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教学

合集下载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xxx学校教学设计(2)缓解疼痛:疏通积乳,托起患乳、炎症早期热敷(3)控制感染和高热(4)健侧乳房允许哺乳时,要保持清洁,必要时检查乳汁内是否存在细菌,以避免患儿患胃肠炎。

(六)脓肿引流术后护理(七)心理护理(八)健康指导:正确哺乳、排空乳汁、注意卫生、积极预防第二节乳腺囊性增生病病人的护理―、病因病理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二、护理评估(―)健康史(二)身体状况:1•症状:乳房周期性胀痛2•体征:乳腺弥漫性增生,肿块成圆形结节或片状,大小不(三)辅助检杳:乳腺钼靶x射线、B超(四)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三、处理原则(一)非手术治疗主要是观察和对症治疗(二)手术治疗:对疑有恶变可能者,要提取病理组织进行检杳,证实有不典型上皮增生者,应米取手术。

四、护理诊断(一)慢性疼痛与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实质过度增生有关(二)知识缺乏:缺乏乳房自检知识五、护理措施减轻疼痛(一)托起乳房(二)心理护理(三)指导病人遵医嘱给药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学会乳房自杳的方法,若乳房肿块有异常变化,及早就医。

第三节孚乳房良性肿瘤病人的护理孚乳房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房肿瘤,好发年龄20-25岁,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的经产妇。

一、病因和病理1•乳房纤维腺瘤2•乳管内乳头状瘤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2•身体状况:(1)乳房纤维腺瘤:症状:病人多为偶然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体征:乳房右上限触及单发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硬。

(2)乳管内乳头状瘤:症状:乳头溢液,多为血性,也可为暗棕色或黄色。

体征:推压肿块时乳头有血性溢液。

三、辅助检杳1•乳房纤维腺瘤:乳腺钼靶X线射片,活组织病理检杳2•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镜检杳、乳腺导管造影四、心理社会状况五、处理原则有恶变可能性的应尽早手术切除。

六、常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有关2•焦虑与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有关。

七、护理措施手术病人多不需要住院,住院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

急性乳腺炎教学设计方案

急性乳腺炎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急性乳腺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掌握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熟悉急性乳腺炎的预防措施。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症状。

(2)能够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能够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乳腺炎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提高学生对乳腺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急性乳腺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3.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4.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5.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急性乳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

3. 模拟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乳腺炎患者的护理操作,提高实践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急性乳腺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急性乳腺炎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急性乳腺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3)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护理操作: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乳腺炎患者的护理操作,如乳腺按摩、敷贴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急性乳腺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急性乳腺炎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护理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的护理操作能力。

第二十一章乳房疾病2讲课文档

第二十一章乳房疾病2讲课文档
第二十一章乳房疾病
第1页,共48页。
优选第二十一章乳房疾病
第2页,共48页。
乳腺疾病
• 教学目标
1 掌握乳腺疾病症状、体格检查方法
2
熟悉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其预防方法
3 掌握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 熟悉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第3页,共48页。
乳腺绝经期前乳腺开始萎缩,腺体缩小,但脂肪堆积,乳管囊状扩张,腺叶明显减少 ,间质玻璃样变
老年期:雌激素及黄体酮缺乏,乳管纤维增多,小乳管硬化、闭塞。
第6页,共48页。
乳腺的淋巴系统
浅:淋巴毛细管网在皮肤皮下乳晕下淋巴管丛。
深:淋巴毛细管乳管网伴行引流至乳头部乳晕下淋巴网
淋巴结引流:
乳房大部份淋巴腋窝淋巴结 锁骨下淋巴结 部份乳房上部淋巴 胸大小肌淋巴结 锁骨下淋巴结 两侧乳房间皮下交通(一侧流向另一侧) 内侧乳房 肋间淋巴管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深淋巴网 腹直肌鞘 肝镰状韧带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 硬癌、单纯癌、髓样癌、腺癌。此类型占乳癌的多数 ,分化程度低,预后差。
第32页,共48页。
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到皮肤、胸筋膜和胸肌。
淋巴转移:最常见。腋窝淋巴结转移60%,其原发灶大多(80%)
在乳房的外侧象限;胸骨旁淋巴结转移30% ~35% ,其原发灶大多
第28页,共48页。
第四节 乳腺肿瘤
• 多见于40~50岁中年妇女。
• 绝大多数(75%)病变发生于乳晕下扩张的乳管内。
• 乳头状瘤一般较小,突入管腔,富含薄壁血管,故容易引起出血。乳 头血性溢液常为首发症状。一旦瘤体或血块堵塞导管,可引起疼痛。 因为瘤体较小,体表较难触到。对有乳头溢液,乳晕下触到小结节, 多可确诊。有条件作乳腺导管纤维镜检或乳腺导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

