝淋巴结肿大
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
➢ 肿块(breast mass):结节状或不规则,多有毛刺 X线片上显示的肿块小于临床触诊
➢ 钙化(calcification):簇状、沙砾样、针尖状 ➢ 局限性致密浸润(local compact infiltration)
乳腺正常解剖
正常乳腺X线表现
1、青春期 ●乳腺主要为腺体组织,呈均匀致密影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乳腺导管呈放射状分布 2、成人期、哺乳期 ●腺体增殖,脂肪增加,腺体呈结节状致
密影
3、老年期:腺体萎缩 ●主要为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表现为低密度背景上向乳头方向集中的 索条状及网状影
电离辐射
激素及生殖相关因素 月经初潮年龄早 初次足月产高龄 未经产 绝经年龄晚 口服避孕药
女性乳腺癌
乳腺癌家族史
乳腺良性疾病
临床症状(clinic symptom) ➢ 好发年龄:40-60岁妇女 ➢ 症状:乳腺肿块,乳头回缩、溢血 病理类型(types of pathology) ➢ 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 非浸润性导管癌
为起源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有恶变 趋势,多发病灶恶变约10% 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妇女 持续或间歇乳头溢液,呈血性或浆液性
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小叶增生
●又名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 ●与体内雌激素不平衡有关 【临床与病理】 ● 30~4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 ●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 ●病理上分囊性、腺性、纤维性小叶增生
➢乳腺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乳腺疾病的普查手段
乳腺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乳腺疾病重要检查方法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 乳房由输乳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 间质(脂肪、纤维、血管及淋巴管等) 乳腺的结构 1、腺泡→腺小叶→腺叶→乳腺 2、腺泡→小叶内终未导管→小叶间导管→ 排乳管→输乳窦→ 15~20条输乳管→乳头
乳腺X线摄影方位
轴位(CC位)
侧 斜 位(MLO位)
乳腺导管造影:适用于 有乳头溢液的患者,经 溢液导管开口注入对比 剂后摄片,可发现导管
内病变
乳腺MRI检查
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内 扫描方位:横断位为主,辅以矢状位、冠状 位 成像序列:脂肪抑制序列非常重要 增强扫描:常规应用,且需动态增强检查, 对比剂为Gd-DTPA,0.1~0.2mmol/kg,静 脉团注
正常乳腺
乳腺疾病的基本CT表现
肿块:通过CT值的测量可判断肿块的囊变、出血、坏 死和钙化情况 增强扫描:良性肿瘤中等强化,恶性肿瘤明显强化
钙化 :良性病变钙化多较粗大,恶性病变多呈沙粒样 乳头内陷及局部皮肤增厚回缩:恶性肿瘤常见 乳腺后间隙消失及淋巴结增大:恶性肿瘤常见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乳腺纤维腺瘤 ●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发病率占乳腺肿瘤的首位 ●多发于30岁以下,多发生于一侧
乳腺纤维腺瘤
【临床与病理】 1、临床 ●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 ●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多小于5cm,质韧、光滑、可推动,
生长缓慢 2、病理
起源于小叶内纤维组织及腺上皮组织
乳腺纤维腺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多为1~3cm ●边缘光滑,可有分叶,周围有薄层晕环 ●部分见粗大钙化,呈环状、块状或斑点
良性肿块
恶性肿块
良性肿块钙化
恶性钙化
乳腺癌:乳头内陷 皮肤增厚
乳腺导管造影:充盈缺损
四、正常乳腺CT表现
1、平扫 ●乳腺皮肤:弧线状影,厚5~15mm ●乳头 ●皮下脂肪CT值-50Hu ●腺体呈小片状或团块状软组织影,CT值
10~20Hu ●乳腺后间隙 2、增强扫描:有强化
正常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