乳房疾病教学设计

乳房疾病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主题:___________ 乳房疾病__________ 学科类别:中医外科学. 教材名称:《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一授课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教学设计表六、学习资源1、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陈红风主编.《中医外科学》,第六章第八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2、网上教学平台通过中医外科学课程中心互动平台,课下展开讨论,实现生生间、师生间互动。

3、相关文献资料①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灵活使用,和资料查询②古籍《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等其中关于乳腺疾病的记载。

七、教学反思“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新,教师从授课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

本次课采用BOPPPS模块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即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中医外科学已经进入到病种的学习,故在教学过程中,一是使用案例式教学法,将临床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案例注意丹毒的发病多与足癣相关,引起学生对足癣这种常见疾病的重视。

案例讨论也能检验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方便教师了解学情,教师除了制定学习目标外,还应该了解目标实现情况,有助于做出相对合理的学情分析和形成性评价。

二是使用问题一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阳症疮疡的基本病因病机、外科部位辨证的学术思想,这些是封闭式问题,课堂中对封闭式问题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既往知识点,同时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而课后思考题中对“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观点的看法属于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思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O通过实际病例图片,启发学生对外治操作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乳腺疾病教学设计

乳腺疾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康复手段:心理康复、运动康复、营养康复等 治疗与康复的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治疗与康复的目标:减轻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 摄入蔬果、全谷类食物,减少 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定期乳腺检查:建议女性定期 进行乳腺检查,及早发现乳腺 问题
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乳 腺疾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
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乳腺疾 病的风险,保持健康体重有助
于预防乳腺疾病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病例、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乳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
理论教学:介绍乳腺疾病的基本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方法等理论知识。
汇报人:XX
结合方式: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环节,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 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 学效果。
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和补充。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乳腺疾病案例
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3 教 学 内 容 05 教 学 过 程
02 教 学 目 标 04 教 学 方 法 06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教学目标
掌握乳腺疾病的定 义、分类和常见症

熟悉乳腺疾病的发 病机制和病因
了解乳腺疾病的诊 断方法和标准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乳房疾病教案

乳房疾病教案
4、熟悉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转移途径和手术方式
5、熟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
6、了解乳房的检查方法、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治疗
多媒体课件、教材。讲稿教案。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备注
第一节概述
一、乳腺解剖生理概要
1、CoOPCr韧带(乳房悬韧带):
2、乳腺的淋巴回流途径:
3、腋窝的淋巴结群:
二、乳腺的查体
1、局部肿块、肿块溃烂
2、乳房变形
3、转移征象:卫星病灶、压迫血管、淋巴管
四、诊断
1、临床表现2、查体
3、辅助检查:B超、ECT、X线铝靶、远红外线扫描、
4、活检5、PTNM分期及临床分期
五、治疗原则:
1、目前国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化疗:CAF方案
3、放疗指征及副反应
4、内分泌治疗
课堂小结
本章节学习了乳腺的淋巴回流特点、乳腺的查体方法、急性乳房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转移途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PTNM分期与临床分期、治疗原则,
1、视诊:乳房的大小和外形、乳头、乳房皮肤
2、触诊:病人体位、查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序及方向,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及淋巴结
3、辅助检查
4、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细针穿刺
5、影像学检查:X线铝靶、CT、乳腺导管造影B超
6、热像仪检查:近红外线扫描
7、切除活检
第二节急性乳房炎
一、病因
1、乳汁淤积
2、细菌入侵
二、临床表现
教研室主任签章__
复习思考和课堂测试题
1、乳腺的检查方法?
2、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IOmin

乳腺疾病宣教讲座教材教学课件

乳腺疾病宣教讲座教材教学课件

症状
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凹陷等。
诊断方法
乳腺触诊、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 检查、乳腺MRI检查、穿刺活检等。
治疗与预防
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生物治疗等,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预防 乳腺癌的关键。
03 乳腺检查方法与技巧
自我检查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观察乳房外观
观察乳房大小、形状、皮 肤颜色及有无凹陷、橘皮 样改变等异常。
抗生素治疗、局部热敷、排空 乳汁、保持乳头清洁等。
乳腺囊肿
定义
乳腺囊肿是一种乳腺良性病变 ,表现为乳腺内液体潴留形成
的囊肿。
症状
乳房肿块、疼痛等。
诊断方法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检查 等。
治疗与预防
穿刺抽液、手术治疗、调整生 活方式、避免过度挤压乳房等

乳腺癌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乳腺上皮细胞发生恶性 增殖的疾病,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
重要性
乳于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疾病,也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和生活质量。
02 常见乳腺疾病介绍
乳腺增生症
定义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 腺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乳 腺组织增生和退行性变。
症状
乳房胀痛、乳房肿块、 乳头溢液等。
依据。
04 乳腺疾病治疗策略与选择
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乳腺疾病类型、分期及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增 减剂量或更改药物种类。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乳腺肿瘤、严重乳腺增生等病变, 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乳腺外科讲课教案范文模板

乳腺外科讲课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乳腺外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乳腺外科疾病的诊治原则,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对乳腺疾病患者的关爱,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乳腺疾病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2. 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乳腺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及术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请大家谈谈对乳腺疾病的了解。

2. 引导: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乳腺外科疾病诊治概述。

二、讲授新课1. 乳腺疾病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 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癌、乳腺肉瘤等。

2. 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多为单侧、无痛、质硬、活动度差。

- 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

- 乳房疼痛:多为周期性、与月经有关。

3. 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注意乳房形状、大小、肿块质地、活动度等。

-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钼靶、MRI等。

- 病理检查: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等。

4. 乳腺疾病的诊治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5. 乳腺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及术式- 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制定手术方案。

- 术中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解剖层次。

- 术后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三、课堂讨论1.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哪些?2. 乳腺外科手术有哪些术式?3. 如何提高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四、课堂小结1. 总结乳腺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诊治原则。

2.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乳腺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2. 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乳腺疾病的分类:
一.炎症:急性乳房炎 二.乳腺囊性增生症: 三.肿瘤: 1.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 2.恶性肿瘤:乳房肉瘤;乳癌 四.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急性乳腺炎
一. 病因:
除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以外,有二种原因:
1. 乳汁淤积 : (1)乳头过小或内陷;
3.应用抗菌素:青霉素局封;抗生素或磺胺类药 物全身应用。
4.脓肿切开引流: (1)切口选择:弧形切口:乳晕脓肿,乳房深部
及乳房后脓肿。 (2)放射状切口:乳房浅脓肿 。 (3)引流要点:麻醉要完善;低位、对口引流;
沟通间隔,充分引流;记清引流 条数目。
四. 预防:
① 纠正乳头内陷; ② 养成良好哺乳习慣; ③ 尽量排空多余乳汁; ④ 预防乳头损伤; ⑤ 经常清洁乳头; ⑥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
四个输出途径
⑴ 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同侧腋窝淋巴结→锁 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导管(左)或 右淋巴导管入静脉血流
⑵ 向内侧→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 淋巴结→如上途径→静脉
⑶ 两侧乳房间在皮下的交通淋巴管→从一侧乳房 引流到对侧。
⑷ 乳房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 巴周期有 关。
二.临床表现
1. 乳房胀痛:有周期性,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2. 乳房肿块:常多发性、一侧或双侧,结节状,
大小不一,肿块结节状质韧而不 硬。 3 .乳头溢液: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4. 有2~3%恶变:应注意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
⑷ 乳汁样溢液――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可 能是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⑸ 浆液样溢液――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乳 房囊性增生病。 9~14%溢液者有乳癌,溢液涂片找癌细胞 有助于确定溢液的原因,但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
三.特殊检查
(一) 乳房的X线检查 1.钼靶摄片: 良性病变――块影密度均匀,周围有透亮度高 的脂肪圈,钙化影粗大而分散。 恶性病变――块影不规则、分叶状、中心密度 高,边缘毛刺状,钙化细小而密集。 2.平板静电摄影: 有边缘加强效应。 3.乳管造影: 乳管内病变的性质。
(2)乳汁过多或吸奶过少;
(3)乳管不通。
2.
细菌侵入:细菌→沿淋巴管侵入∕经乳
管侵入 。
二.临床表现:
可分三期:瘀乳期、浸润期、脓肿期。 第一阶段:乳房胀痛、乳汁郁积、皮肤红
热; 第二阶段:乳房跳痛;寒战、高热、
升高,腋窝淋巴结肿大; 第三阶段:脓肿形成:局部有波动或穿刺有
脓。
三. 治疗:
1. 停哺乳,防治乳汁淤积:乙烯雌酚 5 。 2.局部热敷或理疗。
乳房的解剖生理
• 15~20个腺叶,腺叶再分成腺小叶 • 乳腺的基本单位: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
泡组成 • 小乳管 乳管 乳头 • 乳管开口处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
发部位
乳房的淋巴分组和引流范围
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成三组: Ⅰ组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引流乳腺外
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静脉组、胸 大小肌间组的淋巴结 Ⅱ组即腋中(胸小肌后)组:引流胸小肌深 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Ⅲ组即腋上(锁骨下)组:引流胸小肌内侧 的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特征:
• 常见于25~40岁,有2~3%的恶变率。 • 增生发生于: • 腺管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 • 腺管上皮乳头样增 生伴乳管囊性扩 张 • 小叶实质增生
一. 病因
• 与卵巢功能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呈相对增多所致)。
• 部分乳腺实质中女性激素受体质和量 异常
楚?表面光滑?周围组织粘连情况。 腋窝淋巴结(四组):
中央组→胸肌组→肩胛下组→锁骨上、下组。 记录位置、数字、大小、硬度及移动度。
乳头溢液
⑴ 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少见乳管内 癌。
⑵ 棕褐色溢液――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 因上皮增生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房 囊性增生病。
⑶ 黄色或黄绿色溢液――乳房囊性增生病,少见 于乳癌。
(三). 活组织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 1.活切病检:
有促进癌转移的可能。 2.针吸细胞学检查:
80~90%正确诊断率。 3.结合X线摄片、电脑计算进行立体定位活组织检查: 此法定位准,取材多,阳性率高。
(四)其它:
1. 同位素32P扫描: 2.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3. 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乳腺癌时,可作乳
3、乳房皮肤
⑴ 乳房皮肤红肿 乳房炎症。
⑵ 乳房皮肤大范围的发红、充血伴水肿 炎性 乳癌。
⑶ 乳房皮肤“ 桔皮样”外观
癌细胞侵
及乳房
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而致淋巴水肿。
二.扪诊:
了解乳房有无肿胀及性质。 乳房检查的顺序: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中
央(乳头、乳晕)区。 肿块:记录大小、外形是否规则、硬度?边界清
乳腺疾病教学
学习目标
• 乳房的检查方法,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乳房扪诊的方法*** • 腋窝淋巴结的分组*** • 乳房血性溢液的病因** • 常见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 • 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付及治疗原则** • 乳腺增生病和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 乳癌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外科治疗原则** • 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
(二)其他影像学检查
• B型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
• 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质性。进行血供情况观 察,可提高其判断的敏感性,且对肿瘤的定性诊 断可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 热图像: 系根据癌细胞代谢快,产热较周围组织高,液晶 膜可显示异常热区而诊断。
• 红外线扫描:
• 利用红外线透照乳房时,各种密度组织可显示 不同的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另外红外线 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可显示块影周围的血管 情况。
乳房检查
一. 视诊: 1、一般视诊 ⑴ 不对称则常是有病变所在。 ⑵ 局限性皮肤隆起――乳房肿块的部位。 ⑶ 局限性皮肤凹陷(酒窝征)――深部
癌肿或脂肪坏死及氏韧带所致。 ⑷ 单侧乳房表面静脉曲张――晚期乳癌
或乳房肉瘤。
2、乳头 ⑴ 乳头偏位:牵向侧有癌灶。 ⑵ 乳头凹陷:乳头深部有癌肿。 ⑶ 乳头湿疹:癌细胞侵及乳头 皮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